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防伪瓶盖中外盖和下管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2022-02-23 01:54: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防伪瓶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伪瓶盖中外盖和下管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在防伪瓶盖领域中,外盖和下管是其关键零件,通常外盖上设置有断块槽,下管上通过连接筋连接有断块,当消费者开启瓶盖时,需拧动下管,从而下管内的断块发生断裂,确保了防伪功能的实现。在现有的防伪瓶盖中,外盖和下管的加工材料一般为塑料或合金,当加工材料选用塑料时,一般采取注塑的工艺进行加工,此种成型工艺,加工后的外盖和下管成型效果佳,但整体结构强度差,易破损;当加工材料选用合金时,一般采取压铸的工艺进行加工,此种成型工艺对模具质量要求高,从而模具造价高,不宜小批量生产。此外,对于外盖和下管本身而言,其内腔复杂,压铸成型较为困难,如:压铸时液态金属充填型腔速度高,流态不稳定,易产生气孔,不容易进行后期处理。故防伪瓶盖中外盖和下管现需一种整体结构强度强、易于成型的加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防伪瓶盖中外盖和下管的加工方法,本加工方法制得的外盖和下管,结构强度高,成型效果佳。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防伪瓶盖中外盖和下管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a、选材:选用铝合金或锌合金;
6.b、粗加工:对外盖和下管的外壁进行粗加工,对外盖和下管的内部加工卡槽,卡槽上设置有纳米注塑部;
7.c、t处理:使用t处理液腐蚀外盖和下管内卡槽的纳米注塑部,在纳米注塑部的表面蚀刻出直径为10~500nm的纳米级的微孔;
8.d、纳米注塑:将t处理后的产品作为嵌件放入纳米注塑机中,对纳米注塑部进行纳米注塑处理;
9.e、精加工:将外盖和下管的外壁进行精加工。
1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c包括以下步骤:
11.a、碱洗:通过碱洗溶液除去纳米注塑部表面的油脂;
12.b、酸洗:通过酸洗溶液除去纳米注塑部表面的金属氧化物,并在纳米注塑部的表面蚀刻出纳米级孔洞;
13.c、腐蚀:使用t处理液腐蚀纳米注塑部,在纳米注塑部的表面蚀刻出直径为10~500nm的纳米级的微孔;
14.d、水洗:将纳米注塑部表面的溶液清洗干净,并进行干燥。
15.进一步地,在步骤e之后,包括步骤f:镭刻,所述步骤f包括以下步骤:
16.a、电泳:在外盖和下管的外壁上电泳形成电泳漆;
17.b、镭雕:去除外盖和下管外壁上待蚀刻区域的电泳漆;
18.c、蚀刻:通过腐蚀液进行蚀刻处理,成型图案和文字;
19.d、褪漆:将电泳漆全部去除。
20.进一步地,在步骤b中,采用车加工进行粗加工;在步骤e中,采用车加工或铣加工进行精加工。
21.进一步地,优先蚀刻出直径为50~100nm的纳米级的微孔进行填充,保证后期的纳米注塑贴合更加紧密。
22.进一步地,在步骤d纳米注塑完成后,进行附着力测试。
23.进一步地,测试附着力时,外部拉力为250n,持续时间为30s。
24.进一步地,在步骤c中,所述t处理液中包括脂氨酸。
25.进一步地,纳米注塑的注塑材料为pps塑料或pbt塑料。
26.进一步地,在步骤f之后,进行化抛处理,去除精加工和镭刻中产生的毛刺。
