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5 18:50: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实施例涉及车辆用空调装置。详细地,涉及利用可装卸方式与空调壳体结合的控制台罩来形成中央流路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2.汽车具备用于调节室内空气温度以及换气的空调装置。另外,上述车辆用空调装置在冬季产生暖气,使车辆室内维持暖和,在夏季产生冷气,使车辆室内维持凉爽。
3.上述车辆用空调装置可以划分为单独设置有鼓风机单元、蒸发器单元以及加热器芯单元的三件套式(three piece type)和、蒸发器单元以及加热器芯单元内置于空调壳体中而单独设置有鼓风机单元的半中心式(semi-center type)和、上述鼓风机单元、蒸发器单元以及加热器芯单元均内置于空调壳体中的中心安装式(center mounting type)等。
4.另一方面,最近采用所谓的左右单独空调装置,即根据需要分别向车室内的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供给不同温度的空气,从而实现每个座位的单独的制冷制暖。
5.图1是现有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空调壳体与控制台罩的结合关系示意图。图2示出的x方向可以表示车身前后方向,y方向可以表示车宽方向。
6.参照图1,现有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可以包括通过空气与热交换介质的热交换调节空气的温度的空调单元以及向上述空调单元供给空气的鼓风机单元。
7.其中,上述空调单元可以包括空调壳体10以及沿着在上述空调壳体10内形成的空气流动方向隔开一定间隔依次设置的蒸发器2以及加热器3,其中,上述空调壳体10在入口侧形成有空气流入口11,出口侧形成有分别通过模式门调节开口度的除霜通风口12、面部通风口13以及地板通风口。这时,上述地板通风口可以分为前座用地板通风口14和后座用地板通风口15来形成于空调壳体10。
8.其中,为了驾驶座侧和副驾驶座侧的左右空调,上述地板通风口14和后座用地板通风口15分别可以在左侧和右侧设置有两条。由此,空调壳体10内可以形成两条地板流路。
9.因此,上述鼓风机单元可以通过上述空气流入口11向空调壳体10内部供给空气,流入上述空调壳体10内部的空气通过除霜通风口12、面部通风口13以及上述地板通风口喷出。其中,流入上述空调壳体10内部的空气的温度可以通过上述蒸发器2以及加热器3得到调节。
10.另一方面,上述空调单元可以包括以可以向控制台箱(未图示)供给空气的方式结合于上述空调壳体10的控制台罩20。由此,通过上述控制台罩20形成控制台流路ch1,通过上述控制台流路ch1可以向上述控制台箱供给空气。这时,上述控制台流路ch1可以形成为与形成于上述空调壳体10的孔16连通。另外,沿上述中央流路流动的空气可以通过形成于上述控制台罩20下方侧的喷出口21排出。其中,上述控制台箱可以位于车辆室内的中央部,可以向车辆的后座空间供给空调后的空气。
11.但是,如图2示出,上述控制台流路ch1可以配置在与上述地板通风口连通连接的
地板流路ch2、ch3的后方。另外,上述控制台罩20利用螺栓等紧固部件结合于上述空调壳体10的内侧面17,所以存在在车身前后方向加大上述空调单元的尺寸的问题。
12.这样的问题将会引发与设置于车辆的其它部件的配置干扰,所以出现车辆设计自由度的限制。
13.并且,上述问题对确保车辆室内的空间带来影响。
14.为此,目前期望得到从设计自由度方面以及车辆室内空间的确保方面出发在结构上得到改善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5.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16.为了确保车辆室内空间并且提高车辆的设计自由度,实施例提供在车身前后方向实现紧凑尺寸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17.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技术课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通过下面的记载明确理解在这里未提及的其它技术课题。
18.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19.上述技术问题通过车辆用空调装置实现,该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空调壳体,其包括向车室内喷出空气的通风口以及在车宽方向分开配置的两条流路;以及外罩,其以在两条上述流路之间形成另一流路的方式结合于上述空调壳体,其中,结合于上述空调壳体的上述外罩的端部配置为与上述空调壳体在车宽方向上重叠。优选地,上述技术问题通过车辆用空调装置实现,该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空调壳体,其形成有通风口以便向车室内喷出空气;以及控制台罩,其以形成中央流路的方式结合于上述空调壳体,其中,结合于上述空调壳体的上述控制台罩的端部配置与上述空调壳体在车宽方向重叠。
