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载床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22:03: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床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领域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车去旅行、度假等越来越方便,由此,特别是对于车载床的要求也回来也高,因为车载床是旅途中最为重要的休息器材。最好是方便收纳,实用性也最好能得到提升的。
3.现有的车载床种类繁多,比较多的是气垫床的结构,如申请号为201220215101.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床毯的车载旅行气垫床,包括床毯、气垫床主体、充放气装置及若干拉紧连接件,床毯固设于气垫床主体的外表面,气垫床主体为密封裹体,气垫床主体的外表面植有绒毛,气垫床主体包括枕头部及躯干部,气垫床主体包括垫床上层及垫床下层,拉紧连接件均匀分布于气垫床主体内,拉紧连接件包括连接主体、上连接块及下连接块,上连接块及下连接块分别连接于连接主体的上端及下端,上连接块与垫床上层的内侧固接,下连接块与垫床下层的内侧固接,充放气装置密封连接于气垫床主体上,当充气状态下,垫床上层对应上连接块处向下凹陷形成上凹口。
4.传统的这种气垫床,虽然收纳起来比较方便,但是每次充放气的时间比较久;立体性不够,只能平铺在大面积的支撑体上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缓冲性不错,但是适用性不高,因为事实上更多的人群并不喜欢在软体床上休息;而且气垫床容易划破就坏掉,对于长途的旅行非常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拆装且实用性更强的车载床结构。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车载床结构,包括前后可拆卸拼接而成的上半身躺板和下半身躺板,所述上半身躺板的左侧设置有能绕其左右翻转的左上半身扩展板,所述上半身躺板的右侧设置有能绕其左右翻转的右上半身扩展板,所述上半身躺板的上表面和所述左上半身扩展板的上表面之间连接有供所述左上半身扩展板翻转的左前铰接合页,所述上半身躺板的上表面和所述右上半身扩展板的上表面之间连接有供所述右上半身扩展板翻转的右前铰接合页,所述左上半身扩展板在所述上半身躺板左侧展平时其右侧面部分抵靠在所述上半身躺板的左侧面部分上,所述右上半身扩展板在所述上半身躺板右侧展平时其左侧面部分抵靠在所述上半身躺板的右侧面部分上,所述下半身躺板的下侧安装连接若干后侧支撑脚。
7.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上半身躺板的前侧设置有能绕其前后翻转的头部倚靠板,所述上半身躺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头部倚靠板的上表面之间连接有供所述头部倚靠板翻转的前铰接合页,所述头部倚靠板在所述上半身躺板前侧展平时其后侧面部分抵靠在所述上半身躺板的前侧部分上。
8.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下半身躺板的后侧设置有能绕其前后翻转的脚部
倚靠板,所述下半身躺板的上表面与所述脚部倚靠板的上表面之间连接有供所述脚部倚靠板翻转的后铰接合页,所述脚部倚靠板在所述下半身躺板后侧展平时其前侧面部分抵靠在所述下半身躺板的后侧面部分上。
9.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下半身躺板的左侧设置有能绕其左右翻转的左下半身扩展板,所述下半身躺板的右侧设置有能绕其左右翻转的右下半身扩展板,所述下半身躺板的上表面和所述左下半身扩展板的上表面之间连接有供所述左左下半身扩展板翻转的左后铰接合页,所述下半身躺板的上表面和所述右下半身扩展板的上表面之间连接有供所述右下半身扩展板翻转的右后铰接合页,所述左下半身扩展板在所述下半身躺板左侧展平时其右侧面部分抵靠在所述下半身躺板的左侧面部分上,所述右下半身扩展板在所述下半身躺板右侧展平时其左侧面部分抵靠在所述下半身躺板的右侧面部分上。
