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温差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04:42: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多应用于光解水制氢、光解水制氧及常温常压光催化还原co2等实验,尤其是涉及封闭管路内的气体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2.光催化活性评价系统是关于一种微量气体收集及在线检测系统,光催化活性评价系统为科学实验提供一套完整的密封性能完好的实验设备。该设备可以保证实验中产生的微量气体无泄漏或其他气体影响,并实现了边收集,边测试,尤其是在光解水制氢、光解水制氧等实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参照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光催化活性评价系统,其包括供微量气体循环流动的循环机构1,循环机构1包括通过若干个连接管依次串联的反应器10、第一冷凝回流管11、动力部12、取样部13和第二冷凝回流管14。当光催化活性评价系统工作时,从反应器10中产生氢气和氧气,产生的气体在动力部12的作用下从反应器10流动到第一冷凝回流管11,然后流动到动力部12,再流经取样部13,随后经过第二冷凝回流管14又回到反应器10,形成循环流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常见的循环机构1使用的动力部12通常为风扇泵,通过叶片的转动带动气体进行循环流动,但是光催化活性评价系统为高真空系统,循环机构1内部为真空环境,风扇泵的驱动效果不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循环机构内气体的流动速度,本技术提供一种温差循环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温差循环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温差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机构,所述循环机构包括若干个供气体循环流动的连接管,若干个所述连接管包括左控温管路和右控温管路,所述左控温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左控温管路温度的左控温元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循环机构工作时,左控温元件工作提高左控温管路内部气体的温度,使左控温管路与右控温管路之间产生温度差,从而使循环机构内部产生压力差,提高了循环机构内气体的流动速度。
9.可选的,所述右控温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右控温管路温度的右控温元件,左控温元件和右控温元件配合使用使左控温管路和右控温管路之间存在温度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左控温元件和右控温元件升高循环机构的温度,降低了循环机构内氢气和氧气液化的可能性;通过右控温元件便于工作人员控制右控温管路的温度,使左控温管路和右控温管路之间产生温度差。
11.可选的,所述左控温元件为柔性长条状结构,所述左控温元件沿左控温管路的延伸方向绕设在左控温管路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长条状的左控温元件缠绕在左控温管路上,提高了
左控温元件与左控温管路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左控温元件与左控温管路的热传导速率。
13.可选的,所述左控温元件和右控温元件均为柔性长条状结构,所述左控温元件沿左控温管路的延伸方向绕设在左控温管路上,所述右控温元件沿右控温管路的延伸方向绕设在右控温管路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了控温元件与控温管道的接触,加快了控温元件与控温管路的热传导速率。
15.可选的,所述左控温管路上包裹有保温层,所述左控温元件位于保温层与左控温管路之间。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保温层降低了左控温元件温度的消耗,节能环保。
17.可选的,所述左控温元件为电加热带。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加热带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升温操作,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19.可选的,所述左控温元件上可拆卸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捆绑绳,所述左控温元件通过捆绑绳捆绑在左控温管路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捆绑绳将左控温元件捆绑在左控温管路上,增强了左控温元件与左控温管路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左控温元件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捆绑绳的一端固接有锁紧件,锁紧件包括固接于捆绑绳上的安装筒和滑移设置于安装筒内的卡位件,捆绑绳远离安装筒的一端穿设于安装筒和卡位件,安装筒内设置有用于将捆绑绳夹设于安装筒与卡位件之间的弹性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锁紧件和捆绑绳将左控温元件固定在升温管上,方便快捷。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当循环机构工作时,左控温元件工作提高左控温管路内部气体的温度,使左控温管路与右控温管路之间产生温度差,从而使循环机构内部产生压力差,提高了循环机构内气体的流动速度;
25.通过左控温元件和右控温元件升高循环机构的温度,降低了循环机构内氢气和氧气液化的可能性;
