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活动学习桌的制作方法

2022-03-01 18:30: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学习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活动学习桌。


背景技术:

2.学习桌是一种新型、科学的学习辅助工具,与传统的书桌相比,学习桌的桌面更符合人体工程学与人体力学的特点,更有助于使用者保持正确、舒适的读写姿势。
3.普通书桌的桌面多为长条形板材,普通书桌的桌面不具备学习桌符合人体工程学与人体力学的特点,因此不利于使用者保持正确、舒适的读写姿势。
4.对于某些已购买普通书桌的家庭而言,单独再购买学习桌,一方面单独放置学习桌会造成室内使用面积的进一步减小,另一方面购买学习桌后会使得原有书桌闲置,造成浪费;为此,目前市场上出现了适于安装于普通书桌上的活动学习桌,这种活动学习桌通常包括支架以及连接于支架上的学习桌面,通过将支架连接于普通书桌的桌面上,将普通书桌改变为适于儿童使用的学习桌。
5.目前适于安装于普通书桌上的活动学习桌,通常仅能对书桌的桌面结构进行改进,功能单一;学生使用该活动学习桌时,需要再配备相应的台灯;放置台灯后,不仅会导致活动学习桌上的使用面积减小,还容易在对活动学习桌进行调节的过程中将台灯碰到造成损坏,从而导致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目前活动学习桌使用过程中需单独配备台灯而导致使用不便。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活动学习桌,包括活动桌面、夹持结构以及台灯;其中,
8.所述活动桌面与所述夹持结构相连;
9.所述台灯包括灯头,以及与所述灯头相连的支架;
10.所述支架与所述夹持结构相连。
11.可选地,所述活动桌面包括桌面本体,以及臂托;所述臂托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臂托呈下倾状连接于所述桌面本体的两侧;两个所述臂托的使用侧以及所述桌面本体的使用侧共同构成弧状结构,且所述桌面本体的使用侧向远离使用者的方向形成凹陷结构。
12.可选地,所述夹持结构包括长度调节结构、角度调节结构以及桌面滑动锁,其中,所述长度调节结构沿水平方向分布,用于与普通书桌的桌面相连;所述长度调节结构的前端与所述角度调节结构的前端相连;所述桌面滑动锁与所述活动桌面相连,所述桌面滑动锁设置于所述角度调节结构上,且所述桌面滑动锁与所述角度调节结构滑动连接。
13.可选地,所述长度调节结构包括伸缩连接件,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伸缩连接件两端的第一夹持件以及第二夹持件。
14.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的竖直支撑架,以及与所述竖直
支撑架转动连接的第一水平支撑架;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架与所述灯头转动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伸缩连接件相连。
15.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以及两个与所述底座本体固定连接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顶部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分布的连接耳,所述连接耳通过销轴与所述竖直支撑架转动连接。
16.可选地,所述底座本体包括连接部,以及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两端的连接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伸缩连接件相连。
17.可选地,所述灯头内设置有阅读跟踪装置。
18.可选地,所述阅读跟踪装置包括发光结构、连接结构以及步进电机;其中,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发光结构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相连,通过所述步进电机驱动所述连接结构进行转动。
19.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圆弧状的齿环;
20.所述齿环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齿状结构;
21.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齿状结构;
22.所述第二齿状结构适于与所述第一齿状结构配合以使所述齿轮轴与所述齿环相啮合。
23.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连接结构相邻设置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对所述连接结构的转动角度范围进行限定。
24.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光电感应开关以及第二光电感应开关,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挡光板与第二挡光板,所述第一挡光板与所述第二挡光板分别设置于所述齿环的两端;所述第一挡光板与所述第一光电感应开关相适配;所述第二挡光板与所述第二光电感应开关相适配。
25.可选地,还包括阅读书架,所述阅读书架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活动学习桌具有如下优势:
27.本发明提供的活动学习桌,通过设置台灯,扩展了活动学习桌的功能,避免在使用该活动学习桌时单独配备台灯,便于使用;同时,通过支架与夹持结构相连,在节省空间、节省活动学习桌上使用面积的同时,还提高了台灯结构的稳定性,避免使用过程中台灯滑落。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活动学习桌的结构简图一;
29.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活动桌面的内部结构简图;
30.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活动学习桌的结构简图二;
31.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夹持结构的局部爆炸图;
32.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一支撑杆的截面图;
33.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底座的爆炸图;
34.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灯头的结构简图;
35.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主灯的内部结构简图一;
36.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阅读跟踪装置发光结构处于上限位时的结构简图;
37.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阅读跟踪装置发光结构处于下限位时的结构简图;
38.图11为本发明所述的主灯的内部结构简图二;
39.图12为本发明所述的阅读书架的结构简图;
40.图13为本发明所述的阅读书架的内部结构简图;
41.图14为本发明所述的压书装置的结构简图一;
42.图15为本发明所述的压书装置的结构简图二;
43.图16为本发明所述的辅灯连接部与旋转部的爆炸图;
44.图17为本发明所述的阅读跟踪装置的爆炸图。
45.附图标记说明:
46.1-活动桌面;11-桌面本体;111-下桌面本体;1111-凸块;12
-ꢀ
臂托;121-钢板;1211-支撑部;1212-连接端;1213-通孔;122-包覆层;2-夹持结构;21-长度调节结构;211-伸缩连接件;2111-母杆; 2112-子杆;2113-第五支撑杆;2114-第二开关按钮;212-第一夹持件;213-第二夹持件;22-角度调节结构;221-固定支撑件;222-转动支撑件;2221-第一支撑杆;2222-第二支撑杆;2223-第一凹槽; 2224-第二凹槽;223-斜撑件;224-第一调节锁;23-桌面滑动锁;3
-ꢀ
灯头;31-阅读跟踪装置;311-发光结构;312-连接结构;3121-齿环; 3122-第一挡光板;3123-第二挡光板;3124-销轴;313-步进电机; 3131-输出轴;3132-齿轮轴;3133-电机座;314-第一限位结构;3141
