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适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传输线以及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09:06: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传输线以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等,受接口和空间尺寸的限制,通常只会预留包括正极以及接地端的必要充电引脚,并不预留占有较大空间尺寸的usb接口电路,故可穿戴设备并不能像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一样,采用基于usb 接口的有线通信方式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通信,从而实现固件升级、调试等等。
3.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无线的方式实现可穿戴设备与外部终端设备的数据交互。然而,由于wifi无线通信模块尺寸较大、功耗较高等缺陷,故相关技术中,通常对可穿戴设备配置具有低功耗的蓝牙通信模块,通信速率较为缓慢,当所述可穿戴设备与终端设备的通信数据量较大时,所述可穿戴设备与终端设备的通信会耗费很长的时间,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中的至少一种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传输线以及可穿戴设备。
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传输线,所述传输线的一端用于与终端设备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内置有第一通信单元的可穿戴设备连接,所述传输线内置有第二通信单元以及微处理单元;所述微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对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一端发送的数据进行调制或解调,并将调制或解调后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另一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和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之间的传输满足预设传输协议。
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传输接口、控制单元和第一通信单元;所述传输接口,用于连接传输线,所述传输线内设置有第二通信单元以及微处理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对与所述传输线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调制和解调。
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适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传输线,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8.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传输线中,内置有可用于对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一端所发送的数据进行调制和解调的第二通信单元以及起控制作用的微处理单元,从而使得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所述传输线进行通信数据的交互。相比于相关技术所采用的基于蓝牙通信模块的无线数据交互,采用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传输线的有线数据交互,能够充分利用有线通信的优势,实现高速率数据通信,克服相关技术所存在的通信耗时长、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的缺陷。
附图说明
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0.图1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相关技术中的智能手表的正面示意图;
11.图1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相关技术中的智能手表的背面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适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传输线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通过传输线实现数据交互的系统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将通信数据加载在直流信号上的原理示意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带有接口电路的传输线的结构示意图;
1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传输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传输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而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0.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中心”、“纵向”、“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
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24.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趣味生活的不断追求,可穿戴设备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购入可穿戴设备。然而,由于可穿戴设备的小型化、便携性等要求,可穿戴设备的接口和空间尺寸是受限的。故,相关技术中的可穿戴设备通常只会为充电预留一些必要的小型引脚,而无法预留具有较大尺寸的 usb接口电路。
25.以智能手表为例,相关技术中,通常在智能手表与用户接触的一侧,预留充电所必须的两个引脚——vbus和gnd,其中,vbus用于与充电信号的正极相连接, gnd用于与接地端相连接。如图1a所示,给出了一种示例性的智能手表的正面示意图,如101a和101b所示。图1b中,给出了用于为所述智能手表充电的一种示例性传输线的示意图,所述传输线通常仅作为充电导线,只能传输充电信号,一端102与所述智能手表连接,具有vbus和gnd两个引脚,与所述智能手表上的两个充电引脚对应;另一端103用于和适配器连接,以接入外部供电设备。
26.故当所述可穿戴设备出于固件包升级、调试等目的,需要与外部的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时,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无线的方式实现。由于基于wifi的无线通信方式,需要在所述可穿戴设备中集成wifi通信模块,但是受电子元器件尺寸等因素的影响,wifi通信模块无法做到小尺寸。故,可穿戴设备基于无线方式与外部终端设备的数据交互,通常基于蓝牙通信模块来实现。但是,受蓝牙通信协议的限制,基于蓝牙通信模块的数据交互速率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27.如果能够采用有线的通信方式实现可穿戴设备与外部终端设备的通信,那么,将会极大提高通信速率,且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降低通信数据传输失败的可能性。然而,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有线通信方式,是预先在可穿戴设备内部预留测试点,当需要与外部终端设备连接进行设备的升级、调试等时,需要对所述可穿戴设备进行拆机,通过数据线与所述测试点进行连接,实现可穿戴设备与外部终端设备的数据通信。由于这种方式通常需要拆机进行测试点连接,需要使用者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故存在使用不方便、适用性不足的问题。
