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数据线生产用铆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6:09: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数据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线生产用铆压装置。


背景技术:

2.铆接即铆钉连接,是一个机械词汇,是利用轴向力将零件铆钉孔内钉杆墩粗并形成钉头,使多个零件相连接的方法,压铆是利用压铆机产生的静压力镦粗铆钉杆形成镦头的一种铆接方法,压铆的铆接件具有表面质量好、变形小、连接强度高的特点,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只要结构工艺性允许,就优先采用压铆。目前,数据线端部的保护壳通常设置为分离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组装时上壳体和下壳体进行铆合将数据线端部的线材保护其中。
3.但是,现有的铆压装置生产时需要人工对数据线进行操作,避免数据线加工不合格,工人直接和铆压装置接触,容易使铆压装置对人体造成伤害,存在安全隐患,铆压安全性低,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线生产用铆压装置,包括加工台、辅助框、加工部件、下料部件、传送组件和上料组件,所述辅助框安装在加工台的一侧壁上,所述传送组件安装在加工台的顶部,所述上料组件设有多个,且多个上料组件呈等间距卡接在传送组件上,所述加工部件安装在加工台的顶部,且加工部件位于传送组件的另一侧,所述下料部件设置在辅助框内,且下料部件的一端延伸至加工台的顶部并位于传送组件的一侧。
5.进一步的,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传送带、传送电机、第一传送铰接臂、第二传送铰接臂、导向块、导向板、固定轴、限位轴、抵触块和抵触弹簧,所述加工台内部开设有置物腔,所述传送带安装在加工台的顶部,且传送带的底部贯穿加工台的顶部并延伸在置物腔内,所述导向板呈竖直状位于置物腔内,且导向板安装在加工台的内顶壁上,所述导向块滑动安装在导向板的侧壁上,所述固定轴与限位轴呈间隔状设置在导向块的侧壁上,所述抵触块套设在固定轴上,且抵触块的侧壁与限位轴相抵触,所述抵触块的顶部与传送带相抵触,所述抵触弹簧位于限位轴的旁侧,且抵触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轴的一端和抵触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传送电机设置在置物腔内,且传送电机位于导向板的旁侧,所述传送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传送铰接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送铰接臂的另一端与第二传送铰接臂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传送铰接臂的另一端与导向块的侧壁相铰接。
6.进一步的,每个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上料盒、盒盖和六个夹紧件,所述上料盒卡接安装在传送带上,所述盒盖位于上料盒的顶部,且盒盖与上料盒相铰接,所述上料盒的一端开设有卡接槽,所述上料盒的顶部与盒盖的底部均开设有线槽,所述上料盒顶部的另一端开设有方槽,且六个夹紧件以三个为一组对称设置在方槽内,每个所述夹紧件均包括夹紧弹簧、夹紧框和夹紧轮,所述夹紧弹簧的一端与上料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夹紧框的侧壁与夹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夹紧轮转动安装在夹紧框内。
7.进一步的,所述加工部件包括推线气缸、推线柱、l型卡接板、固定座、固定电机、第
一固定铰接臂、第二固定铰接臂、固定块、铆压组件和两个竖板,所述推线气缸安装在加工台的顶部,且推线气缸位于传送带的一侧,所述l型卡接板位于推线气缸与传送带之间,且l型卡接板安装在加工台的顶部,所述l型卡接板的侧壁与卡接槽相卡接,所述推线柱安装在推线气缸的输出端上,且推线柱的一端与l型卡接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铆压组件位于传送带的另一侧,且铆压组件安装在加工台上,两个所述竖板呈间隔设置在加工台的顶部,且两个竖板均位于铆压组件的旁侧,所述固定块滑动设置在两个竖板之间,且固定块的一端与铆压组件相插接,所述固定座安装在加工台的另一侧壁上,所述固定电机设置在固定座内,所述第一固定铰接臂位于固定座的上方,且固定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固定座的内顶壁与第一固定铰接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铰接臂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铰接臂的另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固定铰接臂的另一端与固定块的另一端相铰接。