26.使用保温层降低了左控温元件温度的消耗,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27.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光催化活性评价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差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为展示控温元件而去除保温层和连接件后的温差循环系统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取样部的两种连通状态。
31.图5是沿图2中a-a线所作的剖视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循环机构;10、反应器;11、第一冷凝回流管;12、动力部;13、取样部;130、第一四通阀;131、第二四通阀;132、三通阀;14、第二冷凝回流管;15、左控温管路;16、右控温管路;2、左控温元件;3、右控温元件;4、保温层;5、连接件;50、捆绑绳;51、锁紧件;510、安装筒;511、卡位件;512、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2-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温差循环系统。参照图2和图3,一种温差循环系统,包括供气体循环流动的循环机构1、安装在循环机构1上的左控温元件2和右控温元件3。通过左控温元件2和右控温元件3控制循环机构1内部的温度,使循环机构1内部产生温度差,加快循环机构1内气体的流动速度。
35.参照图2和图3,循环机构1包括由若干个连接管依次串联的反应器10、第一冷凝回流管11、动力部12、取样部13和第二冷凝回流管14。在反应器10内设置有光催化剂和水,在光照条件下,光催化剂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第一冷凝回流管11和第二冷凝回流管14用于液化水蒸气,防止水蒸气在循环机构1内循环影响检测结果。动力部12为风扇泵,用于带动混合气体循环流动,取样部13便于工作人员采取循环机构1内部的气体进行检测。
36.当循环机构1工作时,反应器10反应生成混合气体,混合气体在循环机构1内扩散,然后动力部12工作带动混合气体循环流动,使混合气体依次流经反应器10、第一冷凝回流管11、动力部12、取样部13和第二冷凝回流管14。
37.参照图3和图4,取样部13包括第一四通阀130、第二四通阀131和三通阀132。第一四通阀130的四个开口分别连通于动力部12、第二冷凝回流管14、三通阀132和第二四通阀131。第二四通阀131的两个开口分别连通于第一四通阀130和三通阀132,第二四通阀131的另外两个开口分别用于外连载气和色谱仪。三通阀132的三个开口分别连通于第一四通阀130、第二四通阀131和真空泵。
38.参照图4,为取样部13的两种状态:状态a和状态b。当取样部13处于状态a时,第一四通阀130连通动力部12和第二冷凝回流管14,当混合气体经过取样部13时只通过第一四通阀130。当取样部13处于状态b时,第一四通阀130使动力部12与三通阀132连通,并使第二冷凝回流管14与第二四通阀131连通;三通阀132与第二四通阀131也处于连通状态,混合气体依次经过第一四通阀130、三通阀132、第二四通阀131后又通过第一四通阀130流向第二冷凝回流管14。
39.设动力部12与第一冷凝回流管11之间的管路、动力部12与第一四通阀130之间的管路、第一四通阀130和三通阀132之间的管路、三通阀132与第二四通阀131之间的管路和第二四通阀131用于连接载气装置的管路为左控温管路15。设第二四通阀131用于连接色谱仪的管路、第二四通阀131与第一四通阀130之间的管路和第一四通阀130与第二冷凝回流管14之间的管路为右控温管路16。
40.参照图2和图3,左控温元件2和右控温元件3为功率不同的两种电加热带,左控温元件2沿左控温管路15的延伸方向绕设在左控温管路15上,左控温元件2还绕设于动力部12。右控温元件3沿右控温管路16的延伸方向绕设在右控温管路16上。当混合气体在循环机构1内循环时,左控温元件2加热左控温管路15,右控温元件3加热右控温管路16。左控温元件2和右控温元件3的加热效果不同,使左控温管路15的温度高于右控温管路16的温度或右控温管路16的温度高于左控温管路15的温度。从而使左控温管路15和右控温管路16之间产生温度差,进而使循环机构1内部产生压力差,加快混合气体的循环速度,加快实验进程。
41.参照图2和图3,为了减少左控温管路15和右控温管路16热量的流失,降低左控温元件2和右控温元件3的耗能,在左控温管路15和右控温管路16上均包裹有一层保温层4。左
控温元件2位于保温层4与左控温管路15之间,右控温管路16位于保温层4与右控温管路16之间。
42.参照图2和图5,为了便于电加热带在管路上的安装和拆卸,在左控温管路15和右控温管路16上均安装有若干个连接件5。连接件5包括捆绑绳50和锁紧件51,捆绑绳50呈带状,捆绑绳50绕设在保温层4上将保温层4固定在管路上。捆绑绳50的一端与锁紧件51固接,捆绑绳50的另一端与锁紧件51卡接。
43.参照图2和图5,锁紧件51包括与捆绑绳50固接的安装筒510、滑移设置于安装筒510内的卡位件511和用于推动卡位件511滑移的弹性件512。捆绑绳50未固接安装筒510的一端可拆卸穿设于安装筒510和卡位件511。当捆绑绳50未固接安装筒510的一端穿设于安装筒510和卡位件511时,弹性件512弹性推动卡位件511将捆绑绳50卡设在安装筒510上。
4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温差循环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当循环机构1工作前通过真空泵使循环机构1内部保持接近真空的环境,然后反应器10工作产生氢气、氧气和水蒸气,水蒸气在第一冷凝回流管11和第二冷凝回流管14的冷凝作用下回流至反应器10内,动力部12工作带动剩余气体流动,左控温元件2和右控温元件3工作分别升高左控温管路15的温度和右控温管路16的温度,使左控温管路15和右控温管路16之间产生温度差,通过两段管道内气体的温度差形成压力差,从而加快了循环机构1内气体的流动速度。相比于相关技术,本技术的一种温差循环系统具有加快循环机构1内气体流动速度的效果。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