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冷凝水排水装置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17:44: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冷凝水排水装置及空调。


背景技术:

2.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据服务器的热负荷也越来越大,而传统数据机房空调安装位置的局限性,在大型数据机房中会局部产生热点,导致机房部分高密度服务器因热负荷过大而产生安全隐患。行间级精密机房空调(简称行间空调)在管理高热密度服务器或区域热点的方面是一种有效的空调设备。
3.行间空调安装在服务器的机柜之间,由于结构空间限制,行间空调的换热器基本与机柜同高,其换热器接水盘大小与换热器的垂直投影面积相当,且置于换热器底部,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会滴落在接水盘中,然后通过高度差从机柜底部排水管排出机柜外的集中排水管中。
4.由于行间空调安装在服务器的机柜之间,彼此相连。因此收到结构空间的限制,行间空调的接水盘的容积普遍较小,接水盘排水管道出现堵塞或冷凝水量变大,无法及时将接水盘中的冷凝水排出时,冷凝水会从接水盘内溢出而出现空调机组漏水,会导致数据机房地面积水而产生重大的安全隐患,甚至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水排水装置及空调,以能够防止换热器下部接水盘中的冷凝水溢出而出现空调机组漏水。从而避免因此导致数据机房地面积水而产生重大的安全隐患,甚至事故。
6.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冷凝水排水装置,包括:第一接水盘,所述第一接水盘设置在所述空调的第一部件下部相应位置;第二接水盘,所述第二接水盘设置在所述第一接水盘的下部,位于所述空调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相应位置,所述第一接水盘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接水盘内;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接水盘的底部;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二排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接水盘的底部。
7.由上,通过在第一接水盘的下部设置第二接水盘,从而在第一接水盘因堵塞或冷凝水量变大,导致第一接水盘中的冷凝水溢出时,可以通过第二接水盘来收集第一接水盘中溢出的冷凝水,并通过第二排水口将第二接水盘中的冷凝水排出。由此,可以防止第一接水盘中的冷凝水溢出而出现空调机组漏水。从而避免因此导致机房地面积水而产生重大的安全隐患,甚至事故。
8.作为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接水盘位于所述空调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下部相应位置。
9.由上,可以通过第二接水盘来收集第二部件滴落的冷凝水,从而可以防止空调机组出现露出,进而避免因此导致数据机房地面积水而产生重大的安全隐患,甚至事故。
10.作为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还包括: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连接所
述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管的第三排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水口内。
11.由上,通过将第一排水管的第三排水口设置在第二排水口内,从而可以使第一接水盘与第二接水盘中的水都可以通过第二排水口排出。由此不需要再单独为第一接水盘设置排水装置,第一接水盘与第二接水盘中的冷凝水都可以通过第二排水口排出。从而简化了结构,节约了成本。
12.作为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排水管包括:排水头,所述排水头具有连通的连接口与所述第三排水口;支撑件,所述排水头通过所述支撑件固定在所述第二接水盘内;连接管,所述第一排水口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连接口连接。
13.由上,提供了一种第一排水管的具体结构,通过支撑件将排水头的第三排水口固定在第二排水口内,结构简单,成本低。
14.作为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具有汲水口与第四排水口,用于将所述第一接水盘中的水排出。
15.由上,可以通过水泵将第一接水盘中的水排出,由此可以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在较高的位置排出第一接水盘中的冷却水。从而提高了冷凝水排水装置的适用范围。
16.作为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第一排水口相连;第五排水口,所述第五排水口设置在所述水箱的底部,所述第五排水口与所述汲水口连接;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水箱内,与所述水泵电连接。
17.由上,可以通过水箱收集第一接水盘中的冷凝水,并且可以通过水位传感器来检测水箱中的水位。由此,可以水泵可以根据水箱中的水位来控制启停,从而避免水泵因频繁启停发生故障,同时可以节约电能。
18.作为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水位传感器为浮球式开关。
19.作为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第一接水盘中的水通过所述水泵与所述单向阀排出。
20.由上,可以通过设置单向阀,避免水泵停止工作时,向上移动的冷凝水发生倒流,流回到水箱中影响排水效率。同时避免因倒流使水箱中的水位升高,从而触发水泵发生频繁启停的状况。
