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离合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8:39: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边驾驶模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离合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2.离合模拟装置是汽车驾驶模拟器上的一个关键部件,主要作用是在驾驶训练过程中通过驾驶员踩下离合踏板,提供真实车辆的离合感觉,并将信号采集到的系统中经过一定的算法来实现模拟训练。
3.现有的汽车模拟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采用的离合踏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没有设置缓冲调节功能,导致离合踏板在踩下或抬起时,运动速度过快,因此无法为使用者提供真实离合的脚感。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的汽车模拟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采用的离合踏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没有设置缓冲调节功能,导致离合踏板在踩下或抬起时,运动速度过快,因此无法为使用者提供真实离合脚感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离合模拟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离合模拟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离合模拟装置,包括安装载体,所述安装载体的内腔设置有可转动的踏板,所述安装载体内腔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轴承安装座一,所述轴承安装座一的内腔设置有可转动的轴承一,所述踏板的顶端固定连接在轴承一的表面,所述轴承安装座一的两侧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轴承一两侧的转轴,所述转轴表面的左侧安装有缓冲器,所述转轴表面的右侧安装有信号传感器,所述轴承安装座一的两侧均焊接有供缓冲器和信号传感器安装的安装板,所述踏板的底部设置有阻尼组件,所述安装载体背表面的底部设置有支撑组件。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踏板、阻尼组件和支撑组件的配合使用,为使用者模拟真实的下踏体验,同时通过轴承一和缓冲组件的配合使用,对踏板踩下时和复位时的速度进行限制与缓冲,为使用者提供了更为真实的驾驶感受,即可达到驾驶感受真实和踏板运动缓冲的目的。
7.优选的,所述阻尼组件包括两个支撑管,位于底部支撑管的表面套设有阻尼弹簧,所述阻尼弹簧的前端和后端均焊接有弹簧挡片,位于顶部支撑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y形对接头,所述y形对接头卡设在踏板的表面。
8.优选的,两个支撑管半径不同且二者相对滑动,两个支撑管表面的底部均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与弹簧挡片紧密贴合。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阻尼组件的设置,其中支撑管和阻尼弹簧的配合使用,为踏板提供下压的阻尼,使得使用者在踩下踏板时能够感受到真实的踩踏力度。
10.优选的,所述踏板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焊接有限位挡块,两个限位挡块分别位于轴承安装座一的前侧和后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挡块的设置,对踏板起到了限位与阻挡的作用,
对踏板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
12.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螺栓安装在安装载体背表面两侧底部的轴承安装座二,两个轴承安装座二之间设置有可转动的支撑转块,所述支撑转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轴承安装座二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转块的一侧开设有供支撑管底端安装的螺纹通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组件的设置,其中支撑转块和轴承的配合使用,自对底部支撑管进行限位阻挡的同时不会对支撑管的旋转造成阻碍,继而使得踏板可流畅的旋转下压。
14.优选的,所述y形对接头的一侧贯穿设置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贯穿踏板并延伸至y形对接头的另一侧,所述踏板与限位销转动连接,所述限位销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卡条,所述限位销的表面开设有与卡条相适配的限位通孔。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销和卡条的配合使用,对y形对接头与踏板对接,在对接后不会对踏板的运动造成阻碍。
16.综上,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踏板、阻尼组件和支撑组件的配合使用,为使用者模拟真实的下踏体验,同时通过轴承一和缓冲组件的配合使用,对踏板踩下时和复位时的速度进行限制与缓冲,为使用者提供了更为真实的驾驶感受,即可达到驾驶感受真实和踏板运动缓冲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汽车模拟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采用的离合踏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没有设置缓冲调节功能,导致离合踏板在踩下或抬起时,运动速度过快,因此无法为使用者提供真实离合脚感的问题。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阻尼组件的设置,其中支撑管和阻尼弹簧的配合使用,为踏板提供下压的阻尼,使得使用者在踩下踏板时能够感受到真实的踩踏力度。
