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板框过滤机的前置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8:07: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酵罐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板框过滤机的前置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2.本公司在生产酶制剂产品过程中,有过滤提纯的工艺过程中,目前通常采用的过滤手段为板框过滤,通过板框过滤之后再采用的是超滤膜设备,通过超滤膜设备能够用于超细微粒的过滤,在进入到超滤膜设备的液体制剂,需要保证液体中不含1微米以上的超细颗粒。而目前所采用的板框过滤无法达到上述前置过滤的效果,这样就会导致进入到超滤膜设备内部的液体中含有超过1微米的超细颗粒,进而造成超滤膜设备模芯的损坏,缩短了其使用寿命,需要频繁对模芯进行定期更换,而上述的模芯价格相对昂贵,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板框过滤机的前置过滤装置,此装置能够用于酶制剂产品生产过程中,液体产品进入板框过滤器之前的初步过滤,依次通过布袋过滤和滤芯过滤,进而起到很好的过滤效果,并过滤掉大部分的超细颗粒,然后,再将其输送到板框进行再次过滤,并保证后续进入到超滤膜设备内部的液体中不含有1微米以上的超细颗粒,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超滤膜设备的压力,延长了超滤膜设备的定期检修更换时间,降低了成本。
4.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板框过滤机的前置过滤装置,它包括第一过滤筒体,所述第一过滤筒体的下部整体固定安装在筒体支架结构上;所述第一过滤筒体的顶部通过环形扣和锁紧手柄可拆卸的安装有第一顶盖;所述第一顶盖的顶部固定有用于侧压的第一测压装置;所述第一过滤筒体的上部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一过滤筒体的底部通过第一出液管与弯管相连,所述弯管的另一端与设置在第二过滤筒体上的第二进液管相连,所述第二过滤筒体的顶部通过法兰盘固定安装有第二顶盖,所述第二顶盖的顶部固定有用于侧压的第二测压装置;所述第二过滤筒体的下部安装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上通过出液阀连接有输液软管。
5.所述筒体支架结构包括三根竖直布置的立柱,所述立柱的底端固定有支撑脚板,所述支撑脚板通过第一地脚螺栓与安装基础固定相连;三根所述立柱的下部之间固定有圆形托环,所述第一过滤筒体的底部支撑在圆形托环上;三根所述立柱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第一过滤筒体中部锁紧固定的锁紧机构。
6.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焊接固定在立柱上部内侧壁上的弧形箍,所述弧形箍开口一侧的耳板通过锁紧螺栓固定相连。
7.所述立柱采用角钢材料裁剪而成。
8.所述第一过滤筒体采用布袋过滤,其过滤的粒径最小为1微米。
9.所述第一出液管和弯管之间通过快速接头对接相连;所述弯管采用不锈钢管制
成。
10.所述第二过滤筒体底部固定有多个耳座,所述耳座通过第二地脚螺栓与安装基础固定相连。
11.所述第一测压装置和第二测压装置采用相同的结构,都分别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顶部通过手动阀安装有气压表。
12.所述第二过滤筒体采用滤芯过滤,其过滤的粒径最小为1微米。
13.所述第二过滤筒体的下部侧壁上安装有排污管。
14.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此装置能够用于酶制剂产品生产过程中,液体产品进入板框过滤器之前的初步过滤,依次通过布袋过滤和滤芯过滤,进而起到很好的过滤效果,并过滤掉大部分的超细颗粒,然后,再将其输送到板框进行再次过滤,并保证后续进入到超滤膜设备内部的液体中不含有1微米以上的超细颗粒,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超滤膜设备的压力,延长了超滤膜设备的定期检修更换时间,降低了成本。
16.2、通过采用成本相对低的布袋过滤和膜过滤进行初步过滤之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后续板框过滤的压力,避免了板框过滤的频繁检修和更换,大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17.3、通过上述的筒体支架结构能够对第一过滤筒体进行可靠的固定和支撑,进而保证了其支撑固定的稳定性。
18.4、通过上述的锁紧机构能够用于对第一过滤筒体进行锁紧固定,使其固定在筒体支架结构上,而且也方便其后续的更换。
19.5、通过上述的快速接头能够方便两者的连接,也方便其更换。采用不锈钢管有效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20.6、通过采用上述的第二地脚螺栓能够用于对第二过滤筒体进行可靠的固定。
21.7、通过上述的气压表能够分别测量第一过滤筒体和第二过滤筒体内部的压力,进而保证最佳的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3.图1 为本实用新型三维图。
