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平口保温杯智能防盗标签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8:49: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盗用具,具体是一种平口保温杯智能防盗标签。


背景技术:

2.目前,高档、精致的保温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绝大多数商场、超市在陈列展示这些保温杯时,有的直接放在货架上,由于保温杯体积小巧,小偷方便下手偷盗,容易丢失,因此商场通常采用防盗标签进行防盗。但是对于平口保温杯,防盗标签容易被取下,防盗效果不好。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适用于平口保温杯的智能防盗标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平口保温杯智能防盗标签,该防盗标签具有防盗效果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4.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5.平口保温杯智能防盗标签,包括壳体、可水平移动地插嵌在壳体中的齿条、与齿条单向啮合以锁定齿条的锁芯组件、设置成环形以套设在保温杯外周的钢带、安装在壳体内部且设置有电源开关和断线报警开关的线路板、为线路板提供工作电压的电池、用于控制电源开关通断的第一弹性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断线报警开关通断的第二弹性组件。
6.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包括一端与电源开关位置相对应且另一端位于齿条运动路径上的电源棒以及顶压电源棒的电源弹簧;所述电源棒与齿条接触的一侧设置成斜面,以便齿条在运动过程中施力于电源棒并推动电源棒朝电源开关方向运动。
7.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包括与断线报警开关位置相对应的内柱、两端分别抵顶线路板和内柱的内柱弹簧、突出于壳体表面并可竖直滑动地定位在壳体内的外柱以及两端分别抵顶内柱和外柱的外柱弹簧。
8.所述钢带一端与齿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
9.所述钢带外周套设有杯扣,并且杯扣上设置有向钢带中心伸展的台阶。
10.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盖和后盖。
11.所述锁芯组件包括开设可竖直滑动地定位在前盖的锁孔中且底端与所述齿条单向啮合的齿柱、固定在锁孔端口的锁芯盖以及两端分别抵顶齿柱与锁芯盖的锁芯弹簧;所述齿柱中设置有铁柱。
12.所述外柱突出于后盖表面,以便抵顶保温杯外壁。
13.所述齿条外端安装有按钮,以方便按压齿条。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发明中钢带与齿条固定连接,当按压齿条时,齿条带动钢带收缩,从而绑紧保温杯,并且齿条与锁芯组件单向啮合,避免了钢带松散脱落。
16.2)本发明通过第一弹性组件控制电源开关工作;在齿条向壳体按压过程中,齿条推动电源棒向电源开关方向运动,从而打开电源开关,为线路板提供工作电压。
17.3)本发明通过第二弹性组件控制断线报警开关工作;由于外柱突出于后盖,当钢带绑紧保温杯时,保温杯外壁挤压外柱,外柱向壳体内侧缩入,进而带动内柱按压断线报警开关,使断线报警开关合上;若外力强行将防盗标签从保温杯上取下,则外柱会由壳体向外弹出,使断线报警开关松开,进行报警。
18.4)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的爆炸图。
21.图3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23.图5为本发明省略前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中前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中后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平口保温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一(未绑紧保温杯)。
28.图10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二(绑紧保温杯)。
29.附图标号:
30.1、壳体;1-1、前盖;1-2、后盖;1-3、导槽;1-4、锁孔;1-5、容置槽;1-6、卡口;1-7、螺钉;
31.2、齿条;2-1、按钮;
32.3、锁芯组件;3-1、齿柱;3-2、锁芯盖;3-3、锁芯弹簧;3-4、铁柱;
33.4、钢带;4-1、齿条盖;4-2、钢带盖;4-3、杯扣;4-4、台阶;4-5、pvc条;4-6、硅胶片;
34.5、线路板;5-1、声磁线圈;5-2、电源开关;5-3、线路报警开关;5-4、声响元件;
35.6、电池;6-1、电池盖;
36.7、第一弹性组件;7-1、电源棒;7-2、电源弹簧;7-3、卡板;
37.8、第二弹性组件;8-1、内柱;8-2、内柱弹簧;8-3、外柱;8-4、外柱弹簧;