10.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下半身躺板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左右间隔排布并前后延伸的左拼接加强梁和右拼接加强梁,所述左拼接加强梁向前超出所述下半身躺板前侧面部分并能伸入到所述上半身躺板后侧部分的下方,所述右拼接加强梁向前超出所述下半身躺板前侧面部分并能伸入到所述上半身躺板后侧部分的下方,所述上半身躺板和所述左拼接加强梁上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又上下对应的左上拼接孔和左下拼接孔,所述上半身躺板和所述左拼接加强梁通过配置有的能向下同时穿过所述左上拼接孔和左下拼接孔的左拼接栓连接住,所述上半身躺板和所述右拼接加强梁上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又上下对应的右上拼接孔和右下拼接孔,所述上半身躺板和所述右拼接加强梁通过配置有的能向下同时穿过所述右上拼接孔和右下拼接孔的右拼接栓连接住。
11.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下半身躺板的前侧部位的下表面上还固定有处在左拼接加强梁和右拼接加强梁之间的后第一梁,所述下半身躺板的后侧部位的下表面上还固定有左右延伸并能贴靠在左拼接加强梁的后侧面和右拼接加强梁的后侧面上的后第二梁,所述左拼接加强梁和右拼接加强梁以及后第一梁和后第二梁包围形成一个框型结构并在该框型结构的四个边角部位上安装四个所述后侧支撑脚。
12.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下半身躺板的下表面上还固定有处在所述后第一梁和所述后第二梁之间的若干前后延伸的后中间梁。
13.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上半身躺板的后侧部位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左右延伸并与后第一梁前后相对设置的前第一梁,所述前第一梁的下表面上固定有能向后延伸并抵靠在所述后第一梁下表面处的第一金属加强片,或者所述后第一梁的下表面上固定有能向前延伸并抵靠在所述前第一梁表面处的第二金属加强片,或者所述前第一梁的下表面上和所述后第一梁的下表面上分别固定有所述第一金属加强片和所述第二金属加强片。
14.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上半身躺板的下表面上固定有位于所述前第一梁前方并左右延伸的前第二梁以及处在所述前第二梁和所述前第一梁之间的若干前后延伸的前中间梁。
15.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上半身躺板的下表面上配有前后延伸的左侧加强板和右侧加强板,所述左侧加强板和右侧加强板均通过夹持装置与所述上半身躺板上下抵靠夹持连接住。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在车内使用,也可以在车外使用;
17.可以利用汽车的扶手辅助使用,并且可以在后车厢空间较小的情况下同样可以使
用;
18.可以作为硬质床使用,也可以通过铺设软垫进行使用;
19.拆装方便,收纳也较为容易;
20.适用性好,也更加实用,也不容易向充气床容易坏,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21.图1为实施例中的车载床结构展开后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下方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1中结构拆分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下方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图3中结构除了左、右拼接栓还没完成插接安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图5下方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部分扩展翻转后收纳时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29.实施例,如图1-7所示,一种车载床结构,包括前后可拆卸拼接而成的上半身躺板1和下半身躺板2,本技术的特点在于,是硬质的结构,所以,上半身躺板1和下半身躺板2优选采用木板材或者类似材料制作而成,并采用矩形状的结构,上半身躺板1主要是供人体上半身躺的,下半身躺板2也明显主要是供人体下半身躺的,两者一起组成了可以让上下半身都能得到支撑的硬质板面结构,需要主要的是,这两者是可拆卸安装的,是容易拆分的,拆分结构后续会具体介绍,主要是方便收纳储存,不会浪费空间,因为要放在汽车后备箱的话,单个结构的尺寸是尽量要小的。