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精梳棉重聚纺纱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2022-02-25 22:24: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梳棉重聚纺纱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纱线毛羽多会影响布面的光泽与手感的舒适性,还会影响到织物的耐磨性和起毛性。环锭纺纱纤维内部转移充分,但强力、毛羽较差,紧密纺纱强力和毛羽指标较好,但手感很硬。
3.最理想的纱线结构应该是既具有环锭纺纱线内部纤维充分转移的结构,又具有集聚纺纱线表面的紧密结构。总之,最好的纱是外紧内松、柔软但高强,现有技术中将棉纤维进行纯纺时不能得到纱较细且品质优良的中高支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品质优良的精梳棉重聚纺纱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5.本发明的一种精梳棉重聚纺纱,棉纤维原料中第一细绒棉占60%-80%,第二细绒棉占20-40%;所述第一细绒棉纤维的比强为29-29.5cn/tex、马克隆值4以内,杂质3.5%以内;所述第二细绒棉纤维的比强为28-28.5cn/tex、马克隆值4以内,杂质3.5%以内。
6.一种上述的精梳棉重聚纺纱的生产方法,将棉纤维作为原料依次经清花工序、梳棉工序、精梳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和络筒工序加工制得;其中,所述并条工序为:经过二道并合,一并7根并合,并合分配为5根第一细绒棉精梳条、2根第二细绒棉精梳条,干重定量19.5-20g/5米;二并6根并合,干重定量18-18.5g/5米;其中,在所述细纱工序中,在使用的细纱机的前皮辊和前罗拉组成的前钳口加装重聚纺装置,以降低环锭纱线表面毛羽,提高纱线强力,改善纱线条干。
7.进一步的,所述重聚纺装置包括加捻杆,所述加捻杆上间隔设有两个加捻盘,两个所述加捻盘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加捻杆,以将通过加捻盘和加捻杆之间的加捻形成重聚纱。
8.进一步的,所述重聚纺装置和细纱机之间还设有张力横杆,所述张力横杆的两端均设有张力片,两个所述张力片与两个所述加捻盘一一对应。
9.一种上述的生产方法生产得到的精梳棉重聚纺纱在制作高档服装面料中的应用。
1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棉纤维原料中第一细绒棉占60%-80%,第二细绒棉占20-40%,得到了支数为40支的精梳重聚纺纱。
11.另外本发明将棉纤维作为原料依次经清花、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工序,并通过将并条工序设置为:二道并合,一并7根并合,并合分配为5根第一细绒棉精梳条、2根第二细绒棉精梳条,干重定量19.5-20g/5米;二并6根并合,干重定量18-18.5g/5米,细纱工序加装重聚纺装置,得到支数为40支的精梳重聚纺纱,既具有环锭纺纱线内部纤维充
分转移的结构,又降低环锭纱线表面毛羽,提高纱线强力,改善纱线条干。所得精梳重聚纺纱手感柔软舒适,强力高,纱线及其织物耐磨,抗起毛起球好,可用于制作高档服装面料。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的重聚纺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重聚纺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3.1-加捻杆;2-加捻盘;3-张力横杆;4-张力片;5-前辊轮。
具体实施方式
14.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15.本具体实施方式提出一种精梳重聚纺纱,所述棉纤维中第一细绒棉占60%-80%,第二细绒棉占20-40%;精梳重聚纺纱的号数为14.6tex;进一步地,第一细绒棉纤维的比强为29-29.5cn/tex、马克隆值4以内,杂质3.5%以内;所述第二细绒棉纤维的比强为28-28.5cn/tex、马克隆值4以内,杂质3.5%以内;本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上述精梳棉重聚纺纱的生产方法,将棉纤维作为原料依次经清花工序、梳棉工序、精梳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和络筒工序加工;其中,所述清花工序中,棉纤维在抓棉圆台上棉卷干重定量为375-376g/m;所述梳棉工序中,给棉板与刺辊隔距12英丝,锡林与盖板5点隔距为8英丝
×
7英丝
×
7英丝
×
7英丝
×
8英丝,刺辊与小漏底入口隔距5mm,出口隔距2mm,梳棉干重定量为19-19.5g/5m;所述精梳工序中,精梳干重定量为18.5-19g/5m,精梳落棉率控制在15%以内,降低精梳条短绒率,稳定成纱质量;所述并条工序为:经过二道并合,一并7根并合,并合分配为5根第一细绒棉精梳条、2根第二细绒棉精梳条,干重定量19.5-20g/5米,罗拉隔距5mm
