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内置套筒式水冷渣仓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02:35: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渣仓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套筒式水冷渣仓。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火力发电厂已采用干式机械除渣系统中,无论是煤粉锅炉采用的风冷式排渣机+存贮渣仓,还是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的冷渣器+存贮渣仓,都是将冷却后的干渣存贮到钢体渣仓中;电厂中目前采用的存贮干渣仓:仓体的上部是圆柱体,下部是圆锥体,两者结合组成一个完整的中空渣仓,空置的容积部分用来存贮锅炉的排渣,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电厂冷却后的排渣并没有达到理想的设计温度(≤150
°
),但仍需将高温排渣存贮到渣仓中,尤其在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煤矸石热电厂中,表现的更加突出,此时,就需要对渣仓进行水冷降温的操作。
3.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水冷降温过程中,通常采用直接向着外壳与内仓之间注入冷水进行水冷的操作,这种水冷方式通常会出现注入的冷水仅仅通过内仓的下侧,无法对内仓的上侧进行水冷,导致无法均匀水冷降温,大大降低了水冷的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内置套筒式水冷渣仓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传统的水冷方式通常仅对渣仓下侧进行降温,冷却不均匀,大大降低了水冷的效率,而提出的一种内置套筒式水冷渣仓。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内置套筒式水冷渣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固定设置有内仓,所述外壳的下壁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内仓连通设置,且所述出料口处盖设有挡盖,所述外壳内设有水冷机构,所述内仓的上侧还盖设有盖板,所述外壳上还设有与之对应的支撑机构。
7.优选地,所述水冷机构包括进水室和出水室,所述进水室和出水室均设置在外壳与内仓之间,且所述进水室和出水室对称设置在内仓的两侧,所述进水室通过若干个输水通道与出水室连通设置,所述外壳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进水室连通设置,所述外壳的下壁上还固定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出水室连通设置,所述出水口上盖设有密封盖,每个所述输水通道内均设有与之对应的挡水装置。
8.优选地,所述挡水装置包括若干挡板,若干所述挡板分别转动设置在若干输水通道靠近进水室的一侧开口处,所述外壳内转动设置有两根转杆,两个所述转杆转动贯穿进水室两侧的各个输水通道设置,若干所述挡板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转杆上,所述外壳的下壁还固定设置有两个电机,两个所述转杆均转动贯穿外壳的下壁分别与两个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9.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定套设在外壳的下端侧壁上,且所述固定环的下壁上固定设置有若干撑杆,若干所述撑杆均匀周向设置在固定环的下壁
上。
10.优选地,若干所述挡板的侧壁上均固定套设有密封垫,两个所述转杆贯穿外壳处均套设有密封套。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挡板,实现了对各个输水通道的阻挡,让进水室能够先进行蓄水,待蓄满水后再打开挡板即可从上而下同时向各个输水通道内注水,从而充分均匀的对内仓进行降温,大大提高了水冷的效果,避免出现只对内仓下侧进行水冷的问题,通过电机与转杆的配合,实现了对挡板的控制,通过控制电机转动,即可完成对挡板打开和关闭的控制,通过设置密封垫,保证了挡板的密封效果,通过设置密封套实现了对转杆贯穿外壳处的密封,避免漏水影响装置的正常运作。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内置套筒式水冷渣仓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内置套筒式水冷渣仓的俯视结构剖视图;
14.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外壳、2内仓、3进水室、4出水室、5输水通道、6挡板、7转杆、8电机、9进水口、10出水口、11固定环、12撑杆、13出料口、14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7.