19.3、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挡块的设置,对踏板起到了限位与阻挡的作用,对踏板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
20.4、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组件的设置,其中支撑转块和轴承的配合使用,自对底部支撑管进行限位阻挡的同时不会对支撑管的旋转造成阻碍,继而使得踏板可流畅的旋转下压。
21.5、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销和卡条的配合使用,对y形对接头与踏板对接,在对接后不会对踏板的运动造成阻碍。
附图说明
22.图1是实施例一结构的主视及侧视示意图。
23.图2是实施例一安装载体的立体示意图。
24.图3是实施例一轴承安装座一和缓冲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5.图4是实施例一踏板和限位挡块的立体示意图。
26.图5是实施例一支撑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7.图6是实施例一阻尼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8.图7是实施例一缓冲器的立体示意图。
29.图8是实施例一信号传感器的立体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载体;2、踏板;3、轴承安装座一;4、轴承一;5、缓冲组件;51、
转轴;52、安装板;53、缓冲器;54、信号传感器;6、阻尼组件;61、支撑管;62、弹簧挡片;63、螺母;64、阻尼弹簧;65、y形对接头;7、限位挡块;8、支撑组件;81、轴承安装座二;82、支撑转块;83、轴承;9、限位销;10、卡条。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实施例一:
33.结合图1-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离合模拟装置,包括安装载体1,安装载体1的内腔设置有可转动的踏板2,踏板2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焊接有限位挡块7,两个限位挡块7分别位于轴承安装座一3的前侧和后侧,通过限位挡块7的设置,对踏板2起到了限位与阻挡的作用,对踏板2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安装载体1内腔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轴承安装座一3,轴承安装座一3的内腔设置有可转动的轴承一4,踏板2的顶端固定连接在轴承一4的表面,轴承安装座一3的两侧设置有缓冲组件5,缓冲组件5包括固定连接在轴承一4两侧的转轴51,转轴51表面的左侧安装有缓冲器53,转轴51表面的右侧安装有信号传感器54,轴承安装座一3的两侧均焊接有供缓冲器53和信号传感器54安装的安装板52,踏板2的底部设置有阻尼组件6,安装载体1背表面的底部设置有支撑组件8,支撑组件8包括螺栓安装在安装载体1背表面两侧底部的轴承安装座二81,两个轴承安装座二81之间设置有可转动的支撑转块82,支撑转块8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轴承安装座二81转动连接,支撑转块82的一侧开设有供支撑管61底端安装的螺纹通孔,通过支撑组件8的设置,其中支撑转块82和轴承83的配合使用,自对底部支撑管61进行限位阻挡的同时不会对支撑管61的旋转造成阻碍,继而使得踏板2可流畅的旋转下压。
34.实施例二:
35.结合图1和图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离合模拟装置,阻尼组件6包括两个支撑管61,位于底部支撑管61的表面套设有阻尼弹簧64,阻尼弹簧64的前端和后端均焊接有弹簧挡片62,位于顶部支撑管6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y形对接头65,y形对接头65卡设在踏板2的表面,两个支撑管61半径不同且二者相对滑动,两个支撑管61表面的底部均螺纹连接有螺母63,螺母63与弹簧挡片62紧密贴合,通过阻尼组件6的设置,其中支撑管61和阻尼弹簧64的配合使用,为踏板2提供下压的阻尼,使得使用者在踩下踏板2时能够感受到真实的踩踏力度,y形对接头65的一侧贯穿设置有限位销9,限位销9贯穿踏板2并延伸至y形对接头65的另一侧,踏板2与限位销9转动连接,限位销9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卡条10,限位销9的表面开设有与卡条10相适配的限位通孔,通过限位销9和卡条10的配合使用,对y形对接头65与踏板2对接,在对接后不会对踏板2的运动造成阻碍。
36.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用者踩下踏板2前侧的底部,使得踏板2带动轴承一4在轴承安装座一3的内腔中转动,踏板2在转动的过程中,对支撑管61进行挤压,使得两个支撑管61相对滑动,同时对阻尼弹簧64接触压缩,在两个支撑管61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支撑转块82受底部支撑管61的作用发生短距离旋转偏移;在松开踏板2时,阻尼弹簧64扩张推动两个螺母63相背运动,继而使得两个支撑管61相对反向滑动,同时,顶部支撑管61通过y形对接头65推动踏板2进行复位,使得踏板2恢复至原位,在踏板2发生转动的过程中,轴承一4带动转轴51发生转动,继而使得缓冲器53通过其内部结构,对转轴51和轴承一4的旋转
产生一定阻尼,继而使得踏板2回馈至使用者脚部,通过轴承一4和转轴51带动信号传感器54内部结构产生信号,并将踏板2的旋转状态信号向外传输。
37.综上所述:该离合模拟装置,通过踏板2、阻尼组件6和支撑组件8的配合使用,为使用者模拟真实的下踏体验,同时通过轴承一4和缓冲组件5的配合使用,对踏板2踩下时和复位时的速度进行限制与缓冲,为使用者提供了更为真实的驾驶感受,即可达到驾驶感受真实和踏板2运动缓冲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汽车模拟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采用的离合踏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没有设置缓冲调节功能,导致离合踏板在踩下或抬起时,运动速度过快,因此无法为使用者提供真实离合脚感的问题。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