进一步,所述上半身躺板1的左侧设置有能绕其左右翻转的左上半身扩展板11,所述上半身躺板1的右侧设置有能绕其左右翻转的右上半身扩展板12,左上半身扩展板11和右上半身扩展板12也都可以采用木质板材等制作,也优选矩形状的,他们的作用在于向左向右分别摊平后,具有更多的供人体支撑的空间,比如人的手臂等可以有安放的位置,可以让休息或者睡觉的姿势得到更多的辅助。左上半身扩展板11的翻转是为了不使用的时候向右侧翻转堆叠到上半身躺板1上侧,使用的时候是向左侧翻转摊平进行扩展,右上半身扩展板12的结构和动作跟左上半身扩展板11是左右镜像设置的即可,为了实现翻转的动作,具体的结构为:所述上半身躺板1的上表面和所述左上半身扩展板11的上表面之间连接有供所述左上半身扩展板11翻转的左前铰接合页111,所述上半身躺板1的上表面和所述右上半身扩展板12的上表面之间连接有供所述右上半身扩展板12翻转的右前铰接合页121,也即不管是左前铰接合页111还是右前铰接合页121都可以采用现有的铰接叶片类的结构即可,以左侧为例,左前铰接合页111的两片合页叶片分别通过现有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安装在左上半身扩展板11的摊平时的上侧表面上和上半身躺板1的上表面上,并且这两个合页叶片分别处在左上半身扩展板11右侧靠近上半身躺板1的部位上和上半身躺板1左侧靠近左上半身扩展板11的部位上,也即两者相邻近的部位上,而铰接轴就在
这两个合页叶片之间并前后延伸的设计,左前铰接合页111优选为两个保证铰接的稳定性,后面提到的同种特征的铰接合页都是优选为两个为宜,右前铰接合页121在右上半身扩展板12和上半身躺板1右侧部位上的结构设计参照左侧并左右镜像设置即可。这样就能使得左上半身扩展板11和右上半身扩展板12进行翻转了,当使用的时候,两者分别向左和向右翻转摊平即可。
30.进一步,所述左上半身扩展板11在所述上半身躺板1左侧展平时其右侧面部分抵靠在所述上半身躺板1的左侧面部分上,也即,当左上半身扩展板11向左翻转摊平以后,跟上半身躺板1尽量保持在同一平面位置或者相差不要太大的位置,这样,其右侧部位就会碰到上半身躺板1的左侧部位,从而得到上半身躺板1的左侧部位的抵靠限位,这样,左上半身扩展板11就不会继续由于有铰接轴而继续向下翻转,就能使得左上半身扩展板11保持在水平位置,得到上半身躺板1的侧部支撑和限位。右侧的结构也即也是优选如此,即所述右上半身扩展板12在所述上半身躺板1右侧展平时其左侧面部分抵靠在所述上半身躺板1的右侧面部分上。
31.再进一步,所述下半身躺板2的下侧安装连接若干后侧支撑脚3。这里为什么本实施例中可以仅在下半身躺板2安装固定后侧支撑脚3即可使用,下半身躺板2安装固定了后侧支撑脚3以后,高度就提升了,这样整个上半身躺板1和下半身躺板2的高度得到了升高,而汽车的后座是可以向前翻倒的,所以,本实施例的车载床使用时,可以先将后座的其中一个或两个后座靠背向前翻倒,上半身躺板1可以向前拖到车厢前侧位置并支撑在翻倒的后座靠背上,而下半身躺板2是放置在后备箱内,使得小型车也能使用该车载床,不一定带有较大后备箱大型车才能使用,使用的时候,可以直接躺在上半身躺板1和下半身躺板2上使用,也可以在上半身躺板1和下半身躺板2上铺设软垫、气垫等使用,根据个人需要灵活设置,上半身躺板1和下半身躺板2的前后长度和左右宽度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身高长度等进行定制。后侧支撑脚3可以采用高度可以调节的支撑脚,这个现有技术中有较多这种可调节的支撑脚结构了,这里不再赘述。
32.作为优选,所述上半身躺板1的前侧设置有能绕其前后翻转的头部倚靠板41,所述上半身躺板1的上表面与所述头部倚靠板41的上表面之间连接有供所述头部倚靠板41翻转的前铰接合页411,所述头部倚靠板41在所述上半身躺板1前侧展平时其后侧面部分抵靠在所述上半身躺板1的前侧部分上。头部倚靠板41也可以采用木质板材制作,也可以采用矩形状的结构,该设置使得上半身躺板1的前后长度可以得到缩减,由于其翻转的能力,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向后翻转内收堆叠在上半身躺板1上,这样,在收纳时可以进一步缩减空间,便于携带,所述头部倚靠板41摊平时由于有上半身躺板1的前侧限位支撑,也能保持在水平状态进行使用。当然,如果是汽车空间足够的情况下,头部倚靠板41可以不用采用这种结构,上半身躺板1的前侧部分就可以作为头部倚靠板41使用。