20.其中,上述空调壳体可以包括内侧面以及与上述内侧面分开配置的阶梯面,从上述阶梯面突出形成的凸起与形成于上述端部的槽结合。
21.另外,上述凸起的突出长度l可以比从上述阶梯面到上述内侧面的距离短。
22.并且,在上述阶梯面与上述内侧面之间可以形成有连接面,上述端部的一个面配置为与上述连接面隔开规定间隔g。其中,上述连接面可以形成有斜切面。
23.并且,上述空调壳体可以包括第一空调壳体、第二空调壳体以及配置于上述第一空调壳体与上述第二空调壳体之间的中间壳体,上述控制台罩以可装卸状与上述中间壳体结合,从而形成上述中央流路,上述凸起形成于上述中间壳体。
24.另一方面,上述空调壳体可以包括左侧通风口以及右侧通风口,以车宽方向为基准,通过上述空调壳体与上述外罩的结合形成的上述流路的一部分配置于上述左侧通风口与右侧通风口之间。
25.并且,上述空调壳体可以包括左侧空调壳体、右侧空调壳体以及配置于上述左侧空调壳体与右侧空调壳体之间的中央空调壳体,上述空调壳体包括上述左侧空调壳体与上述中央空调壳体结合而形成的第一结合部以及上述右侧空调壳体与上述中央空调壳体结合而形成的第二结合部,上述中央空调壳体与上述外罩结合而形成的外罩结合部配置为与上述第一结合部在车宽方向重叠。
26.其中,上述中央空调壳体可以包括构成上述第一结合部的第一凸起以及构成上述
外罩结合部的外罩凸起,上述外罩的端部侧的一部分配置在上述第一凸起与上述外罩凸起之间。
27.另外,上述第一凸起可以以车宽方向为基准从连接面的相反面朝上述右侧空调壳体突出形成,上述外罩凸起以前后方向为基准从阶梯面朝上述外罩突出形成,形成于上述外罩的端部的槽与上述外罩凸起结合。
28.另外,以前后方向为基准,上述右侧空调壳体以及上述左侧空调壳体的内侧面可以配置为比上述外罩的内侧面远离上述外罩凸起的端部。
29.并且,上述空调壳体可以包括向内部凹陷形成的槽结构,上述外罩配置在上述槽结构的内部,上述空调壳体的内侧面配置在上述外罩的内侧面的后方侧。
30.发明效果
31.实施例实现了将控制台罩插入结合于朝前后方向中的前方凹陷形成的空调壳体的槽结构的结构,从而能够实现上述空调壳体的紧凑的尺寸。
32.由此,实施例能够提高车辆的其它部件的配置自由度,同时能够确保车辆室内的空间。
33.实施例的多种且有益的优点及效果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在说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34.图1是现有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示意图。
35.图2是配置于车辆的根据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配置关系示意图。
36.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立体图。
37.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拆分立体图。
38.图5是根据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空调壳体与控制台罩的结合关系示意图。
39.图6是根据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为了空调壳体与控制台罩的结合关系而设置的多个结合部示意图。
40.图7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控制台罩的正视图。
41.图8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控制台罩的侧视图。
42.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空调壳体与控制台罩的配置关系的变形例。
43.标记说明
44.1:车辆用空调装置
45.100:空调壳体
ꢀꢀꢀꢀꢀꢀꢀꢀꢀꢀꢀꢀꢀꢀꢀꢀꢀꢀꢀꢀꢀꢀ
110:内侧面
46.120:阶梯面
ꢀꢀꢀꢀꢀꢀꢀꢀꢀꢀꢀꢀꢀꢀꢀꢀꢀꢀꢀꢀꢀꢀꢀꢀ
130:连接面
47.131:斜切面
ꢀꢀꢀꢀꢀꢀꢀꢀꢀꢀꢀꢀꢀꢀꢀꢀꢀꢀꢀꢀꢀꢀꢀꢀ
140:凸起
48.200:控制台罩
49.210:主体
ꢀꢀꢀꢀꢀꢀꢀꢀꢀꢀꢀꢀꢀꢀꢀꢀꢀꢀꢀꢀꢀꢀꢀꢀꢀꢀ
211:喷出口
50.220:突出部
ꢀꢀꢀꢀꢀꢀꢀꢀꢀꢀꢀꢀꢀꢀꢀꢀꢀꢀꢀꢀꢀꢀꢀꢀ
221:槽
51.ch1:中央流路
具体实施方式
52.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更,可以具有多种实施例,因此在附图中示出特定的多个实施例来进行说明。但是,这并不是为了将本发明限定于特定的实施方式,应该理解为包括包含于本发明的思想以及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等同物以及代替物。
