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垂直接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8:10: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接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垂直接杆装置。


背景技术:

2.许多场景需要用到可拆卸直立杆,如临时照明、通信、摄像等领域,对于短直立杆,通过简单的扶正即可将杆直立起来。而对于长直立杆,一般有两种直立方法,第一种为顶端逐段拼接—将杆分设成多段短杆,先将其中一段短杆扶正并与地面进行相对固定,然后将人员和其它待接合短杆送至已固定短杆的顶端,将待接合短杆与已固定短杆的顶端接合,通过多次重复这个接合过程得到长直立杆;第二种为绳索辅助—用绳索与长杆的顶端或中上部连接,然后通过拉扯绳子将杆拉正,得到长直立杆。而采用第一种方法,需要辅助工具将人员和短杆升高,对辅助工具要求较高,且至少需要两人配合才能完成接杆,耗费人力,效率低;采用第二种方法,要求有较大的作业面积,同时还要求高空无障碍物,对作业环境要求高,同样需要至少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直立,耗费人力,效率低。可见通过现有的方法无法快速高效地得到长直立杆。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垂直接杆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快速高效地得到长直立杆的技术问题。
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垂直接杆装置,包括:
5.基座、垂直导轨、平台、夹紧部和驱动部;
6.该基座上设置有定位槽;
7.该垂直导轨的一端与该基座连接,另一端与该平台连接;
8.该驱动部与该夹紧部连接,并带动该夹紧部沿该垂直导轨移动;
9.该夹紧部的夹紧空间与该定位槽相对应;
10.该平台上设置有通孔,该通孔与该定位槽相对应。
11.在第一种可能实现的装置中,该驱动部包括:动力构件和索件;
12.该动力构件设置在该平台上;
13.该索件的一端与该夹紧部连接,另一端与该动力构件连接;
14.该动力构件通过放长或收短该索件带动该夹紧部。
15.结合第一种可能实现的装置,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装置中,该驱动部还包括设置在该平台上的换向滑轮;
16.该动力构件为旋转电机;
17.该换向滑轮的轴心与该旋转电机的转轴平行;
18.该索件的一端与该夹紧部连接,另一端绕过该换向滑轮与该转轴连接。
19.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装置中,该定位槽包括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
20.该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21.该垂直导轨包括:第一垂直导轨和第二垂直导轨;
22.该第一垂直导轨和该第二垂直导轨对称设置在该基座的两侧,且设置在该第一定位槽和该第二定位槽之间。
23.结合第三种可能实现的装置,在第四种可能实现的装置中,还包括:滑动横杆;
24.该垂直导轨中间设置有垂直通槽;
25.该滑动横杆的两端穿过该垂直通槽,且均设置有该夹紧部。
26.结合第四种可能实现的装置,在五种可能实现的装置中,该夹紧部包括:一对夹臂、夹紧连杆、电缸和夹块;
27.该一对夹臂的一端通过该夹紧连杆相互连接,并通过该夹紧连杆与该滑动横杆连接,另一端通过该电缸相互连接;
28.该夹块与该夹臂连接,并设置该夹紧连杆和该电缸之间;
29.该一对夹臂上的该夹块相对设置,并构成夹紧空间。
30.结合第五种可能实现的装置,在第六种可能实现的装置中,该夹紧连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滑套和连接件;
31.该连接件与该滑动横杆的末端连接,并与该夹臂的一端铰接;
32.该第一连杆的一端与该滑动横杆的端面垂直连接,另一端与该滑套套接;
33.该第二连杆和该第三连杆的一端与该滑套铰接,另一端与该夹臂的中部铰接。
34.结合第三种可能实现的装置,在第七种可能实现的装置中,还包括:导向轮组;
35.该导向轮组包括:固定件和滑轮;
36.该滑动横杆通过该固定件与该滑轮连接;
37.该垂直通槽的两侧为第一轮轨和第二轮轨;
38.该滑轮与轮轨相适配,并沿该轮轨滑动。
39.在第八种可能实现的装置中,还包括:直线轴承;
40.该直线轴承设置在该平台上;
41.该直线轴承的中孔与该通孔对齐。
42.在第九种可能实现的装置中,还包括:支撑杆;
43.该支撑杆的一端与该垂直导轨连接,并构成夹角,另一端与支撑面连接。