28.为了克服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传输线,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传输线的一端201用于与终端设备连接,另一端202用于与内置有第一通信单元的可穿戴设备连接,所述传输线内置有第二通信单元203以及微处理单元204;所述微处理单元204,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通信单元203对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一端发送的数据进行调制或解调,并将调制或解调后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另一端,其中,所述可穿戴设备内置的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和所述第二通信单元203之间的传输数据满足预设传输协议。
29.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传输线一端所连接的终端设备,可以是任意能够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传输线与所述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实现数据交互的设备。可选的,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便携式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服务器、服务器集群、专用的调试设备等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30.所述传输线的两端201和202可以都分别包括vbus端和gnd端,两个vbus 端分别用
于与外部终端设备以及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正极相连,两个gnd端分别与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接地端相连,以实现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共地。
31.此外,所述充电线的两端201和202,可以以各种形式进行封装,且两端的封装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用于与终端设备相连接的201,由于可以不受接口和空间尺寸的限制,故可以根据所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据通信接口的类型进行设计。可选的,所述与终端设备相连接的201可以选择包括type-a、 type-b、type micro-b、type-c等等的端口封装形式,以与终端设备常用的数据接口类型相匹配。当然,与终端设备相连接的201,还可以以其他端口封装形式进行封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而用于与内置有第一通信单元的可穿戴设备连接的202,由于受接口和空间尺寸的限制,故可以采用相对简单且小型化的封装方式。例如,如果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且所述智能手表上具有两个触点作为充电接口,那么,可以将所述传输线的202端的vbus和gnd以加持装置的形式进行封装,以使得所述传输线能够充分利用所述智能手表上预料的充电接口,复用所述充电接口作为数据接口,实现数据交互。当然,所述传输线的两端201和202还可以以其他形式进行封装,尤其是,如果随着usb接口的小型化演进,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接口也演化为usb接口电路,则所述传输线与所述可穿戴设备连接的一端202也可以相应地采用usb接口的封装形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32.所述微处理单元204,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通信单元203对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一端发送的数据进行调制或解调,并将调制或解调后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另一端,可以包括多种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33.以通信数据是从所述终端设备端向所述可穿戴发送为例,上述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实施例:所述微处理单元204,控制所述第二通信单元203对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进行转发,发送给所述可穿戴设备;或者,控制所述第二通信单元203 对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进行调制,然后将调制后的数据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或者,控制所述第二通信单元203对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被调制的数据进行解调,然后将解调后的数据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或者,控制所述第二通信单元203对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被调制的数据进行解调,然后将解调后的数据以另外一种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后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等等。当通信数据是从可穿戴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包含的情况可以与上述内容类似,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34.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和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之间的传输的数据可以满足预设的传输协议,所述预设的传输协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限制。
35.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到,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传输线中,内置有可用于对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一端所发送的数据进行调制和解调的第二通信单元以及微处理单元,从而使得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所述传输线进行通信数据的交互。相比于相关技术所采用的基于蓝牙通信模块的无线数据交互,采用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传输线的有线数据交互,能够充分利用有线通信的优势,实现高速率数据通信,克服相关技术所存在的通信耗时长、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的缺陷。
36.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和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之间的数据交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和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之间传输的数据被加载在所述传输线的直流电信号上进行传输。例如,可以采用电力线载波技术来实现数据传输。电力
线载波技术,是一种将电源线上传输的通信信号进行调制的技术,且使用的时候是在交流电源线上,可以大大减少通信系统中的布线量。在本实用新型中,是为了实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有线数据通信。因此,可以将需要传输的数据加载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传输线的直流电信号上进行传输。
37.下面,结合图3和图4,对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过将交互的数据加载在传输线的直流电信号上进行传输进而实现数据交互进行说明。
