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力柜的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21:27: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柜的散热机构。


背景技术:

2.电力柜是一种常用的电力基础设施,其内部装有大量的电力部件,由于工作时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内部的热量不容易散发到空气中,很容易影响电力柜内部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比较普遍的是在电力柜侧壁上开设百叶窗结构的散热窗,或是以排气扇或工业扇进行风冷式控温,这种操作方式普遍存在工艺性问题;即风冷式降温只是对电器元件的体表温度进行降温,而真正的环境温度并没有被改善,受限于环境温度的大体限制,其真正意义上并没有起到有效的温控效果。
3.为此,提出一种电力柜的散热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电力柜的散热机构,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力柜的散热机构,包括柜体及其合页连接的门体、固定机构、驱动机构和换热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安装于所述门体朝所述柜体内部的一侧,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固定机构的内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架、第二电机和第二齿轮;
6.所述第二电机的外表面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齿轮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7.所述换热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外表面,所述换热机构包括连接架和蒸发器;
8.所述蒸发器的外表面绕接有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所述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在正平面的投影为螺旋线扫掠式布置。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柜体的内侧壁沿y轴均匀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柜体的内侧壁对称安装有倒l形风管,所述柜体的内侧壁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倒l形风管的内侧壁连通,所述风机的进风口朝上。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外壳体、盖体、网孔板和控制器;
12.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网孔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盖体的外部开设有栅格,所述盖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活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外表面与所述盖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齿条;
14.所述第二齿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外表面,所述第二齿条的轮齿与所述第二齿轮的轮齿啮合。
1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机架、两个第一齿条、两个第一电机和第一齿轮;
16.所述第一齿条的外表面安装于所述机架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机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的轮齿与所述第一齿条的轮齿啮合。
1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换热机构还包括第三电机和滚珠丝杠;
18.所述第三电机安装于所述连接架的外表面,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滚珠丝杠的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滚珠丝杠的移动螺母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1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柜体的顶部安装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顶部安装有冷凝器,所述蒸发器的进水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水口连通。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一、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机构及换热机构之间的机械联动及互相配合,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热交换工序对柜内温度进行控温,摒弃了传统技术中的体表温度控制技术,有效满足实际控温需求,且利用蒸发器的冷凝管水冷气互相叠加缠绕均匀冲击,充分提高水冷气的自激振动现象,在成倍提高吸热能力的同时实现气流与气流之间相互耦合,以提高密闭空间内的温控效率及工艺效果;
22.二、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机构及换热机构之间的机械联动及互相配合,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以柜体作为标准坐标系,输出三组不同空间轴向的线性驱动,进而实现温控组件能根据温度传感器所侦测当前发热严重的部位进行自走式驱动及角度调节,通过针对性温控驱动的形式提高实际状态下的散热需求,有效应满足实际实用性需求;
