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组合茶漏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5:05: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茶漏。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喝茶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具的要求也逐渐增高。现有的饮茶方式主要有泡茶、煮茶和蒸茶这三种,其中对于泡茶即是直接将茶叶与一定温度的热水混合,对茶叶进行浸泡,从而使茶叶的香气和色泽溶于水中;煮茶即是将茶叶与冷水混合,一起加热使茶叶受热将香气与色泽溶于水中;蒸茶即是利用水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不断与茶叶接触,使茶叶当中的滋味渗透到蒸气里,再回落到水中。
3.而对于泡茶和煮茶,为了茶汤的口感,通常会采用茶漏来过滤茶叶及茶汤中残留的杂质;对于蒸茶,本身就不能让水与茶叶直接接触,因此也会采用茶漏来隔开茶叶与水。因此,为了满足上述不同的饮茶方式,现有诞生了蒸煮两用茶具,即一个茶壶中配套有两种类型的茶漏,当蒸茶时采用蒸茶漏,当煮茶或泡茶时采用煮茶漏,即满足人们蒸茶或煮茶的饮茶需求。
4.为了满足能在一个茶壶中实现蒸茶和煮茶两种方式,现有方案虽然提供了集蒸茶和煮茶一体的茶漏,但是存在集气效率低以及水蒸气上升过程中容易直接将水也带出溅到茶叶上而影响蒸茶效率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茶漏,以提高蒸茶煮茶的效率。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组合茶漏,包括漏杯、导气柱和滤片;
8.所述漏杯底端设有进气孔和若干透水缝;
9.所述导气柱为中空的锥台形状,且穿过所述滤片罩设在所述进气孔上方;
10.所述滤片上设置有滤水孔,所述滤片固定在所述漏杯内。
11.进一步地,所述导气柱具体为中空的六棱锥台形状。
12.进一步地,所述导气柱中部设置有沿所述导气柱外围突出的凸台;
13.所述滤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气柱的中部外围形状相适应的通孔;
14.所述滤片通过所述通孔放置在所述凸台上方以固定在所述漏杯内。
15.进一步地,所述导气柱顶端设置有蒸气喷孔。
16.进一步地,所述漏杯靠近顶端的外壁上相对设置有一对透气孔。
17.进一步地,所述漏杯顶端口外壁上设有一圈凸圈。
18.进一步地,所述滤水孔以蜂窝状均匀排列在所述滤片上。
19.进一步地,所述滤片的直径与所述漏杯的内径相适应。
20.进一步地,所述导气柱的高度低于所述漏杯的高度;
21.所述导气柱底部内切圆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气孔的直径。
22.进一步地,所述漏杯和所述滤片均为耐高温玻璃材质;
23.所述导气柱为耐高温不锈钢材质。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茶漏,包括漏杯、导气柱和滤片,通过将茶叶放在滤片下方与漏杯形成的空间内,水由透水缝进入漏杯与茶叶融合,实现煮茶功能;而通过将茶叶放在滤片上方,水蒸气由漏杯底部的进气孔经导气柱上升到顶部又回落到到茶叶上,与茶叶的融合后再通过滤片上的滤水孔落到下方的茶汤中,实现蒸茶功能;且由于导气柱为锥台形状,具有较快速的集气效果,也能有效阻挡蒸茶过程中随水蒸气上升的水通过导气柱顶端溅出回落在茶叶上影响蒸茶效率,整体实现了集蒸茶、煮茶功能于一体的同时提高蒸茶煮茶的效率。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组合茶漏的结构示意图。
26.标号说明:
27.1、漏杯;11、透水缝;12、进气孔;13、透气孔;14、凸圈;2、导气柱;21、六角凸台;22、蒸气喷孔;3、滤片;31、滤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9.请参照图1,一种组合茶漏,包括漏杯、导气柱和滤片;
30.所述漏杯底端设有进气孔和若干透水缝;
31.所述导气柱为中空的锥台形状,且穿过所述滤片罩设在所述进气孔上方;
32.所述滤片上设置有滤水孔,所述滤片固定在所述漏杯内。
33.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茶叶放在滤片下方与漏杯形成的空间内,水由透水缝进入漏杯与茶叶融合,实现煮茶功能;而通过将茶叶放在滤片上方,水蒸气由漏杯底部的进气孔经导气柱上升到顶部又回落到到茶叶上,与茶叶的融合后再通过滤片上的滤水孔落到下方的茶汤中,实现蒸茶功能;且由于导气柱为锥台形状,具有较快速的集气效果,也能有效阻挡蒸茶过程中随水蒸气上升的水通过导气柱顶端溅出回落在茶叶上影响蒸茶效率,整体实现了集蒸茶、煮茶功能于一体的同时提高蒸茶煮茶的效率。