8.进一步的,所述铆压组件包括铆压电机、正反螺纹杆、方形板和两个l型铆压板,所述铆压电机与方形板呈间隔安装在加工台的顶部,所述正反螺纹杆呈水平状位于铆压电机与方形板之间,所述正反螺纹杆的一端与铆压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正反螺纹杆的另一端与方形板的侧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l型铆压板呈对称套设在正反螺纹杆上,且两个l型铆压板的底部均与加工台的顶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l型铆压板的侧壁上均开设有铆压槽,且固定块的一端与铆压槽相插接。
9.进一步的,所述下料部件包括位移组件、升降组件、拉手、拉动轴、拉块、第一拉动铰接臂、第二拉动铰接臂、长板、拉动弹簧、方板和两个钩爪,所述位移组件安装在辅助框内,所述升降组件安装在位移组件的顶部,且升降组件的一端延伸至加工台的顶部并位于传送组件的一侧,所述长板位于传送带的一侧,所述长板的侧壁上开设有拉动槽,所述拉动弹簧位于拉动槽内,所述拉块位于长板的旁侧,且拉块的侧壁与拉动槽滑动连接,所述拉动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长板的内侧壁和拉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拉动轴的一端与拉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拉手安装在拉动轴的另一端上,第一拉动铰接臂的一端与拉块的另一端相铰接,两个所述钩爪呈间隔设置第一拉动铰接臂的另一端上,所述方板位于第一拉动铰接臂的旁侧,且方板安装在加工台的顶部,所述第二拉动铰接臂位于方板的旁侧,且第二拉动铰接臂的一端与方板的侧壁相铰接,所述第二拉动铰接臂的另一端与第一拉动铰接臂的另一端相铰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座、升降电机、升降螺杆、升降台、伸缩气缸、气动夹手和l型安装座,所述升降座滑动安装在辅助框的内顶壁上,所述升降电机安装在升降座的顶部,所述升降台位于升降电机的正上方,所述升降螺杆位于升降台和升降电机之间,所述升降螺杆的一端与升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升降螺杆的另一端与升降台的内部相螺接,所述l型安装座安装在升降台的顶部,所述伸缩气缸安装l型安装座的顶部,所述气动夹手位于加工台的正上方,且伸缩气缸的输出端贯穿l型安装座的侧壁与气动夹手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位移组件包括位移座、限位座、位移电机和位移螺杆,所述位移座滑动安装在辅助框的内侧壁上,所述位移电机安装在位移座的侧壁上,所述位移螺杆位于位移电机与升降台之间,所述位移螺杆的一端与位移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位移螺杆的另一端与升降台内部相螺接,所述限位座位于位移电机的正下方,且限位座安装在辅助框的内顶壁上。
12.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3.其一,工作人员打开盒盖将数据线放置在上料盒的线槽内,通过传送带将上料盒移动至l型卡接板处并通过卡接槽与l型卡接板相卡接时,推线气缸驱动推线柱移动,带动l型卡接板和上料盒移动至铆压组件的旁边,然后固定电机驱动第一固定铰接臂转动,因第一固定铰接臂、第二固定铰接臂和固定块的铰接设置,使得固定块在两个竖板之间滑动至上料盒处,并与数据线接口相卡接,之后,固定块拉动数据线接口和数据线至两个l型铆压板之间,然后,铆压电机驱动正反螺纹杆转动,使得两个l型铆压板进行相对运动,使得数据线接口位于铆压槽内并进行并完成铆压工作,从而避免了工人直接和铆压装置接触,容易使铆压装置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情况出现。
