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带压簧的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5:04: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压簧的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2.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现有技术的一种带压簧的电磁继电器,是利用压簧将衔铁限位在轭铁的刀口处,使得衔铁可以围绕轭铁的刀口摆动,在线圈通电时吸向铁芯的极面,而在线圈断电时复位而离开铁芯的极面。这种压簧通常是固定在轭铁上,或者是通过底座的插槽固定在底座上,然后利用压簧中的弹性片对衔铁进行限位,这种结构的压簧主要带来如下弊端:
3.一是,压簧的装配过程中,容易产生刮屑,影响继电器参数的稳定性,特别是塑料屑到达触点端时,会造成继电器不导通的现象发生。
4.二是,压簧装配过程中容易造成装配变形或者装配不到位的现象,压簧变形后将会导致压簧的作用点发生移位,从而影响产品动作电压以及释放电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带压簧的电磁继电器,通过结构改进,既能够减少压簧装配过程中塑料屑的产生,又能够防止压簧装配变形或者装配不到位的现象发生,并且可以更好地阻隔塑料屑进入触点端的区域。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压簧的电磁继电器,包括线圈架、轭铁、衔铁和压簧;所述轭铁装在所述线圈架的旁边;所述衔铁配合在轭铁的刀口处;所述压簧包括固定部和弹片部,所述压簧通过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线圈架上,并使得所述压簧的弹片部将所述衔铁限位在所述轭铁的刀口处,使得所述衔铁可以围绕轭铁的刀口摆动;所述压簧的固定部呈u形形状,线圈架的其中一部分配合在所述压簧的u形形状的u形口内,所述线圈架的其中一部分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向外凸伸设有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压簧的u形形状的两侧壁处分别设有与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对应在配合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且第一卡接部与第一凸部之间呈间隙配合装入,以避免塑料屑的产生,第二卡接部与第二凸部之间呈弹性过盈配合装入,以保证压簧装配到位和防止压簧变形。
7.所述压簧的第一卡接部为设置在压簧的u形形状的其中一侧壁的第一通孔;所述压簧的第二卡接部为设置在压簧的u形形状的另一侧壁的第二通孔以及由第二通孔的孔沿向u形口内延伸的弹性卡舌。
8.所述压簧的第一通孔与所述线圈架的其中一部分的一侧边的第一凸部呈间隙配合,所述压簧的第二通孔与所述线圈架的其中一部分的另一侧边的第二凸部相配合并使得所述压簧的弹性卡舌抵在所述线圈架的其中一部分的另一侧边处以及抵向所述线圈架的第二凸部。
9.所述弹性卡舌由所述压簧的u形形状的另一侧壁的第二通孔的下孔沿向上及向u形口内延伸,当所述压簧与所述线圈架相配合时,所述压簧的弹性卡舌抵在所述线圈架的第二凸部的下面,以防止所述压簧向上脱离所述线圈架。
10.所述压簧的u形形状由片形体一体弯折形成,所述弹性卡舌由所述压簧的u形形状的另一侧壁的第二通孔的下孔沿一体延伸形成。
11.所述线圈架的其中一部分的另一侧边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二凸部的下面,还设有向内侧方向凹陷的凹槽,所述压簧的弹性卡舌嵌入所述凹槽中。
12.所述线圈架的其中一部分的一侧边的第一凸部和所述线圈架的其中一部分的另一侧边的第二凸部的上面的外沿分别设有倒圆角或倒斜角,以便于所述压簧的u形形状的两侧壁装入。
13.所述压簧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上孔沿相平齐,所述线圈架的第二凸部的上轮廓位置高于所述线圈架的第一凸部的上轮廓位置。
14.所述线圈架设有铁芯孔,所述线圈架的铁芯孔呈竖向设置,所述轭铁为l型,所述轭铁的l型的水平边配合在所述线圈架的底端,所述轭铁的l型的竖直边配合在线圈架的绕线窗口的旁边,所述衔铁为l型,衔铁的l型的弯折处配合在轭铁的l型的竖直边的上端沿,所述线圈架的其中一部分为线圈架的上凸缘的一部分,所述压簧的u形形状的u形口由上向下套进所述线圈架的上凸缘的一部分,所述压簧的弹片部抵在所述衔铁的l型的弯折处的外侧。
15.所述压簧的弹片部为所述片形体的u形形状的顶壁向一侧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弹片部包括与u形形状的顶壁一体平直相接的第一段、由第一段的末尾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二段、由第二段的末尾再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三段、由第二段的末尾再向下弯折形成的竖直的第四段;所述压簧的弹片部的第三段压在所述衔铁的l型的弯折处的外侧,所述压簧的弹片部的第三段与所述压簧的弹片部的第一段的夹角为45度。
16.所述继电器还包括外壳、底座、接触部分和推动卡;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线圈架分别装在所述底座中;所述底座中,在所述接触部分与所述线圈架之间设有第一挡墙,所述推动卡适配在所述第一挡墙中,所述推动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挡墙两边的接触部分和衔铁对应相配合,所述外壳套在所述底座外并将所述接触部分与所述线圈架容纳在其中,所述外壳内的顶壁向下设有与所述第一挡墙相交接的第二挡墙,以实现线圈部分与接触部分相隔离。