-ꢀ
第一光电感应开关;3142-第二光电感应开关;3143-电路板;32-第一燕尾连接部;33-主灯;331-第一转轴;332-主灯壳体;3321-第三安装孔;3322-第二螺母;3323-第二限位结构;3324-限位凸起;3325
-ꢀ
限位凹槽;3326-第二卡接部;333-主灯照明部;3331-透光孔;3332
-ꢀ
主灯照明壳体;3333-光扩散板;3334-主灯灯条;34-辅灯;341-旋转部;3411-第二安装孔;3412-第一螺母;3413-第一橡胶垫;3414
-ꢀ
第一通孔;3415-第四安装孔;3316-第二橡胶垫;3317-第二通孔; 3418-第一卡接部;342-辅灯照明部;343-第二转轴;344-辅灯连接部;3441-第一安装孔;4-支架;41-底座;411-底座本体;4111-连接部;4112-连接孔;412-连接座;4121-连接耳;42-竖直支撑架; 421-第一连接杆;4211-第一连接上杆;4212-第一连接下杆;422
-ꢀ
第二连接杆;4221-第二连接上杆;4222-第二连接下杆;423-第一油缸;424-第二连接板;43-第一水平支撑架;431-第三连接杆;432
-ꢀ
第四连接杆;433-第一连接板;44-第二水平支撑架;441-第五连接杆;442-第六连接杆;45-第二油缸;46-第三油缸;47-第四油缸; 5-阅读书架;51-夹书装置;511-固定部;512-第一主体部;513-第二主体部;514-第一调节调节结构;5141-调节杆;5142-第一伞齿轮; 5143-第二伞齿轮;5144-第三伞齿轮;5145-第一螺纹杆;5146-第二螺纹杆;5147-第一滑块;5148-第二滑块;5149-第一调节旋钮;52
-ꢀ
压书装置;521-压杆;5211-压杆本体;5212-第八连接杆;522-压杆调节结构;5221-壳体;5222-第一滑槽;5223-调节螺栓;5224-步进电机;5225-前连接杆;5226-后连接杆;5227-触发板;5228-红外线发生装置;523-第三调节结构;5231-第一调节杆;5232-齿条;5233
-ꢀ
第一齿轮;5234-第二齿轮;5235-第二调节旋钮;5236-导轨;5237
-ꢀ
第二滑槽;53-塑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表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
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8.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49.为解决目前活动学习桌使用过程中需要单独配备台灯而导致使用不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活动学习桌,参见图1所示,该活动学习桌包括活动桌面1、夹持结构2以及台灯;其中,活动桌面1为符合人体工学的桌面结构,该活动桌面1与夹持结构2相连,通过该夹持结构2将活动桌面1与普通书桌的桌面相连,从而将普通书桌的桌面改进为符合人体工学的结构。
50.为便于使用者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活动学习桌还包括台灯,该台灯包括用于照明的灯头3,以及与灯头3相连的支架4,通过该支架 4来对灯头3进行支撑固定,同时本技术优选支架4与夹持结构2相连,以便于在扩展活动学习桌功能的同时,节省空间。
51.本发明提供的活动学习桌,通过设置台灯,扩展了活动学习桌的功能,避免在使用该活动学习桌时单独配备台灯,便于使用;同时,通过支架4与夹持结构2相连,在节省空间、节省活动学习桌上使用面积的同时,还提高了台灯结构的稳定性,避免使用过程中台灯滑落。
52.其中活动桌面1包括桌面本体11,以及臂托12;其中桌面本体 11为板状结构,位于桌面的中部;臂托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臂托 12呈下倾状连接于桌面本体11的两侧,两个臂托12用于对使用者的两个手臂进行支撑;两个臂托12的使用侧以及桌面本体11的使用侧共同构成弧状结构,且桌面本体11的使用侧向远离使用者的方向形成凹陷结构。
53.本技术在桌面本体11的两侧均设置用于对手臂进行支撑的臂托 12,并进一步将两个臂托12设置为下倾状连接于桌面本体11的两侧,其中将两个臂托12设置为下倾状连接于桌面本体11的两侧具体是指,两个臂托12分别连接于桌面本体11的两侧,且两个臂托12上远离桌面本体11一侧的高度低于两个臂托12与桌面本体11相连一侧的高度。
54.通过将两个臂托12设置为下倾状,当使用者将手臂放在臂托12 上时,使用时手臂上靠近手肘处放在臂托12上远离书桌本体11的一侧,手臂上靠近手腕处放在臂托12上靠近书桌本体11的一侧,由于臂托12远离桌面本体11一侧的高度低于臂托12上靠近桌面本体11 一侧的高度,从而使得通过该臂托12对使用者的手臂进行支撑时,使用者手臂上靠近手肘一侧的高度低于靠近手腕一侧的高度,使得手臂处于肘部微微下垂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更加符合人体工学,而且能够使手臂上的大部分重力集中于肘部,从而减小手臂下方肌肉与臂托12之间的压力,进而缓解书写过程中手臂下方肌肉受到的挤压力,提高使用者书写过程中的舒适度,提高书写效果。
55.为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根据人体工学,本技术中两个臂托12的使用侧以及桌面本体11的使用侧共同构成弧状结构,且桌面本体11的使用侧向远离使用者的方向形成凹陷结构。其中臂托12的使用侧具体是指,该桌面处于使用状态时,臂托12上靠近使用者的一侧;同样,桌面本体11的使用侧具体是指,该桌面处于使用状态时,桌面本体11上靠近使用者的一侧。当两个臂托12的使用侧以及桌面本体11的使用侧共同构成弧状结构,且桌面本体11的使用侧向远离使用者的方向形成凹陷结构时,使用者的手臂放置于臂托12上后,两个手臂之间构成八字型结构,使得该八字型结构的姿势更加符合人体工学,使得手臂
能够完全放置于臂托12上,在臂托12的支撑作用下,使得手臂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从而能够提高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有效缓解使用者的疲劳。本技术优选桌面本体11与两侧的臂托12共同构成类似扇贝的形状。
56.为保证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本技术优选臂托12的下倾角度范围为4
°
~10
°
,并进一步优选该臂托12的下倾角度为5.5
°
,一方面避免臂托12的下倾角度过大导致手臂易于在臂托12上滑落,另一方面又避免臂托12的下倾角度过小无法有效缓解对手臂下方肌肉的挤压。其中本技术中臂托12的下倾角度具体是指,桌面本体11处于水平状态时,臂托12上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57.臂托12的材质可以与桌面本体11相同,也可以不同。为兼顾臂托12的机械强度及使用舒适度,参见图2所示,本技术优选臂托12 包括钢板121以及包覆层122,进一步的钢板121包括支撑部1211 与连接端1212,其中支撑部1211用于对使用者的手臂进行支撑,包覆层122包覆于支撑部1211的外侧;连接端1212与桌面本体11相连。
58.本技术优选包覆层122的材质为柔性材质,并进一步优选该柔性材质选自发泡柔性材料、塑料、橡胶、硅胶、乳胶中的一种,使得使用者的手臂直接与柔性材质接触,进一步缓解臂托12对手臂下方肌肉的挤压。钢板121可以选用普通钢板,钢板121的具体形状及尺寸、厚度均可根据需求而定;本技术优选钢板121为弹簧钢板。通过选用弹簧钢板,有利于增加臂托12的回弹性,防止臂托12变形,从而在提高臂托12的使用舒适度的同时,还有利于延长臂托12的使用寿命。
59.为便于将臂托12与桌面本体11相连,本技术优选桌面本体11 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桌面本体以及下桌面本体111,连接端1212嵌于上桌面本体与下桌面本体111之间。其中上桌面本体与下桌面本体 11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紧固件连接、粘接、卡扣连接等,本技术不对上桌面本体与下桌面本体111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限定。
60.由于臂托12包括位于中间的钢板121,以及包覆于钢板121中支撑部1211外侧的包覆层122,将桌面本体11设置为相互连接的上桌面本体以及下桌面本体111,并将连接端1212嵌于上桌面本体与下桌面本体111之间,使得连接端1212位于桌面本体11的中间,一方面有助于增加连接端1212与桌面本体11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加臂托12与桌面本体11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对包覆层122的厚度进行调节,使得包覆层122的上表面与桌面本体 11的上表面相齐平,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提高桌面的美观性。
