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影盒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07:56: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影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2.显影盒是一种广泛的应用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可拆卸部分。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校检显影盒是否安装到位的校检装置,显影盒可拆卸的安装在感光单元中,并随感光单元一起可拆卸的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在显影盒随感光单元一起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中时,校检装置校检显影盒是否安装到位。当显影盒没有正确的安装到感光单元时,显影盒随感光单元一起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中,校检单元与显影盒接触,使显影盒移动而正确的安装到感光单元;当显影盒已经正确安装到感光单元时,显影盒随感光单元一起安装到电子成像的过程中,校检单元不与显影盒接触。
3.如图1中为现有技术中的显影盒,显影盒包含盒体,盒体内容纳有显影剂,在上下方向上盒体的尾部具有把手,该把手可弹性变形,把手具有设置在盒体上的第一直立部分41和第二直立部分42、可弹性变形的耦合部和相对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对部与耦合部处于相对设置,相对部上有第一梁441和第二梁442。
4.在显影盒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将显影盒装入感光单元中,然后随感光单元一起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打印,在显影盒随感光单元一起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中,校检装置与把手接触或不接触,从而校检显影盒的位置。现有把手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容易折断或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影盒及图像形成装置,以解决现有把手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容易折断或损坏的问题。
6.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影盒,包括容纳显影剂的盒体;
7.所述盒体包括盒体本体和把手,所述盒体本体包上端面,所述上端面设置有抓握所述把手的凹槽;
8.所述把手包括把手主体和加强部,所述把手主体的两端在左右方向上固定在所述盒体本体的上端面,所述把手主体位于所述凹槽的上方,所述加强部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部与所述把手主体之间,以防止所述把手在上下方向发生弹性形变。
9.可选地,所述把手主体包括第一倾斜部、第二倾斜部、耦合部和扣手凹部;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倾斜部的一端与位于所述凹槽左侧的所述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倾斜部从所述上端面向外侧延伸,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上端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倾斜部位于所述凹槽的上方,所述第二倾斜部的一端与位于所述凹槽右侧的所述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倾斜部从所述上端面向外侧延伸,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上端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倾斜部位于所述凹槽的上方,所述耦合部连接所述第一倾斜部和所述第二倾斜部;
10.在上下方向上,所述扣手凹部与所述耦合部相对设置,所述扣手凹部位于所述耦
合部的下方;在左右方向上,所述扣手凹部的两端与所述凹槽两侧的所述上端面固定连接。
11.可选地,所述把手主体还包括不少于一个的竖梁,所述竖梁的一端与所述扣手凹部垂直连接,所述竖梁的另一端与所述耦合部垂直连接,所述竖梁靠近所述第一倾斜部或所述第二倾斜部设置。
12.所述把手主体包括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所述第一竖梁位于所述耦合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部相连接的位置,所述第二竖梁位于所述耦合部与所述第二倾斜部相连接的位置。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倾斜部为第一平板,所述第二倾斜部为第二平板,所述耦合部为第三平板,所述扣手凹部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和第三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三弧形板之间,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一端与所述凹槽左侧的所述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弧形板的一端与所述凹槽右侧的所述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弧形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弧形部分靠近所述第一平板,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弧形部分靠近所述第二平板,所述第三弧形板的弧形部分靠近所述第三平板。
14.可选地,所述加强部为加强板,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加强板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平板、所述第二平板和所述第三平板连接,所述加强板的底部与所述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
15.在左右方向上,所述加强板的两端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固定连接。
16.可选地,所述加强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平板、所述第二平板和所述第三平板之间均为圆弧过渡或斜面过渡。
17.可选地,还包括计数机构和护盖;所述计数机构包括检测齿轮、检测突起、弹性件和矩形弹簧,所述检测齿轮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盒体上,所述检测齿轮上设置有安装所述矩形弹簧的卡槽,所述矩形弹簧与所述卡槽过盈配合,所述检测突起抵接在所述矩形弹簧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检测突起抵接;
