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发动机的缸盖顶面回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9:09: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发动机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发动机的缸盖顶面回油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技术专门设置在发动机气缸体前端设置有回油腔,中间也设置有回油腔,后端依靠齿轮室回油。现有技术由于在缸体上设置了多个回油腔,导致气缸体砂芯太多,铸造比较复杂使得气缸体、气缸盖的制造以及加工成本高居不下。
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缸盖顶面回油结构,其能够利用发动机本身的推杆室、推杆孔、挺柱孔、凸轮轴型腔、平衡孔以及曲轴箱,将处于气缸体顶面的润滑油回流至油底壳。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缸盖顶面回油结构,发动机包括气缸盖、气缸体及油底壳,缸盖顶面回油结构包括推杆室、推杆孔、挺柱孔以及凸轮轴型腔;推杆孔设置在气缸盖上;推杆室设置在气缸体的上部,且位于推杆孔的下方,推杆室和推杆孔相互连通;挺柱孔设置在气缸体的中上部,并位于推杆室的下方;凸轮轴型腔设置在气缸体的中部,且位于挺柱孔的下方,挺柱孔和凸轮轴型腔相互连通;其中处于气缸盖顶面的润滑油能够通过推杆室、推杆孔、挺柱孔以及凸轮轴型腔回流形成发动机的一路回油通路。
6.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推杆室和推杆孔用于装设推杆;挺柱孔用于装设挺柱,推杆和挺柱同轴连接;凸轮轴型腔用于装设凸轮轴;其中推杆和挺柱的中轴线与凸轮轴的中轴线垂直相交。
7.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推杆与推杆室和推杆孔之间存在间隙,凸轮轴型腔与凸轮轴之间存在间隙,推杆与推杆室和推杆孔之间的间隙与凸轮轴型腔与凸轮轴之间的间隙相互连通并形成回油通路。
8.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动机的缸盖顶面回油结构还包括平衡孔,其设置在气缸体上,且位于凸轮轴型腔的下方,平衡孔的上部与凸轮轴型腔连通,下部与曲轴箱连通,曲轴箱连通油底壳。
9.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处于气缸盖顶面的润滑油能够通过回油通路、平衡孔以及曲轴箱回流至油底壳。
10.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推杆室、推杆孔、挺柱孔以及凸轮轴型腔均设置在发动机的气缸孔的一侧。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缸盖顶面回油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发动机缸盖部分,利用缸盖本身的结构推杆孔回油到气缸体,然后利用气缸体本身的推杆室以及挺柱孔回油到气缸体凸轮轴型腔,再通过凸轮轴型腔和曲轴箱之间的平衡孔回到油底壳。整个回油过程都是借用发动机现有的结构特征,通过合理的设计推杆孔、推杆室与推杆之间的间隙、挺柱孔与挺柱之间的间隙以及凸轮轴型腔与凸轮轴之间的间隙,再加上平衡孔的连接作用,在没有专门设置回油腔而且保证推杆、挺柱及凸轮轴的工作及润滑的基础上实现了润滑油的自然回流,从而简化了气缸体砂芯以及缸盖砂芯的数量,降低了整机的铸造成本。
附图说明
12.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缸盖顶面回油结构俯视示意图;
13.图2是图1的a—a处的剖视示意图;
14.图3是图1的b—b处的剖视示意图。
15.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6.10-气缸盖,101-推杆孔,20-气缸垫,30-气缸体,301-推杆室,302-挺柱孔,303-凸轮轴型腔,304-平衡孔,305-曲轴箱,40-油底壳。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18.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19.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发动机的缸盖顶面回油结构,发动机包括气缸盖10、气缸体30及油底壳40,气缸盖10与气缸体30之间设置有气缸垫20。缸盖顶面回油结构主要包括推杆孔101、推杆室301、挺柱孔302以及凸轮轴型腔303等。其中推杆孔101设置在气缸盖10上。推杆室301设置在气缸体30的上部,且位于推杆孔101的下方,推杆室301和推杆孔101相互连通。挺柱孔302设置在气缸体30的中上部,并位于推杆室301的下方。凸轮轴型腔303设置在气缸体30的中部,且位于挺柱孔302的下方,挺柱孔302和凸轮轴型腔303相互连通。其中处于气缸盖10顶面的润滑油能够通过推杆室301、推杆孔101、挺柱孔302以及凸轮轴型腔303回流形成发动机的一路回油通路。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推杆室301和推杆孔101用于装设推杆。挺柱孔302用于装设挺柱,推杆和挺柱同轴连接。凸轮轴型腔303用于装设凸轮轴。其中推杆和挺柱的中轴线与凸轮轴的中轴线垂直相交。推杆与推杆室301和推杆孔101之间存在间隙,凸轮轴型腔303与凸轮轴之间存在间隙,推杆与推杆室301和推杆孔101之间的间隙与凸轮轴型腔303与凸轮轴之间的间隙相互连通并形成回油通路。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动机的缸盖顶面回油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气缸体30上的平衡孔304,平衡孔304位于凸轮轴型腔303的下方,平衡孔304的上部与凸轮轴型腔303连通,下部与曲轴箱305连通,曲轴箱305连通油底壳40。其中处于气缸盖10顶面的润滑油能够通过回油通路、平衡孔304以及曲轴箱305回流至油底壳40。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推杆室301、推杆孔101、挺柱孔302以及凸轮轴型腔303均设置在发动机的气缸孔的一侧。本实施例的缸盖顶面回油结构主要以六缸直列式双气门侧置式凸轮轴发动机为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本实用新型的缸盖顶面回油结构同样也可以应用于v型发动机以及其它缸数的发动机等。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缸盖顶面回油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请参阅图1至图3,利用缸盖上的12个推杆孔101回油到气缸体30。气缸体30对应推杆孔101的位置有推杆室301,然后通过气缸体30上的推杆室301和挺柱孔302回油到凸轮轴型腔303,接着通过凸轮轴型腔303和曲轴箱305之间的平衡孔304回油到曲轴箱305,最后回油到油底壳40。
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缸盖顶面回油结构具有以下优点:在发动机缸盖部分,利用缸盖本身的结构推杆孔回油到气缸体,然后利用气缸体本身的推杆室以及挺柱孔回油到气缸体凸轮轴型腔,再通过凸轮轴型腔和曲轴箱之间的平衡孔回到油底壳。整个回油过程都是借用发动机现有的结构特征,通过合理的设计推杆孔、推杆室与推杆之间的间隙、挺柱孔与挺柱之间的间隙以及凸轮轴型腔与凸轮轴之间的间隙,再加上平衡孔的连接作用,在没有专门设置回油腔而且保证推杆、挺柱及凸轮轴的工作及润滑的基础上实现了润滑油的自然回流,从而简化了气缸体砂芯以及缸盖砂芯的数量,降低了整机的铸造成本。
25.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