61.进一步的,为增加桌面本体11与臂托12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在下桌面本体111上设置有凸块1111,上桌面本体上设置有与该凸块1111相适配的凹槽,连接端1212上设置有与该凸块1111 相适配的通孔1213。对臂托12与桌面本体11进行装配时,先将臂托12放置于下桌面本体111上,使下桌面本体111上的凸块1111放置于连接端1212上的通孔1213中,再将下桌面本体111上的凸块 1111放置于上桌面本体上相应的凹槽中,再对上桌面本体与下桌面本体111进行连接,即可实现臂托12与桌面本体11的连接。由于下桌面本体上的凸块1111位于连接端1212上的通孔1213中,通过该凸块1111能够限制连接端1212移位,从而避免臂托12从桌面本体11 中脱离,提高臂托12与桌面本体11之间的连接强度。下桌面本体上的凸块数量至少为一个,为提高连接的稳定性,本技术优选下桌面本体111上凸块1111的数量为三个,相应的,上桌面本体上凹槽的数量为三个,连接端1212上通孔1213的数量也为三个。
62.夹持结构2用于将活动桌面1与普通书桌的桌面相连,参见图3、图4所示,本技术中的夹持结构2包括长度调节结构21、角度调节结构22以及桌面滑动锁23,其中,长度调节结构21沿水平方向分布,用于与普通书桌的桌面相连;通过该长度调节结构21能够对夹持结构2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该夹持结构2能够与多种尺寸规格的普通书桌相连,扩大活动学习桌的使用范围;角度调节结构22 用于对活动学习桌中活动桌面1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长度调节结构 21的前端与角度调节结构22的前端相连;本技术中的前端具体是指,该活动学习桌安装于普通书桌上时,靠近使用者的一端;桌面滑动锁 23与活动桌面1相连,桌面滑动锁23设置于角度调节结构22上,且桌面滑动锁23与角度调节结构22滑动连接,通过桌面滑动锁23 在角度调节结构22上进行滑动,带动活动桌面1沿角度调节结构22 进行滑动,从而实现对活动桌面1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调整。
63.同时,由于桌面滑动锁23与活动桌面1相连,且桌面滑动锁23 设置于角度调节结构22上,通过桌面滑动锁23将活动桌面1与角度调节结构22相连,从而在角度调节结构22对倾斜角度进行调节时,能够带动活动桌面1的倾斜角度进行改变。
64.本技术中的桌面滑动锁23相当于桌面滑动结构,通过将桌面滑动锁13设置于角度调节结构12上,实现桌面滑动结构与角度调节结构12的集成设计,使得该夹持结构2在能够对活动桌面1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的同时,还能够对活动桌面1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即活动桌面1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
65.该活动学习桌使用过程中,首先根据待连接的普通书桌桌面的尺寸,通过长度调节结构21对夹持结构2的长度进行调节,使得夹持结构2的长度与待连接的普通书桌的桌面尺寸相适配,然后通过该长度调节结构21将夹持支架2连接于普通书桌的桌面上;再根据使用需求,通过角度调节结构22将活动桌面1调节为需要的角度,然后进一步通过桌面滑动锁23对活动桌面1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调节后的活动桌面1能够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同样,在对活动桌面1调节过程中,也可先通过桌面滑动锁23将活动桌面1 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然后再经角度调节结构22对活动桌面1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或两种调节过程交替进行,直至将活动桌面1调节至满足使用者使用需求的位置。
66.为便于将夹持结构2与普通书桌的桌面相连,本技术中的长度调节结构21包括伸缩连接件211,以及分别连接于伸缩连接件211两端的第一夹持件212以及第二夹持件213与普通书桌的桌面相连时,将第一夹持件212与第二夹持件213分别夹持于普通书桌桌面的两端。
67.伸缩连接件111的长度可调节,通过调节伸缩连接件111的长度,对第一夹持件112与第二夹持件113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使得该活动学习桌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尺寸规格的普通书桌。
68.具体的,本技术优选伸缩连接件211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母杆 2111、两个平行设置的子杆2112、与两个子杆2112垂直连接的第五支撑杆2113,以及两个设置于母杆2111内的第二调节锁,第五支撑杆2113连接于子杆2112上远离母杆2111的一端;子杆2112的一端插入母杆2111内,子杆2112能够在母杆2111内滑动,且子杆2112 与第二调节锁相连;对长度进行调节过程中,将第二调节锁解锁,使得子杆2112在母杆2111内滑动,对伸缩连接件211的长度进行调节;当伸缩连接件211的长度调节至合适的长度后,通过第二调节锁将母杆2111与子杆2112锁定,使得子杆2112与母杆2111的相对位置固定,伸缩连接件211的长度
保持不变。
69.第二调节锁可以为任意能够对母杆2111与子杆2112进行锁定与解锁的结构,本技术不对第二调节锁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
70.第一夹持件212以及第二夹持件213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技术优选第一夹持件212与母杆2111相连,第二夹持件213 与子杆2112相连。第一夹持件212以及第二夹持件213均可以是能够适于对普通书桌的桌面进行夹持的夹持结构,本技术不对第一夹持件212以及第二夹持件213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
71.本技术还可进一步在第五支撑杆2113内设置第二调节锁的滑动联杆,在第五支撑杆2113的上方设置第二调节锁的第二开关按钮 2114,从而通过该第五支撑杆2113实现第二调节锁的调节开关与第二夹持件213的集成设计。
72.本技术中的角度调节结构22包括固定支撑件221、转动支撑件222、斜撑件223以及第一调节锁224,固定支撑件221沿水平方向分布,固定支撑件221与伸缩连接件211固定连接;转动支撑件222 设置于固定支撑件221的上方,转动支撑件222的前端与固定支撑件 221的前端转动连接;第一调节锁224设置于转动支撑件222内,斜撑件223的上端与第一调节锁224转动连接,斜撑件223的下端与固定支撑件221转动连接。此处的前端,具体是指靠近使用者的一端;第一调节锁224设置于转动支撑件222内,斜撑件223的上端与第一调节锁224转动连接,通过第一调节锁224对斜撑件223与转动支撑件222进行锁定;斜撑件223的下端与所述固定支撑件221转动连接。其中斜撑件223与固定支撑件221之间,以及斜撑件223与第一调节锁224之间均可以通过销轴实现转动连接。
73.转动支撑件222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杆2221,以及与两个第一支撑杆2221垂直连接的第二支撑杆2222,第一支撑杆2221 的一端与固定支撑件22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2222固定连接;桌面滑动锁23、第一调节锁224均设置于第一支撑杆2221中。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杆2222,将转动支撑件222连接为一整体结构,有利于提高转动支撑件222的结构稳定性。通过将桌面滑动锁23、第一调节锁224均设置于第一支撑杆2221内,能够将桌面滑动结构与角度调节结构22集成设计,从而有利于简化该活动学习桌的结构。
74.为使得同时将桌面滑动锁23与第一调节锁224设置于第一支撑杆2221内,参见图5所示,本技术中第一支撑杆2221上设置有与桌面滑动锁23相适配的第一凹槽2223,以及与第一调节锁224相适配的第二凹槽2224;第一凹槽2223设置于第二凹槽2224的内侧,且第一凹槽2223的开口方向向上,第二凹槽2224的开口方向向下。
