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侧入式背光结构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16:09: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侧入式背光结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采用侧入式背光的显示装置(例如tv/显示器)的入光实现方案主要是:导光板与灯条位于同一高度面,灯条的发光面正对导光板的入光侧面。灯条上通过灯珠发光,以灯珠的发光面为平面为例,其发光面需与导光板平行设置,使灯条发出的光直接朝向导光板的入光侧面。
3.但是这种侧入式灯条方案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将灯条侧贴在内侧壁上,以使灯条侧贴固定,但是显示装置的厚度较小,导致其内侧壁在厚度方向的距离小,这样内侧壁上的安装空间小,灯条在小空间内安装易倾斜,影响显示效果,内侧壁在成型过程中由于厚度方向距离小而表面易出现不规则,这样使灯条安装过程中更难与导光板的入光侧面对正。因此安装区域小的内侧壁不便于灯条的安装,,导致装配困难。
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入式背光结构以及显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内侧壁的安装区域小而导致灯条装配困难的问题。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侧入式背光结构,包括:导光板;
8.反射部,所述反射部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面的外侧,
9.灯条,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边缘外侧,所述灯条的发光面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面,并朝向所述反射部的反射面发光,且发出的光通过所述反射部的反射面而反射至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面。
10.进一步,所述反射面包括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到所述入光侧面的距离沿朝向所述灯条的方向逐渐增大。
11.进一步,所述倾斜面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光板,另一端连接所述灯条;
12.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30
°

13.进一步,所述反射面还包括垂直面,所述垂直面与所述入光侧面平行设置;
14.所述倾斜面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导光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垂直面上;
15.所述垂直面背离所述倾斜面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灯条上。
16.进一步,所述反射面为圆弧面。
17.进一步,所述圆弧面背离所述入光侧面的方向内凹设置,所述圆弧面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导光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灯条上。
18.进一步,所述灯条包括发光灯珠,所述发光灯珠的有效发光角度为120
°

19.进一步,反射部与所述导光板位于同一平面上。
20.进一步,所述反射面的反射率大于95%。
21.根据相同的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侧入式背光结构。
22.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侧入式背光结构以及显示装置,通过灯条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边缘外侧,灯条的发光面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面,使发出的光通过所述反射部的反射面而反射至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面,从而通过导光板的正面发出背光,为液晶面板提供光源。而本结构的灯体的背面朝向显示设备的背板设置,只需要将灯条的背面直接设置在中框或背板的内侧背面上,而不需像现有技术中的灯条需要贴附安装在框体侧面上,背面为显示装置的背面具有更大的安装区域,而大安装区域的内侧背面有足够的空间用于灯条安装后的调整,便于灯条的安装与拆卸,而且内侧背面在成型时需要保证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其成型时变形小,灯条安装时的倾斜情况就能很好改善,因此,将灯条安装在背面上使装配更加简单。而且灯条上无需额外添加凸起垫块,降低灯条成本,制作更方便。而光线通过反射比传统的侧入式直接入光的方案中的光程要长,使混光距离长,使通过导光板所导出的光更加均匀,导光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23.图1为现有技术的背光结构的剖视图;
24.图2为本发明一种侧入式背光结构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25.图3为本发明一种侧入式背光结构的实施例中反射部的一种结构的剖视图;
26.图4为本发明一种侧入式背光结构的实施例中反射部的第二种结构的剖视图;