参照图1-3,一种内置套筒式水冷渣仓,包括外壳1,外壳1内固定设置有内仓2,外壳1的下壁开设有出料口13,出料口13与内仓2连通设置,且出料口13处盖设有挡盖,外壳1内设有水冷机构,水冷机构包括进水室3和出水室4,进水室3和出水室4均设置在外壳1与内仓2之间,且进水室3和出水室4对称设置在内仓2的两侧,进水室3通过若干个输水通道5与出水室4连通设置,外壳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进水口9,进水口9与进水室3连通设置,外壳1的下壁上还固定设置有出水口10,出水口10与出水室4连通设置,出水口10上盖设有密封盖,每个输水通道5内均设有与之对应的挡水装置,挡水装置包括若干挡板6,若干挡板6分别转动设置在若干输水通道5靠近进水室3的一侧开口处,外壳1内转动设置有两根转杆7,两个转杆7转动贯穿进水室3两侧的各个输水通道5设置,若干挡板6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转杆7上,若干挡板6的侧壁上均固定套设有密封垫,两个转杆7贯穿外壳1处均套设有密封套,外壳1的下壁还固定设置有两个电机8,两个转杆7均转动贯穿外壳1的下壁分别与两个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内仓2的上侧还盖设有盖板14,外壳1上还设有与之对应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固定环11,固定环11固定套设在外壳1的下端侧壁上,且固定环11的下壁上固定设置有若干撑杆12,若干撑杆12均匀周向设置在固定环11的下壁上,通过设置挡板6,实现了对各个输水通道5的阻挡,让进水室3能够先进行蓄水,待蓄满水后再打开挡板6即可从上而下同时向各个输水通道5内注水,从而充分均匀的对内仓2进行降温,大大提高了水冷的效果,避免出现只对内仓2下侧进行水冷的问题,通过电机8与转杆7的配合,实现了对挡板6的控制,通过控制电机8转动,即可完成对挡板6打开和关闭的控制,通过设置密封垫,保证
了挡板6的密封效果,通过设置密封套实现了对转杆7贯穿外壳1处的密封,避免漏水影响装置的正常运作。
18.本实用新型中,在对渣仓进行水冷时,只需向进水室3内注入冷水,待进水室3内被注满水后,控制电机8带动转杆7转动,从而可以带动挡板6打开输水通道5,冷水即可从上至下同时通过各个输水通道5到达出水室4,从而实现对内仓2的充分水冷,避免出现冷水只从内仓2下侧流过导致冷却不均匀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水冷的效率,打开出水口10上的密封盖,即可将出水室4内的水排出,再关闭挡板6和密封盖,进行下一次的蓄水,再循环水冷操作后,即可完成对内仓2的水冷降温。
1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内置套筒式水冷渣仓,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固定设置有内仓(2),所述外壳(1)的下壁开设有出料口(13),所述出料口(13)与内仓(2)连通设置,且所述出料口(13)处盖设有挡盖,所述外壳(1)内设有水冷机构,所述内仓(2)的上侧还盖设有盖板(14),所述外壳(1)上还设有与之对应的支撑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套筒式水冷渣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机构包括进水室(3)和出水室(4),所述进水室(3)和出水室(4)均设置在外壳(1)与内仓(2)之间,且所述进水室(3)和出水室(4)对称设置在内仓(2)的两侧,所述进水室(3)通过若干个输水通道(5)与出水室(4)连通设置,所述外壳(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进水口(9),所述进水口(9)与进水室(3)连通设置,所述外壳(1)的下壁上还固定设置有出水口(10),所述出水口(10)与出水室(4)连通设置,所述出水口(10)上盖设有密封盖,每个所述输水通道(5)内均设有与之对应的挡水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套筒式水冷渣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装置包括若干挡板(6),若干所述挡板(6)分别转动设置在若干输水通道(5)靠近进水室(3)的一侧开口处,所述外壳(1)内转动设置有两根转杆(7),两个所述转杆(7)转动贯穿进水室(3)两侧的各个输水通道(5)设置,若干所述挡板(6)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转杆(7)上,所述外壳(1)的下壁还固定设置有两个电机(8),两个所述转杆(7)均转动贯穿外壳(1)的下壁分别与两个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套筒式水冷渣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环(11),所述固定环(11)固定套设在外壳(1)的下端侧壁上,且所述固定环(11)的下壁上固定设置有若干撑杆(12),若干所述撑杆(12)均匀周向设置在固定环(11)的下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套筒式水冷渣仓,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挡板(6)的侧壁上均固定套设有密封垫,两个所述转杆(7)贯穿外壳(1)处均套设有密封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套筒式水冷渣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固定设置有内仓,所述外壳的下壁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内仓连通设置,且所述出料口处盖设有挡盖,所述外壳内设有水冷机构,所述内仓的上侧还盖设有挡板,所述外壳上还设有与之对应的支撑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先进行蓄水,再从上至下同时让冷水流过内仓的外壁,从而对内仓进行充分的水冷,避免出现水流只流过仓体下侧出现冷却不均匀的问题。匀的问题。匀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祝万信 孙平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双良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4
技术公布日:2022/2/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