53.第一、第二等包括序数的术语可以用于说明各种构成元素,但是多个上述构成元素并不限定于多个上述术语。多个上述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成元素与其它的构成元素区分。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第二构成元素可以被命名为第一构成元素,类似地,第一构成元素也可以被命名为第二构成元素。以及/或者这一术语包括多个相关的记载项目的组合或者多个相关的记载项目中的任一项。
54.当记载为某一个构成元素与其它构成元素“连接”或者“接合”时,可以直接连接或接合于其它的构成元素,但是还应该理解为中间可以存在其它构成元素。相反,当记载为某一个构成元素与其它构成元素“直接连接”或者“直接接合”时,应该理解为中间不存在其它的构成元素。
55.在实施例的说明中,当记载为某一个构成元素形成于其它构成元素的“上(上面)或者下(下面)(on or under)”的情况下,上(上面)或者下(下面)(on or under)包括两个构成元素彼此直接(directly)接触或者一个以上的其它构成元素配置(indirectly)于上述两个构成元素之间形成的情况。并且,当表达为“上(上面)或者下(下面)(on or under)”的情况下,以一个构成元素为基准,除了上方方向之外,还包括下方方向的含义。
56.在本技术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说明特定的实施例而使用的术语,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在上下文中没有表示明显不同的含义的情况下,单数的表达包括复数。在本技术中,“包括”或者“具有”等术语用于指定存在说明书中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元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不应该理解为事先排除存在或可添加一个或者其以上的其它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构成元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57.在没有加以其它定义的情况下,包括技术性或科学性术语在内的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通常使用且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所具有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在本技术中没有明确定义的情况下,不应该解释为理想化或过度形式化的含义。
58.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例,对于相同或者对应的构成元素,与附图编号无关地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对此的重复说明。
59.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拆分立体图,图5是根据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空调壳体与控制台罩的结合关系示意图。
60.在图3以及图5中,以车辆为基准,x方向可以表示车身前后方向,y方向可以表示车宽方向。并且,z方向可以表示上下方向或者垂直方向。这时,上述前后方向可以包括作为朝向车辆室内侧的方向的室内方向(后方)以及作为上述室内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发动机室方向(前方f)。其中,上述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可以彼此垂直。
61.参照图3至图5,根据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可以包括空调壳体100以及以形成中央流路ch1的方式结合于上述空调壳体100的外罩200。另外,上述空调壳体100内部可以配置有制冷剂与在上述空调壳体100内部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蒸发器2以及加热器3。
其中,上述加热器3可以是ptc加热器(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heater:正温度系数加温器)。另外,上述外罩200可以被称为控制台罩。
62.参照图5,上述车辆用空调装置1可以包括空调壳体100以及外罩200,其中空调壳体100包括向车室内喷出空气的多个通风口150以及在车宽方向分开配置的两条流路ch2、ch3,外罩20以在两条流路ch2、ch3之间形成另一流路ch1的方式结合于上述空调壳体100。这时,结合于上述空调壳体100的上述外罩200的端部可以配置为与上述空调壳体100在车宽方向上重叠。
