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06:29: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背光模组可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与侧光式背光模组。由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光源均匀分布在显示面板后方,因此,直下式背光模组可以获得较好的画面均匀性。一般而言,直下式背光模组会在电路板上设置反射片,以提高光源亮度。
3.背光模组的底板与扩散板间,常设置有支撑柱以向上支撑扩散板。然而,现有的支撑柱通常以嵌合的方式穿设于该底板上,容易因为公差而有组装不易的问题,增加组装工时与不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背光模组。
5.一种背光模组,包含背板、设置于该背板上且形成多个开口的反射片、多个于所述开口之中的发光件、至少一设置于该反射片上的光学组件,及至少一位于该背板与该反射片之间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能随着该反射片移动。其中,所述支撑件具有底座部,及由该底座部往该光学组件的方向延伸的顶撑部,所述支撑件的底座部位于该背板与该反射片之间,所述支撑件的顶撑部穿过该反射片而顶撑该光学组件。
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反射片的膨胀系数大于所述支撑件的膨胀系数。
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所述支撑件的底座部顶撑该反射片。
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背光模组还包含用以固定该反射片的黏贴件,该黏贴件具有多个缺口部,所述缺口部不具有黏性,且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缺口部之中。
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反射片包括多个反射部,每一反射部具有底壁,及连接该底壁的围绕壁,所述支撑件的底座部具有至少一斜面,该斜面的形状与所述反射部的围绕壁相配合。
1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反射片的所述反射部呈矩阵排列,所述反射部的所述围绕壁具有多个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壁部以及多个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壁部,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非平行。
1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所述支撑件设置于该反射片的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的其中的一者,且所述支撑件的底座部呈一字型延伸。
1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所述支撑件设置于该反射片的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的交叉处,且所述支撑件的底座部呈一字型延伸。
1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所述支撑件设置于该反射片的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的交叉处,且所述支撑件的底座部呈交叉状延伸,所述支撑件的该顶撑部
设置于该底座部的交叉处。
1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反射片的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的其中的一者的顶缘形成有破孔,所述支撑件的该顶撑部穿过该反射片的破孔而顶撑该光学组件。
1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反射片的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的交叉处的顶缘形成有破孔,所述支撑件的该顶撑部穿过该反射片的破孔而顶撑该光学组件。
1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含如前述的背光模组,及设置于该背光模组上的显示面板。
17.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该支撑件并非固定式设计而能随着该反射片移动,因此该反射片下方的其他板材不需破孔,可以提升组装便利性,亦能有效降低因该反射片胀缩所产生的机构干涉。