75.将桌面滑动锁23设置于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2223内,通过调节桌面滑动锁23于第一凹槽2223内的位置,实现对活动桌面1位置的调节。
76.此外,通过将桌面滑动锁23以及第一调节锁224均设置于第一支撑杆2221上,在对活动桌面1的位置进行调节时,还可首先通过第一调节锁224将活动桌面1调节至一定的倾斜角度,再通过桌面滑动锁23来对活动桌面1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还能够将活动桌面1调节至比夹持结构2所连接的普通书桌的桌面更加靠近使用者一侧,从而通过桌面滑动结构与角度调节结构22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扩大活动学习桌的调节范围,扩大其使用范围,提高使用舒适度。桌面滑动锁23的上方与活动桌面1相连,该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卡扣等,本技术优选桌面滑动锁23通过紧固件与活动桌面1相连。
77.对活动桌面1的角度进行调节时,将第一调节锁224解锁,此时第一调节锁224可于
第二凹槽2224内进行滑动,从而使得斜撑件223 与第一支撑杆2221之间的连接关系为滑动连接;由于斜撑件223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支撑件221以及第一调节锁224转动连接,而固定支撑件221的位置不变,因此斜撑件223与固定支撑件221的连接位置不变,随着第一调节锁224的滑动,斜撑件223与第一调节锁224相连一端的位置发生改变,因此,斜撑件223的倾斜角度发生改变,同时,第一支撑杆2221的倾斜角度发生改变,带动与第一支撑杆2221 相连的活动桌面1的倾斜角度发生改变;当活动桌面1的倾斜角度满足使用需求后,对第一调节锁224进行锁定,使得第一调节锁224与第一支撑杆2221之间进行固定,斜撑件223以及第一支撑杆2221的倾斜角度均保持不变,进而实现对活动桌面1位置的固定。
78.其中桌面滑动锁23、第一调节锁224均可以为任意结构形式的调节锁结构,本技术不对桌面滑动锁23以及第一调节锁224的具体结构形式进行限定。
79.支架4用于将台灯与活动学习桌相连,本技术中的支架4包括底座41,与底座41转动连接的竖直支撑架42,以及与竖直支撑架42 转动连接的第一水平支撑架43;第一水平支撑架43与灯头3转动连接;底座41与伸缩连接件211相连;本技术进一步优选该底座4与母杆2111相连。
80.具体的,参见图6所示,本技术中的底座41包括底座本体411,以及两个与底座本体411固定连接的连接座412;连接座412的顶部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分布的连接耳4121,连接耳4121通过销轴与竖直支撑架42转动连接。
81.其中连接座412与底座本体411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卡扣连接等,本技术优选连接座412与底座本体411通过紧固件连接。
82.其中底座本体411包括连接部4111,以及两个分别设置于连接部 4111两端的连接孔4112,连接部4111与连接座412固定连接;底座 41通过连接孔4112与伸缩连接件211相连。通过底座412与伸缩连接件211的连接作用,还有利于使得夹持结构2不易变形。
83.其中连接孔4112可以为与伸缩连接件211相适配的固定孔结构;当该连接孔4112为固定孔结构时,可以将底座本体411与伸缩连接杆211设置为整体式结构,即将该底座本体411设置为伸缩连接杆 211上的一部分结构,通过将连接座412与该底座本体411相连,来实现对台灯的固定;同样,需要对台灯进行更换、维修时,也可通过将连接座412与底座本体411的拆卸、安装等操作来实现。
84.本技术中的竖直支撑架42用于在竖直方向对灯头3进行支撑,第一水平支撑架43用于在水平方向对灯头3进行支撑;通过将竖直支撑架42与底座41之间的连接方式、竖直支撑架42与第一水平支撑架43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一水平支撑架43与灯头3之间的连接方式均设置为转动连接,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转动来从多个方向对灯头3的位置、角度、高度等进行调节,使得该台灯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多种使用需求,提高使用的舒适度。
85.具体的,本技术中的竖直支撑架42包括第一连接杆421,套设于该第一连接杆421外部的第二连接杆422,第一油缸423;第二连接杆422的底端与底座41转动连接;第一油缸423的活塞杆与第二连接杆422固定连接,第一油缸423的底端与底座41以及第一连接杆421转动连接;具体的,本技术中连接座412上连接耳4121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连接耳4121通过销轴与第二连接杆422转动连接,另一一个连接耳4121通过销轴与第一油缸423的底端以及第一连接杆421转动连接;第一水平支撑架43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连接杆431与第四连接杆432,以及与第三连接杆431、第四连接杆 432均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板433;第三
连接杆431、第四连接杆432 均与灯头3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421的顶端、第二连接杆422的顶端均与第一连接板433转动连接;支架4还包括第二油缸45,第二油缸45的底端与第二连接杆422转动连接,第二油缸45的活塞杆与第三连接杆431转动连接。
86.具体的,本技术在灯头3上设置有第一燕尾连接部32,第三连接杆431、第四连接杆432均与该第一燕尾连接部32通过销轴转动连接。
87.其中第一油缸4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油缸423分别设置于第二连接杆422的两侧;为便于操作,本技术优选第二油缸45的阻尼方向为向上,一方面便于通过该第二油缸45的阻尼来对灯头3进行支撑,提高台灯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降低向上抬升灯头3的难度,从而降低对灯头3的角度进行调节的难度。
88.同样,为便于对支架4进行调节,本技术优选第一油缸423的阻尼方向为向下,从而在将竖直支撑架42向前或向后调节时,需要克服第一油缸423的阻尼力,且可以通过该第一油缸423使向前或向后调节后的竖直支撑架42保持平衡,同时还可降低将竖直支撑架42调节至竖直方向的难度,便于操作。
89.其中灯头3为台灯的照明构件,参见图7所示,本技术中的灯头 3包括主灯33,以及两个连接于主灯33两侧的辅灯34;辅灯34包括旋转部341、辅灯照明部342以及第二转轴343;其中旋转部341 与主灯33相连;旋转部341与主灯33相连处,旋转部341上与主灯 33相接触的面称为连接面;辅灯照明部342为辅灯34中用于照明的构件,通过第二转轴343与旋转部341转动连接;第二转轴343于水平方向上沿与连接面平行的方向分布;支架4与主灯33转动连接。
90.本技术优选辅灯34为长方形结构,辅灯34的宽边与主灯33相接触;将第二转轴343的分布方向设计为水平方向,并与连接面平行,从而使得通过将辅灯照明部342绕第二转轴343进行旋转,能够调节辅灯34的辅灯照明部342与主灯33之间的夹角,从而使得灯头3能够从多个方向射出光线,调节灯头3光线的照射角度,避免在灯头3 的照射范围内出现物体的影子。
91.将灯源设计为一个主灯33、两个辅灯34,且两个辅灯34的辅灯照明部342的角度可以调节,使用该台灯时,通过调节两侧的辅灯照明部342的角度,对辅灯照明部342的光线角度进行调节,结合主灯 33的光线角度,使得灯头3的射出光线具有多个射出方向,从而避免在灯头3的照射范围内出现物体后,会在桌面上产生该物体的影子,提高台灯的照明效果。
92.为便于将辅灯照明部342与旋转部341相连,参见图16所示,本技术中的辅灯34还包括辅灯连接部344,该辅灯连接部344一端与辅灯照明部34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旋转部341通过第二转轴343 转动连接,通过辅灯连接部344绕第二转轴343旋转,来带动辅灯照明部342进行旋转。
93.具体的,辅灯连接部344的两侧均设置有与第二转轴343相适配的第一安装孔3441,旋转部341的两侧均设置有与第二转轴343相适配的第二安装孔3411,通过将第二转轴343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 3441与第二安装孔3411,实现辅灯连接部344与旋转部341的连接。