14.其二,当数据线于上料盒内拿走后,伸缩气缸驱动气动夹手前伸,将上料盒夹取住,之后升降电机驱动升降螺杆在升降台内转动,使得l型安装座带着气动夹手和上料盒上升,当升降电机驱动l型安装座带着上料盒上升后,位移电机会随着升降台的移动一同进行升降,之后位移电机驱动位移螺杆旋转,使得升降台随着位移螺杆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将上料盒移动至传送带的上料端进行循环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料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紧件的立体结构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传送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加工部件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铆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下料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11为本实用新型位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加工台11、辅助框2、加工部件3、推线气缸31、推线柱32、l型卡接板33、固定座34、固定电机35、第一固定铰接臂36、第二固定铰接臂37、固定块38、铆压组件39、铆压电机391、正反螺纹杆392、方形板393、l型铆压板394、铆压槽395、竖板310、下料部件4、位移组件41、位移座411、限位座412、位移电机413、位移螺杆414、升降组件42、升降座421、升降电机422、升降螺杆423、升降台424、伸缩气缸425、气动夹手426、l型安装座427、拉手43、拉动轴44、拉块45、第一拉动铰接臂46、第二拉动铰接臂47、长板48、拉动弹簧49、方板401、钩爪402、拉动槽403、传送组件5、传送带51、传送电机52、第一传送铰接臂53、第二传送铰接臂54、导向块55、导向板56、固定轴57、限位轴58、抵触块59、抵触弹簧510、上料组件6、上料盒61、盒盖62、夹紧件63、夹紧弹簧631、夹紧框632、夹紧轮633、卡接槽64、方槽65。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30.本实施例,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数据线生产用铆压装置,包括加工台1、辅助框2、加工部件3、下料部件4、传送组件5和上料组件6,所述辅助框2安装在加工台1的一侧壁上,所述传送组件5安装在加工台1的顶部,所述上料组件6设有多个,且多个上料组件6呈等间距卡接在传送组件5上,所述加工部件3安装在加工台1的顶部,且加工部件3位于传送组件5的另一侧,所述下料部件4设置在辅助框2内,且下料部件4的一端延伸至加工台1的顶部并位于传送组件5的一侧。
31.具体的,所述传送组件5包括传送带51、传送电机52、第一传送铰接臂53、第二传送铰接臂54、导向块55、导向板56、固定轴57、限位轴58、抵触块59和抵触弹簧510,所述加工台1内部开设有置物腔,所述传送带51安装在加工台1的顶部,且传送带51的底部贯穿加工台1的顶部并延伸在置物腔内,所述导向板56呈竖直状位于置物腔内,且导向板56安装在加工台1的内顶壁上,所述导向块55滑动安装在导向板56的侧壁上,所述固定轴57与限位轴58呈间隔状设置在导向块55的侧壁上,所述抵触块59套设在固定轴57上,且抵触块59的侧壁与限位轴58相抵触,所述抵触块59的顶部与传送带51相抵触,所述抵触弹簧510位于限位轴58的旁侧,且抵触弹簧510的两端分别与限位轴58的一端和抵触块59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传送电机52设置在置物腔内,且传送电机52位于导向板56的旁侧,所述传送电机52的输出端与第一传送铰接臂5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送铰接臂53的另一端与第二传送铰接臂54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传送铰接臂54的另一端与导向块55的侧壁相铰接,通过传送电机52驱动第一传送铰接臂53转动,因第一传送铰接臂53、第二传送铰接臂54和导向块55之间的铰接设置,所以导向块55能在导向板56的侧壁上进行来回滑动,带动抵触块59对传送带51进行来回拨动,并在抵触块59对传送带51拨动之后,通过抵触弹簧510的弹性设置,使得抵触块59回复原位,继续对传送带51进行拨动,使得传送带51能够进行传送工作。
32.具体的,每个所述上料组件6包括上料盒61、盒盖62和六个夹紧件63,所述上料盒61卡接安装在传送带51上,所述盒盖62位于上料盒61的顶部,且盒盖62与上料盒61相铰接,所述上料盒61的一端开设有卡接槽64,所述上料盒61的顶部与盒盖62的底部均开设有线槽,所述上料盒61顶部的另一端开设有方槽65,且六个夹紧件63以三个为一组对称设置在方槽65内,每个所述夹紧件63均包括夹紧弹簧631、夹紧框632和夹紧轮633,所述夹紧弹簧631的一端与上料盒6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夹紧框632的侧壁与夹紧弹簧63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夹紧轮633转动安装在夹紧框632内,工作人员打开盒盖62将数据线放置在上料盒61的线槽内,并将数据线的接口放置在方槽65内,通过夹紧弹簧631和夹紧轮633的设置将数据线接口夹持在方槽65内,之后合上盒盖62,使得数据线固定在上料盒61内,然后通过传送带51将上料盒61移动至加工部件3处。