18.所述护盖包括支撑部、移动部和阻挡突起,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位于初始位置的所述检测突起,所述移动部用于所述检测突起旋转至所述移动部时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计数机构整体靠近所述盒体移动,所述阻挡突起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移动部之间,所述阻挡突起用于限制所述检测突起顺时针旋转。
19.可选地,所述阻挡突起向所述支撑部一侧倾斜设置。
20.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影盒。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影盒及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加强部设置在凹槽的底部与把手主体之间,从而防止把手在上下方向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把手不易折断或损坏。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影盒的后视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影盒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影盒的后视图;
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2.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接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接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3.如图1中为现有技术中的显影盒,显影盒包含盒体,盒体内容纳有显影剂,在上下方向上盒体的尾部具有把手,该把手可弹性变形,把手具有设置在盒体上的第一直立部分41和第二直立部分42、可弹性变形的耦合部和相对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对部与耦合部处于相对设置,相对部上有第一梁441和第二梁442。在显影盒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将显影盒装入感光单元中,然后随感光单元一起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打印,在显影盒随感光单元一起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中,校检装置与把手接触或不接触,从而校检显影盒的位置。现有把手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容易折断或损坏的问题。
5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影盒及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加强部设置在凹槽的底部与把手主体之间,从而防止把手在上下方向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把手不易折断或损坏。
5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影盒及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56.本实用新型中,图像形成装置与背景技术中相同,显影盒除特别说明的结构外,其余结构均与背景技术中相同。
5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影盒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影盒的后视图。
58.如图2和3所示,显影盒2包括;盒体5、显影辊11、驱动齿轮9、护盖8、计数机构和出粉刀10。
59.其中,盒体5内容纳有显影剂。盒体5包括盒体本体和把手6。盒体本体在上下方向上设置有上端面57和下端面58,在左右方向上设置有左端面和右端面,在前后方向上设置有前端面和后端面。盒体本体的上端面57上设置有抓握把手6的凹槽。盒体本体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彼此垂直。
60.把手6为非弹性件。把手6包括把手主体和加强部64,把手主体的两端在左右方向上固定在盒体本体的上端面57,把手主体位于凹槽的上方,加强部64设置在凹槽的底部与把手主体之间,从而防止把手在上下方向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把手不易折断或损坏。
61.可选地,把手主体包括第一倾斜部61、第二倾斜部62、耦合部63和扣手凹部67;在左右方向上,第一倾斜部61的一端与位于凹槽左侧的上端面57固定连接,第一倾斜部61从上端面57向外侧延伸,第一倾斜部61与上端面57倾斜设置,第一倾斜部61位于凹槽的上方,第二倾斜部62的一端与位于凹槽右侧的上端面57固定连接,第二倾斜部62从上端面向外侧
延伸,第二倾斜部62与上端面57倾斜设置,第二倾斜部62位于凹槽的上方,第一倾斜部61和第二倾斜部62沿左右方向彼此间隔且从盒体本体的上端面57沿上下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耦合部63沿左右方向延伸,耦合部63连接第一倾斜部61和第二倾斜部62。
62.在上下方向上,扣手凹部67与耦合部63相对设置,扣手凹部67位于耦合部63的下方;在左右方向上,扣手凹部67的两端与凹槽两侧的上端面57固定连接。
63.第一倾斜部61可以为平板,也可以为圆柱,在此不做具体设置。第二倾斜部62可以为平板,也可以为圆柱,在此不做具体设置。耦合部63可以为平板,也可以为圆柱,在此不做具体设置。扣手凹部67可以由一个弧形板形成,也可以由有多个弧形板形成,在此不做具体设置。
6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部61为第一平板,第二倾斜部62为第二平板,耦合部63为第三平板,扣手凹部67包括第一弧形板671、第二弧形板672和第三弧形板673,第二弧形板672设置在第一弧形板671和第三弧形板673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第一弧形板671的一端与凹槽左侧的上端面57固定连接,第一弧形板671的另一端与第二弧形板672固定连接,第三弧形板673的一端与凹槽右侧的上端面57固定连接,第三弧形板673的另一端与第二弧形板672固定连接,其中,第一弧形板671的弧形部分靠近第一平板,第二弧形板672的弧形部分靠近第二平板,第三弧形板673的弧形部分靠近第三平板。
65.可选地,把手主体还包括不少于一个的竖梁,竖梁的一端与扣手凹部67垂直连接,竖梁的另一端与耦合部63垂直连接,竖梁靠近第一倾斜部61或第二倾斜部62设置。
66.其中,竖梁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也可以为方柱形,在此不做具体设置。