附图说明
18.图1是立体分解图,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较佳实施例;
19.图2是剖面图,说明图1组合后的内部结构;
20.图3是局部放大图,辅助说明图2;
21.图4是剖面图,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及
22.图5是立体分解图,说明支撑件的另一种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23.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相关专利特色与技术内容,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在进行详细说明前应注意的是,类似的组件以相同的编号作表示。
24.参阅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较佳实施例,包含背板2、设置于该背板2上的电路板3、多个设置于该电路板3上的发光件4、设置于该电路板3上且形成多个开口50的反射片5、多个设置于该反射片 5上的光学组件7,及至少一位于该背板2与该反射片5之间的支撑件8。其中,所述支撑件8的数量可视背光模组的规格进行调整,于本实施例中以两个支撑件8为例说明,而所述光学组件7可以是多个叠置的光学膜片。其中,所述支撑件8能随着该反射片5移动,也就是说,所述支撑件 8并非固定式设计,因此该反射片5下方的其他板材不需破孔,可以提升组装便利性,亦能有效降低因该反射片5胀缩所产生的机构干涉。
25.接下来更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其他设计,如图1所示,该反射片5 包括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反射部51,每一反射部51具有底壁511,及连接该底壁511的围绕壁512,该反射片5的所述开口50位于所述反射部51 的底壁511。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该电路板3数量为一个,并叠置于该背板2上,所述发光件4呈矩阵排列于该电路板3上,分别穿过所述反射部51的底壁511上的开口50而位于相对应的反射部51内。在本实施例中,该背光模组还包含用以固定该反射片5的黏贴件6,如图2所示。该黏贴件6将该反射片5贴附于该电路板3上,但是该黏贴件6并非必要设计,该反射片5可以被其他构件加以固定而不需限制其贴附于该电路板3上。再者,该黏贴件6具有多个缺口部61,所述缺口部61不具有黏性,所述支撑件8位于
所述缺口部61之中。藉由上述所述缺口部61的设计,当该黏贴件6将该反射片5贴附于该电路板3上时,并不会一并将所述支撑件8贴附于该电路板3上,因此,所述支撑件8并不是固定于该电路板3上的设计。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3可以是多个间隔设置的条状结构,该黏贴件6则具有多个间隔设置于该背板2上的贴附组件,而将该反射片5贴附于该背板2上,所述缺口部61则可以是所述贴附组件之间的无黏性区域,同样可供容置所述支撑件8,而不会将所述支撑件8 固定于该背板2上。
26.如图1及图2所示,每一所述支撑件8具有底座部81,及由该底座部 81往所述光学组件7的方向延伸的顶撑部82,所述支撑件8的底座部81 位于该背板2与该反射片5之间,所述支撑件8的顶撑部82穿过该反射片 5而顶撑该光学组件7。
27.相较于习知技术需要在背板(或电路板)与反射片上皆形成孔洞再组装支撑件,本实施例的所述支撑件8没有穿过该背板2(或该电路板 3),也就是无需进行前制作业组装于该背板2(或该电路板3),也不用在该背板2(或该电路板3)制作组装孔,可相对节省制作成本。尤其该电路板3为高价元件,再额外制作破孔的风险太高,破孔后的该电路板3 也难以泛用到其他机种,无助于降低库存成本。
28.相对的,本实施例只需要将所述支撑件8的顶撑部82穿过该反射片 5,当该反射片5完成贴附在该电路板3时即可完成组装,可以减少对位程序、工时与不良率,提升组装便利性。
29.除此之外,本实施例的所述支撑件8穿设于该反射片5上且能随着该反射片5移动,为非固定式的设计,并不是固定于该电路板3上(或该背板2)的设计,因此当该反射片5因为热胀冷缩而有微幅偏移时,所述支撑件8会同步移动,避免该反射片5与所述支撑件8之间产生机构互相干涉。再者,于其他实施例中,该反射片5的膨胀系数大于所述支撑件8的膨胀系数,因此当该反射片5因为热胀冷缩而有微幅偏移时,所述支撑件 8会因为较小的膨胀系数而产生更小幅度的同步移动。
30.另外,该反射片5与该光学组件7共同都被所述支撑件8所顶撑,详细的说,该底座部81顶撑该反射片5,该顶撑部82则顶撑该光学组件 7,藉此可有效确保该反射片5与该光学组件7之间的间距维持一致,不易因为热胀冷缩而让间距改变,影响光学品味。
