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散热结构、散热部件及其安装方法、可折叠终端与流程

2022-02-24 16:37: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结构、散热部件及其安装方法、可折叠终端。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柔性屏设备朝着大屏幕的方向发展,基于柔性屏的可折叠性,使得柔性屏设备可折叠成为可能,即形成了可折叠终端,为携带大屏幕的柔性屏设备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3.在相关技术中,常规散热结构都具有刚性,无法实现拉伸,且当其进行弯折时就容易发生断裂。对于可折叠终端而言,可折叠终端具有折叠和展开两种使用状态,但由于常规散热结构自身无法拉伸和收缩,导致无法满足可折叠终端折叠和展开两种使用状态存在的距离差,因此,常规散热结构难以适用于可折叠终端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4.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散热部件、散热部件的安装方法和可折叠终端,散热结构其自身能够实现拉伸和收缩。
6.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包括:
7.多个弹性导热单元;
8.至少一层导热网,所述导热网包括多根相互交错的网线,每两根相互交错的所述网线之间可相对转动,多根所述网线相互交错形成间隙,所述弹性导热单元设置于所述间隙内。
9.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部件,包括有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结构。
10.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终端,包括壳体和如上第二方面所述的散热部件,所述壳体具有可相对转动的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所述第一散热面和所述第二散热面之间设有缝隙,所述散热部件包括:
11.第一散热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面;
12.第二散热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面;
13.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缝隙;
14.所述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二散热部和所述连接部均由所述散热结构构成。
15.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部件的安装方法,应用于可折叠终端,所述可折叠终端包括壳体和如上第二方面所述的散热部件,所述壳体具有可相对转动的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所述第一散热面和所述第二散热面之间设有缝隙,所述散热部件包
括第一散热部、第二散热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方法包括:
16.将所述第一散热部固定在所述第一散热面;
17.拉扯所述第二散热部的边角直至所述第二散热部可穿过所述缝隙;
18.朝着所述缝隙移动所述散热部件,使得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缝隙;
19.松开所述第二散热部的边角并将所述第二散热部固定在所述第二散热面。
20.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终端,包括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结构或如上第二方面所述的散热部件。
2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散热结构包括多个弹性导热单元和至少一层导热网,导热网包括多根相互交错的网线,每两根相互交错的网线之间可相对转动,多根网线相互交错形成间隙,弹性导热单元设置于间隙内,因此,当导热网收到外力拉伸时,其沿外力拉伸方向的长度会因延伸而增加,垂直于外力拉伸方向的长度则会因收缩而变短,同时,弹性导热单元也在网线的驱使下产生形变,并会跟随导热网发生一致形变,从而使得整个散热结构可以实现拉伸和收缩,能够满足可折叠终端折叠和展开两种使用状态存在的距离差,即使在发生弯折或者拉伸的情形下也不会发生断裂,而且,将具有弹性可形变的弹性导热单元设置于导热网的间隙内,能够提升导热性能,从而满足可折叠终端的散热需要。另外,对于具有多层导热网的散热结构,在满足对不同散热材料厚度的要求以及在结构设计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散热结构的热通量,使得可折叠终端获得更佳的整机的散热性能。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其自身能够实现拉伸和收缩,且在当其进行弯折时也不会发生断裂,可适应于可折叠终端的散热需求。
22.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24.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未拉伸的采用单层导热网的散热结构的示意图;
