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滤波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5 21:49: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滤波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滤波电容器。


背景技术:

2.不均衡的电场力通过电容器时,会造成电容器内部元器件振动。cigre和iec的报告中有相关记载,高压换流站的滤波电容器可听噪声最高能达到105db(a),严重超出了规定的标准。长期过量的振动也会对电容器本体结构产生很大损伤,严重降低其使用寿命甚至产生故障,导致巨大经济损失。
3.目前滤波电容器广泛采用隔声罩或内部填充隔声棉等方法进行降噪,但隔声罩相对较为笨重,给滤波电容器塔的稳定性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内部填充隔声棉的降噪效果相对有限。专利文献cn214588463u公开了一种电力滤波电容器降噪装置,包括底座,下方开口的筒体;筒体罩设于底座上,形成用于放置电力滤波电容器的封闭结构,筒体的侧壁与顶壁内设置有相连通的隔音腔,所述筒体的顶壁开设有两个用于电力滤波电容器的导电柱伸出的通孔;每一通孔内设有一用于套设在导电柱周侧的橡胶圈,橡胶圈与通孔内壁之间经弹性密封材料连接。该技术方案存在一定的降噪效果,但单独使用难以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滤波电容器,以阻断滤波电容器内部的振动传递和噪声传播。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滤波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壳体、电容器元件、进线、出线、隔振连接部和减振降噪装置,所述电容器元件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壳体内并通过所述减振降噪装置与所述电容器壳体连接,所述进线和出线均为软导线,所述隔振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壳体外方并与所述电容器壳体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软导线为软铜线。
8.优选的,所述减振降噪装置包括引线端减振降噪装置,所述引线端减振降噪装置包括顺次设置的软质吸音层、硬质吸音层和弹性减振层,所述软质吸音层靠近所述电容器壳体设置,所述弹性减振层靠近所述电容器元件设置。
9.优选的,所述减振降噪装置包括非引线端减振降噪装置,所述非引线端减振降噪装置包括顺次设置的真空隔音层、软质吸音层、硬质吸音层和弹性减振层,所述真空隔音层靠近所述电容器壳体设置,所述弹性减振层靠近所述电容器元件设置。
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软质吸音层为吸音棉。
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硬质吸音层为多孔吸音板。
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弹性减振层为聚氨酯弹性体。
13.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聚氨酯弹性体的闭孔率为93%~96%。
14.又进一步优选的,在弹性减振层和电容器元件之间还设有绝缘导热层,所述电容
器壳体为导热体,所述绝缘导热层与所述电容器壳体导热连接。
15.优选的,所述减振降噪装置由引线端减振降噪装置和非引线端减振降噪装置构成,所述隔振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引线端减振降噪装置和所述非引线端减振降噪装置之间的侧方。
16.优选的,所述隔振连接部包括第一端壳、第二端壳、阻尼弹簧和聚氨酯弹性体,所述第一端壳与第二端壳在连接方向上活动连接,所述阻尼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壳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壳固定连接,所述聚氨酯弹性体填充在所述第一端壳、第二端壳和所述阻尼弹簧之间的空腔内。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将滤波电容器的进线、出线设置成软导线,削弱了振动经进线、出线向外传递效果;减振降噪装置降低了电容器元件与电容器壳体之间的振动传递效果和声音传递效果;隔振连接部在实现电容器壳体与支架固定的同时,降低电容器壳体与支架的振动传递效果。
19.2.弹性减振层靠近电容器元件设置的目的是,先减振,后消音,这样可以降低电容器元件产生的音波能量。硬质吸音层除具有吸音效果外,还可以分配弹性减振层传递出的振动冲击。吸音材料与隔音材料的区别是:隔音材料通过对音波的反射降低声音透过率;吸音材料通过对音波能量的耗散降低声音透过率。滤波电容器的振动源主要作用于电容器壳体的引线端和非引线端,其侧面振动相对较小。使用隔音层会使向端部方向传递的音波从侧面透过,无益于降噪。
20.3.吸音棉的吸音效果好,其开孔率越高,吸音效果越好。但其弹性差,因此需要弹性减振层减振。