31.进一步参阅图1,所述支撑件8的底座部81具有至少一斜面811,该斜面811的形状与所述反射部51的围绕壁512相配合。更详细地说,于本实施例中,每一底座部81具有两条三角柱体810呈交叉状延伸,每一条三角柱体810在两相反侧各形成有该斜面811。每一所述反射部51的所述围绕壁512具有多个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壁部513,以及多个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壁部514,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非平行。
32.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8设置于该反射片5的所述第一壁部513 与所述第二壁部514的交叉处,该底座部81的其中一个三角柱体810的所述斜面811与两相邻反射部51的第一壁部513相配合,该底座部81的另一个三角柱体810的所述斜面811与两个相邻反射部51的第二壁部514相配合。由于所述斜面811与第一壁部513或第二壁部514相配合,因此可以对该反射片5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同时也能让所述支撑件8限位在该反射片5底面的固定位置。
33.另外,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件8的该顶撑部82设置于该底座部81 的交叉处。该反射片5的所述第一壁部513与所述第二壁部514的交叉处的顶缘形成有破孔52,所述支撑件8
的该顶撑部82穿过该反射片5的破孔52而顶撑该光学组件7。因此,所述支撑件8无需进行前制作业组装于该背板2(或该电路板3),而且由于该反射片5的成本较该电路板3的成本为低,于该反射片5制作所述破孔52的难度与加工成本也就可以随之降低。
34.该背板2、该电路板3、该黏贴件6、所述支撑件8、该反射片5、所述光学组件7组装完成后,即形成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于该背光模组的出光侧设置显示面板9,即形成如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
35.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8的底座部81也可以呈一字型延伸,如图5所示。此时,所述支撑件8同样可以设置于该反射片5的所述第一壁部513与所述第二壁部514的交叉处,所述支撑件8的该顶撑部82穿过该反射片5的破孔52而顶撑该光学组件7。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 8也可以设置于该反射片5的所述第一壁部513与所述第二壁部514的其中的一者,此时,所述破孔52形成于所述第一壁部513与所述第二壁部 514的其中的一者。也就是说,所述破孔52并不限定形成在所述第一壁部 513或所述第二壁部514的直线位置上,也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一壁部513 与所述第二壁部514的交叉位置上,两种位置皆位于所述第一壁部513及/ 或所述第二壁部514的顶缘而不会破坏所述第一壁部513或所述第二壁部 514的倾斜壁面,以避免影响其光线的反射效果。
3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透过该支撑件8并非固定式设计而能随着该反射片5移动,因此该反射片5下方的其他板材不需破孔52,可以提升组装便利性,亦能有效降低因该反射片5胀缩所产生的机构干涉,此种设计理念可运用在中大尺寸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例如车载或电视等产品。
37.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38.附图标记列表
[0039]2ꢀꢀꢀꢀꢀꢀꢀꢀꢀ
背板
[0040]3ꢀꢀꢀꢀꢀꢀꢀꢀꢀ
电路板
[0041]4ꢀꢀꢀꢀꢀꢀꢀꢀꢀ
发光件
[0042]5ꢀꢀꢀꢀꢀꢀꢀꢀꢀ
反射片
[0043]
50
ꢀꢀꢀꢀꢀꢀꢀꢀ
开口
[0044]
51
ꢀꢀꢀꢀꢀꢀꢀꢀ
反射部
[0045]
511
ꢀꢀꢀꢀꢀꢀꢀ
底壁
[0046]
512
ꢀꢀꢀꢀꢀꢀꢀ
围绕壁
[0047]
513
ꢀꢀꢀꢀꢀꢀꢀ
第一壁部
[0048]
514
ꢀꢀꢀꢀꢀꢀꢀ
第二壁部
[0049]
52
ꢀꢀꢀꢀꢀꢀꢀꢀ
破孔
[0050]6ꢀꢀꢀꢀꢀꢀꢀꢀꢀ
黏贴件
[0051]
61
ꢀꢀꢀꢀꢀꢀꢀꢀ
缺口部
[0052]7ꢀꢀꢀꢀꢀꢀꢀꢀꢀ
光学组件
[0053]8ꢀꢀꢀꢀꢀꢀꢀꢀꢀ
支撑件
[0054]
81
ꢀꢀꢀꢀꢀꢀꢀꢀ
底座部
[0055]
810
ꢀꢀꢀꢀꢀꢀꢀ
三角柱体
[0056]
811
ꢀꢀꢀꢀꢀꢀꢀ
斜面
[0057]
82
ꢀꢀꢀꢀꢀꢀꢀꢀ
顶撑部
[0058]9ꢀꢀꢀꢀꢀꢀꢀꢀꢀ
显示面板。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