25.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已拉伸的采用单层导热网的散热结构的示意图;
26.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用多层导热网的散热结构的示意图;
27.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散热部件与可折叠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被拉扯状态的散热部件与可折叠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部件的安装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3.应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或多项)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柔性屏设备朝着大屏幕的方向发展,基于柔性屏的可折叠性,使得柔性屏设备可折叠成为可能,即形成了可折叠终端,为携带大屏幕的柔性屏设备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35.在相关技术中,常规散热结构都具有刚性,无法实现拉伸,且当其进行弯折时就容易发生断裂。对于可折叠终端而言,可折叠终端具有折叠和展开两种使用状态,但由于常规散热结构自身无法拉伸和收缩,导致无法满足可折叠终端折叠和展开两种使用状态存在的距离差,因此,常规散热结构难以适用于可折叠终端进行散热。
3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散热部件及其安装方法、可折叠终端,散热结构包括多个弹性导热单元和至少一层导热网,导热网包括多根相互交错的网线,每两根相互交错的网线之间可相对转动,多根网线相互交错形成间隙,弹性导热单元设置于间隙内,因此,当导热网收到外力拉伸时,其沿外力拉伸方向的长度会因延伸而增加,垂直于外力拉伸方向的长度则会因收缩而变短,同时,弹性导热单元也在网线的驱使下产生形变,并会跟随导热网发生一致形变,从而使得整个散热结构可以实现拉伸和收缩,能够满足可折叠终端折叠和展开两种使用状态存在的距离差,即使在发生弯折或者拉伸的情形下也不会发生断裂,而且,将具有弹性可形变的弹性导热单元设置于导热网的间隙内,能够提升导热性能,从而满足可折叠终端的散热需要。另外,对于具有多层导热网的散热结构,在满足对不同散热材料厚度的要求以及在结构设计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散热结构的热通量,使得可折叠终端获得更佳的整机的散热性能。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其自身能够实现拉伸和收缩,且在当其进行弯折时也不会发生断裂,可适应于可折叠终端的散热需求。
37.如图1至3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100。该散热结构100包括多个弹性导热单元110和至少一层导热网120,其中,导热网120包括多根相互交错的网线121,每两根相互交错的网线121之间可相对转动,多根网线121相互交错形成间隙122,弹性导热单元110设置于间隙122内。
38.在本实施例中,当导热网120收到外力拉伸时,导热网120沿外力拉伸方向的长度会因伸展而增加,其垂直于外力拉伸方向的长度则会因收缩而变短。如图1和图2所示的微观结构,以当导热网120沿x轴方向拉伸为例,相互交错的网线12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网线121相互交错形成的间隙122会从方形排列变成菱形排列,在x轴方向上,导热网120的长度会因伸展而增加;在y轴方向上,导热网120的长度则会因收缩而变短。同时,由于弹性导热单元110填充于间隙122内,因此,弹性导热单元110也在网线121的驱使下跟随间隙122产生形变,即弹性导热单元110会跟随导热网120发生一致形变,当导热网120受到x轴方向的外
力释放后,弹性导热单元110自身弹性形变恢复,以驱使导热网120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从而使得整个散热结构100可以实现拉伸和收缩,能够满足可折叠终端折叠和展开两种使用状态存在的距离差,即使在发生弯折或者拉伸的情形下也不会发生断裂,而且,将具有弹性可形变的弹性导热单元110设置于导热网120的间隙122内,能够提升导热性能,从而满足可折叠终端的散热需要。另外,当导热网120处于拉伸状态下,间隙122受到压缩,因此,间隙122内的空气也会被挤压,从而使得散热结构100的散热性能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39.需要指出的是,导热网120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如图3所示的微观结构,对于具有多层导热网120的散热结构100,在满足对不同散热材料厚度的要求以及在结构设计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散热结构100的热通量,使得可折叠终端获得更佳的整机的散热性能。
40.在一实施例中,多个弹性导热单元110均匀排列在导热网120内。
41.在本实施例中,将多个弹性导热单元110均匀排列在导热网120内,即导热网120内的网线121相互交错形成的间隙122大致相等,每个弹性导热单元110的大小也大致相等,使得多个弹性导热单元110能够均匀排列在导热网120内,不但可以使得导热网120的散热效果更加均匀,而且进一步提高导热网120可拉伸以及可收缩的性能。基于此,整个散热结构100可以实现拉伸和收缩,能够满足可折叠终端折叠和展开两种使用状态存在的距离差,即使在发生弯折或者拉伸的情形下也不会发生断裂。
