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碱土制作茶具和酒具平台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04:09: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茶具和酒具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碱土制作茶具和酒具平台系统。


背景技术:

2.我国作为历史大国,有着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和酒文化,在茶文化和酒文化中,茶具和酒具也是有着很大的讲究,其中,陶制的茶具和酒具就是最能代表我国文化特色的器皿种类之一,在陶制器皿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通过高温焙烧定型;目前用于烧制陶具的装置虽能够满足一定的使用需求,但是,其热源位置较为固定,还存在局部受热不均匀的问题,因此还有待改进。
3.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1713735.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瓷器烧制的真空炉,包括炉体、用于进行加热的保温加热机构、用于冷却的冷却机构和用于抽空空气的真空机构,炉体内设置有保温加热机构,冷却机构安装在炉体顶部,真空机构安装在炉体一侧,还包括用于放置和送进物料的放料机构和进料机构,放料机构设置在炉体下端,进料机构安装在放料机构两侧,放料机构包括下炉盖、放置盘、齿圈、行星齿轮、转动齿轮、转轴、瓷器托盘、第二电机。上述专利中的真空炉存在以下不足:虽能够满足一定的使用需求,但是,还存在局部受热不均匀的问题,因此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碱土制作茶具和酒具平台系统。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碱土制作茶具和酒具平台系统,包括烧制炉和环形承托架,所述烧制炉顶部通过电机座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架,所述烧制炉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环形支撑座,第一环形支撑座与烧制炉同心,烧制炉的中心位置与第一环形支撑座外侧设置有烧制输出头,第一环形支撑座外侧的烧制输出头呈半圆形分布,位于中心的烧制输出头外侧罩有防护罩,所述第一环形支撑座顶部外壁设置有定位凸肋,所述环形承托架底部外壁开设有定位槽,定位凸肋卡于定位槽内,所述转动架与环形承托架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包括联动套筒和联动伸缩杆,所述联动伸缩杆通过弹簧可活动的安装于联动套筒内部,所述环形承托架顶部开设有圆周分布的第一条形孔,所述联动伸缩杆底端设置有限位头,限位头外壁转动连接有条形转动块,所述条形转动块的尺寸与第一条形孔适配,所述条形转动块底部设置有第一拉环,所述环形承托架底部外壁开设有与条形转动块形状适配的卡槽,卡槽与第一条形孔形成十字型结构;所述环形承托架顶部设置有呈环形分布的托盘。
7.优选的:所述环形承托架通过轴安装有可转动的提手,所述提手呈圆周分布于环形承托架的外侧。
8.进一步的:所述提手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环形承托架顶部设置有螺纹座,所述螺纹座内通过螺纹可拆卸的安装有支撑杆,所述环形承托架底部开设有与支撑杆适配的连接槽,位于上方的环形承托架通过连接槽可拆卸的卡接于下方环形承托架的支撑杆顶部,上下相邻环形承托架的两个提手一端可拆卸的卡接有同一个连接卡扣,所述连接卡扣一侧外壁设置有第二拉环。
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提手一侧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与提手呈90
°
夹角,所述连接板与环形承托架上安装有与连接柱相适配的连接卡扣,连接卡扣可拆卸的卡接于连接柱上,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第一条形孔相适配的第二条形孔;连接卡扣的数量与提手相适配。
10.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所述烧制炉一侧外壁铰接有炉门,烧制炉底部侧壁设置有维护门,第一环形支撑座底部外壁与烧制炉上开设有相适配的环形槽,环形槽内滚动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滚球。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烧制炉外侧设置有连通室和气压发生装置,所述连通室一侧外壁接有主输送管,主输送管一端可拆卸的安装于气压发生装置的输出端上;所述连通室呈c型结构,连通室顶部外壁通过副输送管接于烧制炉的圆周外壁上。