24.图中:支撑脚板1、第一地脚螺栓2、立柱3、圆形托环4、第一过滤筒体5、弧形箍6、锁紧螺栓7、第一进液管8、环形扣9、第一顶盖10、连通管11、气压表12、手动阀13、锁紧手柄14、第一出液管15、快速接头16、弯管17、第二进液管18、第二过滤筒体19、法兰盘20、第二顶盖21、第二测压装置22、第二出液管23、排污管24、出液阀25、输液软管26、耳座27、第二地脚螺栓28、第一测压装置29。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26.参见图1,板框过滤机的前置过滤装置,它包括第一过滤筒体5,所述第一过滤筒体5的下部整体固定安装在筒体支架结构上;所述第一过滤筒体5的顶部通过环形扣9和锁紧手柄14可拆卸的安装有第一顶盖10;所述第一顶盖10的顶部固定有用于侧压的第一测压装
置29;所述第一过滤筒体5的上部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液管8;所述第一过滤筒体5的底部通过第一出液管15与弯管17相连,所述弯管17的另一端与设置在第二过滤筒体19上的第二进液管18相连,所述第二过滤筒体19的顶部通过法兰盘20固定安装有第二顶盖21,所述第二顶盖21的顶部固定有用于侧压的第二测压装置22;所述第二过滤筒体19的下部安装有第二出液管23,所述第二出液管23上通过出液阀25连接有输液软管26。此装置能够用于酶制剂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品进入板框过滤器之前的初步过滤,依次通过第一过滤筒体5和第二过滤筒体19,进而起到很好的过滤效果,并过滤掉大部分的超细颗粒,然后,再将其输送到板框进行再次过滤,达到最终的产品要求,然后再进入到超滤膜设备,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超滤膜设备的压力,延长了超滤膜设备的定期检修更换时间,降低了成本。
27.进一步的,所述筒体支架结构包括三根竖直布置的立柱3,所述立柱3的底端固定有支撑脚板1,所述支撑脚板1通过第一地脚螺栓2与安装基础固定相连;三根所述立柱3的下部之间固定有圆形托环4,所述第一过滤筒体5的底部支撑在圆形托环4上;三根所述立柱3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第一过滤筒体5中部锁紧固定的锁紧机构。通过上述的筒体支架结构能够对第一过滤筒体5进行可靠的固定和支撑,进而保证了其支撑固定的稳定性。
28.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焊接固定在立柱3上部内侧壁上的弧形箍6,所述弧形箍6开口一侧的耳板通过锁紧螺栓7固定相连。通过上述的锁紧机构能够用于对第一过滤筒体5进行锁紧固定,使其固定在筒体支架结构上,而且也方便其后续的更换。
29.进一步的,所述立柱3采用角钢材料裁剪而成。通过采用上述的角钢材料,简化了其制造过程,降低了成本。
3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筒体5采用布袋过滤,其过滤的粒径范围最小为1微米。
3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液管15和弯管17之间通过快速接头16对接相连;所述弯管17采用不锈钢管制成。通过上述的快速接头16能够方便两者的连接,也方便其更换。采用不锈钢管有效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3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筒体19底部固定有多个耳座27,所述耳座27通过第二地脚螺栓28与安装基础固定相连。通过采用上述的第二地脚螺栓28能够用于对第二过滤筒体19进行可靠的固定。
3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测压装置29和第二测压装置22采用相同的结构,都分别包括连通管11,所述连通管11的顶部通过手动阀13安装有气压表12。通过上述的气压表12能够分别测量第一过滤筒体5和第二过滤筒体19内部的压力,进而保证最佳的过滤效果。
3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筒体19采用滤芯过滤,其过滤的粒径范围最小为1微米。
3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筒体19的下部侧壁上安装有排污管24。通过排污管24起到了定期排污的效果。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37.使用过程中,首先将需要初步过滤的液体通过第一进液管8输送到第一过滤筒体5的内部,通过第一过滤筒体5进行初步的过滤,然后再将过滤之后的液体输送到第一出液管15和弯管17,并通过弯管17输送到第二过滤筒体19,通过第二过滤筒体19进行再次过滤,并在过滤之后通过第二出液管23进行排出,再通过输液软管26输送到板框过滤机;通过板框过滤机再次过滤之后,确保了进入超滤膜设备的液体是不含1微米以上的超细颗粒,有效的保护了超滤膜,减少模芯的损坏。
38.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通过拆卸掉第一过滤筒体5顶部的第一顶盖10,对其内部的布袋进行更换,并拆卸掉第二顶盖21对其内部的滤芯进行更换,以达到最佳的过滤效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