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圆形电子产品的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20:15: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形电子产品的保护膜。


背景技术:

2.电子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刮磨现象而损坏电子产品,因此,需要在电子产品的表面包裹一层保护膜。其中,当电子产品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时,使用一整张保护膜包裹圆形电子产品时,会导致在圆形电子产品的弧面位置处出现起皱现象,使得圆形电子产品的美观性较差。
3.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目前通常采用将一整张保护膜剪裁为多个分块保护膜,再使用多个分块保护膜分别对圆形电子产品进行包裹;其虽然能够避免在圆形电子产品的弧面位置处出现起皱现象,使其美观性较好;但其需要的分块保护膜数量较多,且还需要预先将一整张保护膜剪裁为多个分块保护膜,导致包裹工序繁琐,使其包裹效率较低。
4.针对以上问题,亟需一种圆形电子产品的保护膜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圆形电子产品的保护膜,其包裹工序简单及包裹效率较高,且能够使圆形电子产品的美观性较好。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圆形电子产品的保护膜,其用于对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待包裹件的表面进行包裹,所述待包裹件包括圆弧形本体,且在所述圆弧形本体上形成有相对设置的圆形底端及圆形顶端,包括:
8.第一包裹件,其粘接在所述圆形顶端上,且所述第一包裹件上形成有多个向所述圆形底端延伸的第一条形件;
9.第二包裹件,其粘接在所述圆形底端的第一粘接面上,且所述第二包裹件上形成有多个向所述圆形顶端延伸的第二条形件;
10.第三包裹件,其与所述第一包裹件及所述第二包裹件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包裹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包裹件与所述第三包裹件之间,所述第三包裹件的第一部分粘接在所述第二包裹件的底端,所述第三包裹件的第二部分粘接在所述圆形底端的第二粘接面上,且所述第三包裹件上形成有向所述圆形顶端延伸的第三条形件;
11.其中,所述第一条形件、所述第二条形件及所述第三条形件均被配置为粘接至所述圆弧形本体的外侧面。
12.优选地,所述第一包裹件、所述第二包裹件及所述第三包裹件上均形成有第一粘接层,以用于使所述第一包裹件、所述第二包裹件及所述第三包裹件分别粘接至所述圆形顶端、所述第一粘接面及所述第二粘接面。
13.优选地,所述第一粘接层采用静电膜形成。
14.优选地,所述圆形电子产品的保护膜的材质为opp保护膜。
15.优选地,所述第二包裹件的底端形成有第二粘接层,以用于使所述第三包裹件的第一部分粘接在所述第二包裹件的底端。
16.优选地,所述第二粘接层采用双面胶形成。
17.优选地,所述第一包裹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包裹件及所述第三包裹件通过连接件连接,且所述连接件上形成有所述第一粘接层,以能够使所述连接件粘接至所述圆弧形本体的外侧面。
18.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长度与所述圆弧形本体上由所述圆形底端至所述圆形顶端之间的弧形长度相匹配。
19.优选地,所述第一条形件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条形件数量与所述第三条形件数量之和相同。
20.优选地,所述第一条形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条形件的端部或者所述第三条形件的端部抵接,且所述第一条形件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条形件的长度之和、所述第一条形件的长度与所述第三条形件的长度之和,均与所述圆弧形本体上由所述圆形底端至所述圆形顶端之间的弧形长度相匹配。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2.