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影像科用儿童胸透固定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21:55: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固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影像科用儿童胸透固定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现在患儿胸部检查多以拍射胸片为主,但有些情况如气管支气管异物,食道闭锁等,仍需要胸部透视来进一步诊断;在为儿童患者进行胸透诊断时,由于婴幼儿患者缺乏必要的自制力,在诊断过程中极易哭闹、不配合医务人员操作,延长了透视过程,给医患双方都增加了工作难度,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患者在胸部检查过程中,检查装置往往无法根据患儿身高和位置需要进行有效调节,从而无法快速、准确找出患儿患病情况;从而实现了治疗过程缓慢的问题,因此,急需一种影像科用儿童胸透固定辅助装置来解决当前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影像科用儿童胸透固定辅助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对患者约束装置和检查装置中无法根据患儿身高和位置进行调节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也实现了快速对患儿进行病情诊断。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影像科用儿童胸透固定辅助装置,包括本体,本体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板,本体内设置有与第一滑动板相配合的第一滑动机构,第一滑动板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板,第一滑动板内设置有与第二滑动板相配合的第二滑动机构;第一滑动板上固接有头枕,第一滑动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带,第一滑动板上设置有一对第二固定带,第一滑动板上设置有一对第三固定带。
5.进一步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本体内设置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同轴固接有第一蜗杆,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杆相啮合的第一蜗轮,第一蜗轮同轴固接有第二调节齿轮,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调节齿轮相啮合的第一调节齿轮,第一调节齿轮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连接块,本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连杆,第一旋转连杆穿过第一旋转连接块与第一旋转连接块滑动连接;第一旋转连杆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滑块,第一连接滑块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另一端与第一滑动板固接。
6.进一步地:第二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动板内设置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同轴固接有第一升降螺柱,第一滑动板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升降螺柱相螺接的螺柱套筒,螺柱套筒上固接有滑动挡板,第一滑动板上设置有与滑动挡板相配合的滑槽;螺柱套筒与第二滑动板固接。
7.进一步地: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和第三固定带均一对约束带组成,约束带上设置有相配合的魔术贴。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增益效果是:
9.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功能全面,第一滑动机构和第二滑动机构的设置,实现了不同患儿对本实用新型适用性,同时也可快速调节患儿高度,可快速实现对患儿病情进行确
认。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12.图3为本实用内部结构立体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滑动机构立体图。
14.图中:1、本体,2、第一滑动板,3、第二滑动板,4、头枕,5、第一固定带,6、第二固定带,7、第三固定带,8、螺柱套筒,9、滑动挡板,10、第一升降螺柱,11、第一电机,12、第一固定杆,13、第一连接滑块,14、第一旋转连杆,15、第一旋转连接块,16、第一调节齿轮,17、第二调节齿轮,18、第一蜗轮,19、第一蜗杆,20、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5.一种影像科用儿童胸透固定辅助装置,包括本体1,本体1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板2,本体1内设置有与第一滑动板2相配合的第一滑动机构,第一滑动板2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板3,第一滑动板2内设置有与第二滑动板3相配合的第二滑动机构;第一滑动板2上固接有头枕4,第一滑动板2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带5,第一滑动板2上设置有一对第二固定带6,第一滑动板2上设置有一对第三固定带7。
16.如图1和2所示:当医护人员对患儿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可根据患儿身高调节第二滑动机构,然后通过第一固定带5、第二固定带6和第三固定带7实现对患儿进行固定,最后医护人员根据患儿病情调节第一滑动机构实现快速对患儿病情进行确认;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对患者约束装置和检查装置中无法根据患儿身高和位置进行调节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也实现了快速对患儿进行病情诊断。
17.第一滑动机构包括本体1内设置的第二电机20,第二电机20同轴固接有第一蜗杆19,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杆19相啮合的第一蜗轮18,第一蜗轮18同轴固接有第二调节齿轮17,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调节齿轮17相啮合的第一调节齿轮16,第一调节齿轮16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连接块15,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连杆14,第一旋转连杆14穿过第一旋转连接块15与第一旋转连接块15滑动连接;第一旋转连杆14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滑块13,第一连接滑块13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杆12,第一固定杆12另一端与第一滑动板2固接。
18.如图3和4所述:当医护人员打开第二电机20时,第二电机20带动第一蜗杆19转动,第一蜗杆19转动通过第一蜗轮18和第二调节齿轮17带动第一调节齿轮16进行转动,第一调节齿轮16转动通过第一旋转连接块15带动第一旋转连杆14进行转动;第一旋转连杆14转动通过第一连接滑块13带动第一固定杆12进行滑动,从而实现对第一滑动板2的滑动调节。
19.第二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动板2内设置的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同轴固接有第一升降螺柱10,第一滑动板2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升降螺柱10相螺接的螺柱套筒8,螺柱套筒8上固接有滑动挡板9,第一滑动板2上设置有与滑动挡板9相配合的滑槽;螺柱套筒8与第二滑动板3固接。
20.如图3所示:当医护人员调节第一电机11时,第一电机11转动带动第一升降螺柱10
转动,第一升降螺柱10转动带动螺柱套筒8在第一滑动板2内进行滑动,第一滑动板2在滑动过程中带动第二滑动板3在第一滑动板2上滑动,在此过程中,滑动挡板9在第一滑动板2内进行滑动。
21.第一固定带5、第二固定带6和第三固定带7均一对约束带组成,约束带上设置有相配合的魔术贴。
22.如图1和2所示:约束带组和魔术贴配合组成的第一固定带5、第二固定带6和第三固定带7,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24.如图2和3所示:当医护人员对患儿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可根据患儿身高调节第二滑动机构,当医护人员调节第一电机11时,第一电机11转动带动第一升降螺柱10转动,第一升降螺柱10转动带动螺柱套筒8在第一滑动板2内进行滑动,第一滑动板2在滑动过程中带动第二滑动板3在第一滑动板2上滑动,在此过程中,滑动挡板9在第一滑动板2内进行滑动;然后通过第一固定带5、第二固定带6和第三固定带7实现对患儿进行固定,最后医护人员根据患儿病情调节第一滑动机构实现快速对患儿病情进行确认;当医护人员打开第二电机20时,第二电机20带动第一蜗杆19转动,第一蜗杆19转动通过第一蜗轮18和第二调节齿轮17带动第一调节齿轮16进行转动,第一调节齿轮16转动通过第一旋转连接块15带动第一旋转连杆14进行转动;第一旋转连杆14转动通过第一连接滑块13带动第一固定杆12进行滑动,从而实现对第一滑动板2的滑动调节;约束带组和魔术贴配合组成的第一固定带5、第二固定带6和第三固定带7,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对患者约束装置和检查装置中无法根据患儿身高和位置进行调节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也实现了快速对患儿进行病情诊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