12.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烧制炉一侧设置有放置架,放置架上可转动的安装有多个与第一环形支撑座尺寸相同的第二环形支撑座,第二环形支撑座与环形承托架相适配,所述放置架外侧粘接有均匀分布的挡帘,所述放置架底部设置有抽屉。
13.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碱土制作茶具和酒具平台系统中茶具和酒具的原料配方包括:高岭土50~60份、红色页岩20~30份、黏土20~30份、碱土2~18份、白云石8~10份、膨润土4~6份;所述碱土采用种植有碱蓬草的盐碱土。
14.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利用所述配方制作茶具和酒具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5.s1:按重量分取各原料备用;
16.s2:将原料加入球磨机,再加入原料总重量60~90%的水进行球磨,得到浆料;
17.s3:得到的浆料过260~300目筛;
18.s4:将过筛后的浆料加工成所需要的茶具或酒具形状的陶器坯;
19.s5:然后将陶器坯自然干燥至含水量低于8%;
20.s6:将干燥后的陶器坯置于烧制炉中烧制,烧制温度从180℃逐步升至1100℃,并保持10min,在控制温度逐渐降至180℃,熄火;
21.s7:控制气压发生装置工作,向烧制炉内通入热风逐步进行冷却;
22.s8:冷却至50℃后取出。
23.一种碱土制作茶具和酒具平台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4.s11:烧制前对烧制炉进行安全检查;
25.s12:在连通室内灌入水体,控制液面低于主输送管的一端;
26.s13:工作中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问题,若存在转入s16步骤,不存在转入s14步骤;
27.s14:烧制结束后将主输送管接入气压发生装置的输出端,利用气压发生装置工作进行冷却降温;
28.s15:降温结束,取出成品,结束;
29.s16:控制烧制炉停止工作,将主输送管一端连接消防水泵,控制消防水泵工作,向连通室内注水,利用副输送管向烧制炉内喷入水体;
30.s17:待消除安全问题后通过维护门对烧制炉进行检修,结束。
3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32.1.本发明通过设置电机和联动机构,使用者能够将联动伸缩杆一端的条形转动块穿过环形承托架的第一条形孔后,旋转90
°
,在弹簧的作用力下使条形转动块卡于卡槽内,从而利用联动机构将环形承托架和转动架连接起来,利用电机工作,带动环形承托架转动,由于环形承托架为环形结构,且烧制输出头设置于环形承托架的外侧和环形承托架的中心位置,使得烧制过程中,茶具和酒具能够均匀受热,且避免了存在受热死角的问题,保障了烧制效果。
33.2.通过设置提手,能够便于搬运环形承托架,提升了实用性;通过设置支撑杆和连接卡扣,能够将多个环形承托架进行组合使用,利用下方的支撑杆对上方的环形承托架进行支撑,然后将上方两侧的提手向下转动,使上下两个提手对齐,利用连接卡扣对两个提手卡接固定,实现对环形承托架的限位,在连接卡扣的限位和支撑杆的支撑下,保障了环形承托架组合的牢固度。
34.3.此由于每个环形承托架上设置了四个提手,能够交错式利用提手进行拼接组合,即在组合第一层和第二层环形承托架时,选择第二层两个对称的提手向下偏转与第一层的提手连接,在组合第三层环形承托架时,利用剩下的两个对称的提手与环形承托架的提手进行连接,如此反复,能够满足多层组合的需求,且保障了结构牢固度。
35.4.通过设置连接板和连接柱,能够利用连接卡扣卡接于连接柱上,将连接板固定于环形承托架上,从而达到固定提手的目的,保障了结构的牢固度。
36.5.由于设置了第二条形孔,能够利用联动伸缩杆同时穿过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以达到对连接板的进一步固定;此外,由于连接卡扣的数量与提手适配,无论单层使用还是多层组合使用,连接卡扣要么同时卡接于两个连接柱上,要么同时卡接于两个提手上,其数量与安装位置的数量刚好适配,因此不存在连接卡扣剩余或数量不够的现象,防止了连接卡扣缺失,提升了实用性,保障了结构牢固度。
37.6.通过设置滚球,能够对第一环形支撑座进行限位和支撑,同时提升了第一环形支撑座转动时的流畅度,提升了可靠性。
38.7.通过设置气压发生装置、连通室和副输送管等结构,能够利用气压发生装置工作,依次通过主输送管、连通室和副输送管向烧制炉内输送风力,从而达到降温冷却的目的,由于连通室呈c形结构,且副输送管均匀分布于烧制炉圆周外壁,保障了冷却效果,提升了可靠性。