42.在一实施例中,弹性导热单元110为包括氧化铝和硅微粉的混合物。
43.弹性导热单元110可以采用具有较强弹性的导热性能的材料制成,例如,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锌、氮化铝、氮化硼以及碳化硅等。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包括但不仅限于氧化铝和硅微粉的混合物其弹性导热性能尤佳,其中,氧化铝的的大小为微米级。需要指出的是,采用以氧化铝和硅微粉作为主体的混合物只是其中较佳的实施例,还可以在氧化铝和硅微粉的基础上,添加纳米碳管粉末或者氧化石墨烯粉末进行工艺处理,以进一步提高导热性能。通过弹性导热单元110填充于导热网120的间隙122内,来确保导热网120的散热性能不会因为存在大量间隙122而减弱。因此,将具有弹性可形变的弹性导热单元110填充于导热网120的间隙122内,能够提升导热性能,从而满足可折叠终端的散热需要。
44.在一实施例中,网线121为纳米碳纤维管。
45.网线121可以采用具有超高导热性能的微型导热材料制成,其包括但不限于纳米碳纤维管。在本实施例中,网线121采用纳米碳纤维管制成只是其中较佳的实施例。具体地,纳米碳纤维管通过经纬线编织方式形成微观的网状结构,以形成导热网120。导热网120的多根网线121相互交错形成间隙122,该间隙122会随之导热网120的拉伸从方形排列变成菱形排列。而在间隙122内填充有弹性导热单元110,在导热网120被拉伸的情形下,弹性导热单元110也在网线121的驱使下跟随间隙122产生形变,令到弹性导热单元110会跟随导热网120发生一致形变,从而使得整个散热结构100可以实现拉伸和收缩。
46.在一实施例中,当导热网120的数量为多层,多层导热网120包括至少一层第一导热网130和至少一层第二导热网140,第一导热网130和第二导热网140相互垂直设置。
4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导热网120的数量为多层,多层的导热网120通过加工工艺形成3d立体结构,该立体结构包括至少一层第一导热网130和至少一层第二导热网140,第一导热网130和第二导热网140相互垂直设置,使得第一导热网130和第二导热网140
相互交错,而相互交错形成间隙122均填充弹性导热单元110。对于具有多层导热网120的散热结构100,在满足散热厚度要求以及在结构设计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其可以进一步提升散热结构100的热通量,使得可折叠终端获得更佳的整机的散热性能。
4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热网130和第二导热网140一体成型。
4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导热网130和第二导热网140不但交错连接,而且一体成型,即多层的导热网120不是通过逐层组合的方式拼接在一起,而是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出来。
50.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散热部件200,该散热部件200包括有散热结构100。
51.在一实施例中,由于散热部件200采用了散热结构100,因此,宏观上的散热部件200同样具备散热结构100的伸缩性能以及散热性能。基于此,散热部件200可以实现拉伸和收缩,在可折叠终端的应用场景下,能够满足可折叠终端折叠和展开两种使用状态存在的距离差,即使在发生弯折或者拉伸的情形下也不会发生断裂。
52.需要指出的是,散热部件200是基于采用散热结构100而实现了较好的伸缩特性,能够应用在需要一定程度拉伸的场景中,其自身不需要在宏观上再做任何折叠处理,因此,散热部件200不会受到可折叠终端的结构约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53.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终端,包括壳体300和散热部件200,壳体300具有可相对转动的第一散热面310和第二散热面320,第一散热面310和第二散热面320之间设有缝隙330,散热部件200包括有第一散热部210、第二散热部220以及连接部230,其中,第一散热部210设置于第一散热面310,第二散热部220设置于第二散热面320,连接部230分别与第一散热部210和第二散热部220连接,且连接部230穿过缝隙330;第一散热部210、第二散热部220和连接部230均由散热结构100构成。
54.需要指出的是,可折叠终端包括但不限于可折叠手机。
55.在一实施例中,以可折叠手机为例,一般可折叠手机的内部元器件等发热源都布局在左侧,而只有电池在右侧,在一些用户使用场景下,导致可折叠手机左右侧的最高温差达到10℃以上,导致用户使用体验不佳。如图6和图7所示,由于第一散热部210、第二散热部220和连接部230均由散热结构100构成,因此散热部件200具备可拉伸和可收缩的特性,因此散热部件200可以轻易穿过可折叠手机第一散热面310和第二散热面320之间的缝隙330。具体地,将第一散热部210设置于第一散热面310,第二散热部220设置于第二散热面320,而连接部230穿过缝隙330。另外,由于连接部230分别与第一散热部210和第二散热部220连接,相当于在第一散热部210和第二散热部220之间搭建了散热通路,起到了均温的效果,以有效减少第一散热部210和第二散热部220之间的温差,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56.同时,由于第一散热部210、第二散热部220和连接部230均由散热结构100构成,因此散热部件200也具备良好的散热性能,从而满足可折叠终端的散热需要。