23.三、本实用新型通过倒l形风管及风机实现柜体内部整体的气流导向,将轻于冷空气的热空气进行导流工序,以均匀化柜体内部的实际气流及温度分布,以提高整体装置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与驱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的a区放大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1、柜体;101、门体;102、倒l形风管;103、风机;104、温度传感器;2、固定机构;201、外壳体;202、盖体;203、网孔板;204、控制器;3、驱动机构;301、机架;302、第一齿条;304、第一电机;3041、第一齿轮;305、第一支撑架;306、第二齿条;307、第二支撑架;308、第二电机;3081、第二齿轮;4、换热机构;401、连接架;402、第三电机;403、滚珠丝杠;404、蒸发器;4041、第一冷凝管;4042、第二冷凝管;5、压缩机;501、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34.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35.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3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实施例
38.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力柜的散热机构,包括柜体1及其合页连接的门体101、固定机构2、驱动机构3和换热机构4,固定机构2安装于门体101朝柜体1内部的一侧,驱动机构3安装于固定机构2的内部,驱动机构3包括第二支撑架307、第二电机308和第二齿轮3081;
39.第二电机308的外表面安装于第二支撑架307的外表面,第二电机308的输出轴与第二齿轮308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40.换热机构4安装于第二支撑架307的外表面,换热机构4包括连接架401和蒸发器404;
41.蒸发器404的外表面绕接有第一冷凝管4041和第二冷凝管4042,第一冷凝管4041和第二冷凝管4042在正平面的投影为螺旋线扫掠式布置。
42.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柜体1的内侧壁沿y轴均匀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04;
43.温度传感器104负责实时柜体1内部不同位置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以控制驱动机构3及换热机构4对发热严重的部位进行针对性散热。
44.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柜体1的内侧壁对称安装有倒l形风管102,柜体1的内侧壁安装有风机103,风机103的出风口与倒l形风管102的内侧壁连通,风机103的进风口朝上;
45.热空气轻于冷空气,通过倒l形风管102及风机103实现柜体1内部整体的气流导向,将轻于冷空气的热空气进行导流工序,以均匀化柜体1内部的实际气流及温度分布,以提高整体装置的散热效果。
46.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固定机构2包括外壳体201、盖体202、网孔板203和控制器
204;
47.外壳体201的外表面与网孔板20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盖体202的外部开设有栅格,盖体202的外表面与外壳体201的外表面活页连接,控制器204的外表面与盖体2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48.固定机构2负责配合控制驱动机构3及换热机构4,其中驱动机构3及换热机构4需要例行维护时,通过开启盖体202进行维护,且控制器204负责控制所有电器元件。
49.本实施例中,具体的:驱动机构3还包括第一支撑架305和第二齿条306;
50.第二齿条30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架305的外表面,第二齿条306的轮齿与第二齿轮3081的轮齿啮合;
51.驱动机构3负责换热机构4x轴向的线性驱动,其中第二电机308负责驱动第二齿轮3081啮合于第二齿条306形成齿轮副,进而实现x轴向的线性驱动。
52.本实施例中,具体的:驱动机构3还包括机架301、两个第一齿条302、两个第一电机304和第一齿轮3041;
53.第一齿条302的外表面安装于机架301的外表面,第一支撑架305的外表面与第一电机30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一电机304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304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一齿轮3041的轮齿与第一齿条302的轮齿啮合;
54.驱动机构3还可以负责换热机构4y轴向的线性驱动,其中第一电机304负责驱动第一齿轮3041啮合于第一齿条302形成齿轮副,进而实现y轴向的线性驱动。
55.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换热机构4还包括第三电机402和滚珠丝杠403;
56.第三电机402安装于连接架401的外表面,第三电机402的输出轴与滚珠丝杠403的螺纹杆固定连接,滚珠丝杠403的移动螺母与第二支撑架30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57.换热机构4自身负责z轴向的线性驱动,其中第三电机402负责驱动滚珠丝杠403的螺纹杆旋转,因其移动螺母位置固定,故其自身将线性驱动施加于自身螺纹杆,进而驱动连接架401及蒸发器404进行线性位移。
58.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柜体1的顶部安装有压缩机5,压缩机5的顶部安装有冷凝器501,蒸发器404的进水口与压缩机5的出水口连通,蒸发器404的出水口与冷凝器501的进水口连通,冷凝器501的出水口与压缩机5的进水口连通;
59.蒸发器404、压缩机5及冷凝器501的热交换工序对柜内温度进行控温,摒弃了传统技术中的体表温度控制技术,有效满足实际控温需求。
60.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使用时,换热机构4的蒸发器404负责热交换控温,其中第一冷凝管4041和第二冷凝管4042的螺旋线扫掠式布置,实现两组水冷气互相叠加缠绕均匀冲击,充分提高水冷气的自激振动现象,在成倍提高吸热能力的同时实现气流与气流之间相互耦合,即两股气流的气动弹性动力相匹,实现水冷气体能够均匀铺洒于目标方向,提高密闭空间内的温控效率及工艺效果;
61.同时,根据温度传感器104所侦测当前发热严重的部位,依靠驱动机构3及换热机构4自身进行自走式驱动及角度调节,通过针对性温控驱动的形式提高实际状态下的散热需求;其中第二电机308负责驱动第二齿轮3081啮合于第二齿条306形成齿轮副,进而实现x轴向的线性驱动;第一电机304负责驱动第一齿轮3041啮合于第一齿条302形成齿轮副,进而实现y轴向的线性驱动;而第三电机402负责驱动滚珠丝杠403的螺纹杆旋转,因其移动螺
母位置固定,故其自身将线性驱动施加于自身螺纹杆,进而驱动连接架401及蒸发器404进行线性位移;
62.同时,热空气轻于冷空气,通过倒l形风管102及风机103实现柜体1内部整体的气流导向,将轻于冷空气的热空气进行导流工序,以均匀化柜体1内部的实际气流及温度分布,以提高整体装置的散热效果。
6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