44.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45.本发明所提供的垂直接杆装置设置有基座、垂直导轨、平台、夹紧部和驱动部;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容置短杆底端的定位槽;垂直导轨的一端与基座垂直连接,另一端与平台垂直连接;驱动部与夹紧部连接,并带动夹紧部沿垂直导轨移动;平台上设置有供短杆穿过的通孔,通孔与定位槽相对应。通过夹紧部夹紧已放置进定位槽的第一根短杆底部,用驱动部带动夹紧部沿垂直导轨垂直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根短杆升高穿过通孔,接着在第一根短杆的底端接合上第二根短杆,然后控制驱动部让第二根短杆的底端进入定位槽中,让短杆在定位槽和通孔的限位下保持垂直,再控制夹紧部松开短杆,控制驱动部将夹紧部移动到第二根短杆的底部,并进行夹紧,控制驱动部带动第二根短杆升高,通过重复接合第二根短杆的过程就可得到长直立杆。通过在地面上逐节接合短杆,接合过程简单,并通过驱动部配合夹紧部将短杆逐节升高,所需花费的时间较短,且仅需一人即可完成,可快速高效地得到长直立杆。
附图说明
4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4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垂直接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夹紧部、滑动横杆和导向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4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夹紧部、滑动横杆和导向轮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5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动力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51.其中:10-短杆、100-基座、200-垂直导轨、210-第一垂直导轨、220-第二垂直导轨、300-平台、400-夹紧部、410-夹臂、411-长夹臂、412-短夹臂、420-夹紧连杆、421-第一连杆、422-第二连杆、423-第三连杆、424-滑套、425-连接件、430-电缸、440-夹块、441-夹紧面、442-夹紧空间、500-驱动部、510-动力构件、511-转轴、512-圆形板、513-第一卷索区、514-第二卷索区、520-换向滑轮、600-滑动横杆、610-挂钩、700-导向轮组、710-固定件、720-滑轮、800-直线轴承、900-支撑杆、1000-平行杆。
具体实施方式
5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垂直接杆装置,用于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通过现有的方法无法快速高效地获得长直立杆。
53.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56.传统的获得长直立杆的方法,因过程复杂,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且需要多人共同作业,无法快速高效地得到长直立杆。
57.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垂直接杆装置,包括:
58.基座100、垂直导轨200、平台300、夹紧部400和驱动部500;基座100的下表面与地面贴合固定,其上表面设置有与短杆相适配的定位槽;垂直导轨200的一端与基座100的上
表面垂直连接以保持与地面垂直,另一端与平台300的下表面垂直连接;驱动部500与夹紧部400连接,并带动夹紧部400沿垂直导轨200移动;夹紧部400用于夹紧短杆,其夹紧空间与定位槽相对应;平台300上设置有与短杆相适配的通孔,通孔与定位槽相对应。
59.需要说明的是:短杆为长直立杆的组成部分,多根短杆首尾接合构成长直立杆,短杆的长度小于垂直导轨的长度;基座拥有可设置定位槽并垂直固定垂直导轨的上表面即可,如梯台结构、圆台结构和长方体结构等,在此不对其形状作具体限定;垂直导轨的作用是引导夹紧部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以确保被其夹紧的短杆被带动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其形状与驱动部和夹紧部相适配;夹紧部的作用是夹紧短杆,其夹紧空间需与短杆相适配,可以为定心夹紧机构、螺旋夹紧机构、联动夹紧机构、铰链夹紧机构、斜楔夹紧机构等;驱动部的形状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为电动推杆、电动缸、直线电机、液压缸、旋转电机等,能带动夹紧部在沿垂直方向移动即可。
60.使用垂直接杆装置进行接杆的步骤为:

控制驱动部带动夹紧部移动到垂直导轨的上部;

将第一根短杆的一端放置进定位槽,并让其另一端与平台上的通孔和夹紧部的夹紧空间对齐;

控制驱动部带动夹紧部向下移动,让夹紧空间穿进第一根短杆的上端,直至夹紧部移动至第一根短杆的下部,控制驱动部停止带动;

控制夹紧部夹紧第一根短杆的下部;

控制驱动部带动夹紧部向上移动,以带动第一短杆向上移动,使得第一短杆穿过通孔,并在通孔的限位下保持垂直向上移动,直至夹紧部靠近平台,控制驱动部停止带动;

将第一根短杆的底端与第二根短杆的一端接合;

控制驱动部带动夹紧部向下移动,让第二根短杆的底端进入定位槽,以让第一根短杆和第二根短杆被定位槽和通孔限位,让短杆保持垂直状态;

控制夹紧部松开第一根短杆的下部;

控制驱动部带动夹紧部向下移动,直至夹紧部靠近第二根短杆的下部,控制驱动部停止带动;

控制夹紧部夹紧第二根短杆的下部;控制驱动部带动夹紧部向上移动,直至夹紧部靠近平台,控制驱动部停止带动。对剩余待接合的短杆进行

~的步骤即可得到长直立杆。
61.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垂直接杆装置设置有基座、垂直导轨、平台、夹紧部和驱动部;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容置短杆底端的定位槽;垂直导轨的一端与基座垂直连接,另一端与平台垂直连接;驱动部与夹紧部连接,并带动夹紧部沿垂直导轨移动;平台上设置有供短杆穿过的通孔,通孔与定位槽相对应。通过在地面上进行短杆的逐节接合短杆,接合过程简单,并通过驱动部配合夹紧部逐节升高短杆,所需花费的时间较短,且仅需一人即可完成,可快速高效地得到长直立杆。
62.具体地,基座上设置着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两个定位槽对称设置在基座的两侧;相应的,在平台上与第一定位槽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与第二定位槽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基座上表面垂直固定有两根垂直导轨,分别为第一垂直导轨210和第二垂直导轨220,垂直导轨的垂直中心线与定位槽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垂直导轨与基座的连接处位于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以同时获得两根长直立杆为例进行说明,短杆10为圆形杆;基座为长方体结构,其上面积最大的两个面与地面平行,作为基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上表面靠近左右边缘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与短杆外径相等的圆形槽;平台为长方体结构,其上面积最大的两个面作为上下表面与地面平行,圆形通孔垂直贯穿平台的上下表面与,通孔的中心线与圆形槽的中心线共线;垂直导轨为长方体结构,其上面积最小的两个面分别与基座和平台垂直连接,左侧垂直导轨的左侧面靠近左侧定位
槽,右侧垂直导轨的右侧面靠近右侧定位槽。
63.具体地,驱动部500包括:动力构件510、索件(图中未示出)和换向滑轮520;动力构件和换向滑轮设置在平台上;索件的一端与夹紧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换向滑轮与动力构件连接;夹紧部通过滑块与垂直导轨连接;滑块与垂直导轨滑动连接,并可沿着导轨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动力构件通过放长或收短索件带动夹紧部—动力构件放长索件,夹紧部在自身重力的带动下沿着垂直导轨向下移动,动力构件收短索件,夹紧部在索件牵引下沿垂直导轨向上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构件510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510被固定在平台300的上表面中间,其转轴511与平台300上两通孔的中心连线垂直,转轴中间穿设有圆形板512,圆形板512将转轴均匀分为第一卷索区513和第二卷索区514;两个换向滑轮以旋转电机为中心对称架设在平台的上表面,换向滑轮的轴心线与旋转电机的转轴平行;索件为2条弹性较小的钢丝绳,一条钢丝绳的一端与设置在滑动横杆上表面的左侧挂钩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左侧换向滑轮后与第一卷索区固定连接,另一条钢丝绳的一端与设置在滑动横杆上表面的右侧挂钩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右侧换向滑轮后与第二卷索区固定连接。
