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小儿背俞穴经络理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07:00: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儿背俞穴经络理疗装置。


背景技术:

2.背俞穴是指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背俞穴全部分布于背部足太阳经第一侧线上,即后正中线(督脉)旁开1.5 寸处,督脉和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对于肺系疾病,往往通过刺激背俞穴,比如刮痧、走罐可以实现良好的外治效果。而对于小儿消化不良,则大多刺激的是夹脊穴,例如捏脊疗法进行刺激,其位置在于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0.5寸。
3.以上外治手法可以看出,背部纵向走形的腧穴对于小儿外科治疗的重要性,但现有的刮痧或者捏脊,由于强度不好掌握,因此需要专业医师进行操作,需要熟练的对力度和速度进行把控,常人难以做到,无法居家旅行使用。
4.因此,发明一种针对小儿的背俞穴经络理疗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儿背俞穴经络理疗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侧均设置有多个移动机构,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理疗机构,所述理疗机构包括两个理疗块,两个理疗块之间设置有安装板,所述理疗块一侧开设有安装槽口,所述安装板两端分别嵌入两个所述理疗块上的安装槽口内部且两个所述理疗块沿安装板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理疗块底部设置有理疗组件,两个所述理疗块上的安装槽口内部设置有多个定位组件,所述安装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侧均设置有传动机构。
6.优选的,多个所述移动机构沿壳体中心线对称均匀设置,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壳体两侧且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与壳体连接,所述传动轴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远离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行走轮。
7.优选的,所述理疗组件包括硅胶帽,所述硅胶帽上开设有夹槽,所述硅胶帽上的夹槽内部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条且所述固定条与硅胶帽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条和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所述硅胶帽底部等距均匀的设置有多个滚珠,所述理疗块底部固定设置有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嵌设至夹槽内部,所述连接部两侧开设有与固定条相匹配的契合槽,所述连接部上的契合槽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条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硅胶帽通过契合槽和限位槽与连接部卡接。
8.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安装板底部且靠近理疗块一侧,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凸轮,所述凸轮一侧与其相靠近的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凸轮顶部设置有限位框,所述凸轮另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一端限位框并延伸至限位框一侧,所述限位框顶部固定连接有z型杆,所述z型杆顶部与固定板底部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夹板,所述夹板一侧与固定连接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贯穿理疗块并延伸至理疗块外侧,所述夹板一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夹板另一侧与安装板一侧抵接,所述弹簧套设在活动柱上,所述弹簧设置在夹板和理疗块内壁之间,所述活动柱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
10.优选的,所述理疗块内部设置有两组定位组件,两组定位组件沿理疗块中心线对称设置,多个所述移动机构沿壳体中心线均匀对称设置。
11.优选的,两个所述理疗块成弧度状设置且由两个所述理疗块拼接配合形成夹脊槽。
12.优选的,所述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
13.优选的,两个所述理疗块上开设有与定位轴相对应的弧形槽,所述定位轴顶部贯穿弧形槽并延伸至两个所述理疗块外侧并与固定板固定连接。