39.8.通过设置放置架、第二环形支撑座等结构,便于存放环形承托架和烧制后的成品,挡帘能够起到防尘的作用,提升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40.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碱土制作茶具和酒具平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1.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碱土制作茶具和酒具平台系统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2.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碱土制作茶具和酒具平台系统烧制炉和连通室背部的结
构示意图;
43.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碱土制作茶具和酒具平台系统烧制炉和连通室的主视图;
44.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碱土制作茶具和酒具平台系统烧制炉与第一环形支撑座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45.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碱土制作茶具和酒具平台系统联动机构与环形承托架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46.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碱土制作茶具和酒具平台系统环形承托架与第一环形支撑座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47.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碱土制作茶具和酒具平台系统连接卡扣从提手和连接柱上拆下的结构示意图;
48.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碱土制作茶具和酒具平台系统环形承托架与条形转动块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0为实验一的实验例与对照例烧制后的评测对比图;
50.图11为实验二中碱土添加量的效果图。
51.图中:1烧制炉、2电机、3气压发生装置、4主输送管、5副输送管、6连通室、7环形承托架、8炉门、9挡帘、10放置架、11第一环形支撑座、12第二环形支撑座、13转动架、14联动套筒、15联动伸缩杆、16维护门、17提手、18防护罩、19烧制输出头、20托盘、21支撑杆、22滚球、23弹簧、24连接板、25定位凸肋、26第一拉环、27连接槽、28环形槽、29定位槽、30螺纹座、31连接柱、32第二拉环、33连接卡扣、34第二条形孔、35第一条形孔、36条形转动块、37限位头、38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5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53.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54.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55.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56.实施例1:
57.一种碱土制作茶具和酒具平台系统,如图1-9所示,包括烧制炉1和环形承托架7,所述烧制炉1顶部通过电机座安装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架13,所述烧制炉1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环形支撑座11,第一环形支撑座11与烧制炉1同心,烧制炉1的中心
位置与第一环形支撑座11外侧设置有烧制输出头19,第一环形支撑座11外侧的烧制输出头19呈半圆形分布,位于中心的烧制输出头19外侧罩有防护罩18,所述第一环形支撑座11顶部外壁一体式设置有定位凸肋25,所述环形承托架7底部外壁开设有定位槽29,定位凸肋25卡于定位槽29内,所述转动架13与环形承托架7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包括联动套筒14和联动伸缩杆15,所述联动伸缩杆15通过弹簧23可活动的安装于联动套筒14内部,所述环形承托架7顶部开设有圆周分布的第一条形孔35,所述联动伸缩杆15底端一体式设置有限位头37,限位头37外壁转动连接有条形转动块36,所述条形转动块36的尺寸与第一条形孔35适配,所述条形转动块36底部一体式设置有第一拉环26,所述环形承托架7底部外壁开设有与条形转动块36形状适配的卡槽38,卡槽38与第一条形孔35形成十字型结构;所述环形承托架7顶部设置有呈环形分布的托盘20;通过设置烧制炉1、烧制输出头19和环形承托架7等结构,能够将待烧制的茶具和酒具置于环形承托架7的托盘20上,利用烧制输出头19工作输出热量对茶具和酒具进行烧制;通过设置电机2和联动机构,使用者能够将联动伸缩杆15一端的条形转动块36穿过环形承托架7的第一条形孔35后,旋转90