38.图3给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传输线,连接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实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数据交互的系统示意图。当所述传输线建立起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电连接时,所述传输线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会存在直流电信号。当所述传输线接收到来自所述终端设备所发送的数据,所述传输线的第二通信单元203,可以对所述数据进行调制,生成调制信号,并将调制信号加载在所述传输线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保持电连接的直流电信号上,向所述可穿戴设备传输。所述可穿戴设备内置的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可以对被调制的数据进行解调,从而获取所述终端设备所发送的数据。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发送的数据,可以是被调制的数据,也可以不被调制的数据。当所述数据是被调制的数据时,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可以直接将所述被调制的数据转发给所述可穿戴设备,也可以先将被调制的数据进行解调,然后以另外一种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后发送给所述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以与所述另外一种调制方式对应的解调方式对数据进行解调。
39.所述可穿戴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通信数据的过程与终端设备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数据的过程类似。所述可穿戴设备可以先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对要发送的数据进行调制,获得被调制的数据,然后将所述被调制的数据加载保持所述传输线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电连接的直流电信号上,向所述传输线的第二通信单元传输。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可以对所述被调制的数据进行解调,然后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也可以不对所述被调制的数据进行解调,而是直接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对所述被调制的数据进行解调后,以另外一种调制方式对所述解调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后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此外,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传输线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通信数据,以及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过所述传输线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通信数据,可以同步进行,即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可以进行全双工数据交互。当然,也可以不同步进行,即半双工数据交互,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也不做限制。
40.所述调制方式可以各种调制方式。可选的,所述调制方式可以是ask (amplitude-shift keying,幅移键控)调制、fsk(frequency-shift keying, 频移键控)调制或者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 等方式。其中,ask调制相当于模拟信号中的调幅,将通信数据调制在振幅之中; ask调制相当于模拟信号中的调频,将通信数据调制在频率之中;qam技术是ask 技术与fsk技术的结合,将通信数据同时调制在振幅和频率之中。当然,所述调制方式还可以是其他调制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41.图4给出了一种将数据加载在所述传输线的直流电信号上的原理示意图。其中,401为调制信号,调制信号的幅度和/或频率包含着需要传递的通信数据,402 为所述传输线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建立电连接后,所存在的直流电信号。将调制信号加载在所述传输线的直流电信号上的信号的示意图如403所示。对信号403以调制方式对应的解调方式进行解调后,即可获得与调制之前的信号一致的解调信号404。
42.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到,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传输线中,内置有可用于对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一端所发送的数据进行调制和解调的第二通信单元以及微处理单元,通过采用将通信数据加载在所述传输线的直流电信号上进行传输的方式,能够使得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所述传输线进行通信数据的交互。相比于相关技术所采用的基于蓝牙通信模块的无线数据交互,这种有线通信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有线通信的优势,实现高速率数据通信,克服相关技术所存在的通信耗时长、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的缺陷,还不需要额外的功能电路的加入,易于实现,且节省空间与成本。
4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包括: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固件升级包,和/或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调试指令。
44.当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过所述传输线交互的数据为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固件升级包时,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传输线,能够对所述可穿戴设备实现基于有线方式的固件升级;当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过所述传输线交互的数据为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调试指令时,能够对所述可穿戴设备实现基于有线方式的调试。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传输线,实现对可穿戴设备有线方式的升级和调试,相比与相关技术中所采用的无线方式的升级和调试,具有数据交互速率快、误码率低、安全性高等有线通信方式的固有优点,能够克服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数据交互速率慢,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等缺陷。
45.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所述数据的内容,仅为示例性说明,并非枚举,所述数据还可以是其他的内容,例如,所述数据还可以是唤醒所述可穿戴设备、寻找所述可穿戴设备等的数据,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4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传输线,连接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所述传输线自身包括第二通信单元。以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为界,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之间的数据交互方式,可以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之间的数据交互方式相同,例如,都采用前文所述的将通信数据加载在直流电信号的方式,当然,也可以不同。
47.目前,终端设备的数据通信接口,存在着几种经常使用的类型,例如:usb 端口、标准串口(rs232)、gpib接口、以太网接口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传输线还可以包括:接口电路205,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与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口电路匹配,且基于第一传输协议与所述终端设备交互数据,所述第一传输协议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和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所使用的传输协议。
