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修井用打捞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10:12: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修井用打捞结构。


背景技术:

2.修井作业,指的是石油钻井以及后续油井维护的一种作业,为了确保油井能顺利使用,而采取的维护和保养措施,将钻杆在钻井内转动工作时,钻杆突发工作状况,使钻杆留至在井内,由于井内直径过小,不方便将其取出;
3.现有的修井打捞设备使用时,由于钻杆的直径大小不一,导致打捞设备无法根据钻杆的直径进行调节固定,从而不能方便将钻杆从井内取出,导致打捞钻杆的效率低下,为此,提出一种修井用打捞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修井用打捞结构,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修井用打捞结构,包括主体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圆形杆体、第一钢珠、第一板体和滚轮;
6.所述主体组件的下方设有固定组件;
7.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弧形板体、第二板体、第一圆形板体和电动推杆;
8.所述弧形板体共设置四个,四个所述弧形板体的一侧焊接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侧通过销轴铰接于所述第一圆形板体的外侧壁,所述第一圆形板体的上表面焊接于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塞杆。
9.在一些实施例中,弧形板体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侧壁焊接有第三杆体,所述滚轮共设置四个,四个所述滚轮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圆形通孔,所述第三杆体的内侧壁贴合于所述第三圆形通孔的外侧壁,通过将滚轮上的第三圆形通孔内的第三杆体滑动,用于辅助滚轮在进行滑动的同时,又能辅助弧形板体进行移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形杆体的下表面相互对称焊接有四个第一杆体,所述第一圆形板体的上表面相互对称开设有四个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圆形通孔的内侧壁贴合于所述第一杆体的外侧壁,通过将第一杆体在第一圆形板体上的第二圆形通孔内滑动。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形杆体的外侧壁均匀嵌接有第一钢珠,通过第一钢珠的设置,将圆形杆体放置井内,此时第一钢珠用于辅助圆形杆体向下移动。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形杆体的下表面相互对称焊接有八个第一板体,两个所述第一板体相邻的一侧焊接有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的外侧壁贯穿于所述弧形板体的一侧,通过第一板体的设置,用于固定第二杆体的位置。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形杆体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顶壁安装于所述电动推杆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底壁开设有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塞杆贴合于所述第一圆形通孔的内侧壁,通过第一凹槽的设置,用于安装电
动推杆的位置。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的顶端焊接有第二圆形板体,通过第二圆形板体的设置,用于对第一杆体进行限位,防止第一杆体从第一圆形板体上的第二圆形通孔内掉落。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板体的一侧安装有弧形橡胶垫,所述第三圆形通孔的内侧壁均匀嵌接有第二钢珠,通过弧形橡胶垫的设置,既能增强夹持钻杆的摩擦力,又能在夹持时保护钻杆的外表面。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7.本实用新型通过启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活塞杆带动第一圆形板体向下移动,第一圆形板体带动第二板体向下倾斜移动,第二板体带动弧形板体向外移动,方便使钻杆贴合于所述弧形板体的内侧壁,此时再次启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活塞杆带动第一圆形板体向上移动,第一圆形板体带动第二板体向上移动,从而使第二板体带动弧形板体上的弧形橡胶垫靠近钻杆移动,达到适应不同直径的钻杆进行快速固定的目的,方便将钻杆从井内取出。
