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同步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01:01: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步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部分工件的搬运动作需要实现:安全位移栽到去料位、下降取料、取料完成上升、移载到放料位、下降放料、放料完成上升、回到安全位。现有技术采用模组搭配升降气缸的模式进行产品搬运,但是模组移载到位后气缸才能开始实现取放料动作,气动元件本身为了确保稳定性,升降动作较缓慢,且为了实现控制防呆,模组与气缸之间存在多次通讯时间,因此造成搬运效率低下的问题。
3.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同步搬运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搬运装置,以解决现有工件搬运方式效率低下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步搬运装置,所述同步搬运装置包括转动电机、导向板、与所述转动电机连接并由所述转动电机带动转动摆杆、与所述转动摆杆上远离所述转动电机一端连接的摆动轴、与所述摆动轴固定连接的至少两个工件固定件,至少两个所述工件固定件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摆动轴穿过的以限制所述摆动轴位置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槽两端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槽,所述转动摆杆上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转动摆杆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摆动轴远离所述限位槽的一端收容于所述让位槽,所述让位槽沿延伸方向间隔设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摆动轴在所述第一槽和第二槽之间移动的同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槽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槽和第二槽的弧形过渡槽。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同步搬运装置还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连接板、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水平连接板上的至少两个竖直连接板,每一所述工件固定件固定在一个所述竖直连接板上,所述水平连接板与摆动轴枢转连接,且所述摆动轴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用以带动所述水平连接板移动。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件固定件和所述竖直连接板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竖直连接板设置在所述水平连接板的两端,所述摆动轴与所述水平连接板沿水平方向的中部连接。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同步搬运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水平连接板上的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块滑动配合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用以固定所述第一滑轨的活动板、安装在所述活动板上的第二滑块、安装在所述导向板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轨配合以驱动所述活动板沿水平方向移动。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滑块和所述第二滑轨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分设在所述活动板的上下两端。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滑轨沿水平方向的两端设有限位块。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板上设有遮光片,所述导向板上设有用以检测遮光片位置的第一传感器,所述活动板上设有用以检测所述工件固定件竖直方向高度的第二传感器。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件固定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调节螺栓、调节块、弹簧、末端立板、安装板、吸嘴。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同步搬运装置还包括用以固定所述转动电机的底板、用以支撑所述底板的固定立板,所述导向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同步搬运装置,采用机械控制方式实现多个工件的同时搬运,减少通讯时间,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的同步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发明的同步搬运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21.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的同步搬运装置100包括转动电机1、导向板2、用以固定所述转动电机1的底板3、用以支撑所述底板3的固定立板4、与所述转动电机1连接并由所述转动电机1带动转动摆杆5、与所述转动摆杆5上远离所述转动电机1一端连接的摆动轴6、与所述摆动轴6固定连接的至少两个工件固定件7、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连接板8、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水平连接板8上的至少两个竖直连接板9、固定在所述水平连接板8上的第一滑块10、与所述第一滑块10滑动配合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用以固定所述第一滑轨的活动板11、安装在所述活动板11上的第二滑块12、安装在所述导向板2上沿水平方
向延伸的第二滑轨13。
22.所述导向板2固定在所述底板3上,所述固定立板4用以支撑所述底板3。所述固定立板4和所述底板3起到骨架作用,用以支撑连接其他结构。
23.每一所述工件固定件7固定在一个所述竖直连接板9上,至少两个所述工件固定件7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工件固定件7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调节螺栓71、调节块72、弹簧73、末端立板74、安装板75、吸嘴76。
24.所述吸嘴76用以吸住工件,所述安装板75中设置用以与所述吸嘴76连通的真空气路。
25.所述调节螺栓71、调节块72、弹簧73用以调节所述吸嘴76吸取产品时的压力。所述末端立板74用以连接弹簧73和所述安装板75。
26.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件固定件7和所述竖直连接板9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竖直连接板9设置在所述水平连接板8的两端,所述摆动轴6与所述水平连接板8沿水平方向的中部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所述工件固定件7,这样可以同时抓取更多个工件进行移动。
27.所述导向板2上开设有供所述摆动轴6穿过的以限制所述摆动轴6位置的限位槽21,所述限位槽21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槽22、设置在所述第一槽22两端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槽23、连接所述第一槽22和第二槽23的弧形过渡槽24。所述第一槽22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槽23的上方。所述限位槽21的宽度与所述摆动轴6的直径相等。
28.所述转动摆杆5上开设有让位槽51,所述让位槽5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转动摆杆5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摆动轴6远离所述限位槽21的一端收容于所述让位槽51,所述让位槽51沿延伸方向间隔设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摆动轴6在所述第一槽22和第二槽23之间移动的同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29.所述水平连接板8与摆动轴6枢转连接,且所述摆动轴6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用以带动所述水平连接板8移动。
30.所述第二滑块12与所述第二滑轨13配合以驱动所述活动板11沿水平方向移动。
31.所述第二滑块12和所述第二滑轨13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滑块12分设在所述活动板11的上下两端。
32.所述第二滑轨13沿水平方向的两端设有限位块16,所述限位块16用以防止所述活动板11脱离。
33.所述活动板11上设有遮光片111,所述导向板2上设有用以检测遮光片111位置的第一传感器14,所述活动板11上设有用以检测所述工件固定件7竖直方向高度的第二传感器15。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14和所述第二传感器15的检测结果,即可判断所述工件固定件7的位置。
34.本发明的同步搬运装置100的使用方法如下:启动所述转动电机1,转动所述转动摆杆5,所述转动摆杆5带动所述摆动轴6沿着所述限位槽21移动,直至移动到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槽23的最底端,在此期间,所述水平连接板8带动所述第一滑块10和所述工件固定件7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移动,带动所述活动板11沿着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一传感器14和第二传感器15检测所述工件固定件7的位置;控制所述工件固定件7启动吸附工件,然后启动所述转动电机1反转,转动所述转动摆杆5,所述转动摆杆5带动所述摆动轴6沿着所述
限位槽21移动,直至移动到另一个所述第二槽23的最底端,松开所述工件固定件7,完成一次工件的搬运。
35.本发明的同步搬运装置100,采用机械控制方式实现多个工件的同时搬运,减少通讯时间,提高效率。
3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