48.以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口电路为usb接口电路为例,所述传输线还可以包括 usb型的接口电路,以使所述传输线的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终端设备基于usb数据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交互。此时,所述传输线与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一端201,除了包括用于传输直流信号的vbus电线和gnd电线,还可以包括如图5所示的兼容终端设备的接口电路的正数据线(d )和负数据线(d-),用于所述传输线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通信数据的交互。当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口电路为其他类型的接口电路时,所述传输线可以包括对应的接口电路,并对所述传输线进行适应性地调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赘述。
49.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到,当所述传输线还包括接口电路时,所述传输线能够与所述终端设备固有的数据接口电路相匹配,并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固有的数据接口电路所支持的数据通信协议与所述传输线进行数据交互,能够使得所述充电线与现有终端设备的硬
件相兼容,不必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改动,提高所述传输线的适用范围。
5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线还可以如图6所示,包括报警单元206,用于接收所述微处理单元所传输的警报控制信息,并发出警报信号。
51.例如,当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用于与所述传输线连接的接口电路存在脏污,造成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传输线之间的阻抗异常,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接收到来自所述可穿戴设备相比于正常通行数据较为微弱的通信数据,则,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微处理单元可以向所述报警单元206发送警报控制信息,使得所述报警单元发出预设的警报信息,提醒用户对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接口电路的脏污进行清理。又例如,当所述传输线内部出现短路的情况,所述微处理单元监测到某些电路单元或者引脚的电信号过大,则所述微处理单元可以向所述传输线发出警报控制信息,以使所述报警单元206发出提示“所述传输线存在短路”的警报信号;当所述传输线内部出现断路的情况,则所述微处理单元监测到某些电路单元或引脚的电信号接近为零,则相应地,可以向所述传输线发出警报控制信息,以使所述报警单元206发出提示“所述传输线存在断路”的警报信号。当然,也可以是,当所述传输线内部存在电信号异常时,所述报警单元206仅提示“所述传输线存在异常”等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所述警报信号的具体内容不做限制。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各个示例仅为示例性说明,所述警报控制信息的产生与对应的警报信号,还可以是基于对所述传输线的实际测试,针对测试过程中,所存在的异常现象,设置相应的警报控制信息和对应的警报信号,本实用新型对此也不做限制。
52.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到,当所述传输线还包括报警单元时,能够在所述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数据通信出现异常时,发出警报信号,从而能够使用户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存在的情况,及时进行异常排查。
53.在前文各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线可以仅作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数据通信的“桥梁”,不承担其他功能。当然,由于所述传输线通过有线的连接方式建立起了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电连接,故所述传输线也可以作为充电线,用于在传输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通信数据的同时,还可以将从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电信号向所述可穿戴设备传输,为所述可穿戴设备充电。
54.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线可以如图7所示,为充电线,包括充电单元 207,用于为所述可穿戴设备充电。所述充电单元,可以包括各种用于充电的电路。例如,稳压电路、电压转换电路等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55.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到,当所述传输线还包括充电单元,既可以用作向所述可穿戴设备供电的充电线,又能够实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基于有线方式的数据通信,能够进一步拓宽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传输线的用途,实现边对所述可穿戴设备供电,又进行数据交互的功能,提高所述传输线的实用性。
5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设备可以被设置为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一直保持开启状态,这样,当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过所述传输线建立起了电连接,所述终端设备就可以直接与所述可穿戴设备进行通信数据的交互,无需其他操作。
57.然而,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了电连接之后,可能不需要建立通信连接,例如,所述可穿戴设备只需要被充电,而不需要被调试、更新固件升级包等等。这种情况下,如果将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第一通信单元设置为一直保持开启状
态,则很可能会造成所述可穿戴设备电能的非必要损耗,甚至降低所述可穿戴设备电池的寿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定时发送的问询电信号且有待传输的数据时,控制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应答信号,以使得所述可穿戴设备保持所述第一单元处于开启状态。
58.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第一通信单元可以不被设置为一直保持开启状态,而是将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设置为定时开启并通过所述传输线向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发送是否需要建立通信连接的问询电信号。当所述传输线的微处理单元确认第二通信单元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定时发送的问询电信号,且确定存在需要传输的数据时,所述微处理单元可以控制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使所述可穿戴设备保持所述第一单元处于开启状态的应答信号。当所述可穿戴设备接收到所述应答信号,才保持自身的第一通信单元处于开启状态。