94.其中第二转轴343可以为一整体结构;本技术优选该第二转轴 34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转轴343分别从辅灯连接部344的两侧将辅灯连接部344与旋转部341进行连接。
95.进一步的,本技术中的旋转部341还包括第一螺母3412,第一螺母3412内设置有内
螺纹,第二转轴343设置有与该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第二安装孔3411内设置有与第一螺母3412相适配的螺母安装部,第一螺母3412设置于该螺母安装部内,且第一螺母3412能够沿该螺母安装部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滑动;旋转部341还包括第一橡胶垫3413,该第一橡胶垫3413上设置有与第二转轴343相适配的第一通孔3414,且该第一橡胶垫3413设置于第二安装孔3411内。
96.将辅灯连接部344与旋转部341进行连接时,第二转轴343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3441、第一橡胶垫3413,与位于第二安装孔3411内的第一螺母3412相连;连接过程中,向外侧拉第二转轴343,使得第一橡胶垫3413与辅灯连接部344产生挤压,从而在对辅灯连接部 344进行转动过程中,该第一橡胶垫3413作为阻尼元件,使得辅灯连接部344可以停留在任意位置。
97.为进一步提高照明效果,参见图8所示,本技术优选主灯33通过第一转轴331与旋转部341转动连接;其中第一转轴331于水平方向沿与连接面垂直的方向分布;此处的连接面仍指,旋转部341上与主灯33相接触的面。
98.第一转轴331沿水平方向分布,且第一转轴331与连接面相垂直;对于本技术而言,优选主灯33、辅灯34均为长方体结构,且该台灯处于使用状态时,主灯33以及辅灯34的长度沿使用者的左右方向分布,因此,本技术中第一转轴331沿主灯33的长度方向分布,即第一转轴331沿使用者的左右方向分布;通过第一转轴331将主灯33 与旋转部341转动连接,使得旋转部341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转动,旋转部341转动的同时,带动辅灯照明部342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转动,从而进一步对辅灯34的照射角度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调节,扩大辅灯 34的照明范围,从而使得灯头3能够满足使用者的不同照明需求,扩大使用范围。
99.为便于将主灯33与辅灯34相连,参见图16所示,主灯33包括主灯壳体332,主灯壳体332的两个端盖上均设置有第三安装孔3321;第一转轴331沿主灯33的长度方向分布;旋转部341上设置有第四安装孔3415,第一转轴331适于与第三安装孔3321、第四安装孔3415 相配合以实现主灯33与旋转部341的转动连接,进而实现主灯33与辅灯34于竖直方向的转动连接;具体连接过程中,使第一转轴331 依次穿过第四安装孔3415、第三安装孔3321以实现主灯33与旋转部341的转动连接。
100.为进一步提高主灯33与辅灯34之间转动的阻尼,本技术中第一转轴331与第三安装孔3321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垫3316,通过该第二橡胶垫3316来增加转动过程中的阻力,从而可以在转动过程中将辅灯34停留在任意位置;具体的,第二橡胶垫3316上设置有与第一转轴331相适配的通孔,将第一转轴331穿过该通孔,实现第二橡胶垫3316与第一转轴331的连接。
101.本技术中第一转轴331沿轴心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3317,以便于使电线通过该第二通孔3317进行铺设;为避免对辅灯34进行旋转过程中对电线造成损坏,本技术进一步通过设置第二限位结构来对旋转部341的旋转角度来进行限制。
102.具体的,本技术中的主灯壳体332还包括与第一转轴331相适配的第二螺母3322,以及第二限位结构3323;第二螺母3322、第二限位结构3323均设置于第三安装孔3321内;第一转轴331依次穿过第四安装孔3415、第二橡胶垫3316、第二限位结构3323与第二螺母 3322相连,且第二限位结构3323与旋转部341相连;第二限位结构 3323上设置有限位凸起3324,第三安装孔3321内设置有限位凹槽 3325;限位凹槽3325适于与限位凸起3324相配
合,以实现对第一转轴331转动角度的限制。
103.旋转部341转动时,带动与之相连的第二限位结构3323转动;第二限位结构3323转动过程中,限位凸起3324的转动范围受限位凹槽3325的限制,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转动;因此,与该第二限位结构3323相连的旋转部341只能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旋转,从而对旋转部341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以免因使用过程中无限制的对旋转部341进行旋转而造成电线的损坏。
104.本技术中旋转部341靠近主灯3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部3418,第二限位结构3323靠近旋转部34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326,第二卡接部3326适于与第一卡接部3418相配合,以实现第二限位结构3323与旋转部341的连接。
105.本技术中的主灯33包括具有槽型结构的主灯壳体332,以及连接于主灯壳体332下方的主灯照明部333;其中主灯照明部333以及辅灯照明部342均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意结构形式的照明结构,本技术不对主灯照明部333以及辅灯照明部342进行具体限定。
106.进一步的,本技术中灯头3内设置有阅读跟踪装置31,以便于通过该阅读装置31来对使用者进行阅读过程中在书籍上的阅读位置进行跟踪标识;本技术优选将该阅读跟踪装置31设置于主灯33内;对于本技术而言,主灯壳体332与主灯照明部333相连后,在主灯壳体332与主灯照明部333之间围合构成容纳空间,本技术将阅读跟踪装置31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
107.参见图9、图10所示,本技术中的阅读跟踪装置31包括发光结构311、连接结构312以及步进电机313;其中,发光结构312能够发射光线,通过将该光线照射在书籍上相应的位置来标识阅读或抄写的位置;连接结构312与发光结构311固定连接;连接结构312与步进电机313的输出轴3131相连,通过步进电机313驱动连接结构312 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发光结构311进行转动,发光结构311转动的同时,通过该发光结构311照射在书籍上的光线位置发生变化,通过该变化后的光线位置来对新的阅读或抄写位置进行标识。
108.使用该阅读跟踪装置时,根据待阅读或抄写的书籍确定阅读跟踪装置的位置,以便于使该阅读跟踪装置中发光结构311发射的光线能够照射至书籍上相应的位置;根据阅读的需要,控制步进电机313的运行,在步进电机313运行的同时,将发光结构311照射至书籍上的光线调整至需要的位置,对阅读的位置进行标识,以实现对阅读的位置进行跟踪。
109.具体的,该阅读跟踪装置上可设置相应的按钮,如上移按钮(图中未示出)、下移按钮(图中未示出),该上移按钮、下移按钮均与步进电机313信号连接或电连接,通过上移按钮、下移按钮来控制步进电机313的运行,以实现光线在书籍上的上移和下移,实现对阅读位置进行跟踪。
110.本发明提供的阅读跟踪装置,通过步进电机313带动发光结构 311进行转动,以使发光结构311发出的光线在书籍上进行移动,从而通过该移动的光线来对阅读的位置进行跟踪,提高阅读、学习效率。
111.为便于对阅读跟踪装置的运行进行控制,本技术中的阅读跟踪装置还可包括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与步进电机313信号连接,以便于通过该控制模块来控制步进电机313的运行,提高控制的智能化程度;具体的,本技术优选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以简化控制系统。
112.参见图17所示,本技术中的连接结构312包括圆弧状的齿环3121,齿环312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齿状结构;步进电机313的输出轴3131 上固定连接有齿轮轴3132,齿轮轴