°
,在弹簧23的作用力下使条形转动块36卡于卡槽38内,从而利用联动机构将环形承托架7和转动架13连接起来,利用电机2工作,带动环形承托架7转动,由于环形承托架7为环形结构,且烧制输出头19设置于环形承托架7的外侧和环形承托架7的中心位置,使得烧制过程中,茶具和酒具能够均匀受热,且避免了存在受热死角的问题,保障了烧制效果。
58.为了便于搬运环形承托架7;如图6-8所示,所述环形承托架7通过轴安装有可转动的提手17,所述提手17呈圆周分布于环形承托架7的外侧;通过设置提手17,能够便于搬运环形承托架7,提升了实用性。
59.为了便于对多个环形承托架7组合使用;如图4-8所示,所述提手17的数量可以为四个或四个以上,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提手17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环形承托架7顶部一体式设置有螺纹座30,所述螺纹座30内通过螺纹可拆卸的安装有支撑杆21,所述环形承托架7底部开设有与支撑杆21适配的连接槽27,位于上方的环形承托架7通过连接槽27可拆卸的卡接于下方环形承托架7的支撑杆21顶部,上下相邻环形承托架7的两个提手17一端可拆卸的卡接有同一个连接卡扣33,所述连接卡扣33一侧外壁一体式设置有第二拉环32;通过设置支撑杆21和连接卡扣33,能够将多个环形承托架7进行组合使用,利用下方的支撑杆21对上方的环形承托架7进行支撑,然后将上方两侧的提手17向下转动,使上下两个提手17对齐,利用连接卡扣33对两个提手17卡接固定,实现对环形承托架7的限位,在连接卡扣33的限位和支撑杆21的支撑下,保障了环形承托架7组合的牢固度;此外,由于每个环形承托架7上设置了四个提手17,能够交错式利用提手17进行拼接组合,即在组合第一层和第二层环形承托架7时,选择第二层两个对称的提手17向下偏转与第一层的提手17连接,在组合第三层环形承托架7时,利用剩下的两个对称的提手17与环形承托架7的提手17进行连接,如此反复,能够满足多层组合的需求,且保障了结构牢固度。
60.为了进一步提升多个环形承托架7组合时的结构牢固度;如图7、图8所示,所述提手17一侧一体式设置有连接板24,连接板24与提手17呈90
°
夹角,所述连接板24与环形承托架7上安装有与连接柱31相适配的连接卡扣33,连接卡扣33可拆卸的卡接于连接柱31上,所述连接板24上开设有与第一条形孔35相适配的第二条形孔34;连接卡扣33的数量与提手17相适配;通过设置连接板24和连接柱31,能够利用连接卡扣33卡接于连接柱31上,将连接板
24固定于环形承托架7上,从而达到固定提手17的目的,保障了结构的牢固度,由于设置了第二条形孔34,能够利用联动伸缩杆15同时穿过第一条形孔35和第二条形孔34,以达到对连接板24的进一步固定;此外,由于连接卡扣33的数量与提手17适配,无论单层使用还是多层组合使用,连接卡扣33要么同时卡接于两个连接柱31上,要么同时卡接于两个提手17上,其数量与安装位置的数量刚好适配,因此不存在连接卡扣33剩余或数量不够的现象,防止了连接卡扣33缺失,提升了实用性,保障了结构牢固度。
61.为了提升转动流畅度;如图5、图7所示,所述烧制炉1一侧外壁铰接有炉门8,烧制炉1底部侧壁设置有维护门16,第一环形支撑座11底部外壁与烧制炉1上开设有相适配的环形槽28,环形槽28内滚动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滚球22;通过设置滚球22,能够对第一环形支撑座11进行限位和支撑,同时提升了第一环形支撑座11转动时的流畅度,提升了可靠性。
62.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使用者将环形承托架7和防护罩18安装于烧制炉1内,在安装环形承托架7过程中,首先将最底层的环形承托架7卡于第一环形支撑座11的定位凸肋25上,将上一层的环形承托架7通过连接槽27卡于下方环形承托架7的支撑杆21顶端,利用下方的支撑杆21对上方的环形承托架7进行支撑,然后将上方两侧的提手17向下转动,使上下两个提手17对齐,随后利用连接卡扣33对两个提手17卡接固定,实现对环形承托架7的限位,在连接卡扣33的限位和支撑杆21的支撑下,保障了环形承托架7组合的牢固度;在组合第三层环形承托架7时,利用剩下的两个对称的提手17与环形承托架7的提手17进行连接,如此反复,直至组合到所需的层数;使用者将其余连接卡扣33卡于连接板24和环形承托架7的连接柱31上,实现对内侧的连接板24固定;将待烧制的茶具和酒具置于环形承托架7的托盘20上,将联动伸缩杆15一端的条形转动块36穿过环形承托架7的第一条形孔35后,旋转90
