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配式芯模固定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2-02-24 12:32: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公共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芯模固定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引发了能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全球性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世界各国政府、机构、建筑学者相继提出了“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低碳建筑”、“低能耗建筑”等诸多建筑理念,对建筑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建筑中需要具备大空间、大跨度、灵活分隔、隔热隔声功能显著的特点,因此建筑产业化和装配化是大势所趋。
3.预制砼装配式密肋空腔(简称装配箱)楼盖是在保留着现浇空心楼盖的显著优点外,又取消了次梁,提升了净空,优化了楼盖的隔声、隔热的性能,解决了施工中预埋管线的自由横穿难题。顺应了建筑构件预制装配化的大势而创新的一种新的“叠合板”,有助于模板支撑及其拆除工作量的减少,综合成本较之叠合板有明显节省。
4.本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5.常规芯模安装施工工艺中,常采用胶粘的方法将芯模胶粘在模板上,容易导致芯模和模板结合处产生漏浆,影响观感质量,并且芯模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存在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芯模固定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常规芯模安装施工工艺中,常采用胶粘的方法将芯模胶粘在模板上,容易导致芯模和模板结合处产生漏浆,影响观感质量,并且芯模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存在脱落的风险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配式芯模固定装置,包括芯模、模板以及固定结构,其中:
9.所述模板设置于肋梁的底部,并且所述模板的宽度大于所述肋梁的宽度,宽出部分用于支撑所述芯模;
10.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为“l”型结构,多个所述固定结构均匀地设置于所述芯模底部四周,所述固定结构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芯模与所述模板。
11.优选地,所述芯模设置为包括顶板、底板以及连接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周侧的四个侧板,其中:
12.所述顶板的尺寸设置为不小于所述底板的尺寸。
13.优选地,所述芯模设置为四棱台结构,所述四个侧板与所述顶板的夹角设置为88
°

14.优选地,所述“l”型结构包括结构相同的横向板和纵向板,其中:
15.所述横向板通过连接件固定与所述芯模连接;
16.所述纵向板通过连接件固定与所述模板连接;
17.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每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的距离相等。
18.优选地,所述横向板与所述纵向板的长度均15cm,每隔15cm设置一个所述连接件。
19.优选地,所述连接件采用气钉。
20.优选地,还包括填充结构,所述填充结构设置于所述芯模的外周,用于密封,其中:
21.所述填充结构分别位于多个所述固定结构之间、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芯模之间以及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模板之间。
22.优选地,所述填充结构采用胶粘剂。
23.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模板底部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均匀地分布于所述模板的底部。
24.一种上述的装配式芯模固定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5.s1:芯模、固定结构的制作,所述芯模的顶板尺寸不小于所述芯模的底板尺寸,所述固定结构的横向板与纵向板之间内部的夹角与所述芯模的侧板和所述芯模的顶板之间的夹角相同;
26.s2:支设梁底模板,模板宽度比肋梁两侧均宽出150mm,宽出部分用于支设芯模;
27.s3:安装芯模,将芯模底部四周用连接件与固定结构的纵向板固定,采用连接件将固定结构的横向板与模板固定;
28.s4:采用填充结构填充缝隙,多个所述固定结构之间、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芯模之间以及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模板之间的缝隙均采用填充结构填充。
2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配式芯模固定装置及其施工方法,通过芯模、模板以及固定结构的配合使用,能保证叠合板下部芯模和模板可靠结合,确保模板体系平整及刚度,防止由于模板刚度不够,模板随人员走动而上下起伏,造成芯模和模板脱开使水泥浆流入芯模下,保证了密肋板下表面外观质量,由于采用芯模1的底部免底模的方法,节约了模板,合理安排了施工工艺,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节约了工期。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是本发明装配式芯模固定装置施工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发明装配式芯模固定装置芯模固定的立面图;
33.图3是图2中固定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本发明装配式芯模固定装置中芯模固定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5.图5是图4中填充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6.图6是本发明装配式芯模固定装置中芯模固定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7.图7是图6中填充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8.图中:1、芯模;2、模板;3、固定结构;4、肋梁;5、连接件;6、填充结构;7、支撑结构;