3331射出,照射至书籍上,来对阅读位置进行跟踪、标识。
121.本技术中的主灯照明部333包括主灯照明壳体3332,以及与主灯照明壳体3332相连的光扩散板3333,主灯照明壳体3332与光扩散板3333围合构成主灯灯源容纳区;主灯灯源容纳区内设置有主灯灯条3334,主灯灯条3334的底端向靠近光扩散板3333的方向倾斜;主灯照明壳体3332的顶端内侧设置有第一反光层;本技术优选透光孔3331社会在于主灯照明壳体3332的顶端。
122.为避免发光结构311发出的光线被光扩散板3333进行扩散后,照射在书籍上的光线面积过大,无法准确的对阅读位置进行标识,本技术优选在光扩散板3333上设置与透光孔3331相适配的透明结构,即该透明结构处不设置光扩散结构,从而使得发光结构311发射的光线依次经透光孔3331、透明结构后射出主灯33,该射出的光线不经过光扩散板,因而不被进一步扩散,从而使得该发光结构311发出的光线以点状或直线状结构照射于书籍上,对阅读的位置进行有效标识。
123.为便于操作,可将阅读跟踪装置31的开关等命令按钮与台灯的命令按钮集成设计;此外,由于台灯开启后,灯头3作为灯源,也会发射出光线;为使得发光结构311发出的光线能够在台灯开启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对阅读的位置进行标识,本技术优选发光结构311发出光线的颜色与灯头3发出光线的颜色不同;或发光结构311发出光线的亮度明显亮于灯头3发出光线的亮度。
124.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活动学习桌还包括阅读书架5,以便于通过该阅读书架5来对阅读的书籍进行固定;本技术优选该阅读书架 5与支架4转动连接,且阅读书架5的高度低于灯头3的高度。
125.通过在支架4上设置阅读书架5,在使用台灯时,通过阅读书架 5来对阅读的书籍进行固定,在便于使用者进行阅读的同时,还有利于合理利用空间。通过将阅读书架5与支架4转动连接,以便于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转动来调节阅读书架5的角度,从而使得阅读书架5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此外,本技术通过使阅读书架5的高度低于灯头3的高度,还能够通过支架4对灯头3以及阅读书架5的位置、高度进行调节,使得灯头3中的发光结构311发出的光线能够照射至阅读书架5上的书籍上,通过该发光结构311照射至阅读书架5上的光线来对阅读位置进行标识、跟踪。
126.为便于将阅读书架5与支架4相连,本技术中的支架4包括第二水平支撑架44,该第二水平支撑架44的一端与竖直支撑架4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阅读书架5转动连接。
127.该第二水平支撑架44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五连接杆441、第六连接杆442;第五连接杆441、第六连接杆442均与阅读书架5转动连接;支架4还包括第三油缸46,第三油缸46的底端与竖直支撑架42 转动连接,第三油缸46的活塞杆与第五连接杆441转动连接。本技术在阅读书架4上设置有第二燕尾连接部(图中未示出),第五连接杆441、第六连接杆442均与该第二燕尾连接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
128.为便于操作,本技术优选第三油缸46的阻尼方向为向上,一方面便于通过该第三油缸46的阻尼来对阅读书架5进行支撑,提高活动学习桌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降低向上抬升阅读书架5的难度,从而降低对阅读书架5的角度进行调节的难度。
129.进一步的,为增加支架4的调节角度,本技术中的第一连接杆 421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连接上杆4211、位于下方的第一连接下杆4212,第二连接杆422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二连
接上杆4221、位于下方的第二连接下杆4222,第二连接上杆4221套设于第一连接上杆 4211的外侧,第二连接下杆4222套设于第一连接下杆4212的外侧;竖直支撑架42还包括第二连接板424,第一连接上杆4211、第一连接下杆4212、第二连接上杆4221、第二连接下杆4222以及第五连接杆441、第六连接杆442均通过销轴与该第二连接板424转动连接;第三油缸46的底端与第二支撑下杆4222转动连接。
130.本技术提供的支架4还包括第四油缸47,第四油缸47的底端与第二连接板424转动连接,第四油缸47的活塞杆与第二连接上杆4221 相连;本技术优选第四油缸47的阻尼方向为向下,从而在将竖直支撑架42向前或向后调节时,需要克服第四油缸47的阻尼力,且可以通过该第四油缸47使向前或向后调节后的竖直支撑架42保持平衡,同时还可降低将竖直支撑架42调节至竖直方向的难度,便于操作。
131.本技术中的竖直支撑架42,通过将第二连接上杆4221套设于第一连接上杆4211的外部,将第二连接下杆4222套设于第一连接下杆 4212的外部,一方面提高支架4的美观性,另一方面,第一连接下杆4212与第二连接板424的连接点、第一连接下杆4212与底座41 的连接点、第二连接下杆4222与第二连接板424的连接点、第二连接下杆4222与底座41的连接点共同构成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同样,第二连接上杆4221与第一连接板433的连接点、第二连接上杆4221 与第二连接板424的连接点、第一连接上杆4211与第一连接板433 的连接点、第一连接上杆4211与第二连接板424的连接点共同构成一平行四边形结构;通过平行四边形结构来使支架4的角度保持稳定,避免使用过程中在未经使用者调节的情况下支架4的角度自行改变,提高支架4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132.本技术中的第一水平支撑架43,通过第三连接杆431、第四连接杆432、第一连接板433以及第一燕尾连接部32,共同构成平行四边形的结构;第二水平支撑架44,通过第五连接杆441、第六连接杆 442、第二连接板424以及第二燕尾连接部,共同构成平行四边形的结构,通过该平行四边形的结构来使灯头3以及阅读书架5的角度保持稳定,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灯头3以及阅读书架5自身的重量而改变角度。
133.本发明提供的台灯,通过支架4中多个平行四边形结构,一方面使得该支架4能够对灯头3以及阅读书架5的高度以及角度进行调节,另一方面又使得该支架4在调节完成后,角度能够保持不变,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134.本技术中的阅读书架5包括夹书装置51,以及两个分别设置于夹书装置51两侧的压书装置52;其中夹书装置51用于对书籍的书脊部分进行夹持,以便于对书籍进行固定;夹书装置52用于对翻开的书页进行固定,避免书页被重新合上。
135.具体的,参加图12、图13所示,本技术中的夹书装置51包括固定部511、第一主体部512、第二主体部513以及第一调节结构514;其中,第一主体部512、第二主体部513相对设置于固定部511的前侧;第一主体部512、第二主体部513均通过第一调节结构514与固定部5111滑动连接,以通过第一调节结构514对第一主体部512第二主体部513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此处的前侧具体是指,该夹书装置51处于使用状态时,靠近使用者的一侧。
136.具体使用该夹书装置51时,首先通过第一调节结构514将第一主体部512与第二主体部513之间的间距调节至大于待阅读的书籍的厚度,然后将该书籍的书脊部分放置于第一主体部512与第二主体部 513之间,通过第一调节结构514将第一主体部512与第二主体部513 之间的间距调小,使得第一主体部512与第二主体部513均与书籍抵接,并对书籍进
行夹紧,从而实现对书籍的固定。
137.该夹书装置51,一方面通过将第一主体部512以及第二主体部 513设置为与固定部511滑动连接的方式,使得该夹书装置上能够形成用于对书脊进行容纳的空间,将书籍的书脊放置于该空间内,再通过第一调节结构514对第一主体部512与第二主体部513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使得第二主体部512与第二主体部513对书籍进行夹紧,避免书脊向靠近阅读者的一侧凸起,从而避免翻开的书页被合上,提高使用的舒适度;另一方面,由于第一主体部512与第二主体部513 之间的间距可以调节,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夹书装置能够对不同厚度的书籍进行夹持,适用范围广。