38.9、保温杯。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40.如图1至图5所示的平口保温杯智能防盗标签,包括壳体、齿条2、锁芯组件3、钢带4、线路板5、电池6、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
41.所述壳体包括通过螺钉1-7固定连接的前盖1-1和后盖1-2,以方便对壳体进行拆卸。所述齿条一端由前盖侧面插嵌至壳体内,另一端露出壳体外侧且安装有按钮2-1,按压按钮可带动齿条向壳体内部水平移动(前盖中设置有便于齿条移动的导槽1-3,参见图6)。所述钢带设置成环形,以便套设在保温杯外周;钢带一端与齿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钢带一端通过齿条盖4-1卡扣在齿条的底部,另一端通过钢带盖4-2卡扣在后盖上);钢带外周套设有杯扣4-3,并且杯扣上设置有向钢带中心伸展的台阶4-4,使
用时,钢带由平口保温杯9的杯口套入,利用杯扣上的台阶架设在保温杯杯口上。为了避免钢带对保温杯外壁造成摩擦损伤,在钢带外周套设有pvc条4-5,并且在杯扣的内侧设置有硅胶片4-6。
42.所述线路板安装在壳体内部,线路板上设置有声磁线圈5-1、电源开关5-2、断线报警开关5-3和报警电路(报警电路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报警电路设置有声响元件5-4),其中声磁线圈用于与外部防盗门相互感应,电源开关用于控制线路板与电池的连接,断线报警开关用于接通线路板上的报警电路。所述电池由后盖装入壳体内部,并通过电池盖6-1盖合密封,为线路板提供正常的工作电压。
43.所述锁芯组件安装在前盖的锁孔1-4中,用于锁定齿条;锁芯组件包括齿柱3-1、锁芯盖3-2、锁芯弹簧3-3和铁柱3-4。所述齿柱可竖直滑动地定位在锁孔中,齿柱的底端与所述齿条单向啮合,使得齿条只能朝壳体内侧方向单向移动(即图4中从左往右移动);齿柱内部安装有所述铁柱,以便外部开锁器(磁性开锁器,图中未显示)通过吸引铁柱将齿柱吸离齿条。所述锁芯盖固定在锁孔端口;所述锁芯弹簧两端分别抵顶齿柱与锁芯盖。正常锁紧状态下,齿柱在锁芯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与齿条咬合,齿条只能单向移动,使钢带绑紧保温杯;开锁时,齿柱在外部开锁器的作用下吸离齿条,此时齿条与齿柱分离,齿条可以反向运动,便于工作人员放松钢带并取下防盗器。
44.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用于控制电源开关的通断;图中第一弹性组件设置在齿条的侧面,包括电源棒7-1和电源弹簧7-2。如图7所示,所述壳体(具体是后盖)上设置有容纳电源棒的容置槽1-5;所述电源棒一端可穿过容置槽并与电源开关的位置相对应,另一端伸出容置槽并位于齿条运动的路径上,以便在齿条的带动下推动电源棒朝电源开关方向移动;其中,电源棒与齿条接触的一侧设置成斜面。所述电源弹簧两端分别抵顶电源棒和容置槽的内壁,以便对电源棒进行复位。在齿条插入壳体的过程中,齿条与电源棒的斜面接触并施力于电源棒,使电源棒朝电源开关的方向运动(即电源棒的受力端缩入容置槽),从而按压电源开关,将线路板与电池接通;在利用开锁器正常开锁时,齿条反向运动,齿条侧壁不再对电源棒施力,在电源弹簧的作用力下,电源棒复位,使电源开关断开,报警电路不工作。作为优选,电源棒的中部设置有卡板7-3,容置槽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阻挡卡板的卡口1-6(参见图7),从而对电源棒的运动位置进行限位。
45.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用于控制断线报警开关的通断,包括内柱8-1、内柱弹簧8-2、外柱8-3和外柱弹簧8-4。所述内柱与断线报警开关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内柱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线路板和内柱(初始状态下,内柱弹簧将内柱和断线报警开关隔开,而当内柱弹簧被压缩后,内柱可接触并按压断线报警开关);所述外柱突出于壳体(具体是后盖)表面并可竖直滑动地定位在壳体内;所述外柱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内柱和外柱。当钢带绑紧保温杯时,保温杯外壁挤压外柱向壳体内侧缩入,外柱弹簧和内柱弹簧被压缩,使内柱按压断线报警开关,断线报警开关合上;若外力强行将防盗标签从保温杯上取下,则外柱会由壳体向外弹出,外柱弹簧和内柱弹簧复位,使内柱松开断线报警开关,此时线路板中的声响元件(通常为蜂鸣器)会自动报警,及时提醒工作人员。
46.本发明的工作方式如下:
47.如图9、图10所示,本发明在使用时,将钢带从保温杯的杯口套入,通过杯扣上的台阶将整个防盗标签架设在保温杯杯口上。然后按压按钮,将齿条按入壳体内,使钢带绑紧保
温杯。在钢带的绑紧过程中,一方面齿条推动电源棒向电源开关方向运动,从而接通电源开关,为线路板提供工作电压;另一方面保温杯侧壁挤压外柱,使外柱缩入壳体内,带动内柱将断线报警开关合上。若行窃者将杯子连同防盗标签一起带走,在经过防盗门时,防盗门发出警报,同时防盗标签内部的声磁线圈也发出报警,起到提醒作用。若行窃者强行将防盗标签从保温杯上取下,则外柱会由壳体向外弹出,此时断线报警开关松开,报警电路被接通并通过声响元件报警,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