°
,在弹簧23的作用力下使条形转动块36卡于卡槽38内,从而利用联动机构将环形承托架7和转动架13连接起来,利用电机2工作,带动环形承托架7转动,由于环形承托架7为环形结构,且烧制输出头19设置于环形承托架7的外侧和环形承托架7的中心位置,使得烧制过程中,茶具和酒具能够均匀受热,且避免了存在受热死角的问题,保障了烧制效果。
63.实施例2:
64.一种碱土制作茶具和酒具平台系统,如图1-4所示,为了便于冷却;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以下改进:所述烧制炉1外侧设置有连通室6和气压发生装置3,所述连通室6一侧外壁接有主输送管4,主输送管4一端可拆卸的安装于气压发生装置3的输出端上;所述连通室6呈c型结构,连通室6顶部外壁通过副输送管5接于烧制炉1的圆周外壁上;通过设置气压发生装置3、连通室6和副输送管5等结构,能够利用气压发生装置3工作,依次通过主输送管4、连通室6和副输送管5向烧制炉1内输送风力,从而达到降温冷却的目的,由于连通室6呈c形结构,且副输送管5均匀分布于烧制炉1圆周外壁,保障了冷却效果,提升了可靠性。
65.为了便于存储,如图1、图2所示,所述烧制炉1一侧设置有放置架10,放置架10上可转动的安装有多个与第一环形支撑座11尺寸相同的第二环形支撑座12,第二环形支撑座12与环形承托架7相适配,所述放置架10外侧粘接有均匀分布的挡帘9,所述放置架10底部设置有抽屉;通过设置放置架10、第二环形支撑座12等结构,便于存放环形承托架7和烧制后的成品,挡帘9能够起到防尘的作用,提升了实用性。
66.实施例3:
67.一种碱土制作茶具和酒具平台系统,为了保障茶具和酒具的制备质量,按重量份计,其原料配方包括:高岭土50~60份、红色页岩20~30份、黏土20~30份、碱土2~18份、白云石8~10份、膨润土4~6份;所述碱土采用种植有碱蓬草的盐碱土。
68.利用所述配方制作茶具和酒具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9.s1:按重量分取各原料备用;
70.s2:将原料加入球磨机,再加入原料总重量60~90%的水进行球磨,得到浆料;
71.s3:得到的浆料过260~300目筛;
72.s4:将过筛后的浆料加工成所需要的茶具或酒具形状的陶器坯;
73.s5:然后将陶器坯自然干燥至含水量低于8%;
74.s6:将干燥后的陶器坯置于烧制炉1中烧制,烧制温度从180℃逐步升至1100℃,并保持10min,在控制温度逐渐降至180℃,熄火;
75.s7:控制气压发生装置3工作,向烧制炉1内通入热风逐步进行冷却;
76.s8:冷却至50℃后取出。
77.实施例4:
78.一种碱土制作茶具和酒具平台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9.s11:烧制前对烧制炉1进行安全检查;
80.s12:在连通室6内灌入水体,控制液面低于主输送管4的一端;
81.s13:工作中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问题,若存在转入s16步骤,不存在转入s14步骤;
82.s14:烧制结束后将主输送管4接入气压发生装置3的输出端,利用气压发生装置3工作进行冷却降温;
83.s15:降温结束,取出成品,结束;
84.s16:控制烧制炉1停止工作,将主输送管4一端连接消防水泵,控制消防水泵工作,向连通室6内注水,利用副输送管5向烧制炉1内喷入水体;
85.s17:待消除安全问题后通过维护门16对烧制炉1进行检修,结束。
86.实验一:
87.为了验证本平台系统的烧制效果,采用相同的配方,选择普通的陶瓷窑作为对照例,本发明提出的平台系统作为实验例,分别进行烧制,对得到的产品的质量进行评测,得到如下数据:
88.89.由上可知,由于本技术的碱土制作茶具和酒具平台系统在烧制时受热更加均匀,最终得到的产品物理性能要明显优于普通的陶瓷窑。
90.实验二:
91.为了制备出品质更好的陶制茶具和酒具,控制其余条件不便,更改碱土的添加量,进行生产加工,对得到的茶具和酒具进行评测,得到以下结论:
92.碱土添加量2份6份10份14份18份饮用风味42.350.451.843.730.2陶具质量76.579.673.964.150.7
93.由上可知,添加少量的碱土能够提升一定的饮用风味,但碱土添加过多时,对陶具质量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综合考虑,碱土的添加量应控制在6份为宜。
94.以上所述,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并非本发明唯一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结合现有技术或公众常识,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等效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