×
15mm,喇叭口直径3mm;二并6根并合,干重定量18-18.5g/5米,罗拉隔距8mm
×
16mm,喇叭口直径3mm;所述粗纱工序中,粗纱捻度5-5.5捻/10cm,罗拉隔距采用9mm
×
22mm
×
35mm,后区牵伸1.2倍,钳口隔距7mm,粗纱干重定量为4.67克/10米,前罗拉转速170r/min,前罗拉直径28mm。
16.所述细纱工序中,罗拉隔距为17mm
×
38mm,后区牵伸倍数为1.18倍,钳口隔距2.75mm,细纱捻度95-100捻/10cm,钢领的型号为pg1/2-3854,所用钢丝圈的型号为oss 10/0。细纱工序中,加装重聚纺装置,降低环锭纱线表面毛羽,提高纱线强力,改善纱线条干。重聚纺装置为架子托脚用胶粘在前罗拉托脚下,然后把带有张力片的杆子镶入托脚上,另把带有铜环的卡子卡在铁芯上,上有手柄可把铜环杆按下。
17.所述络筒工序中,电清参数:棉结n:350 %、短粗s:150%
×
1.5cm、长粗l:35%
×
30cm、细节t:-35%
×
30cm;生产出jc14.6tex重聚纺的单纱,该单纱即为精梳棉重聚纺纱。
18.本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上述精梳棉重聚纺纱在制作高档服装面料中的应用。
19.下面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20.下述实施例中第一细绒棉纤维的比强为29-29.5cn/tex、马克隆值4以内,杂质3.5%以内;所述第二细绒棉纤维的比强为28-28.5cn/tex、马克隆值4以内,杂质3.5%以内。
21.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精梳棉重聚纺纱,第一细绒棉占60%-80%,第二细绒棉占20-40%,其通过以下工序步骤生产得到:(1)清花工序抓棉机打手速度936r/min,刀片伸出肋条高度2
±
1mm,棉纤维棉卷干重定量为375.5g/m。
22.(2)梳棉、精梳工序梳棉在a186梳棉机上生产,给棉板与刺辊隔距12英丝,锡林与盖板5点隔距为8英丝
×
7英丝
×
7英丝
×
7英丝
×
8英丝,刺辊与小漏底入口隔距5mm,出口隔距2mm,梳棉干重定量为19.2g/5m。
23.精梳工序中,精梳干重定量为18.9g/5m,精梳落棉率控制在15%以内,降低精梳条短绒率,稳定成纱质量。
24.(3)并条工序并条工序经过二道并合,一并7根并合,并合分配为5根第一细绒棉精梳条、2根第二细绒棉精梳条,干重定量19.5-20g/5米,罗拉隔距5mm
×
15mm,喇叭口直径3mm;,末并在带自调匀整并条机上生产,6根并合,干重定量18-18.5g/5米,罗拉隔距8mm
×
16mm,喇叭口直径3mm。
25.(4)粗纱工序粗纱在fa411a粗纱机上生产,粗纱捻度5.4捻/10cm,罗拉隔距采用9mm
×
22mm
×
35mm,后区牵伸1.2倍,钳口隔距7mm,粗纱干重定量为4.67克/10米,前罗拉转速170r/min。
26.(5)细纱工序细纱在dtm129型细纱机上生产,罗拉隔距为17mm
×
38mm,后区牵伸倍数为1.18倍,钳口隔距2.75mm,细纱捻度96捻/10cm,钢领的型号为pg1/2-3854,所用钢丝圈的型号为oss 10/0。细纱工序中,加装重聚纺装置,降低环锭纱线表面毛羽,提高纱线强力,改善纱线条干。
27.(6)络筒工序单纱络筒在日本村田的自动络筒机上生产,采用乌斯特电子清纱器,电清参数:350 %、短粗s:150%
×
1.5cm、长粗l:35%
×
30cm、细节t:-35%
×
30cm;生产出jc14.6tex重聚纺的单纱,该单纱即为精梳棉重聚纺纱。
28.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生产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点仅在于细纱钳口隔距3mm,生产出jc14.6tex重聚纺的单纱,该单纱即为精梳棉重聚纺纱。
29.其中,重聚纺装置可以包括加捻杆1,加捻杆1上间隔设有两个加捻盘2,两个加捻盘2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加捻杆1上,以将通过加捻盘2和加捻杆1之间的加捻形成重聚纱,重聚纺装置和细纱机之间还可以设有张力横杆3,张力横杆3的两端均设有张力片4,两个张力片4与两个加捻盘2一一对应,张力横杆3的安装方式有多种,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实施例的方式中,张力横杆3可以加装在细纱机的前辊轮5的轴上,如图2所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
式中,张力横杆3可以加装在加捻杆1上。
30.以上未涉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31.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来做出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方向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