21.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包括第一方面中冷凝水排水装置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22.由上,通过在第一接水盘的下部设置第二接水盘,从而在第一接水盘因堵塞或冷凝水量变大,导致第一接水盘中的冷凝水溢出时,可以通过第二接水盘来收集第一接水盘中溢出的冷凝水,并通过第二排水口将第二接水盘中的冷凝水排出。由此,可以防止第一接水盘中的冷凝水溢出而出现空调机组漏水。从而避免因此导致机房地面积水而产生重大的安全隐患,甚至事故。
23.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在以下(多个)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24.以下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各个特征和各个特征之间的联系。附图均为示例性的,一些特征并不以实际比例示出,并且一些附图中可能省略了本技术所涉及领域的惯常的且对于本技术非必要的特征,或是额外示出了对于本技术非必要的特征,附图所
示的各个特征的组合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另外,在本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所指代的内容也是相同的。具体的附图说明如下:
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空调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中冷凝水排水装置的第一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图3中排水头与第二排水口的剖视图;
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空调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00冷凝水排水装置;110第一接水盘;111第一排水口;120第二接水盘;121第二排水口;130第一排水管;131排水头;131a连接口;131b第三排水口;132支撑件;133连接管;140水箱;141第五排水口;142水位传感器;150水泵;151汲水口;152第四排水口;160单向阀;170第二排水管;200压缩机;300供液管;400回气管;500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32.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词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或模块a、模块b、模块c等类似用语,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33.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不应解释为限制于其后列出的内容;它不排除其它的元件。因此,其应当诠释为指定所提到的所述特征、整体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它特征、整体或部件及其组群。因此,表述“包括装置a和b的设备”不应局限为仅由部件a和b组成的设备。
34.本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与该实施例结合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本说明书各处出现的用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实施例中”并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但可以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能够以任何适当的方式组合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如从本公开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那样。
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冷凝水排水装置100及空调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
3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空调内部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空调包括:冷凝水排水装置100、压缩机200、供液管300、回气管400、换热器500等部件。其中,压缩机200与换热器500之间通过供液管300与回气管400连接,冷凝水排水装置100设置在压缩机200、供液管300、回气管400、换热器500等部件的下部位置,用于收集压缩机200、供液管300、回气管400、换热器500等部件在工作时凝结的冷凝水,并将冷凝水排出。
37.图2为图1中冷凝水排水装置100的第一接水盘1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冷凝水排水装置100包括第一接水盘110与第二接水盘120。其中,第一接水盘110设置在换热器500(即第一部件)的下部相应位置,第一接水盘110的尺寸与换热器500的尺寸相适配,换热器500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接水盘110内。第二接水盘120的尺寸大于第一接水盘110,设置在压缩机200、供液管300、回气管400、换热器500等部件下部相应位置,压缩
机200、供液管300、回气管400、换热器500等部件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第二接水盘120内。同时,第二接水盘120设置在第一接水盘110的下部位置,第一接水盘110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第二接水盘120内。由此,可以在第一接水盘110因堵塞或冷凝水量变大,导致第一接水盘110中的冷凝水溢出时,通过第二接水盘120来收集第一接水盘110中溢出的冷凝水,从而可以防止第一接水盘110中的冷凝水溢出而出现空调漏水。从而避免因此导致机房地面积水而产生重大的安全隐患,甚至事故。