138.为实现对第一主体部512与第二主体部513之间间距的调节,本技术中的第一调节结构514包括调节杆5141,与调节杆5141固定连接的齿轮调节结构;调节杆5141与固定部511转动连接;齿轮调节结构同时与第一主体部512以及第二主体部513滑动连接。
139.为提高夹书装置结构的稳定性以及美观度,本技术优选固定部511为中空结构,调节杆5141贯穿设置于固定部511内,且与固定部511转动连接;同时,齿轮调节结构设置于固定部511内,且齿轮调节结构与第一主体部512以及第二主体部513均滑动连接。
140.需要对第一主体部512与第二主体部513之间间距进行调节时,旋转调节杆5141,调节杆5141转动的同时,带动齿轮调节结构动作,再通过齿轮调节结构的动作带动第一主体部512以及第二主体部513 沿固定部511进行相应的滑动,从而实现对第一主体部512与第二主体部513之间间距的调节。
141.具体的,本技术中齿轮调节结构包括第一伞齿轮5142、第二伞齿轮5143、第三伞齿轮5144、第一螺纹杆5145、第二螺纹杆5146、第一滑块5147以及第二滑块5148,其中第一伞齿轮5142与调节杆 5141固定连接,第二伞齿轮5143、第三伞齿轮5144相对设置,且第二伞齿轮5143、第三伞齿轮5144均与第一伞齿轮5142相啮合;第二伞齿轮5143与第一螺纹杆5145固定连接,第三伞齿轮5144与第二螺纹杆5146固定连接;第一滑块5147与第一螺纹杆5145通过螺纹连接,且第一滑块5147与第一主体部512固定连接;第二滑块5148 与第二螺纹杆5146通过螺纹连接,且第二滑块5148与第二主体部 513固定连接;本技术第一滑块5147、第二滑块5148的数量均为两个。
142.需要对第一主体部512与第二主体部513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时,旋转调节杆5141,调节杆5141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伞齿轮5142 进行转动;由于第二伞齿轮5143、第三伞齿轮5144均与第一伞齿轮5142相啮合,且第二伞齿轮5143、第三伞齿轮5144相对设置,第一伞齿轮5142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伞齿轮5143与第三伞齿轮5144 沿相反方向转动,再进一步通过第二伞齿轮5143与第三伞齿轮5144 分别带动第一螺纹杆5145与第二螺纹杆5146转动,且第一螺纹杆 5145与第二螺纹杆5146的转动方向相反;由于第一滑块5147通过螺纹与第一螺纹杆5145相连,且第一螺纹杆5145转动过程中的位置不变,因此,在第一螺纹杆5145转动的同时,驱使第一滑块5147沿第一螺纹杆5145的轴向进行移动;又由于第一滑块5147与第一主体部512固定连接,第一滑块5147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一主体部512 沿第一螺纹杆5145的轴向进行移动;同样,由于第二滑块5148通过螺纹与第二螺纹杆5146相连,且第二螺纹杆5146转动过程中的位置不变,因此,在第二螺纹杆5146转动的同时,驱使第二滑块5148沿第二螺纹杆5146的轴向进行移动;又由于第二滑块5148与第二主体部513固定连接,第二滑块5148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二主体部513 沿第二螺纹杆5146的轴向进行移动;又由
于第一螺纹杆5145与第二螺纹杆5146的转动方向相反,因此,第一滑块5147与第二滑块5148 的移动方向相反,从而第一主体部512与第二主体部513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第一主体部512与第二主体部513总是同时向靠近夹书装置中心的方向移动,或总是同时向远离夹书装置中心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将第一主体部512与第二主体部513之间的间距调大或调小,进而实现对书脊的夹持或取出等操作。
143.该夹书装置所能夹持的书籍的最大厚度由第一螺纹杆5145与第二螺纹杆5146的长度而定,本技术优选所能夹持的书籍的最大厚度为24mm;该厚度范围可满足市面上大部分书籍的夹持需求。
144.其中齿轮调节结构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为提高夹书装置结构的稳定性,本技术优选齿轮调节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齿轮调节结构分别设置于固定部511的两端。
145.为便于对调节杆5141进行调节,本技术中的齿轮调节结构还包括第一调节旋钮5149,第一调节旋钮5149固定连接于调节杆5141 的底端。本技术中调节杆5141的底端具体是指,使用该夹书装置时,调节杆5141上靠近书籍下方的一端。通过设置与调节杆5141固定连接的第一调节旋钮5149,通过旋转该第一调节旋钮5149即可带动调节杆5141进行转动,从而降低操作难度,方便使用。
146.参见图12~图15所示,本技术中的压书装置52包括用于对翻开的书页进行按压固定的压杆521,以及用于对压杆521进行调节的压杆调节结构522;其中,压杆521位于夹书装置51的前方,压杆调节结构522连接于夹书装置51的后侧;本文中夹书装置51的前方具体是指,夹书装置51上放置书籍的一侧;压杆521沿夹书装置51的前后方向与压杆调节结构522滑动连接,使得压杆521的位置能够沿夹书装置51的前后方向进行调节,从而通过该压杆调节结构522来调节压杆521与夹书装置51之间的距离。
147.为便于对书籍进行夹持,本技术中的压杆521沿夹书装置51的上下方向进行分布;具体的,本技术中的“上”、“下”、“前”、“后”、“左”、“右”所指的方向参见附图中方向标所示的方向。
148.使用该压书装置52时,首先通过压杆调节结构522将压杆521 向远离夹书装置51的方向调节,使得压杆521与夹书装置51之间的距离增大;将书籍放置于夹书装置51的前方,翻开书页,并将翻开的书页放置于压杆521与夹书装置51之间,再通过压杆调节结构522 将压杆521向靠近夹书装置51的方向调节,使得压杆521与夹书装置51之间的距离减小,直至压杆521对翻开的书页夹紧,实现对书籍的固定。
149.为便于对压杆521的位置进行调节,本技术中的压杆调节结构 522包括壳体5221,以及设置于壳体5221内的第二调节结构;壳体 522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沿夹书装置51的前后方向分布的第一滑槽 5222,压杆521的两端均通过第一滑槽5222与第二调节结构相连;壳体5221上还设置有开关结构,开关结构与第二调节结构相连。
150.通过设置于壳体5221上的开关结构来控制第二调节结构的运行,该第二调节结构运行过程中,带动压杆521于壳体5221上的第一滑槽5222内进行滑动,从而是实现对压杆521的位置的调节,通过调节压杆521的位置来对压杆521与夹书装置51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
151.本技术中的第二调节结构包括第七连接杆、调节螺栓5223、步进电机5224以及控
制模块,其中第七连接杆沿上下方向分布,第七连接杆的两端均穿过第一滑槽5222与压杆521相连;具体的,本技术中的压杆521包括沿上下方向分布的压杆本体5211,以及两个分别连接于压杆本体5211两端的第八连接杆5212,第八连接杆5212 沿前后方向分布,且第八连接杆5212与第七连接杆固定连接;调节螺栓5223沿前后方向分布,调节螺栓5223、步进电机5224均与壳体5221固定连接,且调节螺栓5223与第七连接杆通过螺纹连接;步进电机5224与调节螺栓5223相连;开关结构、步进电机5224均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152.通过开关结构控制步进电机5224的运行;步进电机5224运行过程中,带动调节螺栓5223转动;具体的,本技术中步进电机5224 运行过程中通过同步带带动同步轮转动,同步轮与调节螺栓5224相连,进而同步轮转动的同时带动调节螺栓5223转动;由于调节螺栓 5223与壳体5221固定连接,且调节螺栓5223通过螺纹与第七连接杆相连,调节螺栓5223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七连接杆沿调节螺栓5223 进行前后方向运动;其中第七连接杆的运动是向前还是向后,由步进电机5224的转动方向而定,因此,能够通过控制步进电机5224的运行,来控制第七连接杆进行相应的前后方向的运动。
153.第七连接杆向前或向后运动过程中,带动与之相连的第八连接杆 5212向前或向后运动,进而通过第八连接杆5212带动压杆本体5211 向前或向后运动;其中压杆本体5211向前运动时,使得压杆521与夹书装置51之间的距离增加;压杆本体5211向后运动时,带动压杆 521与夹书装置51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实现对压杆521与夹书装置51之间距离的调节。
