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功能可视化石墨烯伤口多用途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16:35: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多功能可视化石墨烯伤口多用途治疗仪
1.技术领域
2.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多功能可视化石墨烯伤口多用途治疗仪。


背景技术:

3.手术后或受伤的伤口需要用敷料加以覆盖,避免伤口与外界直接接触,防止伤口为外界细菌所感染,提供有利于创面愈合的环境。目前在临床上常用无菌纱布、棉垫或普通敷料贴覆盖伤口,使之与外界隔绝。但由于上述敷料本身不具有抑菌作用,这样不仅延长了治疗周期,也增加了伤口在治疗过程中感染的机率。
4.针对此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尝试设计出具有防止伤口感染的护理敷料,例如实用新型专利止血抗菌敷料贴(专利申请号:201420212285.0)中提出在抗菌层放置褐藻酸钠,可以抑制细菌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加速伤口复原。但是褐藻酸钠主要是通过激活人体巨噬细胞释放抗炎因子而起到抑菌作用,故其抑菌作用较弱,在实际应用中难以达到较好的抑菌效果。
5.发明型专利一种医用抗菌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1410624372.1) 中提出用大籽蒿提取物、甘青乌头提取物、壳聚糖、海藻酸钠、胶原蛋白、聚丙烯等作来制备抗菌敷料,此敷料能有效地杀菌消炎,改善损伤周围组织的微循环,起到镇痛、抑制细菌繁殖和修复创伤的作用。但在此专利中原料组成繁多,工艺复杂,作用机理不明确。
6.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远红外伤口自粘敷料(专利申请号:201520527027.6) 采用的抗菌远红外整理布能够辐射远红外线,远红外线可以促进伤口血液微循环,加速组织细胞新陈代谢,提高免疫细胞吞噬能力和伤口愈合的速度,防止伤口感染,但是此专利为一次性产品,采用抗菌远红外整理布并且没有解决伤口恢复过程中分泌物的处理。
7.随着石墨烯远红外制热技术的应用,研究一种多用途伤口治疗仪;可以通过生命远红外波段主动提供能量,加速伤口处微循环,具备灭菌功能,快速营造伤口处干燥愈合环境;无需更换药敷袋而进行多次消毒、换药;无需拆卸药敷袋就可实时观察伤口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多功能可视化石墨烯伤口多用途治疗仪,解决了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多功能可视化石墨烯伤口多用途治疗仪,包括可与伤口处固定的主机、及为主机供电的电源,主机包括与伤口处接触的吸附层,吸附层上依次设置治疗层、石墨烯发热层和外壳层;所述吸附层采用医用无纺布制成,所述治疗层的内腔即为气流室,气流室内设置体积小于其本体的药物存储部,气流室侧壁设置可关闭的排气孔,药物存储部靠近吸附层的一侧设置多个喷头,
所述石墨烯发热层分为透明区间和发热区间,所述外壳层采用可视复合材料。
9.进一步地,所述医用无纺布包括tpu、pu、弹性橡胶、硅胶弹性复合无纺布。
10.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层边缘处为加厚区间,中间部分为网状区间。
11.进一步地,所述药物存储部采用tpu弹性材料,厚度为10μm-50μm。
12.进一步地,所述药物存储部顶部设置挤压器。
13.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发热层包括温控器和石墨烯加热片。
1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中石墨烯发热层产生远红外波段,远红外转换率高达85%以上,且远红外波段长为4-16μm,波束集中,而且靠外带电源继续产生可控波段远红外;远红外波段处于4μm以上时,可以促进伤口处的血液微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促进伤口愈合,因为利用远红外线辐射到皮肤上,其每个光子的能量刚好能够激活皮肤组织细胞,使其细胞内的酶、氨基酸、核酸等生命物质的活性增加,促进黑色素颗粒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提升细胞的再生能力和固水能力,皮肤通过远红外光波辐射获得能量后,可以将能量迅速传递给其他细胞,使皮肤各层整体产生共振并发生重组。