57.当可折叠终端折叠后,穿过缝隙330后的散热部件200会受到x方向的外力,由于散热部件200具有散热结构100的特性,在x方向有延展能力,因此能够被拉伸;到可折叠终端展开后,散热部件200受到x方向的外力释放,散热部件200恢复到原来状态,因此,散热部件200可以满足可折叠终端折叠和展开两种使用状态存在的距离差的需求。
58.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部件200其自身能够实现拉伸和收缩,可满足可折叠
终端折叠和展开两种使用状态存在的距离差,且即使在发生弯折或者拉伸的情形下也不会发生断裂,可适应于可折叠终端的散热需求。
59.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散热部件的安装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可折叠终端,可折叠终端包括壳体和散热部件,壳体具有可相对转动的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之间设有缝隙,散热部件包括第一散热部、第二散热部以及分别与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连接的连接部,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60.步骤101,将第一散热部固定在第一散热面;
61.步骤102,拉扯第二散热部的边角直至第二散热部可穿过缝隙;
62.步骤103,朝着缝隙移动散热部件,使得连接部穿过缝隙;
63.步骤104,松开第二散热部的边角并将第二散热部固定在第二散热面。
64.在一实施例中,首先将第一散热部固定在第一散热面,然后通过拉扯第二散热部的边角直至第二散热部可穿过缝隙,再朝着缝隙移动散热部件,使得连接部穿过缝隙,最后松开第二散热部的边角并将第二散热部固定在第二散热面,整个安装过程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其中,固定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静电吸附。
65.具体地,如图7所示,当拉扯散热部件的边角,散热部件沿着x轴方向被拉伸后,散热部件就能够在y轴方向上减少尺寸,从而穿过受限的缝隙,以搭建位于可折叠终端左右两侧的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的散热通路,以起到均温的作用,有效减少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之间的温差,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66.需要指出的是,散热部件是基于采用散热结构而实现了较好的伸缩特性,能够应用在需要一定程度拉伸的场景中,其自身不需要在宏观上再做任何折叠处理,因此,散热部件不会受到可折叠终端的结构约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因此,散热部件能够实现可拉伸和收缩,并可满足可折叠终端折叠和展开两种使用状态存在的距离差,并且,散热部件即使在发生弯折或者拉伸的情形下也不会发生断裂。
67.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终端,该可折叠终端包括散热结构或散热部件。
68.由于可折叠终端至少包括了该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包括多个弹性导热单元和至少一层导热网,导热网包括多根相互交错的网线,每两根相互交错的网线之间可相对转动,多根网线相互交错形成间隙,弹性导热单元设置于间隙内,因此,当导热网收到外力拉伸时,其沿外力拉伸方向的长度会因延伸而增加,垂直于外力拉伸方向的长度则会因收缩而变短,同时,弹性导热单元也在网线的驱使下产生形变,并会跟随导热网发生一致形变,当导热网受到x轴方向的外力释放后,弹性导热单元自身弹性形变恢复,以驱使导热网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从而使得整个散热结构可以实现拉伸和收缩,能够满足可折叠终端折叠和展开两种使用状态存在的距离差,即使在发生弯折或者拉伸的情形下也不会发生断裂,而且,将具有弹性可形变的弹性导热单元设置于导热网的间隙内,能够提升导热性能,从而满足可折叠终端的散热需要。另外,当导热网处于拉伸状态下,间隙受到压缩,因此,间隙内的空气也会被挤压,从而使得散热结构的散热性能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而对于具有多层导热网的散热结构,在满足对不同散热材料厚度的要求以及在结构设计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散热结构的热通量,使得可折叠终端获得更佳的整机的散热性能。因此,散热结构其自身能够实现拉伸和收缩,且在当其进行弯折时也不会发生断裂,可适应于可折叠终
端的散热需求。
69.同样地,当可折叠终端包括有散热部件,由于散热部件采用了散热结构,因此,宏观上的散热部件同样具备散热结构的伸缩性能以及散热性能。基于此,散热部件可以实现拉伸和收缩,在可折叠终端的应用场景下,能够满足可折叠终端折叠和展开两种使用状态存在的距离差,即使在发生弯折或者拉伸的情形下也不会发生断裂,可适应于可折叠终端的散热需求。
70.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共享条件下还可作出种种等同的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