33.同理,所述下半身躺板2的后侧设置有能绕其前后翻转的脚部倚靠板42,所述下半身躺板2的上表面与所述脚部倚靠板42的上表面之间连接有供所述脚部倚靠板42翻转的后铰接合页421,所述脚部倚靠板42在所述下半身躺板2后侧展平时其前侧面部分抵靠在所述下半身躺板2的后侧面部分上。参照头部结构的设计,脚部倚靠板42也能翻转摊平使用,但其实向前翻转进行收纳,进一步优化了收纳结构。脚部倚靠板也可以采用木质板材结构,可以是矩形状结构或者该矩形结构靠后的两个边角开设呈倒角结构,优化结构。
34.进一步,所述下半身躺板2的左侧设置有能绕其左右翻转的左下半身扩展板21,所述下半身躺板2的右侧设置有能绕其左右翻转的右下半身扩展板22,所述下半身躺板2的上表面和所述左下半身扩展板21的上表面之间连接有供所述左左下半身扩展板21翻转的左后铰接合页211,所述下半身躺板2的上表面和所述右下半身扩展板22的上表面之间连接有供所述右下半身扩展板22翻转的右后铰接合页221,所述左下半身扩展板21在所述下半身躺板2左侧展平时其右侧面部分抵靠在所述下半身躺板2的左侧面部分上,所述右下半身扩展板22在所述下半身躺板2右侧展平时其左侧面部分抵靠在所述下半身躺板2的右侧面部分上。这里的结构设计,使得下半身躺板2的面积左右得到了进一步扩展,这样的话,在单人使用的时候,有更多的姿势调整的空间,而且还能供双人使用,当扩展程度足够大的情况下,也即这两个人横卧可以使用,一个人横卧在上半身躺板1及其左右的扩展板上,另一个人可以横卧在下半身躺板2及其左右的扩展板上使用,使用更加灵活。
35.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讨论上半身躺板1和下半身躺板2的拼接结构了,具体为:所述下半身躺板2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左右间隔排布并前后延伸的左拼接加强梁201和右拼接加强梁202,左拼接加强梁201和右拼接加强梁202可以采用尺寸一致的矩形条状的木质结构梁。左拼接加强梁201和右拼接加强梁202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胶黏或者螺钉等现有的固定方式与下半身躺板2连接即可。进一步,所述左拼接加强梁201向前超出所述下半身躺板2前侧面部分并能伸入到所述上半身躺板1后侧部分的下方,所述右拼接加强梁202向前超出所述下半身躺板2前侧面部分并能伸入到所述上半身躺板1后侧部分的下方,超出的部分其实就是用来跟上半身躺板1进行拼接用的,在进一步设计,所述上半身躺板1和所述左拼接加强梁201上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又上下对应的左上拼接孔2011和左下拼接孔2012,所述上半身躺板1和所述左拼接加强梁201通过配置有的能向下同时穿过所述左上拼接孔2011和左下拼接孔2012的左拼接栓2013连接住,所述上半身躺板1和所述右拼接加强梁202上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又上下对应的右上拼接孔2021和右下拼接孔2022,所述上半身躺板1和所述右拼接加强梁202通过配置有的能向下同时穿过所述右上拼接孔2021和右下拼接孔2022的右拼接栓2023连接住。左拼接栓2013和右拼接栓2023可以采用现有的钢制栓柱、销轴结构即可。拼装的过程其实也较为简单,只要拖着下半身躺板2向前移动,使得左拼接加强梁201和右拼接加强梁202超出下半身躺板2的部分处在上半身躺板1的下方以后,并使得左上拼接孔2011和左下拼接孔2012上下对齐,右上拼接孔2021和右下拼接孔2022上下对齐,然后分别左右两侧在这两对孔洞中向下插入左拼接栓2013和右拼接栓2023即可完成拼接,拆除的话,只要向上拔掉左拼接栓2013和右拼接栓2023即可,为了方便拔掉,上述拼接孔可以采用螺纹孔,上述拼接栓可以采用螺纹栓,通过拧螺栓的结构进行转动操作即可。还有更简单的方式,就是都不采用螺纹的结构,只要将拼接栓设置的长一下,拼接后有一部分露出在下拼接孔的下方即可,这样只要向上拨拼接栓,然后上侧拎出来即可。
36.作为优选,所述下半身躺板2的前侧部位的下表面上还固定有处在左拼接加强梁201和右拼接加强梁202之间的后第一梁203,所述下半身躺板2的后侧部位的下表面上还固定有左右延伸并能贴靠在左拼接加强梁201的后侧面和右拼接加强梁202的后侧面上的后第二梁204,所述左拼接加强梁201和右拼接加强梁202以及后第一梁203和后第二梁204包围形成一个框型结构并在该框型结构的四个边角部位上安装四个所述后侧支撑脚3。这些梁都可以采用木质的矩形条状梁结构,使得下半身躺板2的支撑强度得到提升。后侧支撑脚