33.具体地,所述加工部件3包括推线气缸31、推线柱32、l型卡接板33、固定座34、固定电机35、第一固定铰接臂36、第二固定铰接臂37、固定块38、铆压组件39和两个竖板310,所
述推线气缸31安装在加工台1的顶部,且推线气缸31位于传送带51的一侧,所述l型卡接板33位于推线气缸31与传送带51之间,且l型卡接板33安装在加工台1的顶部,所述l型卡接板33的侧壁与卡接槽64相卡接,所述推线柱32安装在推线气缸31的输出端上,且推线柱32的一端与l型卡接板33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铆压组件39位于传送带51的另一侧,且铆压组件39安装在加工台1上,两个所述竖板310呈间隔设置在加工台1的顶部,且两个竖板310均位于铆压组件39的旁侧,所述固定块38滑动设置在两个竖板310之间,且固定块38的一端与铆压组件39相插接,所述固定座34安装在加工台1的另一侧壁上,所述固定电机35设置在固定座34内,所述第一固定铰接臂36位于固定座34的上方,且固定电机35的输出端贯穿固定座34的内顶壁与第一固定铰接臂3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铰接臂37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铰接臂36的另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固定铰接臂37的另一端与固定块38的另一端相铰接,当上料盒61移动至l型卡接板33处并通过卡接槽64与l型卡接板33相卡接时,推线气缸31驱动推线柱32移动,带动l型卡接板33和上料盒61移动至铆压组件39的旁边,然后固定电机35驱动第一固定铰接臂36转动,因第一固定铰接臂36、第二固定铰接臂37和固定块38的铰接设置,使得固定块38在两个竖板310之间滑动至上料盒61处,并与数据线接口相卡接,之后,固定块38拉动数据线接口和数据线至铆压组件39内。
34.具体地,所述铆压组件39包括铆压电机391、正反螺纹杆392、方形板393和两个l型铆压板394,所述铆压电机391与方形板393呈间隔安装在加工台1的顶部,所述正反螺纹杆392呈水平状位于铆压电机391与方形板393之间,所述正反螺纹杆392的一端与铆压电机39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正反螺纹杆392的另一端与方形板393的侧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l型铆压板394呈对称套设在正反螺纹杆392上,且两个l型铆压板394的底部均与加工台1的顶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l型铆压板394的侧壁上均开设有铆压槽395,且固定块38的一端与铆压槽395相插接,当数据线接口移动至铆压组件39内后,铆压电机391驱动正反螺纹杆392转动,使得两个l型铆压板394进行相对运动,使得数据线接口位于铆压槽395内并进行铆压工作,之后固定块38回缩与数据线接口分离,推线气缸31驱动l型卡接板33带着数据线接口回复原位,之后传送带51带着上料盒61移动至下料部件4处。
35.具体的,所述下料部件4包括位移组件41、升降组件42、拉手43、拉动轴44、拉块45、第一拉动铰接臂46、第二拉动铰接臂47、长板48、拉动弹簧49、方板401和两个钩爪402,所述位移组件41安装在辅助框2内,所述升降组件42安装在位移组件41的顶部,且升降组件42的一端延伸至加工台1的顶部并位于传送组件5的一侧,所述长板48位于传送带51的一侧,所述长板48的侧壁上开设有拉动槽403,所述拉动弹簧49位于拉动槽403内,所述拉块45位于长板48的旁侧,且拉块45的侧壁与拉动槽403滑动连接,所述拉动弹簧49的两端分别与长板48的内侧壁和拉块45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拉动轴44的一端与拉块4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拉手43安装在拉动轴44的另一端上,第一拉动铰接臂46的一端与拉块45的另一端相铰接,两个所述钩爪402呈间隔设置第一拉动铰接臂46的另一端上,所述方板401位于第一拉动铰接臂46的旁侧,且方板401安装在加工台1的顶部,所述第二拉动铰接臂47位于方板401的旁侧,且第二拉动铰接臂47的一端与方板401的侧壁相铰接,所述第二拉动铰接臂47的另一端与第一拉动铰接臂46的另一端相铰接,当上料盒61移动至钩爪402下方时,工作人员拉动拉手43,带动拉动轴44与拉块45回缩,因第一拉动铰接臂46、第二拉动铰接臂47和方板401的铰接设置,使得钩爪402进行弧形向下运动,从而将数据线接口勾住,之后松开拉手