15.2.本发明中不仅仅是敷药,而且是可控继续供给消毒液体,根据不同病理给予不同的药物,取得不同的效果;通过挤压器连接药物存储部的顶部进行挤压,可以选择市面上的牙膏挤压器结构。
16.3.本发明中,均采用多角度可视化的符合材料,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多角度看到整个伤口愈合的情况。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爆炸图;图3是本发明治疗层仰视图;图4是本发明石墨烯发热层第一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石墨烯发热层第二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石墨烯发热层第三状态示意图。
18.图中标记:1-外壳层,2-石墨烯发热层,201-透明区间,202-发热区间,3
-ꢀ
治疗层,301-气流室,302-药物存储部,303-排气孔,4-吸附层,401-加厚区间, 402-网状区间。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3.实施例一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可视化石墨烯伤口多用途治疗仪,包括可与伤口处固定的主机、及为主机供电的电源,主机包括与伤口处接触的吸附层4,吸附层4上依次设置治疗层3、石墨烯发热层2和外壳层1;所述吸附层4采用医用无纺布制成,所述治疗层3的内腔即为气流室301,气流室301内设置体积小于其本体的药物存储部302,气流室301侧壁设置可关闭的排气孔303,药物存储部302靠近吸附层4的一侧设置多个喷头,所述石墨烯发热层2分为透明区间201 和发热区间202,所述外壳层1采用可视复合材料。
24.其中透明区201也可以设置发热或者不发热,透明区201发热时与发热区间202做成全透明区发热,使用单层或者3-5层透明石墨烯材料发热;所述外壳层1采用可视复合材料,还可以增加一层,可视化透明材料做为缓冲,为压力性损伤伤口作为缓冲,同时也防止伤口二次压伤。
25.具体地在临床上3位患者佩戴本方案记载的治疗仪,3位患者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治疗,实验地点为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
由表1可知,患者1-3恢复状况良好,患者4-5恢复状态欠佳,药物存储部302 的药物通过喷头向吸附层4输送药物,吸附层4紧贴伤口,从而伤口得到持续的敷药效果,并且药物存储部302是人为控制时间的,当输送药物完成时,气流室 301侧壁的排气孔303打开,起到加
速空气流通的效果,并且伤口处多余的积液通过石墨烯发热层2的加热形成湿气,通过排气孔303排除,为伤口营造通风干燥的环境,且远红外波段具有消炎、消肿功能。远红外的热作用通过神经液的回答反应,激活了免疫细胞功能,加强了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达到消炎抑菌的目的。增强了组织营养、活跃了组织代谢、提高了细胞供氧量,加强了细胞再生能力、改善了病区的供血氧状态、控制了炎症的发展并使其局限化,加速了病灶修复。远红外的热效应,改善了微循环、建立了侧枝循环、调节了离子的深度、促进了有毒物质的代谢、废物的排泄、加速了渗出物质的吸收、使炎症水肿消退,使得伤口快速结痂。
26.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医用无纺布包括tpu弹性复合无纺布。所述吸附层4边缘处为加厚区间401,中间部分为网状区间402。所述药物存储部302 采用tpu弹性材料,厚度为10μm-50μm;具体地;四周加固处理形成加厚区间401,中间部分为网状区间402,形成空隙,以便对流和湿气交互。
27.实施例三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药物存储部302顶部设置挤压器。所述石墨烯发热层2包括温控器和石墨烯加热片;具体地;通过挤压器连接药物存储部的顶部进行挤压,可以选择市面上的牙膏挤压器结构,温控器采用数显温控器,人体是一个远红外源,产生4-16um的远红外,当人体释放的远红外与外界的远红外在人体皮下组织碰撞时,形成共振,能量增幅,从而对人体加热,促进微循环,使水分子活性化,修复坏老细胞;现有石墨烯远红外技术,一般电辐转换率低(60%左右),导致远红外深入到皮下组织的能辐少,形成共振的能辐较低。我公司的产品电辐转换率达到85%以上,加上功率较大,能辐集中,可以形成较大幅度的共振。热量传导以对流,热传递,辐射这3个方式,辐射制热,才能形成共振,能量才能增幅,从而达到更好促进微循环,所以远红外制热在医学界才有实际意义的理疗,保健,康复等功能。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