14.优选的,所述z型杆一侧设置有定位框,所述定位框套设在z型杆中央处且所述定位框一侧与壳体固定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中预先根据小儿不同年龄不同体型,将夹脊槽放置在患儿脊椎线处,并且将壳体两侧的行走轮贴合患儿的皮肤,进而医务人员或者家长通过把手通过行走轮推动装置整体沿着患儿脊椎线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其中两个移动机构中的传动轴旋转,并通过传动机构作为理疗机构的动力源,即传动轴带动传动机构中的凸轮旋转,通过凸轮、限位框、z型杆和安装板的配合使用,带动理疗机构中进行往复的垂直上下移动,从而使得理疗机构中的多个滚珠对患儿脊椎处的俞穴经络进行轻微的敲打按摩,尽量模拟捏脊疗法的紧张松弛交替的操作;
17.2、本实用新型中两个理疗科通过多个定位组件并且采用拼接的方式配合安装板构成理疗机构,由于定位组件的设置使得两个理疗块与安装板拼接,通过拉动连接块带动活动柱和活动柱一侧的夹板进行调节,即通过定位组件中夹板、活动柱和弹簧的配合使用,完成理疗块和安装板的连接,进而可以调节两个理疗块之间的间距,即可以根据不同体格的人调节夹脊槽的大小,从而便于理疗机构适用于不同体格的人群,并且通过伸缩柱的设置,使得两个相对应的行走轮之间的间距也可以进行调节,方便装置整体的使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儿背俞穴经络理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儿背俞穴经络理疗装置的爆炸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儿背俞穴经络理疗装置的正视剖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儿背俞穴经络理疗装置的俯视剖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中b处的放大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中c处的放大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3中d处的放大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4中e处的放大图。
27.图中:1、壳体;2、移动机构;3、理疗块;4、安装板;5、安装槽口;6、定位轴;7、固定
板;8、传动轴;9、伸缩柱;10、行走轮;11、硅胶帽;12、夹槽;13、固定条;14、限位条;15、滚珠;16、连接部;17、契合槽;18、限位槽;19、凸轮;20、限位框;21、固定柱;22、z型杆;23、夹板;24、活动柱;25、弹簧;26、夹脊槽;27、把手;28、弧形槽;29、定位框;30、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9.参照附图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小儿背俞穴经络理疗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两侧均设置有多个移动机构2,壳体1内部设置有理疗机构,理疗机构包括两个理疗块3,两个理疗块3之间设置有安装板4,理疗块3一侧开设有安装槽口5,安装板4两端分别嵌入两个理疗块3上的安装槽口5内部且两个理疗块3沿安装板4轴线对称设置,理疗块3底部设置有理疗组件,两个理疗块3上的安装槽口5内部设置有多个定位组件,安装板4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轴6,定位轴6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固定板7两侧均设置有传动机构。
30.进一步地,多个移动机构2沿壳体1中心线对称均匀设置,移动机构2包括传动轴8,传动轴8贯穿壳体1并延伸至壳体1两侧且传动轴8通过轴承与壳体1连接,传动轴8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柱9,伸缩柱9远离传动轴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行走轮10,移动机构2设置方便医务人员通过把手27对壳体1进行施力,并且方便配合移动机构2,使得装置整体在患儿脊椎线进行移动;
31.进一步地,所述的行走轮10的轮圈上可均匀排列有硅胶凸起,根据患儿年龄和后背宽度,通过调节伸缩柱9来增加或者缩小行走轮10之间的距离,保证行走轮10行走在竖脊肌上,也即膀胱经背俞穴的位置,实现同步经络刺激;
32.进一步地,理疗组件包括硅胶帽11,硅胶帽11上开设有夹槽12,硅胶帽11上的夹槽12内部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条13且固定条13与硅胶帽11固定连接,固定条13和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14,硅胶帽11底部等距均匀的设置有多个滚珠15,理疗块3底部固定设置有连接部16且连接部16嵌设至夹槽12内部,连接部16两侧开设有与固定条13相匹配的契合槽17,连接部16上的契合槽17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条14相匹配的限位槽18,硅胶帽11通过契合槽17和限位槽18与连接部16卡接,硅胶帽11通过契合槽17和限位槽18的设置,进而方便硅胶帽11与理疗块3底部的连接部16进行卡接,从而方便对硅胶帽11的更换,同时硅胶帽11底部设置有多个滚珠15,进而通过传动轴8、传动机构和固定板7的配合使用,使得理疗机构整体在壳体1内部进行垂直方向上下运动,从而使得理疗机构中的多个滚珠15对患儿脊椎处的俞穴经络进行滚压刺激,配合婴儿油,可以有效的避免婴幼儿皮肤损伤;