11、顶板;12、底板;13、侧板;31、横向板;32、纵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4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芯模固定装置,图1是本实施例施工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芯模1、模板2以及固定结构3。
41.其中,模板2设置于肋梁4的底部,并且模板2的宽度大于肋梁4的宽度,宽出部分用于支撑芯模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肋梁4为现浇梁,其下需要底模即模板2,模板2的宽度要比肋梁两侧各宽出150mm,以便支设芯模1,芯模1下除两端位于模板2上,中间底部无模板。芯模1采用装配箱的形式,其底部不需要模板2,可以节省一部分模板。
42.固定结构3设置为“l”型结构,多个固定结构3均匀地设置于芯模1底部四周,固定结构3通过连接件5固定连接芯模1与模板2,芯模1与模板2通过固定结构以及连接件5固定连接。
43.由于芯模1的容重小,为防止浇筑混凝时芯模1上浮或左右移动,使芯模 1底部和模板之间产生空隙,水泥浆流入芯模1下污染芯模1底部而影响整个板的下表面外观质量,采用固定结构3固定芯模1与模板2。
44.图2是芯模固定的立面图,图3是图2中固定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芯模1与模板2通过固定结构以及连接件5固定连接,使芯模1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无法左右移动和上浮,同时避免了芯模1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脱落的风险。通过固定结构3设置为“l”型结构,可对芯模1与模板2 的连接处进行很好地防护,并且使芯模1底部与模板2紧密连接,“l”型结构也起到一定的止挡作用,避免水泥浆流入芯模1底部,污染芯模1的底部而影响整个板的下表面外观质量的问题。
45.通过芯模1、模板2以及固定结构3的配合使用,能保证叠合板下部芯模1 和模板2可靠结合,确保模板2体系平整及刚度,防止由于模板2刚度不够,模板2随人员走动而上下起伏,造成芯模1和模板2脱开使水泥浆流入芯模1 下,保证了密肋板下表面外观质量,由于采用芯模1的底部免底模的方法,节约了模板,合理安排了施工工艺,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节约了工期。
46.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图4是本实施例中芯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芯模1设置为包括顶板11、底板12以及连接于顶板11与底板12周侧的四个侧板13,其中,顶板11的尺寸设置为不小于底板12的尺寸。
47.在实际使用时,可设置顶板11与底板12尺寸相同,即侧板与底板均垂直,也可以设置顶板11的尺寸大于底板12的尺寸,即侧板与顶板之间存在夹角,侧板倾斜设置,若设置侧板与顶板之间存在夹角,则需要注意“l”型结构也设置夹角,确保“l”型结构的两边分别贴合芯模1和模板2即可。
48.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芯模1设置为四棱台结构,并且优选地设置四个侧板13与顶板11的夹角设置为88
°
。使用时,芯模1的侧板与顶板之间成88
°
角,四棱台结构的芯模1,面
积小的平面朝下安装,防止使用过程中芯模1脱落,在安装芯模1时,将芯模1底部四周用射钉与“l”型结构的固定结构3(内成88
°
角)固定。
49.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图5是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 所示,“l”型结构包括结构相同的横向板31和纵向板32,其中,横向板31通过连接件5固定与芯模1连接;纵向板32通过连接件5固定与模板2连接;连接件5包括多个,每两个连接件5之间的距离相等。
5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设置横向板31与纵向板32的长度均15cm,每隔15cm 设置一个连接件5,以确保连接稳固的同时,受力均匀,提高此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
51.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件5采用气钉。
52.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图6是芯模固定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填充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还包括填充结构6,填充结构6设置于芯模1的外周,用于密封,其中:填充结构6分别位于多个固定结构3之间、固定结构3与芯模1之间以及固定结构3与模板2之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填充结构6采用胶粘剂。
53.将固定结构3与模板2固定,局部采用胶粘剂密封,使芯模1底部和模板2不产生空隙,水泥浆无法流入芯模1下,污染芯模1底部而影响整个板的下表面外观质量,并且能够确保芯模1底部和模板2上表面成同一水平面。
54.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设置于模板2底部的支撑结构7,支撑结构7 包括多个,均匀地分布于模板2的底部,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7采用50cm*80cm的方木。
55.一种上述的装配式芯模固定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6.s1:芯模、固定结构的制作,芯模1的顶板11尺寸不小于芯模1的底板 12尺寸,固定结构3的横向板31与纵向板32之间内部夹角与芯模1的侧板13 和芯模1的顶板11之间的夹角相同。
57.s2:支设梁底模板,模板2宽度比肋梁4两侧均宽出150mm,宽出部分用于支设芯模1。
58.s3:安装芯模1,将芯模1底部四周用连接件5与固定结构3的纵向板32 固定,采用连接件5将固定结构3的横向板31与模板2固定。
59.s4:采用填充结构6填充缝隙,固定结构3之间、固定结构3与芯模1之间以及固定结构3与模板2之间的缝隙均采用填充结构6填充。
60.在安装芯模1时,将芯模1底部四周用射钉与l型的固定结构3侧面固定,同时,将固定结构3与模板2固定,局部采用胶粘剂密封,使芯模1的底部和模板2之间不产生空隙,水泥浆无法流入芯模1下污染芯模1底部而影响整个板的下表面外观质量,该方法使芯模与模板固定,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芯模1 无法左右移动和上浮,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工程质量。
61.本实例的有益效果是:
62.通过芯模1、模板2以及固定结构3的配合使用,能保证叠合板下部芯模 1和模板2可靠结合,确保模板2体系平整及刚度,防止由于模板2刚度不够,模板2随人员走动而上下起伏,造成芯模1和模板2脱开使水泥浆流入芯模1 下,保证了密肋板下表面外观质量,由于采用芯模1的底部免底模的方法,节约了模板,合理安排了施工工艺,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节约了工期。
6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