27.图5为本发明一种侧入式背光结构的实施例中反射部的第三种结构的剖视图;
28.图6为本发明一种侧入式背光结构的实施例中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的剖视图。
29.图中各标号:100、导光板;110、入光侧面;200、灯条;210、灯条板;220、发光灯珠;230、反射区;300、反射部;310、倾斜面;320、垂直面;330、矩形结构部;340、三角形结构部;350、圆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3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入式背光结构以及显示装置,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1.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侧入式灯条200方案,不仅需要沿侧壁安装而导致装配困难,而且当灯条200的发光面朝向导光板100的入光侧面110设置时,需要在灯条200上增加高于灯条200表面的凸起垫块,以防止导光板100掉落而挤压灯珠引起导光板100过热融化等,这样也导致成本增加,而且也使装配复杂。同时在灯条200装配而侧贴在中壳内侧时,并且在无边框机型上安装该侧入式灯条200,容易出现“萤火虫”(混光距离短,使用者会看到灯珠的光亮轮廓)现象,导致显示效果不好。因此,本实施例提出的结构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具体如下所述。
3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侧入式背光结构,包括:导光板100,反射部300,以及灯条200。为方便结构描述,以导光板100设置为方形为例,以朝向导光板100中心的方向
为内侧,以背离导光板100中心的方向为外侧。背光结构安装到显示设备上时,以导光板100朝向显示设备的背板的表面为背面,以背面的对立面为正面,导光板100的正面为光的发出面,从而朝向正面的液晶面板提供光亮。位于导光板100正面与背面之间的多个侧面可设置为入光侧面110。所述灯条20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00的边缘外侧,所述灯条200的发光面垂直于所述导光板100的入光侧面110,本实施例中以灯条200发出光的表面为发光面,灯条200上的发光灯珠220的中心发出的光线垂直于发光面为例,从而使灯条200上的发光灯珠220的中心光与所述入光侧面110平行。所述反射部300位于所述导光板100的入光侧面110的外侧,并位于所述反射部300的上方,灯条200的发光灯珠220朝向所述反射部300的反射面发光,灯条200发出的光通过所述反射部300的反射面而反射至所述导光板100的入光侧面110。通过灯条20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00的边缘外侧,灯条200的发光面垂直于所述导光板100的入光侧面110,使发出的光通过所述反射部300的反射面而反射至所述导光板100的入光侧面110,从而通过导光板100的正面发出背光,为液晶面板提供光源。而本结构的灯体的背面朝向显示设备的背板设置,只需要将灯条200的背面直接设置在的内侧背面上,而不需像现有技术中的灯条200需要贴附安装在框体侧面上,背面为显示装置的背面具有更大的安装区域,而大安装区域的内侧背面有足够的空间用于灯条安装后的调整,便于灯条的安装与拆卸,而且内侧背面在成型时需要保证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其成型时变形小,灯条安装时的倾斜情况就能很好改善,因此,将灯条安装在背面上使装配更加简单。而且灯条200上无需额外添加凸起垫块,降低灯条200成本,制作更方便。而光线通过反射比传统的侧入式直接入光的方案中的光程要长,使混光距离长,使通过导光板100所导出的光更加均匀,导光效果更好。
33.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灯条200包括灯条板210,所述发光灯珠220安装在灯条板210上,灯条板210的背面与所述导光板100的背面平行设置。发光灯珠220采用led灯珠,led灯珠的有效发光角度在0
°‑
180
°
之间,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发光灯珠220的有效发光角度为120
°
,采用该有效发光角度,能实现大角度的均匀发光,发出的光便于在导光板100中进行混光,使导光效果好。反射部300与所述导光板100位于同一平面上,具体结构中,所述反射部300的上端与所述导光板100的出光面齐平,所述反射部300的下端与所述导光板100的背面齐平;这样光线从led灯珠中出射,射到反射部300上,通过反射部300使大部分光或全部光路得以改变,并被反射到导光板100的入光侧面110,进入导光板100中。与所述导光板100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反射部300能充分覆盖入光侧面110,尽量多的将光线进行反射,使光亮被充分射入到导光板100中,提高光能利用率。
34.该结构中的重点是反射部300的设计,目的需要把更多的光导入导光板100中。因此,高反射率的材质与适合的外形设计都十分重要。本实施例中的反射部300采用具有高反射率的材料,并且光吸收率小。具体为反射率在98%以上的材料,采用一体成型的工艺将其制成所需的反射部300,这样反射部300的反射面对光线的反射率达到98%以上。另外反射部300的反射面也可以采用具有高反射率的镀膜镜,例如镜面银(反射率95%)等材质。因此,本方案中的所述反射面的反射率要求大于95%。
35.本实施例中的反射部300主要包括与导光板100正面齐平的正表面,与导光板100的入光侧面110对立设置的侧表面,以及朝向所述导光板100的入光侧面110设置的反光面。根据反射部300的反光面的外形轮廓的不同,提供以下几种反射部300的外形设计方案,但