63.其中,配置于两条流路ch2、ch3之间的另一流路ch1可以是中央流路ch1,可以被称为控制台流路。另外,以中央流路ch1为基准,配置于左侧的流路可以被称为左侧流路ch2,配置于右侧的流路可以被称为右侧流路ch3。这时,上述左侧流路可以与设置为朝车室内的左侧(驾驶座)喷出空气的左侧通风口170a连接,所以可以被称为左侧地板流路。并且,上述右侧流路可以与设置为朝右侧(副驾驶座)喷出空气的右侧通风口170b连接,所以可以被称为右侧地板流路。
64.上述空调壳体100和外罩200可以形成上述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外形。
65.上述空调壳体100可以包括向内部凹陷形成的槽结构h。另外,上述槽结构h可以向发动机室方向f凹陷形成。另外,具有字形截面的上述外罩200可以插入结合于上述槽结构h。由此,上述车辆用空调装置1通过插入结合于上述空调壳体100的槽结构h的外罩200,能够缩小上述前后方向的尺寸。
66.例如,上述空调壳体100包括朝发动机室方向f凹陷形成的槽结构h,在上述槽结构h可以配置上述外罩200的端部。由此,上述外罩200的端部配置为与上述空调壳体100在车宽方向重叠,从而在上述前后方向上能够缩小上述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尺寸。
67.参照图5,上述空调壳体100可以包括内侧面110、在前后方向与上述内侧面110分开配置的阶梯面120、配置于上述内侧面110与阶梯面120之间的连接面130、从上述阶梯面120突出形成的凸起140以及形成为向车室内喷出空气的多个通风口150。其中,上述凸起140是为了与外罩200结合而形成的,所以可以被称为外罩凸起。
68.鉴于通过上述中央流路ch1的空气的流动量、上述外罩200端部的支承以及结合的容易性等,上述空调壳体100可以包括阶梯结构。另外,如图5的(a)示出,上述空调壳体100可以通过内侧面110和上述阶梯面120来实现上述阶梯结构。
69.上述内侧面110可以是配置于上述前后方向中的室内方向(后方)的上述空调壳体100的一个面。其中,上述内侧面110可以沿上述车宽方向配置。
70.上述阶梯面120可以是以上述内侧面110为基准在上述前后方向中的上述发动机室方向f分开配置的一个面。由此,上述阶梯面120与上述内侧面110之间在上述前后方向上可以形成规定的分开距离d。
71.另外,上述阶梯面120可以沿上述车宽方向配置,如图5示出,可以配置为与上述内侧面110平行。
72.上述连接面130是连接上述内侧面110和阶梯面120的面,可以配置于上述内侧面110与阶梯面120之间。这时,上述连接面130可以沿前后方向配置。
73.并且,上述连接面130在车宽方向上可以与上述凸起140分开配置。
74.并且,上述连接面130可以包括以规定角度θ倾斜形成的斜切面131。例如,上述斜
切面131可以形成在上述内侧面110与上述连接面130相遇的角部侧。由此,上述斜切面131可以简单地引导上述凸起140与上述外罩200端部的结合。
75.上述凸起140可以从上述阶梯面120向上述室内方向突出形成。另外,上述凸起140与形成于上述外罩200端部的槽221结合来支承上述外罩200。这时,上述凸起140可以沿上下方向形成为较长。
76.另外,上述凸起140可以形成为以阶梯面120为基准具有规定的突出长度l。其中,上述突出长度l可以比上述分开距离d短。由此,以上述前后方向为基准,通过上述分开距离d与上述突出长度l之差,可以形成偏移o。
77.因此,在上述外罩200的端部结合于上述凸起140时,如图5的(b)示出,上述外罩200的一区域配置于上述偏移o上,所以上述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可以实现最小化。
78.多个上述通风口可以起到作为排出空调壳体100内部的空气的喷出口的作用。这时,形成为使空气能够向上述通风口流动的多个空气通道部可以形成在空调壳体100内部。
79.参照图3,多个上述通风口形成为连通上述空调壳体100的内部与外部,并且可以包括为了向车辆的前玻璃侧喷出空气而形成的除霜通风口150、为了向前座乘客的脸部侧喷出空气而形成的面部通风口160以及为了向乘客的脚部侧喷出空气而形成的地板通风口170。
80.上述地板通风口170可以包括设置为向车室内的左侧(驾驶座)喷出空气的左侧通风口170a以及设置为向车室内的右侧(副驾驶座)喷出空气的右侧通风口170b。其中,上述左侧通风口170a可以被称为第一地板通风口,上述右侧通风口170b可以被称为第二地板通风口。
81.另外,上述左侧通风口170a和右侧通风口170b在车宽方向上可以分开规定的间隔配置。例如,以车宽方向为基准,上述左侧通风口170a和右侧通风口170b可以对称配置在空调壳体100两侧。由此,上述左侧通风口170a和右侧通风口170b可以配置在沿车宽方向配置的虚拟线上。
82.另一方面,上述左侧通风口170a可以配置为与左侧流路ch2连通,上述右侧通风口170b可以配置为与右侧流路ch3连通。其中,上述左侧流路ch2和上述右侧流路ch3可以是形成于空调壳体100内部的空气通道部。