59.可选的,可将所述可穿戴设备设置为,当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第一通信单元在预设时间内都未接收到来自所述终端设备所发送的数据时,就自动将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关闭。也可以设置所述传输线的微处理单元在确定不存在带传输的数据时,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关闭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的控制信号,所述可穿戴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后,再将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关闭。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实现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的关闭控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60.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到,并不设置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第一通信单元一直保持开启状态,而是将所述可穿戴设备设置为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定时向所述传输线发送问询电信号。所述传输线的微处理单元在接收到所述问询电信号且确认存在待传输的数据时,控制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保持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开启的应答信号,能够实现在需要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数据交互时,才让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第一通信单元保持开启状态,在不需要建立所述数据交互时,并不让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第一通信单元保持开启状态,能够节省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系统资源、减小对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电池寿命的损耗。
61.当然,除了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来控制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第一通信单元的开启与否。当所述传输线还包括前文所述的充电单元时,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第一通信单元的开启与否:在正常状态下,设置所述可穿戴设备内部的第一通信单元默认是不开启的,当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过所述传输线进行充电,即所述充电单元工作时,则开启所述第一通信单元。
62.采用上述实施例控制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的开启与否,能够进一步节省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电能资源,不会额外增加可穿戴设备的功率消耗,可以进一步延长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时长和电池寿命。
63.此外,与上述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传输线相对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如图8所示,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传输接口801、控制单元802和第一通信单元803;所述传输接口801,用于连接传输线,所述传输线内设置有第二通信单元以及微处理单元;所述控制单元802,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信单元803对与所述传输线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调制或解调。
6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包括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固件升级包,和/或所述可穿戴
设备的调试指令。
6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单元803用于定时向所述传输线发送问询电信号;所述控制单元802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在发送问询电信号之前开启,以及响应于未接收到所述传输线返回的应答信号,控制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关闭。
66.上述关于可穿戴设备的实施例的内容,在前文各个实施例中已经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67.通过上述各个实施例可以看到,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内置有可用于与具有第二通信单元的传输线进行连接的传输接口、可用于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调以及对发送的数据进行调制的第一通信单元以及起总控作用的控制单元,从而使得所述可穿戴设备可以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通过所述传输线与外部的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相比于相关技术中仅能采用基于蓝牙通信模块进行无线数据交互的可穿戴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可以采用基于传输线的有线数据交互,能够充分利用有线通信的优势,实现高速率数据通信,克服相关技术所存在的可穿戴设备与外部终端设备通信耗时长、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的缺陷。
68.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可穿戴设备与外部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系统,其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述,包括外部终端设备、前文各实施例所述的传输线以及前文实施例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相关内容在前文中已经详细介绍,这里不做赘述。
69.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到,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系统中,所述可穿戴设备中内置有可用于与具有第二通信单元的传输线进行连接的传输接口、可用于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调以及对发送的数据进行调制的第一通信单元以及起总控作用的控制单元,所述传输线内置有可用于对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中的一端所发送的数据进行调制或解调的第二通信单元以及起控制作用的微处理单元,从而使得所述可穿戴设备可以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通过所述传输线与外部的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相比于相关技术中仅能采用基于蓝牙通信模块进行无线数据交互的可穿戴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可以采用基于传输线的有线数据交互,能够充分利用有线通信的优势,实现高速率数据通信,克服相关技术所存在的可穿戴设备与外部终端设备通信耗时长、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的缺陷。
70.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本实用新型及实践本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申请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说明书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71.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说明书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72.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其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