33.进一步地,传动机构设置在安装板4底部且靠近理疗块3一侧,传动机构包括凸轮19,凸轮19一侧与其相靠近的传动轴8的一端固定连接,凸轮19顶部设置有限位框20,凸轮19另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1,固定柱21一端限位框20并延伸至限位框20一侧,限位框20顶部固定连接有z型杆22,z型杆22顶部与固定板7底部固定连接,当医务人员通过把手27推动壳体1时,由于移动机构2中的行走轮10与患儿皮肤贴合,进而使得当装置整体移动时,行走轮10带动传动轴8旋转,由于其中两个移动机构2中的传动轴8旋转,进而两个传动轴8分别带动壳体1内部的两个凸轮19旋转,由于凸轮19的特殊构型,使得当凸轮19旋转时,凸轮19一侧的固定柱21会进行旋转式往复的上下运动,由于限位框20的设置,使得当凸轮
19在带动固定柱21移动时,固定柱21会带动限位框20进行上下移动,使得限位框20顶部的z型杆22进行上下移动,z型杆22上的定位框29对z型杆22的活动进行限位,进而通限位框20和z型杆22的配合使用可带动固定板7进行上下移动,由于固定板7通过定位轴6与安装板4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固定板7和安装板4带动理疗机构整体进行上下移动;
34.进一步地,定位组件包括夹板23,夹板23一侧与固定连接有活动柱24,活动柱24贯穿理疗块3并延伸至理疗块3外侧,夹板23一侧设置有弹簧25,夹板23另一侧与安装板4一侧抵接,弹簧25套设在活动柱24上,弹簧25设置在夹板23和理疗块3内壁之间,活动柱24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0,在对夹脊槽26的大小进行调节时,通过拉动连接块30带动活动柱24和活动柱24一侧的夹板23进行调节,使得夹板23与安装板4脱离,此时定位组件中的弹簧25压缩状态处最大化,调节安装板4延伸至安装槽口5内部的深度,之后松开对连接块30的施力,通过定位组件中弹簧25的反作用力推动活动柱24和夹板23向着安装板4移动,并与安装板4一侧紧密抵接,进而完成理疗块3与安装板4的连接;通过上述调整,可以根据患儿年龄和肌肉层脂肪层厚度来调节理疗块3下压的力度,对于年幼皮薄的婴幼儿适度上调,对于儿童少年尤其是脂肪层比较厚的患儿可以适度下调。
35.进一步地,理疗块3内部设置有两组定位组件,两组定位组件沿理疗块3中心线对称设置,多个移动机构2沿壳体1中心线均匀对称设置,多个定位组件的设置,使得两个理疗块3与安装板4的连接固定效果更好;
36.进一步地,两个理疗块3呈弧度状设置且由两个理疗块3拼接配合形成夹脊槽26,通过两个理疗块3拼接所形成的夹脊槽26,进而方便医务人员对患儿进行使用,并且有利于对患儿后续背俞穴经络的按摩;
37.进一步地,壳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27,把手27便有医务人员推动装置整体;
38.进一步地,安装板4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轴6,两个理疗块3上开设有与定位轴6相对应的弧形槽28,定位轴6顶部贯穿弧形槽28并延伸至两个理疗块3外侧并与固定板7固定连接,定位轴6的设置,使得当固定板7进行上下高度调节时,可以通过定位轴6带动理疗机构整体进行上下的同步运动;
39.进一步地,z型杆22一侧设置有定位框29,定位框29套设在z型杆22中央处且定位框29一侧与壳体1固定连接,定位框29的设置是对z型杆22的运动进行限位,并且使得固定板7进行垂直方向的上下往复运动。
40.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根据患儿的体格,首先对夹脊槽26的深度进行调节,通过拉动连接块30带动活动柱24和活动柱24一侧的夹板23进行调节,使得夹板23与安装板4脱离,此时定位组件中的弹簧25压缩状态处最大化,调节安装板4延伸至安装槽口5内部的深度,之后松开对连接块30的施力,通过定位组件中弹簧25的反作用力推动活动柱24和夹板23向着安装板4移动,并与安装板4一侧紧密抵接,进而完成理疗块3与安装板4的连接,即使得患儿脊椎线处符合夹脊槽26,并且通过根据患儿年龄和后背宽度,通过伸缩柱9的设置调节移动机构2中的行走轮10与壳体1之间的间距,以便行走轮10行走在竖脊肌上,以减少不适感。医务人员使用装置,首先将患儿俯卧在床上,使得患儿脊椎线完全裸露,此时医务人员挪动装置本体,并且将夹脊槽26放置在患儿脊椎线处,并且将壳体1两侧的行走轮10贴合患儿的皮肤,进而通过把手27,通过行走轮10推动装置整体沿着患儿脊椎方向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其中两个移动机构2中的传动轴8旋转,传动轴8带动
凸轮19旋转,由于凸轮19的特殊构型,使得当凸轮19旋转时,凸轮19一侧的固定柱21会进行旋转式往复的上下运动,由于限位框20的设置,使得当凸轮19在带动固定柱21移动时,固定柱21会带动限位框20进行上下移动,进而通限位框20和z型杆22的配合使用可带动固定板7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使得固定板7和安装板4带动理疗机构整体进行上下移动,由于理疗块3底部卡接有硅胶帽11,并且硅胶帽11底部均匀等距的设置有多个滚珠15,进而通过传动轴8、传动机构和固定板7的配合使用,使得理疗机构整体在壳体1内部进行垂直方向上下运动,从而使得理疗机构中的多个滚珠15对患儿脊椎处的俞穴经络皮肤进行间断性的挤压,来模拟捏脊治疗的效果。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