83.这时,上述左侧流路ch2与右侧流路ch3之间可以配置有中央流路ch1。如图5的(b)示出,可以沿车宽方向依次配置上述左侧流路ch2、中央流路ch1以及右侧流路ch3。
84.由此,上述以车宽方向为基准,上述中央流路ch1的下部侧的一部分可以配置为与上述左侧通风口170a及右侧通风口170b重叠。
85.另一方面,通过上述通风口150、160、170排出的空气的量等可以通过配置于空调壳体100内部的门(未图示)调节。
86.参照图4,上述空调壳体100可以包括第一空调壳体100a、在车宽方向与上述第一空调壳体100a分开配置的第二空调壳体100b以及配置于上述第一空调壳体100a与第二空调壳体100b之间的中间壳体100c。另外,外罩200可以以可装卸方式结合于上述中间壳体100c。
87.其中,上述第一空调壳体100a可以被称为左侧空调壳体,上述第二空调壳体100b
可以被称为右侧空调壳体。并且,上述中间壳体100c可以被称为中央空调壳体。
88.上述空调壳体100可以通过被分割为三个的上述第一空调壳体100a、第二空调壳体100b以及中间壳体100c的结合来形成。
89.因此,上述空调壳体100的分割结构以及以可装卸方式配置于上述空调壳体100的外罩200能够提高配置于内部的蒸发器2、加热器3以及上述门等的配置容易性以及为了a/s的访问性。这时,上述第一空调壳体100a、中间壳体100c以及第二空调壳体100b可以配置在车宽方向上。
90.参照图5,上述第一空调壳体100a和第二空调壳体100b可以包括内侧面110。
91.上述中间壳体100c包括上述槽结构h,可以朝室内方向侧形成有开口。
92.另外,如图5示出,上述中间壳体100c可以包括上述阶梯结构。由此,上述中间壳体100c可以包括阶梯面120、连接面130以及凸起140。
93.其中,上述中间壳体100c与配置为覆盖上述开口的上述外罩200结合,从而可以形成中央流路ch1。例如,上述外罩200的端部可以配置于上述阶梯结构上,形成于上述端部的槽221可以与上述凸起140结合。由此,上述中间壳体100c和上述外罩200可以形成中央流路ch1。
94.另一方面,上述空调壳体100的分割结构可以包括为了上述壳体100a、100b、100c之间的结合而设置的多个结合部。另外,上述外罩200还以可装卸方式与上述中间壳体100c结合,所以有可能形成其它的结合部。其中,上述结合部可以通过凸起与槽的结合来实现,但是并不一定限定于此。
95.图6是根据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为了空调壳体与控制台罩的结合关系而设置的多个结合部示意图。
96.参照图6,上述车辆用空调装置1可以包括上述第一空调壳体100a与上述中间壳体100c结合的第一结合部、第二空调壳体100b与中间壳体100c结合的第二结合部以及上述中间壳体100c与外罩200结合的外罩结合部。
97.即,上述车辆用空调装置1可以包括上述左侧空调壳体与上述中央空调壳体结合的第一结合部、上述右侧空调壳体与上述中央空调壳体结合的第二结合部以及上述中央空调壳体与上述外罩200结合的外罩结合部。另外,上述外罩结合部可以配置为在车宽方向上与第一结合部以及第二结合部重叠。
98.上述中间壳体100c可以包括多个凸起,上述第一空调壳体100a、第二空调壳体100b以及上述外罩200分别可以包括与每一个上述凸起对应形成的槽。
99.参照图6,上述中间壳体100c可以包括与上述外罩200的槽221结合的外罩凸起140、与形成于第一空调壳体100a一侧端部的槽100a-1结合的第一凸起180以及与形成于第二空调壳体100b一侧端部的槽100b-1结合的第二凸起190。
100.由此,上述第一结合部可以通过第一空调壳体100a的槽100a-1与第一凸起180的结合形成。并且,上述第二结合部可以通过第二空调壳体100b的槽100b-1与第二凸起190的结合形成。并且,上述外罩结合部可以通过上述外罩200的槽221与外罩凸起140的结合形成。
101.其中,上述外罩凸起140、上述第一凸起180以及上述第二凸起190可以形成在中间壳体100c。例如,以上述前后方向为基准,上述外罩凸起140可以从上述阶梯面120朝上述外
罩200突出形成。并且,上述第一凸起180可以以车宽方向为基准从连接面130的相反面朝上述第一空调壳体100a突出形成。并且,上述第二凸起190可以以车宽方向为基准从连接面130的相反面朝上述第二空调壳体100b突出形成。
102.其中,上述外罩凸起140的突出方向可以与上述第一凸起180以及上述第二凸起190的突出方向不同。鉴于各构成之间结合的方向,上述外罩凸起140可以朝室内方向突出形成,上述第一凸起180以及上述第二凸起190可以朝车宽方向突出形成。
103.另一方面,上述外罩凸起140的室内方向侧的一部分可以配置为与第一凸起180在车宽方向重叠。
104.由此,如图6示出,可以在上述第一凸起180与上述外罩凸起140之间配置上述外罩200的端部侧的一部分。例如,上述外罩凸起140插入结合在形成于上述外罩200的突出部220的槽221时,上述突出部220的一部分可以配置于上述外罩凸起140与第一凸起180之间。从而,由上述突出部220支承在车宽方向施加于上述第一凸起180的负荷,从而能够提高结合力。在这里,以在上述第一凸起180与上述外罩凸起140之间配置有上述外罩200的端部侧一部分的情况为例子,但是,还可以在上述第二凸起190与其它外罩凸起140之间配置突出部220的一部分。