通过将第一包裹件连接在第二包裹件与第三包裹件之间,使第一包裹件粘接在圆弧形本体的圆形顶端上,第二包裹件粘接在圆弧形本体的圆形底端的第一粘接面上,并使第三包裹件的第二部分粘接在圆形底端的第二粘接面上,从而实现了分别对圆弧形本体的圆形顶端及圆形底端的包裹,以能够对圆弧形本体的圆形顶端及圆形底端进行保护;同时,使第一包裹件上形成的多个向圆形底端延伸的第一条形件、第二包裹件上形成的多个向圆形顶端延伸的第二条形件、第三包裹件上形成的向圆形顶端延伸的第三条形件均粘接在圆弧形本体的外侧面,从而实现了对圆弧形本体的外侧面的包裹,以能够对圆弧形本体的外侧面进行保护,且第一包裹件、第二包裹件及第三包裹件一体成型;从而实现了在不需要裁切多个分块保护膜的情况下,能够以分块包裹的形式对待包裹件进行包裹,一方面能够避免在待包裹件的弧面位置处出现起皱现象,使其美观性较好;另一方面不再需要预先将一整张保护膜剪裁为多个分块保护膜,使包裹工序简单,使其包裹效率较高;同时使第三包裹件的第一部分粘接在第二包裹件的底端,能够使整个圆形电子产品的保护膜在对待包裹件进行包裹后形成类似于灯笼的形状,以进一步使待包裹件的包裹美观性较好。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形电子产品的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形电子产品的保护膜的全部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形电子产品的保护膜的部分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第一包裹件;11-第一条形件;2-第二包裹件;21-第二条形件;22-第二粘接层;3-第三包裹件;31-第三条形件;4-连接件;5-第一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28.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
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29.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己。在整个说明书中,同样的附图标记指示同样的元件。
30.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1.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圆形电子产品的保护膜,其用于对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待包裹件的表面进行包裹,且能够实现在不需要裁切多个分块保护膜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一个圆形电子产品的保护膜采用分块包裹的形式对待包裹件进行包裹,以使其美观性较好以及包裹工序简单,且其包裹效率较高。其中,待包裹件包括圆弧形本体,且在圆弧形本体上形成有相对设置的圆形底端及圆形顶端。
32.具体地,如图1所示,圆形电子产品的保护膜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包裹件1、第二包裹件2及第三包裹件3,且第一包裹件1连接于第二包裹件2与第三包裹件3之间;其中,第一包裹件1粘接在圆弧形本体的圆形顶端上,且在第一包裹件1上形成有多个向圆形底端延伸的第一条形件11;第二包裹件2粘接在圆形底端的第一粘接面上,且在第二包裹件2上形成有多个向圆形顶端延伸的第二条形件21;第三包裹件3的第一部分粘接在第二包裹件2的底端,第三包裹件3的第二部分粘接在圆形底端的第二粘接面上,且在第三包裹件3上形成有向圆形顶端延伸的第三条形件31;其中,第一条形件11、第二条形件21及第三条形件31均被配置为粘接至圆弧形本体的外侧面。本实施例中,圆形电子产品的保护膜的材质为opp保护膜。opp保护膜具有对金属、塑料、玻璃等各种物体具有合适的粘结强度,保持力性能良好。
33.通过将第一包裹件1连接在第二包裹件2与第三包裹件3之间,使第一包裹件1粘接在圆弧形本体的圆形顶端上,第二包裹件2粘接在圆弧形本体的圆形底端的第一粘接面上,并使第三包裹件3的第二部分粘接在圆形底端的第二粘接面上,从而实现了分别对圆弧形本体的圆形顶端及圆形底端的包裹,以能够对圆弧形本体的圆形顶端及圆形底端进行保护;同时,使第一包裹件1上形成的多个向圆形底端延伸的第一条形件11、第二包裹件2上形成的多个向圆形顶端延伸的第二条形件21、第三包裹件3上形成的向圆形顶端延伸的第三条形件31均粘接在圆弧形本体的外侧面,从而实现了对圆弧形本体的外侧面的包裹,以能够对圆弧形本体的外侧面进行保护,且第一包裹件1、第二包裹件2及第三包裹件3一体成型;从而实现了在不需要裁切多个分块保护膜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一个圆形电子产品的保护膜采用分块包裹的形式对待包裹件进行包裹,一方面能够避免在待包裹件的弧面位置处出现起皱现象,使其美观性较好;另一方面不再需要预先将一整张保护膜剪裁为多个分块保护膜,使包裹工序简单,以使包裹方式操作简单方便,从而使其包裹效率较高。
34.同时,通过使第三包裹件3的第一部分粘接在第二包裹件2的底端,一方面能够保证第三包裹件3与第二包裹件2之间粘接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使在整个圆形电子产品的保护膜在对待包裹件进行包裹后,以能够形成类似于灯笼的形状,以进一步使待包裹件的包裹美观性较好。