6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把手主体包括第一竖梁65和第二竖梁66;第一竖梁65的一端与扣手凹部67垂直连接,第一竖梁65的另一端与耦合部63垂直连接,第一竖梁65靠近第一倾斜部61设置;第二竖梁66的一端与扣手凹部67垂直连接,第二竖梁66的另一端与耦合部63垂直连接,第二竖梁66靠近第二倾斜部62设置。第一竖梁65位于耦合部63与第一倾斜部61相连接的位置,从而可以使第一竖梁65、第一倾斜部61和扣手凹部67围成类三角形,进而可以增强把手6的强度,使得把手6更加稳定可靠;第二竖梁66位于耦合部与第二倾斜部62相连接的位置,从而可以使第二竖梁66、第二倾斜部62和扣手凹部67围成类三角形,进而可以增强把手6的强度,使得把手6更加稳定可靠。
68.可选地,加强部64为加强板,在前后方向上加强部64与第一倾斜部61、第二倾斜部62和耦合部63相连,从而加强第一倾斜部61、第二倾斜部62和耦合部63的强度。
69.其中,加强部64与第一倾斜部61、第二倾斜部62和耦合部63之间可以为圆弧过渡,也可以为斜面过渡,在此不做具体设置。
70.加强部64将凹槽分割成第一凹槽51和第二凹槽52,第一凹槽51和第二凹槽52用于形成抓取把手6的避让空间,从而便于抓取把手6。第一凹槽51在上下方向上凹陷,第二凹槽52在前后方向凹陷。
71.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凹槽52中形成有扣手凹部67。
7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加强部64为加强板,在上下方向上,加强板的顶部分别与第一平板、第二平板和第三平板连接,加强板的底部与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左右方向上,加强板的两端与凹槽的侧壁固定连接。
73.显影辊11位于盒体5的下端面58,把手6和显影辊11在左右方向相对设置,显影辊
11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显影辊11设置为上下方向更靠近盒体5的一端;驱动齿轮9,接收电子成像装置中传递的驱动力;护盖8,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显影盒2的驱动端,可以保护驱动齿轮9;计数机构,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显影盒2的驱动端,用于被电子成像装置检测;出粉刀10,调节在显影辊圆周外表面上的显影剂的厚度。
7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影盒的驱动端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驱动齿轮的安装示意图。
75.如图4和图5所示,显影盒设置有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搅拌器齿轮12、检测齿轮16、惰轮13、驱动齿轮9、送粉辊齿轮14和显影辊齿轮15,搅拌器齿轮12与检测齿轮16和惰轮13啮合,惰轮13和驱动齿轮9啮合,驱动齿轮9与送粉辊齿轮14和显影辊齿轮15啮合。
76.在盒体5的左右方向上可拆卸地安装有轴承23,轴承23支撑显影辊11和送粉辊(图中未标示),盒体上设置有支撑驱动齿轮9的定位突起53,定位突起53沿左右方向突出,定位突起与盒体5一体形成。轴承含有支撑显影辊的第一轴承和支撑送粉辊的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一体形成。该方案降低了显影盒的制造成本,简化了安装工艺,对驱动齿轮的定位也更加准确。
7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搅拌器分解图。
78.如图6所示,显影盒还包括搅拌器17,该搅拌器17包括搅拌轴18、可挠性片材19和搅拌器齿轮12,该搅拌器17由搅拌器齿轮12驱动。该搅拌轴18可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该可挠性片材19能够与搅拌轴18一起旋转且能够与盒体5的内表面滑动接触,该搅拌器17能够对盒体5内的显影剂进行搅拌。
79.搅拌器齿轮12上靠近搅拌轴18的一端部沿轴向设置有扣位121,搅拌轴18上靠近搅拌器齿轮12的一端部沿轴向设置有扣位槽181,扣位121和扣位槽181可以相互配合,以扣位链接搅拌器齿轮12和搅拌轴18。这种结合方式使搅拌轴18和搅拌器齿轮1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8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盒体导电端定位孔放大图。
81.如图7所示,盒体5的导电端位于与驱动端相对的盒体的另一端部,该导电端取消了安装让位槽。该导电端上设置有定位孔54,该定位孔54为圆孔。搅拌轴远离搅拌器齿轮的一端部插入定位孔54以定位。取消安装让位槽简化了显影盒的制造工艺,定位孔54采用圆孔与现有技术中的方孔相比,使搅拌轴的定位更准确。
8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护盖和检测突起的定位放大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护盖示意图。
83.如图8和图9所示,计数机构包括检测齿轮16、检测突起7、弹性件20和矩形弹簧21。检测突起7具有第一突出部71,第一突出部71在检测突起7上沿显影盒的左右方向突出。护盖8具有第二突出部81和用于伸出检测突起7的圆孔,圆孔圆周上有沿显影盒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三突出部82,第二突出部81位于第三突出部82上沿圆孔径向突出。
84.矩形弹簧21一端与检测齿轮16过盈配合、另一端与检测突起7抵接,从而检测齿轮16通过矩形弹簧21驱动检测突起7;弹性件20一端与检测突起7抵接,从而在左右方向上将计数机构压向盒体5,护盖8上设置有支撑检测突起的支撑部84和不支撑检测突起的移动部85,当检测突起7从被护盖8支撑部84支撑的位置旋转到护盖移动部85的不支撑位置时,计数机构在弹性件20的弹性力作用下整体向盒体靠近方向移动,进而计数机构不再被电子成
像装置检测。本实施例中护盖8的支撑部84的起始端设置有防止检测突起7顺时针旋转的阻挡突起83,从而计数机构位于初始位置时阻止检测突起7顺时针旋转,该阻挡突起83在支撑部84上沿显影盒的左右方向突出;第一突出部71和第二突出部81相抵接,从而阻止检测突起7在运输过程中逆时针旋转。
85.检测突起7复位过程为显影盒2整体向弹性件20一侧移动,然后检测突起7顺时针旋转至初始位置,摒弃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拆卸护盖8才能复位检测突起7,从而提高了检测突起7的复位效率。
86.阻挡突起83向支撑部84倾斜设置。在检测突起7的旋转轴向上,阻挡突起83凸出于支撑部84。
87.第二突出部81为弹性卡扣,在检测过程中,检测突起7可越过第二突出部81正常旋转。在检测突起7旋转径向上,第二突出部81远离检测突起7。
88.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出粉刀定位放大图。
89.如图10所示,出粉刀10沿着左右方向接触显影辊11的圆周外表面,以调节在圆周外表面上的显影剂的厚度。盒体5上具有定位出粉刀的第一支撑突起55和第二支撑突起56。第一支撑突起55沿盒体上下方向突出,第二支撑突起56沿盒体前后方向突出。第一支撑突起55和第二支撑突起56位于盒体上的相对位置。
9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