105.上述外罩200可以配置为覆盖形成于槽结构h的一侧(室内侧)的开口。例如,如图5的(a)示出,上述外罩200可以沿发动机室方向f与上述空调壳体100结合。由此,上述空调壳体100和上述外罩200可以形成中央流路ch1。
106.图7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控制台罩的正视图,图8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控制台罩的侧视图。
107.参照图7以及图8,上述外罩200可以包括主体210以及从上述主体210突出形成的突出部220。
108.上述主体210可以配置于上述开口侧。另外,主体210的下部侧可以形成有喷出口211。由此,沿上述中央流路ch1移动的空气可以通过上述喷出口211喷出。其中,上述喷出口211可以通过管道(未图示)等与向后座空间供给调节后空气的控制台箱连接。
109.上述突出部220可以从上述主体210的边缘向发动机室方向(前方,f)突出形成。详细地,上述突出部220可以朝上述凸起140突出形成。
110.另外,上述突出部220可以包括向室内方向凹陷形成的槽221。其中,上述槽221可以形成在上述突出部220的端部,可以与上述凸起140结合。
111.在上述凸起140与上述槽221结合时,上述突出部220的端部的一个面可以与上述连接面130分开规定的间隔g配置。其中,在车宽方向上,上述端部的一个面配置在上述突出部220的外侧,可以被称为外侧面222。其中,上述外侧面222可以是与上述连接面130相对配置的面。
112.由此,通过上述间隔g,能够防止空调壳体100对上述突出部220的干扰。
113.例如,上述突出部220的车宽方向的宽度可以限制为在上述外侧面222与上述连接面130之间可以形成规定的差距。其中,上述宽度可以表示从形成上述槽221的内面中配置于外侧的一个面起到上述外侧面222的距离。另外,上述宽度可以比上述凸起140与上述连接面130之间的距离短。由此,能够防止空调壳体100对上述突出部220的干扰。
114.如图5的(a)示出,上述斜切面131以规定的角度θ倾斜形成,所以能够引导上述凸
起140与上述槽221的结合。
115.另一方面,上述外罩200还可以包括形成为利用紧固部件能够与上述空调壳体100结合的多个结合部230。由此,能够提高上述外罩200对上述空调壳体100的结合力。
116.参照图3至图5,在上述外罩200的槽221与形成于上述中间壳体100c的凸起140结合的状态下,上述紧固部件能够将结合部230结合于第一空调壳体100a以及第二空调壳体100b。
117.因此,上述车辆用空调装置1通过上述凸起140与上述槽221的结合以及通过上述紧固部件实现的空调壳体100与上述结合部230的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结合力。
118.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空调壳体与控制台罩的配置关系的变形例。
119.参照图9,上述车辆用空调装置1可以包括空调壳体100以及外罩200,其中,空调壳体100包括向内部凹陷形成的槽结构,外罩200以形成中央流路ch1的方式插入结合于上述槽结构。另外,上述外罩200配置在上述槽结构的内部,从而能够进一步缩小上述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上述前后方向的尺寸。
120.详细地,以前后方向为基准,上述空调壳体100的内侧面110可以配置在上述外罩200的内侧面212的后方侧。由此,以前后方向为基准,上述第一空调壳体100a以及上述第二空调壳体100b的内侧面110可以配置在比上述外罩200的内侧面212更加远离上述外罩凸起140的端部。其中,上述外罩200的内侧面212可以是上述主体210的室内方向(后方)侧的一个面。
121.因此,通过在上述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槽结构内部插入配置外罩200的结构,将中央流路ch1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由上述第一空调壳体100a以及上述第二空调壳体100b形成的左侧流路ch2以及右侧流路ch3的前后方向的宽度更窄,从而进一步缩小上述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上述前后方向的尺寸,从而能够确保车辆室内空间,提高车辆的设计自由度。
122.以上,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思想以及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带来各种修改以及变更。另外,应该将这些修改和变更所涉及的区别特征解释为包含于权利要求书中规定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