35.其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条形件11、多个第二条形件21及多个第三条形件31,能够从多个位置对圆弧形本体的外侧面进行包裹,以使对待包裹件的包裹位置较为全面,从而使包裹效果较好。本实施例中,第一条形件11的数量设置有六个,第二条形件21的数量设置
有两个,第三条形件31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第一条形件11、第二条形件21及第三条形件31的数量为其它数量。
36.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包裹件1、第二包裹件2及第三包裹件3上均形成有第一粘接层5,第一粘接层5用于使第一包裹件1、第二包裹件2及第三包裹件3分别粘接至圆形顶端、第一粘接面及第二粘接面。其中,在第一包裹件1、第二包裹件2及第三包裹件3上与待包裹件接触的部分全部形成有第一粘接层5,以能够对待包裹件的包裹位置较为全面,以使包裹效果较好。
37.其中,第一粘接层5采用静电膜形成。静电膜为一种不涂胶膜,其依靠本身静电来吸附并粘接至待包裹件上,以对待包裹件起保护作用的;静电膜多用于对胶黏剂或者胶水残留比较敏感的表面,通过采用静电膜能够使在将圆形电子产品的保护膜从待包裹件上拆卸时,其拆卸简单方便,且不会损坏待包裹件。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第一粘接层5采用其它材料形成。
38.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在第二包裹件2的底端形成有第二粘接层22,第二粘接层22用于使第三包裹件3的第一部分粘接在第二包裹件2的底端。本实施例中,第二粘接层22采用双面胶形成。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粘接层22还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形成。
39.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包裹件1分别与第二包裹件2及第三包裹件3通过连接件4连接,且在连接件4上形成有第一粘接层5,以能够使连接件4粘接至圆弧形本体的外侧面。其中,在连接件4上与待包裹件接触的部分全部形成有第一粘接层5,以能够对待包裹件的包裹位置较为全面,以使包裹效果较好。
40.其中,连接件4的长度与圆弧形本体上由圆形底端至圆形顶端之间的弧形长度相匹配,以能够避免连接件4在粘接至圆弧形本体的外侧面上出现起皱现象,以使对圆弧形本体的外侧面的包裹美观性较好。
41.具体而言,第一条形件11的数量与第二条形件21数量与第三条形件31数量之和相同;且第一条形件11的端部与第二条形件21的端部或者第三条形件31的端部抵接,第一条形件11的长度与第二条形件21的长度之和、第一条形件11的长度与第三条形件31的长度之和,均与圆弧形本体上由圆形底端至圆形顶端之间的弧形长度相匹配。
42.通过使第一条形件11的长度与第二条形件21的长度之和,与圆弧形本体上由圆形底端至圆形顶端之间的弧形长度相匹配,以能够避免在将第一条形件11及第二条形件21粘接在圆弧形本体的外侧面上时,第一条形件11与第二条形件21之间发生干涉而出现起皱现象的问题、或者第一条形件11与第二条形件21之间存留有距离而导致对圆弧形本体的外侧面包裹不全面的问题,以实现对圆弧形本体的外侧面的包裹较为全面且包裹美观性较好。
43.同时,通过使第一条形件11的长度与第三条形件31的长度之和,与圆弧形本体上由圆形底端至圆形顶端之间的弧形长度相匹配,以能够避免在将第一条形件11及第三条形件31粘接在圆弧形本体的外侧面上时,第一条形件11与第三条形件31之间发生干涉而出现起皱现象的问题、或者第一条形件11与第三条形件31之间存留有距离而导致对圆弧形本体的外侧面包裹不全面的问题,以进一步实现对圆弧形本体的外侧面的包裹较为全面且包裹美观性较好。
44.本实施例中的圆形电子产品的保护膜的具体包裹过程如下:
45.首先,将整个圆形电子产品的保护膜平铺;再使圆弧形本体的圆形顶端朝下,使圆
弧形本体的圆形顶端定位并放置在第一包裹件1上,以将第一包裹件1粘接在圆形顶端上,再将各个第一条形件11分别粘接在圆弧形本体的外侧面上;
46.然后,将第二包裹件2定位并粘接在圆弧形本体上的圆形底端的第一粘接面上,并将各个第二条形件21分别粘接在圆弧形本体的外侧面,以使第二条形件21的端部抵接至第一条形件11的端部;
47.最后,将第三包裹件3的第二部分定位并粘接在圆弧形本体上的圆形底端的第二粘接面上;且使第三包裹件3的第一部分定位并粘接在第二包裹件2底端上的第二粘接层22上,并将各个第三条形件31分别粘接在圆弧形本体的外侧面,以使第三条形件31的端部抵接至第一条形件11的端部;再将圆弧形本体及圆形电子产品的保护膜整体翻转180
°
,以使圆弧形本体的圆形顶端朝上;从而完成了圆形电子产品的保护膜的整个包裹过程。
48.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