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麻感四面弹纬编仿梭织华达呢面料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2-02-25 23:27: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麻感四面弹纬编仿梭织华达呢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2.伴随着经济发展的进步,人们对面料的期望从简单的服用性逐渐转变为穿着舒适性和功能多样性,对纬编针织的要求也不仅满足于单一的针织面料特性,而是在期待纬编针织面料保留纬编织物舒适性的同时,希望纬编针织面料具有仿梭织华达呢面料的质感、弹性和结构强度高的特点,因此仍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提出到的问题,为此提供了一种麻感四面弹纬编仿梭织华达呢面料,其中织物由下述原料构成:a:75d/36f~50d/36f半消光涤纶dty;b:75d/36f~50d/36f强捻丝;c:30d~70d氨纶;织物组织由12路成圈系统编织成一个完全的组织,其中每3路成圈系统为一组,第1、4、7、10路均由a线和c线同时喂入编织,编织结构为添纱组织,第1、4、7、10路上下针同时参与编织,其中上针相间隔进行编织,下针中每四针中有一针成圈编织,第2、3、5、6、8、9、11、12路中喂入b线进行编织,第2、3、5、6、8、9、11、12路仅有下针参与编织工作,每四针中有两针编织,并且第2、3、5、6、8、9、11、12路相错位进行编织,由此形成斜纹效应。
4.作为优选,第1、4、7、10路成圈系统的组分为a线39.2%,c线5.7%。
5.作为优选,第2、3、5、6、8、9、11、12路成圈系统的组分为b线55.1%。
6.作为优选,a线原料纱长为23.5cm/100针,b线原料纱长为16.5cm/100针,c线原料纱长为8.5cm/100针。
7.作为优选,制备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8.一、原料选择:选择75d/36f~50d/36f半消光涤纶dty、75d/36f~50d/36f强捻丝和30d~70d氨纶作为编织原料;
9.二、织物制造:采用双面罗纹型圆纬机进行织造,在75d/36f~50d/36f强捻丝的纱筒顶端套上刚毛盖增加纱线的表面摩擦力,在纱架旁增加kfd张力器用于调控编织过程中的张力,由此织造处具有仿梭织华达呢效果的麻感四面弹纬编织物;
10.三、后整理:a、预定型:用定型机进行预定型,温度控制在190℃~200℃之间,车速为16米/分;b、染色:将预定型后的织物放入含有染料和上色助剂的水浴中染色;c、烘干:将染色后的织物经立式烘干机进行烘干处理;d、定型:烘箱温度设置在150℃~200℃之间,将丈量及称重好的织物放入烘箱进行定型;e、冷却:将定型好的织物放置在冷却台进行冷却;
11.四、检测包装:对后整理好的织物进行面料检测,合格后将织物进行装箱。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一、能够在面料的正面形成斜纹效果,在面料的反面形成平纹效果,且面料制备的方式简单;二、强捻纱本身具有仿麻的手感,
在面料制备时仅在反面加入强捻纱,能够使织物的工艺正面具有点接触手感,从而使面料具备麻类织物手感;三、强捻纱、涤纶和氨纶的混合编织,能够提高织物的整体强度和弹性;四、本发明的织物制备工艺保留纬编织物特有的延展性和柔软度,使得织物穿着感较梭织物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13.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14.图1是本发明的三角配置示意图;
15.图2是本发明的针织排列示意图;
16.图3是本发明的编织示意图;
17.图1中标识为:∧:针筒成圈;∨:针盘成圈;-:不编织或浮线;
具体实施方式
18.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19.本说明书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20.如图1、2、3所示的一种麻感四面弹纬编仿梭织华达呢面料,其特征在于,其中织物由下述原料构成:a:75d/36f~50d/36f半消光涤纶dty;b:75d/36f~50d/36f强捻丝;c:30d~70d氨纶;织物组织由12路成圈系统编织成一个完全的组织,其中每3路成圈系统为一组,第1、4、7、10路均由a线和c线同时喂入编织,编织结构为添纱组织,第1、4、7、10路上下针同时参与编织,其中上针相间隔进行编织,下针中每四针中有一针成圈编织,第2、3、5、6、8、9、11、12路中喂入b线进行编织,第2、3、5、6、8、9、11、12路仅有下针参与编织工作,每四针中有两针编织,并且第2、3、5、6、8、9、11、12路相错位进行编织,由此形成斜纹效应。
21.第1、4、7、10路成圈系统的组分为a线39.2%,c线5.7%。
22.第2、3、5、6、8、9、11、12路成圈系统的组分为b线55.1%。
23.a线原料纱长为23.5cm/100针,b线原料纱长为16.5cm/100针,c线原料纱长为8.5cm/100针。
24.制备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25.一、原料选择:选择75d/36f~50d/36f半消光涤纶dty、75d/36f~50d/36f强捻丝和30d~70d氨纶作为编织原料;
26.二、织物制造:采用双面罗纹型圆纬机进行织造,在75d/36f~50d/36f强捻丝的纱筒顶端套上刚毛盖增加纱线的表面摩擦力,在纱架旁增加kfd张力器用于调控编织过程中的张力,由此织造处具有仿梭织华达呢效果的麻感四面弹纬编织物;
27.三、后整理:a、预定型:用定型机进行预定型,温度控制在190℃~200℃之间,车速为16米/分;b、染色:将预定型后的织物放入含有染料和上色助剂的水浴中染色;c、烘干:将染色后的织物经立式烘干机进行烘干处理;d、定型:烘箱温度设置在150℃~200℃之间,将丈量及称重好的织物放入烘箱进行定型;e、冷却:将定型好的织物放置在冷却台进行冷却;
28.四、检测包装:对后整理好的织物进行面料检测,合格后将织物进行装箱。
29.麻感四面弹纬编仿梭织华达呢面料成品为每平方米克重在250~270g/m2。
30.使用过程中,面料纬编织造时,在纱筒顶端套上刚毛盖以增加纱线的表面摩擦力,使纱线在织造过程中张力保持张紧状态;同时在纱架旁增加kfd张力器,以防止强捻张力松了之后产生捻缩,两者相结合能够保证编织时a线、b线和c线混合编织时张力维持均匀一致的状态,从而减少布面因张力不均出现瑕疵问题;在织物组织方面,第2、3、5、6、8、9、11、12路成圈系统中仅在下针面显露,使得织物的正面具有点接触手感,从而使面料具备麻类织物的手感;通过第1、4、7、10路相错位进行编织以及第2、3路与第5、6路与第8、9路与第11、12路相错位进行编织并结合成圈和浮线的方式使面料形成斜纹;在面料反面由每两组中的上下针编织路的上针构成一个完全的线圈横列,使得面料反面呈现平面效果,进一步的确保面料的亲肤性,即,第1、4路的上针面构成一个完全的线圈横列,第7、10路的上针面构成一个完全的线圈横列;面料编织中使用b线能够提高面料整体的强度,面料编织中使用c线能够提高面料的弹性。
3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一、能够在面料的正面形成斜纹效果,在面料的反面形成平纹效果,且面料制备的方式简单;二、强捻纱本身具有仿麻的手感,在面料制备时仅在反面加入强捻纱,能够使织物的工艺正面具有点接触手感,从而使面料具备麻类织物手感;三、强捻纱、涤纶和氨纶的混合编织,能够提高织物的整体强度和弹性;四、本发明的织物制备工艺保留纬编织物特有的延展性和柔软度,使得织物穿着感较梭织物更加舒适。
32.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