17.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压簧设计成包括固定部和弹片部,且所述压簧通过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线圈架上,并使得所述压簧的弹片部将所述衔铁限位在所述轭铁的刀口处,使得所述衔铁可以围绕轭铁的刀口摆动;所述压簧的固定部呈u形形状,线圈架的其中一部分配合在所述压簧的u形形状的u形口内,所述线圈架的其中一部分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向外凸伸设有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压簧的u形形状的两侧壁处分别设有与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对应在配合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且第一卡接部与第一凸部之间呈间隙配合装入,第二卡接部与第二凸部之间呈弹性过盈配合装入。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利用压簧一侧间隙配合,可以避免压簧装配时一侧的塑料屑的产生,从而能够减少压簧装配过程中塑料屑的产生,再利用压簧装配时另一侧的弹性过盈配合装入,能够防止压簧装配
变形或者装配不到位的现象发生,保证继电器参数的稳定性。
19.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压簧的第一卡接部设为压簧的u形形状的其中一侧壁的第一通孔;将压簧的第二卡接部设为压簧的u形形状的另一侧壁的第二通孔以及由第二通孔的孔沿向u形口内延伸的弹性卡舌,且压簧的u形形状由片形体一体弯折形成,弹性卡舌由所述压簧的u形形状的另一侧壁的第二通孔的一体延伸形成。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压簧结构简单易制作,能够较好地防止压簧装配变形。
20.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底座中设有第一挡墙,在外壳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挡墙相交接的第二挡墙,利用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可以防止压簧装配时产生的塑料屑进入触点端的区域中,避免了造成继电器不导通的现象发生。
21.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压簧的电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立体构造分解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主视图(未装外壳);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后视图(未装外壳);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线圈架、压簧、衔铁和轭铁的装配示意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线圈架和压簧的装配示意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线圈架和压簧的装配示意图(转动一个角度);
29.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线圈架的结构剖视图(装有漆包线);
30.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压簧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压簧的结构示意图(转动一个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32.实施例
33.参见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压簧的电磁继电器,包括衔铁1、线圈架2、轭铁3和压簧4;所述轭铁3装在所述线圈架2的旁边;所述衔铁1配合在轭铁3的刀口处;所述压簧4包括固定部41和弹片部42,所述压簧4通过固定部41固定在所述线圈架2上,并使得所述压簧4的弹片部42将所述衔铁1限位在所述轭铁3的刀口处,使得所述衔铁1可以围绕轭铁3的刀口摆动;所述压簧4的固定部41呈u形形状,线圈架2的其中一部分配合在所述压簧4的u形形状的u形口内,所述线圈架2的其中一部分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向外凸伸设有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所述压簧4的u形形状的两侧壁处分别设有与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对应在配合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且第一卡接部与第一凸部21之间呈间隙配合装入,以避免塑料屑的产生,第二卡接部与第二凸部22之间呈弹性过盈配合装入,以保证压簧4装配到位和防止压簧4变形。
34.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簧4的第一卡接部为设置在压簧4的u形形状的其中一侧壁411的第一通孔412;所述压簧4的第二卡接部为设置在压簧4的u形形状的另一侧壁413的第二通孔414以及由第二通孔414的孔沿向u形口内延伸的弹性卡舌415。
35.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簧4的第一通孔412与所述线圈架2的其中一部分的一侧边的第一凸部21呈间隙配合,所述压簧4的第二通孔414与所述线圈架2的其中一部分的另一侧边的第二凸部22相配合并使得所述压簧4的弹性卡舌415抵在所述线圈架2的其中一部分的另一侧边处以及抵向所述线圈架2的第二凸部22。
36.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舌415由所述压簧4的u形形状的另一侧壁413的第二通孔414的下孔沿向上及向u形口内延伸,当所述压簧4与所述线圈架2相配合时,所述压簧4的弹性卡舌415抵在所述线圈架2的第二凸部22的下面,以防止所述压簧4向上脱离所述线圈架2。