18.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将,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区放大结构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内部结构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b区放大结构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滚轮与第三杆体连接内部结构图。
25.附图标记:1、主体组件;101、圆形杆体;102、第一钢珠;103、第一板体;104、滚轮;2、固定组件;201、弧形板体;202、第二板体;203、第一圆形板体;204、电动推杆;3、第一凹槽;4、第一圆形通孔;5、第二圆形通孔;6、第一杆体;7、第二圆形板体;8、第二杆体;9、弧形橡胶垫;10、第二凹槽;11、第三圆形通孔;12、第三杆体;13、第二钢珠。
具体实施方式
26.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28.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修井用打捞结构,包括主体组件1和
固定组件2,主体组件1包括圆形杆体101、第一钢珠102、第一板体103和滚轮104;
29.主体组件1的下方设有固定组件2;
30.固定组件2包括弧形板体201、第二板体202、第一圆形板体203和电动推杆204;
31.弧形板体201共设置四个,四个弧形板体201的一侧焊接于第二板体202的一侧,第二板体202的另一侧通过销轴铰接于第一圆形板体203的外侧壁,第一圆形板体203的上表面焊接于电动推杆204的活塞杆。
32.在一个实施例中,弧形板体201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10,第二凹槽10的内侧壁焊接有第三杆体12,滚轮104共设置四个,四个滚轮104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圆形通孔11,第三杆体12的内侧壁贴合于第三圆形通孔11的外侧壁,通过将滚轮104上的第三圆形通孔11内的第三杆体12滑动,用于辅助滚轮104在进行滑动的同时,又能辅助弧形板体201进行移动。
33.在一个实施例中,圆形杆体101的下表面相互对称焊接有四个第一杆体6,第一圆形板体203的上表面相互对称开设有四个第二圆形通孔5,第二圆形通孔5的内侧壁贴合于第一杆体6的外侧壁,通过将第一杆体6在第一圆形板体203上的第二圆形通孔5内滑动,既能辅助第一圆形板体203进行移动,又能稳定第一圆形板体203的位置。
34.在一个实施例中,圆形杆体101的外侧壁均匀嵌接有第一钢珠102,通过第一钢珠102的设置,将圆形杆体101放置井内,此时第一钢珠102用于辅助圆形杆体101向下移动。
35.在一个实施例中,圆形杆体101的下表面相互对称焊接有八个第一板体103,两个第一板体103相邻的一侧焊接有第二杆体8,第二杆体8的外侧壁贯穿于弧形板体201的一侧,通过第一板体103的设置,用于固定第二杆体8的位置,其中将第二杆体8的设置,用于辅助弧形板体201进行转动,又能对弧形板体201进行限位。
36.在一个实施例中,圆形杆体101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的内侧顶壁安装于电动推杆204的上表面,第一凹槽3的内侧底壁开设有第一圆形通孔4,电动推杆204的活塞杆贴合于第一圆形通孔4的内侧壁,通过第一凹槽3的设置,用于安装电动推杆204的位置,其中第一圆形通孔4的设置,既能辅助电动推杆204的活塞杆进行移动,又能对电动推杆204进行限位。
3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杆体6的顶端焊接有第二圆形板体7,通过第二圆形板体7的设置,用于对第一杆体6进行限位,防止第一杆体6从第一圆形板体203上的第二圆形通孔5内掉落。
38.在一个实施例中,弧形板体201的一侧安装有弧形橡胶垫9,第三圆形通孔11的内侧壁均匀嵌接有第二钢珠13,通过弧形橡胶垫9的设置,既能增强夹持钻杆的摩擦力,又能在夹持时保护钻杆的外表面,其中第二钢珠13的设置,用于第二钢珠13辅助滚轮104在第三杆体12上滑动。
39.在一个实施例中,圆形杆体101的外侧壁安装有用于控制电动推杆204启动与关闭的开关组,开关组与外界市电连接,用以为电动推杆204供电。
40.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动推杆204的型号为tysc-2020。
41.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通过将圆形杆体101放置井内,此时第一钢珠102用于辅助圆形杆体101向下移动,启动电动推杆204,电动推杆204的活塞杆带动第一圆形板体203向下移动,第一圆形板体203带动第二板体202向下倾斜移动,第二板体202带动弧形板体201在第一板体103上的第二杆体8内转动至向外移动,弧形板体201带动滚轮104贴紧井内进行
移动,方便使钻杆贴合于弧形板体201的内侧壁,此时再次启动电动推杆204,电动推杆204的活塞杆带动第一圆形板体203向上移动,第一圆形板体203带动第二板体202向上移动,从而使第二板体202带动弧形板体201上的弧形橡胶垫9靠近钻杆移动,适应不同直径的钻杆进行快速固定,方便将钻杆从井内取出。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