21.4.多孔吸音板可以吸音,其硬质特性可以分配弹性减振层传递出的振动冲击。
22.5.聚氨酯作为弹性体使用时,其闭孔率越高,弹性越好。
23.6.闭孔率为93%~96%的聚氨酯弹性体可以兼顾音波反射率和弹性。闭孔率超过96%时,大量声音从滤波电容器侧方透出,软质吸音层吸收的音波能量较小。闭孔率低于93%时,聚氨酯弹性体弹性效果差,减振效果差,导致过量振动传递至软质吸音层,压缩软质吸音层内孔隙,造成吸音效果差。
24.7.聚氨酯弹性体具有隔热效果,在弹性减振层和电容器元件之间设置绝缘导热层,可以提高滤波电容器的散热效果。
25.8.隔振连接部设置在引线端减振降噪装置和非引线端减振降噪装置之间的侧方,这样可以降低滤波电容器在振动作用下的侧向摇动范围,提高滤波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6.图1为一种滤波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一种滤波电容器的隔振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电容器壳体,2-电容器元件,31-进线,32-出线,4-引线端减振降噪装置,41-第一软质吸音层,42-第一硬质吸音层,43-第一弹性减振层,5-非引线端减振降噪装置,51-真空隔音层,52-第一软质吸音层,53-第一硬质吸音层,54-第一弹性减振层,6-隔振连接部,61-第一端壳,62-第二端壳,63-阻尼弹簧,64-聚氨酯弹性体。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的形式说明本发明,以辅助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发明。除另有说明外,不应脱离本技术领域的技术知识背景理解以下的实施例及其中的技术术语。
30.实施例1:一种滤波电容器,参见图1,包括电容器壳体1、电容器元件2、进线31、出线32、隔振连接部6和减振降噪装置,电容器元件2设置在电容器壳体1内,电容器元件2通过减振降噪装置与电容器壳体1连接,进线31和出线32均为软导线,隔振连接部6设置在电容器壳体1外方,隔振连接部6与电容器壳体1固定连接。
31.本实施例中,软导线为软铜线。
32.本实施例中,减振降噪装置由引线端减振降噪装置4和非引线端减振降噪装置5构成,隔振连接部6设置在引线端减振降噪装置4和非引线端减振降噪装置6之间的侧方。
33.本实施例中,引线端减振降噪装置4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一软质吸音层41、第一硬质吸音层42和第一弹性减振层43,第一软质吸音层41靠近电容器壳体1设置,第一弹性减振层43靠近电容器元件2设置。
34.其中,第一软质吸音层41选择吸音棉。第一硬质吸音层42选择多孔吸音板。第一弹性减振层43选择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的闭孔率选择93%~96%。
35.本实施例中,非引线端减振降噪装置2包括顺次设置的真空隔音层51、第二软质吸音层52、第二硬质吸音层53和第二弹性减振层54,真空隔音层51靠近电容器壳体1设置,第二弹性减振层54靠近电容器元件2设置。
36.其中,第二软质吸音层52选择吸音棉。第二硬质吸音层53选择多孔吸音板。第二弹性减振层54选择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的闭孔率选择93%~96%。
37.为增强滤波电容器的散热效果,在第一弹性减振层43和电容器元件2之间还设有第一绝缘导热层(未画),电容器壳体1为导热体,第一绝缘导热层与电容器壳体1导热连接。在第二弹性减振层54和电容器元件2之间还设有第二绝缘导热层(未画),第二绝缘导热层与电容器壳体1导热连接。常见的绝缘导热层有导热硅胶片、非硅导热垫。
38.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隔振连接部6包括第一端壳61、第二端壳62、阻尼弹簧63和聚氨酯弹性体64,第一端壳61与第二端壳62在连接方向上活动连接,阻尼弹簧63一端与第一端壳6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端壳62固定连接,聚氨酯弹性体64填充在第一端壳61、第二端壳62和阻尼弹簧63之间的空腔内。第一端壳61与电容器壳体61固定连接。
39.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的说明。应当明白,实践中无法穷尽地说明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此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尽可能的阐述本发明得发明构思。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且未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进行取舍组合、具体参数进行试验变更,或者利用本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对本发明已公开的技术手段进行常规替换形成的具体的实施例,均应属于为本发明隐含公开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