不限于此。
36.如图3所示,第一种结构中,所述反射面包括倾斜面310,所述倾斜面310到所述入光侧面110的距离沿朝向所述灯条200的方向逐渐增大。即倾斜面310朝向导光板100正面的一端靠近所述入光侧面110设置,而朝向导光板100背面的一端远离所述入光侧面110设置。通过该方式,当光线从灯板的发光面出射,打在倾斜面310上,通过倾斜面310反射后光路得以改变,使光线尽可能多的射入到入光侧面,进而进入导光板100中,实现背光功能。
37.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倾斜面310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光板100,另一端连接所述灯条200。这样能使光线的出射方向封闭,使光线不易从导光板100和反射部300之间的连接处,或从反射部300和灯条200之间的连接处漏出。所述倾斜面310与所述导光板100的入光侧面110之间的夹角θ不大于30
°
,采用该夹角θ,可以保证发光灯珠220的有效出光角度为120
°
时,光线被倾斜面310尽可能的导向导光板100的入光侧面的方向上。提高光进入到入光侧面的效率,提高导光效果。
38.第二种结构中,如图4所示,所述反射面包括倾斜面310,以及垂直面320。所述倾斜面310到所述入光侧面110的距离沿朝向所述灯条200的方向逐渐增大。即倾斜面310朝向导光板100正面的一端靠近所述入光侧面110设置,而朝向导光板100背面的一端远离所述入光侧面110设置。所述垂直面320与所述入光侧面110平行设置。所述倾斜面31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导光板100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垂直面320上。所述垂直面320背离所述倾斜面31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灯条200上。
39.本结构中的反射面采用将倾斜面310与垂直面320组合体的设计,可以更有效的将灯条200所发出的光反射到导光板100的同时,通过在反射部300上设置垂直面320,从而使反射部300朝向灯条200的表面能稳定连接灯条200或中框,从而保证装配的稳定性。另外,形成该组合结构反射面的反射部300采用一种矩形结构部330与三角形结构部340进行组合设计。矩形结构部330朝向入光侧面的表面可以将发光灯珠220外侧的有效光反射到导光板100方向,另外有一部分光线经过三角形结构部340朝向入光侧面的表面再反射。而发光灯珠220的内侧的有效光线可经过三角形结构部340朝向入光侧面的表面反射后进入导光板100或直接进入导光板100。
40.第三种结构中,如图5所示,所述反射面为圆弧面350。具体的圆弧面350包含局部圆形弧面、或局部椭圆形弧面等,以四分之一的圆形弧面为例,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反射点的垂线都经过圆形弧面的圆心,将圆形弧面的圆心置于发光灯珠220靠近导光板100的一侧,即靠近导光板100的入光侧面110位置。则使发光灯珠220所发出的光易于达到入光侧面110,进而便于光线导入到导光板100。
41.本结构中的所述圆弧面350背离所述入光侧面110的方向内凹设置,所述圆弧面35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导光板100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灯条200上。这样圆弧面350的反射面与入光侧面之间形成光线发射空间,通过圆弧面350的反射面的连接设置,便于导光的同时,也使光线不易漏出,增强导光效果。
42.如图6所示,另外,基于反射部300的反射面进行导光的同时,也可以在灯条板210的正面上设置反射区230,反射区230可反射由反射面所反射回的光线,并改变光线方向,朝向导光板100的入光侧面进行光反射,这样使光亮被充分反射到导光板100中,提高光能利用率。
43.通常显示装置除显示面和背面外,还有分别位于侧面的天、地、左、右侧。本实施例中的侧入式背光结构位于背板内部,并在背板内部的天、地、左、右侧的一侧或多侧设置反射部300,以及灯条200,并将灯条200采用直下式的方式设置,通过反射部300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变为类侧入式的入光方式,这样就能实现导光功能。
44.根据相同的构思,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侧入式背光结构。
45.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侧入式背光结构,通过灯条20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00的边缘外侧,灯条200的发光面垂直于所述导光板100的入光侧面110,使发出的光通过所述反射部300的反射面而反射至所述导光板100的入光侧面110,从而通过导光板100的正面发出背光,为液晶面板提供光源。而本结构的灯体的背面朝向显示设备的背板设置,只需要将灯条200的背面直接设置在的内侧背面上,而不需像现有技术中的灯条200需要贴附安装在框体侧面上,背面为显示装置的背面具有更大的安装区域,而大安装区域的内侧背面有足够的空间用于灯条安装后的调整,便于灯条的安装与拆卸,而且内侧背面在成型时需要保证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其成型时变形小,灯条安装时的倾斜情况就能很好改善,因此,将灯条安装在背面上使装配更加简单。而且灯条200上无需额外添加凸起垫块,降低灯条200成本,制作更方便。而光线通过反射比传统的侧入式直接入光的方案中的光程要长,使混光距离长,使通过导光板100所导出的光更加均匀,导光效果更好。
46.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