154.为提高压书装置52的自动化程度,本技术中第七连接杆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前连接杆5225与后连接杆5226,前连接杆5225位于靠近夹书装置51的一侧,后连接杆5226位于远离夹书装置51的一侧;前连接杆5225与后连接杆5226通过轴销连接,且轴销连接设置有间隙;其中本技术中的轴销连接具体是指,前连接杆5225与后连接杆5226中,一个连接杆上设置有连接轴,另一连接杆上设置有与该连接轴相适配的连接孔;连接轴位于连接孔中,且连接轴与连接孔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使得通过该连接轴与连接孔使前连接杆5225与后连接杆5226相连的同时,连接轴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于该连接孔中进行滑动;本技术优选该间隙为2mm,即前连接杆5225与后连接杆 5226之间的距离能够在2mm范围内浮动;后连接杆5226的两端与压杆521相连;调节螺栓5223与前连接杆5225通过螺纹连接;前连接杆5225上连接有触发板5227,后连接杆5226上设置有与触发板 5227相适配的红外线发射装置5228,红外线发射装置5228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155.需要翻页时,通过开关结构控制步进电机5224带动调节螺栓 5223转动,调节螺栓5223转动的同时带动前连接杆5225向前方运动,即带动前连接杆5225向靠近夹书装置51的方向移动;同时,由于前连接杆5225与后连接杆5226通过轴销连接,前连接杆5225向前运动的同时,带动后连接杆5226向前运动;又由于后连接杆5226 与压杆521相连,进而带动压杆521向前运动,使得压杆521向远离夹书装置51的方向运动,压杆521与夹书装置51之间的距离增加,便于对书籍进行翻页。
156.对书籍进行翻页后,通过开关结构控制步进电机5224反向转动,从而步进电机5224带动调节螺栓5223反向转动,调节螺栓5223反向转动的同时,带动前连接杆5225向后运动,即带动前连接杆5225 向远离夹书装置51的方向移动;同时,由于前连接杆5225与后连接杆5226通过轴销连接,前连接杆5225向后运动的同时,带动后连接杆5226向后运动;又
由于后连接杆5226与压杆521相连,进而带动压杆521向后运动,使得压杆521向靠近夹书装置51的方向运动;当压杆521与书籍接触时,书籍阻止压杆521继续向靠近夹书装置 51的方向运动,同时,与压杆521相连的后连接杆5226停止向后运动;此时,步进电机5224继续转动,带动前连接杆5225继续向远离夹书装置51的方向运动,同时,前连接杆5225带动触发板5227向远离夹书装置51的方向运动;由于后连接杆5226位置不变,触发板 5227与红外线发射装置5228之间的距离减小,触发板5227对红外发射装置5228发射的红外线进行阻挡,触发步进电机5224的停止运行命令,与该红外发射装置5228信号连接的控制模块,如单片机,发出步进电机5224停止运行命令,步进电机5224停止运行,实现对翻开的书页的夹紧。
157.进一步的,本技术前连接杆5225与后连接杆5226之间设置有缓冲结构,并进一步优选该缓冲结构包括弹簧。通过设置缓冲结构,在后连接杆5226停止运行,前连接杆5225继续向远离夹书装置51 运动的过程中,通过该缓冲结构对前连接杆5225施加靠近靠近夹书装置51的方向的阻力,从而避免前连接杆5225运动过程中对后连接杆5226施加的力过大而导致对书籍的压力过大,提高安全性。
158.本技术中带动压杆521向前运动以及向后运动过程中,步进电机5224输出轴的转动方向根据调节螺栓5223的螺纹延伸方向等情况而定,本文不做具体限定。
159.本技术中的开关结构可以为开关按钮,或以触摸屏的方式设置相应的命令按钮;为便于使用,本技术优选开关结构包括红外开关,红外开关用于感应使用者的手势,控制模块将红外开关感应到的手势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电信号控制步进电机5224的运行。具体的,本技术提供的压书装置包括与红外开关、步进电机5224均信号连接的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控制模块根据红外开关感应到的手势来判断使用者发出的指令,进而根据该指令来控制步进电机5224 的运行;其中壳体5221内设置有电路板,通过该电路板将指令转化为电信号,控制步进电机5224的运行。
160.本技术优选该红外开关包括第一红外开关与第二红外开关,控制模块根据第一红外开关与第二红外开关感应到手势的顺序,控制步进电机5224的运行。譬如,若该压书装置运行过程中,使用者的手势先经过第一红外开关,再经过第二红外开关,控制模块判断此时使用者发出的指令为翻页指令,则控制步进电机5224运行,带动压杆521 向远离夹书装置51的方向移动,松开对书页的夹持;相反,若使用者的手势先经过第二红外开关,再经过第一红外开关,控制模块判断此时使用者发出的指令为夹紧指令,则控制步进电机5224运行,带动压杆521向靠近夹书装置51的方向移动,对书页进行夹紧。
161.其中第一红外开关、第二红外开关可设置于阅读书架5上任意位置;为便于操作,本技术优选第一红外开关位于阅读书架5外侧靠近下方的位置,第二红外开关位于阅读书架5外侧靠近上方的位置,从而使用者用手在壳体5221的外侧向上挥动,则触发翻页指令,步进电机5224带动压杆521向远离夹书装置51的方向移动;相反,使用者用手在壳体5221的外侧向下挥动,则触发夹紧指令,步进电机5224 带动压杆521向靠近夹书装置51的方向移动;指令的触发方式简单,易操作,且触发过程符合大多数使用者的使用习惯。
162.本技术进一步优选在夹书装置51的外侧设置塑料板53,将第一红外开关、第二红外开关均设置于塑料板53内,一方面红外光能够透过该塑料板53进行手势感应,另一方面又能通过该塑料板53对第一红外开关、第二红外开关进行保护,并提高阅读书架的美观性。
163.为进一步扩大本技术提供的压书装置52的使用范围,本技术中的压杆调节结构
522还包括第三调节结构523,压杆调节结构522通过该第三调节结构523沿左右方向与夹书装置51滑动连接。由于书籍的尺寸多种多样,通过将压杆调节结构522设置为与夹书装置51 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的结构,使得压杆调节结构522能够通过左右滑动带动压杆521沿左右方向移动,从而使得该压杆521能够对不同宽度的书籍进行夹持,扩大使用范围。
164.具体的,本技术中的第三调节结构523包括第一调节杆5231、与第一调节杆5231固定连接的齿轮结构、以及与齿轮结构相啮合的齿条5232;齿条5232沿左右方向与夹书装置51固定连接。其中第一调节杆5231沿上下方向分布;通过旋转第一调节杆5231,带动齿轮结构转动;由于齿轮结构与齿条5232相啮合,且齿条5232与夹书装置51固定连接,齿轮结构转动的同时,带动压杆调节结构522沿左右方向移动,并带动压杆521沿左右方向移动,从而调节压杆521 在夹书装置51上沿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使得压杆521能够对不同宽度的书籍进行夹持。
165.为提高压书装置52结构的稳定性,本技术优选齿轮结构的数量为两组,两组齿轮结构分别连接于第一调节杆5231的两端。本技术优选齿轮结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5233、第二齿轮5234,第一齿轮5233与第一调节杆5231固定连接,第二齿轮5234与第一齿条 5232相啮合,从而使得对压杆521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时,压杆521的移动方向与对第一调节杆5231的转动方向一致,使得对压杆521的调节更加符合大多数使用者的感官认识。
166.为便于对第一调节杆5231进行转动,本技术中第三调节结构523 还包括第二调节旋钮5235,第二调节旋钮5235与第一调节杆5231 固定连接,从而通过旋转第二调节旋钮5235来带动第一调节杆5231 进行转动。
167.为保证压书装置52结构的稳定性,本技术中的第三调节结构523 还包括导轨5236,以及与导轨5236相适配的第二滑槽5237;导轨 5236、第二滑槽5237均沿左右方向分布;第二滑槽5237与壳体5221 固定连接,导轨5236与夹书装置51固定连接。在压杆调节结构522 沿左右方向移动时,导轨5236于第二滑槽5237内滑动,提高压杆调节结构522与夹书装置5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本技术中第二滑槽5237内设置有橡胶或塑料结构,以便于增加导轨5236与第二滑槽5237之间的阻尼,使得在停止旋转第二调节旋钮5235时,压杆调节结构522能够立即停止移动。
168.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