34.进一步地,所述导气柱具体为中空的六棱锥台形状。
35.由上述描述可知,六棱锥台形状的导气柱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保证不易碎的同时提高集气效率。
36.进一步地,所述导气柱中部设置有沿所述导气柱外围突出的凸台;
37.所述滤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气柱的中部外围形状相适应的通孔;
38.所述滤片通过所述通孔放置在所述凸台上方以固定在所述漏杯内。
39.由上述描述可知,采用凸台的方式固定滤片,可直接通过拿起导气柱或放下导气柱至漏杯底部的进气口上方而带动滤片的取出和放置,即便于滤片的取放,进一步提高蒸茶煮茶的效率。
40.进一步地,所述导气柱顶端设置有蒸气喷孔。
41.由上述描述可知,蒸气喷孔可用于在蒸茶过程中,将水蒸气均匀喷向四周回落到滤片上的茶叶上,使水蒸气与茶叶均匀接触。
42.进一步地,所述漏杯靠近顶端的外壁上相对设置有一对透气孔。
43.由上述描述可知,透气孔用于在茶漏使用过程中,平衡茶漏内外的气压。
44.进一步地,所述漏杯顶端口外壁上设有一圈凸圈。
45.由上述描述可知,漏杯顶端外壁上的一圈凸圈可便于将整体茶漏挂在茶壶上方的开口处。
46.进一步地,所述滤水孔以蜂窝状均匀排列在所述滤片上。
47.由上述描述可知,滤水孔按照蜂窝形状排列,结构更加合理,能有效降低滤片易碎风险。
48.进一步地,所述滤片的直径与所述漏杯的内径相适应。
49.由上述描述可知,滤片的直径与漏杯的内径相适应,以防止蒸茶或煮茶时茶叶从滤片周围与漏杯形成的缝隙处滑落至滤片下方或随着茶水的倒出由缝隙流出到滤片下方与漏杯形成的空间外,而影响茶汤的饮用口感。
50.进一步地,所述导气柱的高度低于所述漏杯的高度;
51.所述导气柱底部内切圆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气孔的直径。
52.由上述描述可知,导气柱的高度低于漏杯高度,避免茶壶无法盖上茶盖的同时,利于水蒸气上升到顶部通过茶盖反弹回落到滤片上的茶叶;且进气孔直径小于导气柱底部内切圆的直径能有效保证导气柱的集气效果。
53.进一步地,所述漏杯和所述滤片均为耐高温玻璃材质;
54.所述导气柱为耐高温不锈钢材质。
55.由上述描述可知,确保茶漏的整体性能良好。
56.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57.一种组合茶漏,包括漏杯1、导气柱2和滤片3。
58.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气柱2放置在漏杯1内中心处,滤片3放置在导气柱2大约中部的位置,漏杯1、导气柱2和滤片3整体组合成一个一体且可以互相拆卸的茶漏。
59.其中,漏杯1底端设有若干透水缝11,在本实施例中,透水缝11为采用切割技术在漏杯1底端竖向切割的l型条状通槽,如图1所示,条状通槽伸入到漏杯1底面一部分以及漏杯1侧壁一部分,以保证在煮茶和蒸茶过程中,防止茶叶从茶漏中落到茶壶里的同时,也便于快速将茶漏里的茶水滤出到茶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采用了每组三条的四组透水缝11,均匀设置在漏杯1底部,在其他等同实施例中,透水缝11的数量和布局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置。
60.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漏杯1底端中部还设置有一个进气孔12,导气柱2为中空的锥台形状,且穿过滤片3罩设在进气孔12上方,滤片3固定在漏杯1内。
61.在本实施例中,导气柱2具体为中空的六棱锥台形状,其高度低于漏杯1的整体高度以避免茶壶无法盖上茶盖以及利于水蒸气上升到顶部通过茶盖反弹回落到滤片3上的茶叶,且进气孔12直径小于导气柱2底部内切圆的直径能有效保证导气柱2的集气效果且导气柱2底部六角形的内切圆直径大于漏杯1底部进气孔12的直径,可便于在蒸茶过程中收集由进气口进入的水蒸气,并上升到导气柱2顶部,而导气柱2顶端设置有蒸气喷孔22,可在蒸茶
时将水蒸气均匀喷向四周回落到滤片3上的茶叶上,使水蒸气与茶叶均匀接触。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导气柱2为六棱锥台形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且锥台形状为由下至上的逐渐缩小,在蒸茶过程中能够具有较快的集气效果,也能有效阻挡蒸茶过程中随水蒸气上升的水通过导气柱2顶端溅出回落在茶叶上影响蒸茶效率,在其他等同实施例中,导气柱2的形状也可为其他数量棱边的锥台形状或是直接采用圆锥台形状。