38.第一接水盘1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水口111,第二接水盘12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水口121。第一接水盘110可以通过第一排水口111连接空调所处机房的排水系统,从而将第一接水盘110中的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由空调的底部排出。第二接水盘120可以通过第二排水口121连接空调所处机房的排水系统,从而将第二接水盘120中的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由空调的底部排出。
39.或者,第一接水盘110中的冷凝水可以由第一排水口111排放到第二接水盘120中,从而使得第一接水盘110与第二接水盘120中收集的冷凝水都由第二排水口121连接空调所处机房的排水系统排出。对此并不限制。
40.又或者,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冷凝水排水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一排水管1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排水管130的结构示意图;
41.图4为图3中排水头131与第二排水口121的剖视图。如图3、图4所示,第一排水管130包括:排水头131、支撑件132以及连接管133。其中,排水头131具有连通的连接口131a与第三排水口131b,连接口131a通过连接管133与第一排水口111连接。排水头131通过支撑件132固定在第二接水盘120内部,从而将第三排水口131b固定设置在第一排水口111内部,从而使第三排水口131b排出的冷凝水可以由第二排水口121排出。同时,第三排水口131b不与第二排水口121相接触,从而不会影响第二接水盘120中的冷凝水由第二排水口121排出。支撑件132可以呈几字形,以能够在稳定固定排水头131的同时,保证第二接水盘120中的冷凝水可以穿过支撑件132,从而由第二排水口121排出。
4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空调内部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另一种空调的内部结构。如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冷凝水排水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水箱140、水泵150以及单向阀160。其中,水箱140位于第二接水盘120内,处于第一接水盘110的下部,与第一排水口111相连。从而使得第一接水盘110中收集的冷凝水,可以由第一排水口111排放到水箱140中。水泵150设置有汲水口151与第四排水口152,水箱140的底部设置有第五排水口141。汲水口151与第五排水口141通过管道连接,从而使水泵150可以由水箱140中吸取冷凝水,第四排水口152可以与空调所处机房的排水系统连接,从而使水泵150可以将冷凝水由空调的上部或者下部任意位置排出。
43.水箱140中还可以设置有水位传感器142,水位传感器142可以为浮球式开关或者其他形式的传感器,对此并不限制。水位传感器142可以对水箱140内收集的冷凝水的高度进行检测,可以在水箱140中冷凝水的高度达到第一阈值时,控制水泵150启动,通过水泵150将水箱140中的冷凝水泵150出。还可以在水箱140中冷凝水的高度达到第二阈值时,控制水泵150停止,从而减少水泵150的工作时间,降低电能的消耗。
44.如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冷凝水排水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单向阀160,单向阀160与水泵150连接,从而可以使第一接水盘110中的水通过水泵150与单向阀160向上排出。
由此,单向阀160可以在水泵150停止后,防止向上排出的冷凝水回流到水箱140中,从而可以降低能耗。同时还可以避免因冷凝水回流造成水箱140中水位增高,从而触发水泵150重新工作,进而使水泵150处于频繁启停的状态。
45.单向阀160与水泵150连接,具体可以为如图5所示的,水泵150的汲水口151与第五排水口141管道连接,水泵150的第四排水口152通过管道与单向阀160的一端连接,单向阀160的另一端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排水管170与空调顶部的排水系统连接。或者,还可以为水泵150的汲水口151与单向阀160的一端连接,单向阀160的另一端与第五排水口141连接,水泵150的第四排水口152通过第二排水管170与空调顶部的排水系统连接,对此并不限制。
46.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冷凝水排水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空调底部的第三排水管,第三排水管的一端与第二排水口121连接,另一端与空调所处机房的排水系统连接。第三排水管上还设置有弯管结构,例如可以使u形弯管结构,从而可以在弯管结构中形成液封,以避免外界的杂质通过第三排水管进入空调内部。
47.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空调,可以通过第一接水盘110与第二接水盘120来收集冷凝水,并通过设置在机房底部的排水系统,使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排出。还可以通过水泵150连接设置在机房顶部的排水系统,将第一接水盘110中收集的冷凝水泵150出。从而提高了空调对机房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了空调的使用范围。
48.注意,上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