3可以通过现有的螺栓连接可拆卸等方式跟框型结构等进行可拆卸连接,以进一步提升结构的收纳性。这里后第一梁203的前侧面和下半身躺板2的前侧面尽量保持在同一位置,也即优选为共面状态或者接近的状态为宜,在拼装时结构的完整性和强度会更好些。进一步优化,所述下半身躺板2的下表面上还固定有处在所述后第一梁203和所述后第二梁204之间的若干前后延伸的后中间梁205,主要是让结构强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后中间梁205可以采用两个并左右尽量保持在下半身躺板2的左右中心线对称的位置上。
37.再进一步优选,所述上半身躺板1的后侧部位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左右延伸并与后第一梁203前后相对设置的前第一梁101,前第一梁101也可以采用木质的矩形条状结构,前第一梁101的后侧面尽量和上半身躺板1的后侧面处于共面的状态。下面介绍一下使得拼接的结构更加稳定也强度更好的设计,有三种方案:1、所述前第一梁101的下表面上固定有能向后延伸并抵靠在所述后第一梁203下表面处的第一金属加强片1010,第一金属加强片1010可以采用钢制的腰型片体结构并通过螺钉等现有固定结构安装在前第一梁101上,但是其有一部分是向后伸出前第一梁101的就能在前后拼接的过程中能处在后第一梁203下侧进行抵靠了,可以有效辅助左拼接栓2013和右拼接栓2023两个位置的拼接结构,加强拼接处的结构强度;2、参照1的结构可以是所述后第一梁203的下表面上固定有能向前延伸并抵靠在所述前第一梁101表面处的第二金属加强片2031;3、由于1、2 的结构并不冲突,可以进一步可以在所述前第一梁101的下表面上和所述后第一梁203的下表面上分别固定有所述第一金属加强片1010和所述第二金属加强片2031,双向进行加强。
38.另外,为了更好地起到拼接效果,前第一梁101在拼接过程中应正好向后插入到左拼接加强梁201超出下半身躺板2的部分和右拼接加强梁202超出下半身躺板2的部分之间,使得下侧拼装的结构更加完整和紧密。
39.作为优选,所述上半身躺板1的下表面上固定有位于所述前第一梁101前方并左右延伸的前第二梁102以及处在所述前第二梁102和所述前第一梁101之间的若干前后延伸的前中间梁103。该设计这是为了更好地提升上半身躺板1的结构强度,前中间梁103可以采用3个并位置尽量是较为工整的结构,例如,其中一个前中间梁103靠左右最中间而另外两个关于最中间的前中间梁103左右对称。
40.进一步,前第二梁102的左右两个端部的位置可以分别安装连接有一个前侧支撑脚33,因为这个车载床有时候并不能完全依靠翻倒的后座来对前侧进行支撑,例如在车外使用,或者完全在后备箱使用,或者后座翻倒后的高度不够支撑不到所述上半身躺板1,又或者上半身躺板1可能较矮又长的情况下碰到车厢前侧的扶手箱等情况下,则需要有前侧支撑脚33来避免这些情境下仅有后侧支撑脚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当然,前侧支撑脚33也是优选可拆装的安装方式并且是高度可以调节的结构,这样是,使得该车载床的实用性进一步提升。
41.作为优选,所述上半身躺板1的下表面上配有前后延伸的左侧加强板51和右侧加强板52,所述左侧加强板51和右侧加强板52均通过夹持装置6与所述上半身躺板1上下抵靠夹持连接住,所述左侧加强板51和右侧加强板52均向前超出所述上半身躺板1并能抵靠在所述头部倚靠板41的下表面处。前侧由于有头部的抵靠,人体翻动的动作等很多来自于上肢,所以上半身的施力以及扰动会较大,所以该部分需要进一步加强结构强度。夹持装置6可以采用现有的可拆装并你能调节紧密度的的c型夹即可。当需要用到左侧加强板51和右
侧加强板52的情况下,所述头部倚靠板41摊平,头部倚靠板41与左侧加强板51和右侧加强板52也均通过夹持装置6进行夹紧连接住,使得上半身躺板1、头部倚靠板41与左侧加强板51和右侧加强板52很好地连接为一个整体,提升结构强度。夹持装置6优选左侧两个和右侧两个,左侧两个分别在左上半身扩展板11的前后两侧,前面的一个用于头部倚靠板41的夹持,后面的一个用于上半身躺板1的夹持,右侧的两个跟左侧左右镜像对称设置。左侧加强板51的前侧面跟头部倚靠板41的前侧面尽量共面,左侧加强板51的左侧面尽量跟头部倚靠板41的左侧面以及上半身躺板1的左侧面共面,提升结构的美观和完整性,右侧加强板52参照左侧加强板51的设计。
42.上述的车载床可拆装性较强,是非常方便收纳的,其中所有的铰接合页与相应的板之间都是可以采用现有的例如螺栓、螺母等可拆卸的安装方式进行安装固定,这样各个板之间是很容易拆分的,非常方便收纳,而且这种结构的设计使得上半身躺板1及其梁的结构和下半身躺板2及其梁的结构可以叠放在一起,放入后备箱,不影响后排坐人。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