62.其中,在导气柱2中部还设置有沿导气柱2外围突出的凸台,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导气柱2为六棱锥台形状,因此凸台为六角凸台21,而滤片3上设置有与六角凸台21形状相适应的六角通孔,即滤片3通过六角通孔放置在六角凸台21上方以固定在漏杯1内,即如图1所示,采用凸台的方式固定滤片3,可直接通过拿起导气柱2或放下导气柱2至漏杯1底部的进气口上方而带动滤片3的取出和放置,即便于滤片3的取放,进一步提高蒸茶煮茶的效率。同时,滤片3上设置有滤水孔31,且滤片3的直径与漏杯1的内径相适应,能有效防止蒸茶或煮茶时茶叶从滤片3周围与漏杯1形成的缝隙处滑落至滤片3下方或随着茶水的倒出由缝隙流出到滤片3下方与漏杯1形成的空间外,而影响茶汤的饮用口感。
63.即在本实施中,通过将滤片3通过锥形的导气柱2放置在漏杯1中部,再将漏杯1直接放置在水壶中。当煮茶时,通过将茶叶放在滤片3下方与漏杯1形成的空间内,水由透水缝11进入漏杯1与茶叶融合,实现煮茶功能。
64.当蒸茶时,则将茶叶放在滤片3上方,水蒸气由漏杯1底部的进气孔12进入导气柱2,沿着导气柱2上升,最后通过导气柱2顶端喷出回落到到茶叶上与茶叶融合实现蒸茶,也可以从导气柱2顶端设置的蒸汽喷孔均匀向四周喷出再回落到茶叶上与茶叶融合实现蒸茶。有效提高蒸茶和煮茶的效率。
65.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66.一种组合茶漏,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滤水孔31以蜂窝状均匀排列在滤片3上。
67.即本实施例的滤水孔31按照蜂窝形状排列,结构更加合理,能有效降低滤片3易碎风险。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滤水孔3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其他多边形形状,具体可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需要而定,在此不做要求。
68.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
69.一种组合茶漏,在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漏杯1靠近顶端的外壁上还相对设置有一对透气孔13,可在茶漏无论是进行蒸茶还是煮茶时,都能平衡茶漏内外的气压。
70.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为:
71.一种组合茶漏,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漏杯1顶端口外壁上还设有一圈凸圈14,当进行蒸茶煮茶时,都需要配合茶壶一起使用,因此在漏杯1顶端口外壁上设置一圈凸圈14,即可直接将整体茶漏通过凸圈14挂在茶壶上方的开口处,也便于直接取出茶漏。
72.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漏杯1和滤片3均为耐高温玻璃材质,而导气柱2采用耐高温的不锈钢材质,以进一步确保茶漏的整体性能良好。
7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合茶漏,通过将茶叶放在滤片下方与漏杯形成的空间内,水由透水缝进入漏杯与茶叶融合,实现煮茶功能;而将茶叶放在滤片上方,水
蒸气由漏杯底部的进气孔经导气柱上升到顶部又回落到到茶叶上,与茶叶的融合后再通过滤片上的滤水孔落到下方的茶汤中,实现蒸茶功能;且由于导气柱为六棱锥台形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的同时,具有较快速的集气效果,也能有效阻挡蒸茶过程中随水蒸气上升的水通过导气柱顶端溅出回落在茶叶上影响蒸茶效率,整体实现了集蒸茶、煮茶功能于一体的同时提高蒸茶煮茶的效率。其中,采用在导气柱外围设置凸台的方式来固定滤片,可直接通过拿起导气柱或放下导气柱至漏杯底部的进气口上方而带动滤片的取出和放置,即便于滤片的取放,进一步提高蒸茶煮茶的效率;在导气柱的上方设置有蒸汽喷孔,可用于在蒸茶过程中将水蒸气喷向四周落到滤片上的茶叶上,使水蒸气与茶叶均匀接触;在漏杯外壁相对设置有一对透水孔,可在茶漏使用过程中,平衡茶漏内外的气压;在漏杯顶端口外壁上设有一圈凸圈,便于挂在茶壶上方的开口处;滤片上的滤水孔按照蜂窝形状排列,结构更加合理,有效降低了滤片易碎风险;同时采用耐高温玻璃的材质制作漏杯和滤片以及耐高温的不锈钢材质制作导气柱,进一步确保了茶漏的整体性能良好。
7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