27.本发明,通过引入纳米注塑对外盖和下管进行加工,其中,纳米注塑是指金属与塑料以纳米技术结合的工艺。塑料注射在金属表面,可将镁、不锈钢、钛等金属与硬质树脂结合,实现一体化成型。在本发明中,通过控制外盖和下管的选材、通过对纳米注塑部的设置及加工、通过镭刻实现表面加工,从而完成了外盖和下管的内、外成型要求,本防伪瓶盖中外盖和下管的加工方法,结构强度高,成型效果佳。相对于传统的压铸成型,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外盖和下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外盖的中心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下管的中心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外盖;11、外盖的纳米注塑部;2、下管;21、下管的纳米注塑部。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34.防伪瓶盖中外盖和下管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5.a、选材:选用铝合金或锌合金;
36.b、粗加工:对外盖和下管的外壁进行粗加工,对外盖和下管的内部加工卡槽,卡槽上设置有纳米注塑部;
37.c、t处理:使用t处理液腐蚀外盖和下管内卡槽的纳米注塑部,在纳米注塑部的表面蚀刻出直径为10~500nm的纳米级的微孔;
38.d、纳米注塑:将t处理后的产品作为嵌件放入纳米注塑机中,对纳米注塑部进行纳米注塑处理;
39.e、精加工:将外盖和下管的外壁进行精加工。
[0040]“纳米”是一个长度的计量单位,它的尺度是10亿分之1米(即10-9
m)。一般来说,纳米材料是指两相显微结构中至少有一相的一维尺度达到纳米级。纳米粒子粒径很小,表面
能很大,极易团聚。本发明选用铝合金或锌合金作为纳米注塑的基材,保证基材的结构强度。
[0041]
在t处理时,使用t处理液腐蚀外盖和下管内卡槽的纳米注塑部,在纳米注塑部的表面蚀刻出直径为10~500nm的纳米级的微孔;
[0042]
进一步地,优先蚀刻出直径为50~100nm的纳米级的微孔进行填充,保证后期的纳米注塑贴合更加紧密。
[0043]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c包括以下步骤:
[0044]
a、碱洗:通过碱洗溶液除去纳米注塑部表面的油脂;
[0045]
b、酸洗:通过酸洗溶液除去纳米注塑部表面的金属氧化物,并在纳米注塑部的表面蚀刻出纳米级孔洞;
[0046]
c、腐蚀:使用t处理液腐蚀纳米注塑部,在纳米注塑部的表面蚀刻出直径为10~500nm的纳米级的微孔;
[0047]
d、水洗:将纳米注塑部表面的溶液清洗干净,并进行干燥。
[0048]
通过碱洗和酸洗,方便后期t处理液腐蚀纳米注塑部。
[0049]
进一步地,在步骤e之后,包括步骤f:镭刻,所述步骤f包括以下步骤:
[0050]
a、电泳:在外盖和下管的外壁上电泳形成电泳漆;
[0051]
b、镭雕:去除外盖和下管外壁上待蚀刻区域的电泳漆;
[0052]
c、蚀刻:通过腐蚀液进行蚀刻处理,成型图案和文字;
[0053]
d、褪漆:将电泳漆全部去除。
[0054]
为明确粗加工的具体加工形式,在步骤b中,采用车加工进行粗加工。为明确精加工的具体加工形式,在步骤e中,采用车加工或铣加工进行精加工。
[0055]
为检测纳米注塑的成型稳定性,在步骤d纳米注塑完成后,进行附着力测试。进一步地,测试附着力时,外部拉力为250n,持续时间为30s。
[0056]
为加强t处理液的腐蚀效果,在步骤c中,所述t处理液中包括脂氨酸。当塑料与金属一体注塑时,一般情况下塑胶会立刻固化,难以射入纳米孔洞中;这时脂氨酸和塑胶发生酯与胺的化学放热反应,延缓了塑胶的固化,促进脂氨酸和塑胶位置的交换,从而保证了塑胶成功进入纳米孔洞。
[0057]
为明确纳米注塑的注塑材料,所述纳米注塑的注塑材料为pps塑料或pbt塑料。
[0058]
为保证成型产品的表面质量,在步骤f之后,进行化抛处理,去除精加工和镭刻中产生的毛刺。
[0059]
在本发明中,在纳米注塑时,可将纳米注塑机温度控制在190℃,可将注塑材料的料温对应控制在280℃。
[0060]
在本发明中,若选用铝合金作为基材,可在外盖和下管加工卡槽的同时,对其表面进行有关阳极氧化处理,从而提升产品的表面质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