37.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簧4的u形形状由片形体一体弯折形成,所述弹性卡舌415由所述压簧4的u形形状的另一侧壁413的第二通孔414的下孔沿一体延伸形成。
38.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架2的其中一部分的另一侧边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二凸部22的下面,还设有向内侧方向凹陷的凹槽23,所述压簧4的弹性卡舌415嵌入所述凹槽23中。
39.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架2的其中一部分的一侧边的第一凸部21的上面的外沿设有倒圆角或倒斜角211,所述线圈架2的其中一部分的另一侧边的第二凸部22的上面的外沿也设有倒圆角或倒斜角221,以便于所述压簧4的两侧壁装入。
40.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簧4的第一通孔412和第二通孔414的上孔沿相平齐,所述线圈架2的第二凸部22的上轮廓位置高于所述线圈架2的第一凸部21的上轮廓位置。
41.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架2设有铁芯孔,铁芯孔中装有铁芯51,所述线圈架2的铁芯孔呈竖向设置,所述轭铁3为l型,所述轭铁3的l型的水平边31配合在所述线圈架2的底端,所述轭铁3的l型的竖直边32配合在线圈架2的绕线窗口的旁边,所述衔铁1为l型,衔铁1的l型的弯折处11配合在轭铁3的l型的竖直边32的上端沿(即刀口处),所述线圈架2的其中一部分为线圈架的上凸缘24的一部分,所述压簧4的u形形状的u形口由上向下套进所述线圈架2的上凸缘24的一部分,所述压簧4的弹片部42抵在所述衔铁1的l型的弯折处11的外侧。
42.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簧4的弹片部42为所述片形体的u形形状的顶壁416向一侧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弹片部42包括与u形形状的顶壁416一体平直相接的第一段421、由第一段的末尾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二段422、由第二段的末尾再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三段423、由第二段的末尾再向下弯折形成的竖直的第四段424;所述压簧4的弹片部的第三段423压在所述衔铁1的l型的弯折处11的外侧,所述压簧4的弹片部的第三段423与所述压簧4的弹片部的第一段421的夹角为45度。
43.本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还包括外壳52、底座53、接触部分54(包括动簧和静簧)和推动卡55;所述接触部分54和所述线圈架2分别装在所述底座53中;所述底座53中,在所述接触部分54与所述线圈架2之间设有第一挡墙531,所述推动卡55适配在所述第一挡墙中,所述推动卡5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挡墙两边的接触部分54和衔铁1对应相配合,所述外壳52套在所述底座53外并将所述接触部分54与所述线圈架2容纳在其中,所述外壳52内的顶壁向下设有与所述第一挡墙相交接的第二挡墙521,以实现线圈部分与接触部分相隔离。
4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压簧的电磁继电器,采用了将压簧4设计成包括固定部41和弹片部42,且所述压簧4通过固定部41固定在所述线圈架2上,并使得所述压簧4的弹片部42将所述衔铁1限位在所述轭铁3的刀口处,使得所述衔铁1可以围绕轭铁3的刀口摆动;所述压簧4的固定部41呈u形形状,线圈架2的其中一部分配合在所述压簧4的u形形状的u形口
内,所述线圈架2的其中一部分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向外凸伸设有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所述压簧4的u形形状的两侧壁处分别设有与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对应在配合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且第一卡接部与第一凸部之间呈间隙配合装入,第二卡接部与第二凸部之间呈弹性过盈配合装入。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利用压簧4一侧间隙配合,可以避免压簧4装配时一侧的塑料屑的产生,从而能够减少压簧4装配过程中塑料屑的产生,再利用压簧4装配时另一侧的弹性过盈配合装入,能够防止压簧装配变形或者装配不到位的现象发生,保证继电器参数的稳定性。
4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压簧的电磁继电器,采用了将压簧4的第一卡接部设为压簧的u形形状的其中一侧壁的第一通孔412;将压簧4的第二卡接部设为压簧的u形形状的另一侧壁的第二通孔414以及由第二通孔的孔沿向u形口内延伸的弹性卡舌415,且压簧4的u形形状由片形体一体弯折形成,弹性卡舌415由所述压簧4的u形形状的另一侧壁的第二通孔的一体延伸形成。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压簧结构简单易制作,能够较好地防止压簧装配变形。
4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压簧的电磁继电器,采用了底座53中设有第一挡墙531,在外壳52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挡墙相交接的第二挡墙521,利用第一挡墙531和第二挡墙521可以防止压簧4装配时产生的塑料屑进入触点端的区域中,避免了造成继电器不导通的现象发生。
47.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