43,在拉动弹簧49的弹性作用下,使得拉块45回复原位,钩爪402带着数据线接口上升,工作人员从而能够将数据线拿取进行下料工作。
36.具体的,所述升降组件42包括升降座421、升降电机422、升降螺杆423、升降台424、伸缩气缸425、气动夹手426和l型安装座427,所述升降座421滑动安装在辅助框2的内顶壁上,所述升降电机422安装在升降座421的顶部,所述升降台424位于升降电机422的正上方,所述升降螺杆423位于升降台424和升降电机422之间,所述升降螺杆423的一端与升降电机4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升降螺杆423的另一端与升降台424的内部相螺接,所述l型安装座427安装在升降台424的顶部,所述伸缩气缸425安装l型安装座427的顶部,所述气动夹手426位于加工台1的正上方,且伸缩气缸425的输出端贯穿l型安装座427的侧壁与气动夹手426固定连接,当数据线于上料盒61内拿走后,伸缩气缸425驱动气动夹手426前伸,将上料盒61夹取住,之后升降电机422驱动升降螺杆423在升降台424内转动,使得l型安装座427带着气动夹手426和上料盒61上升,然后通过位移组件41移动至传送带51的上料端进行循环使用。
37.具体的,所述位移组件41包括位移座411、限位座412、位移电机413和位移螺杆414,所述位移座411滑动安装在辅助框2的内侧壁上,所述位移电机413安装在位移座411的侧壁上,所述位移螺杆414位于位移电机413与升降台424之间,所述位移螺杆414的一端与位移电机4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位移螺杆414的另一端与升降台424内部相螺接,所述限位座412位于位移电机413的正下方,且限位座412安装在辅助框2的内顶壁上,当升降电机422驱动l型安装座427带着上料盒61上升后,位移电机413会随着升降台424的移动一同进行升降,之后位移电机413驱动位移螺杆414旋转,使得升降台424随着位移螺杆414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将上料盒61移动至传送带51的上料端进行循环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38.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流程:通过传送电机52驱动第一传送铰接臂53转动,因第一传送铰接臂53、第二传送铰接臂54和导向块55之间的铰接设置,所以导向块55能在导向板56的侧壁上进行来回滑动,带动抵触块59对传送带51进行来回拨动,并在抵触块59对传送带51拨动之后,通过抵触弹簧510的弹性设置,使得抵触块59回复原位,继续对传送带51进行拨动,使得传送带51能够进行传送工作,工作人员打开盒盖62将数据线放置在上料盒61的线槽内,并将数据线的接口放置在方槽65内,通过夹紧弹簧631和夹紧轮633的设置将数据线接口夹持在方槽65内,之后合上盒盖62,使得数据线固定在上料盒61内,然后通过传送带51将上料盒61移动至加工部件3处,当上料盒61移动至l型卡接板33处并通过卡接槽64与l型卡接板33相卡接时,推线气缸31驱动推线柱32移动,带动l型卡接板33和上料盒61移动至铆压组件39的旁边,然后固定电机35驱动第一固定铰接臂36转动,因第一固定铰接臂36、第二固定铰接臂37和固定块38的铰接设置,使得固定块38在两个竖板310之间滑动至上料盒61处,并与数据线接口相卡接,之后,固定块38拉动数据线接口和数据线至铆压组件39内,当数据线接口移动至铆压组件39内后,铆压电机391驱动正反螺纹杆392转动,使得两个l型铆压板394进行相对运动,使得数据线接口位于铆压槽395内并进行铆压工作,之后固定块38回缩与数据线接口分离,推线气缸31驱动l型卡接板33带着数据线接口回复原位,之后传送带51带着上料盒61移动至下料部件4处,当上料盒61移动至钩爪402下方时,工作人员拉动拉手43,带动拉动轴44与拉块45回缩,因第一拉动铰接臂46、第二拉动铰接臂47和方板401的铰接设置,使得钩爪402进行弧形向下运动,从而将数据线接口勾住,之后松开拉手
43,在拉动弹簧49的弹性作用下,使得拉块45回复原位,钩爪402带着数据线接口上升,工作人员从而能够将数据线拿取进行下料工作,当数据线于上料盒61内拿走后,伸缩气缸425驱动气动夹手426前伸,将上料盒61夹取住,之后升降电机422驱动升降螺杆423在升降台424内转动,使得l型安装座427带着气动夹手426和上料盒61上升,当升降电机422驱动l型安装座427带着上料盒61上升后,位移电机413会随着升降台424的移动一同进行升降,之后位移电机413驱动位移螺杆414旋转,使得升降台424随着位移螺杆414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将上料盒61移动至传送带51的上料端进行循环使用。
3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