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次性泡茶棒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04:04: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纸容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次性泡茶棒。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一次性泡茶容器多为泡茶袋,其空间有限且容易变形,只能用于包装碎小的茶末。因此人们难以将完整的茶叶装在一次性容器中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次性泡茶棒。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次性泡茶棒,包括内置第一容腔的外棱台,和内置第二容腔的内棱台,所述外棱台用以支撑内棱台,所述第一容腔用以放置内棱台,所述第二容腔用以放置茶叶,所述内棱台的侧壁上配置有过滤孔,该过滤孔能够让水自所述第二容腔流到所述内棱台外,或自内棱台外流到所述第二容腔,且所述过滤孔不能让茶叶自所述第二容腔流到内棱台外。
5.进一步优化,所述外棱台的侧壁由四个完全相同的等腰梯形组成,所述内棱台的侧壁由四个完全相同的等腰梯形组成,所述用以组成外棱台侧壁的等腰梯形,其底角的角度与所述用以组成内棱台侧壁的等腰梯形底角的角度相等。
6.进一步优化,所述外棱台配置有上下两个盖子,所述外棱台的下部偏上的位置设有易撕口。
7.进一步优化,所述内棱台配置有上下两个盖子,所述内棱台与外棱台组成了一个伸缩装置。
8.优选的,所述外棱台的外壁上可以印制文字或图案;所述内棱台侧壁上的过滤孔可有序地排列成文字或图案。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泡茶棒,只需简单的将易撕口撕开,通过内棱台侧壁上的过滤孔,有效地将茶叶和茶水分离,方便饮用;结构简单,实用方便。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泡茶棒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泡茶棒的平面展开图。
1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泡茶棒的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外棱台;2、内棱台;3、易撕口;4、外棱台的盖子;5、过滤孔;6、内棱台的盖子;7、外棱台的连接部;8、内棱台的连接部;9、第一容腔;10、第二容腔;11、内棱台的侧壁;12、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1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次性泡茶棒,包括内置第一容腔9的外棱台1和内置第二容腔10的内棱台2,在存储时,将展开的外棱台沿着梯形的腰折成外棱台1,通过外棱台1的连接部7将其固定;再将展开的内棱台沿着梯形的腰折成内棱台2,通过内棱台2的连接部8将其固定,然后将茶叶放置在第二容腔10内,在将内棱台的盖子6盖上,最后将内棱台2放置在第一容腔9内,并盖上外棱台盖子4。
15.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泡茶棒的外棱台1配置有易撕口3,在使用时,将所述易撕口3撕开,拉出内棱台2使其与外棱台1固定,再将内棱台2放置在茶杯内,加入热水,直至热水漫过内棱台2中的茶叶,泡好茶后,拿出一次性泡茶棒,即可饮用茶水。
16.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通过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次性泡茶棒,包括外棱台(1)和内棱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棱台(1)配置有易撕口(3)和第一容腔(9),所述内棱台(2)可放置在第一容腔(9)内,所述外棱台(1)用以支撑内棱台(2),所述内棱台(2)的侧壁上配置有过滤孔(5),所述内棱台(2)内配置有第二容腔(10),所述第二容腔(10)用以放置茶叶,所述过滤孔(5)能够让茶水自第二容腔(10)流到内棱台(2)外,或自内棱台(2)外流到第二容腔(1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泡茶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棱台(2)配置有内棱台的盖子(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泡茶棒,其特征在于:使用时,外棱台(1)和内棱台(2)的连接的地方作为内棱台(2)的支撑部(1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次性泡茶棒,涉及纸容器技术领域。在现有技术中,一次性泡茶容器多为泡茶袋,其空间有限且容易变形,难以用于泡制完整的茶叶。本实用新型一次性泡茶棒,包含内置第一容腔的外棱台,和内置第二容腔的内棱台,所述外棱台用以支撑内棱台,所述内棱台可放置在第一容腔内,所述第二容腔内可放置茶叶,所述内棱台的侧壁上配置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能够阻止茶叶自所述第二容腔内流到所述内棱台外。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泡制叶片完整的茶叶。茶叶。茶叶。


技术研发人员:杨廷昊 陈春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夷山武叶茶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2
技术公布日:2022/2/2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