64.具体地,垂直接杆装置还设置有滑动横杆600,第一垂直导轨和第二垂直导轨中间均设置有垂直通槽,垂直通槽沿两垂直导轨的相对方向垂直贯穿垂直导轨,垂直通槽的最上端靠近平台,垂直通槽的最下端靠近基座;滑动横杆的一端穿过第一垂直导轨上的垂直通槽后连接一个夹紧部,另一端穿过第二垂直导轨上的垂直通槽后连接一个夹紧部。即滑动横杆作为滑块,在两个垂直通槽的限位下,在垂直方向上进行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垂直通槽为矩形通槽,其垂直贯穿垂直导轨的左右侧面,将垂直导轨均匀分割成两部分;滑动横杆为长方体结构,其左端穿过左侧的垂直通槽并连接一个夹紧部,其右侧穿过右侧的垂直通槽并连接一个夹紧部,其上表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与索件固定连接的挂钩610,挂钩610的位置与换向滑轮520对应。
65.优选地,若要确保滑动横杆能稳定地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需让滑动横杆与垂直通槽过渡配合,但是过渡配合使得滑动横杆和垂直通槽之间产生滑动摩擦会增大短杆的升高阻力,需要驱动部提供更多动力,造成能源的浪费。为了消除这个缺陷,为垂直接杆装置增设导向轮组700,导向轮组设置有固定件710和滑轮720;垂直通槽将垂直导轨均匀分割为第一轮轨和第二轮轨;滑动横杆靠近轮轨的两侧通过固定件将两组滑轮分别固定在靠近第一轮轨和第二轮轨的位置,让滑轮与轮轨相配合,使得滑轮可沿轮轨滑动。如此,通过滑轮和轮轨对滑动横杆的移动进行限位,可以将滑动横杆和垂直通槽设计成间隙配合,消除了滑动摩擦力,因为滑轮和轮轨进行滚动摩擦,摩擦力较小,减小了短杆的升高阻力。在本实施中,固定件包括4个设置在第一垂直导轨和第二垂直导轨之间直角弯板,其中两个设置在滑动横杆的前侧面,两个设置在滑动横杆的后侧面,直角弯板包括短直角板和长直角板,短直角板被螺钉固定在滑动横杆的前侧面或后侧面,使得长直角板与滑动横杆的前侧面或后侧面垂直,在长直角板靠近靠近垂直导轨的面上架设着滑轮;滑轮设置有8个,两个滑轮为一组,被上下对齐地架设在固定件上,使得两个滑轮的轴心线相互平行,且与滑动横杆的前侧面垂直,滑轮的两端均设置有一轮凸起,轮轨容置在两轮凸起之间,与滑轮的轮面贴合,两轮凸起之间的距离等于轮轨的宽度,在两轮凸起的限位下,滑轮会沿着轮轨滚动。
66.具体地,夹紧部400设置有一对夹臂410、夹紧连杆420、电缸430和夹块440;夹紧连杆设置有第一连杆421、第二连杆422、第三连杆423、滑套424和连接件425;两个夹臂410的
形状结构相同,两个夹臂140的一端均与固定在滑动横杆600末端的连接件425铰接,一夹臂410的中部与第二连杆422的一端铰接,另一夹臂410的中部与第三连杆423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422和第三连杆423的另一端与被套接在第一连杆421上的滑套424铰接,滑套424套接在第一连杆421上,可沿着第一连杆421滑动,第一连杆421的一端与滑动横杆600的端面垂直连接,两夹臂410的另一端通过电缸430相互连接,使得两夹臂410在电缸的带动下可相互靠近,两个夹块440相对设置在两夹臂410的相对面上,两夹块在440相互靠近的夹臂带动下相互靠近,从而夹紧短杆,夹块440处在连杆铰接处和电缸连接处之间,两夹块440的相对面作为用于直接压紧短杆的夹紧面441,夹紧面441与短杆的形状相适配,两夹紧面之间构成容置短杆的夹紧空间442,夹紧空间442的中心与通孔中心和定位槽110中心对齐。在本实施例中,夹臂410为直角型结构,其包括长夹臂411和短夹臂412,长夹臂411的一端与短夹臂412的一端垂直连接,长夹臂411的末端与连接件425的铰接,短夹臂412的末端架设着电缸430,短夹臂412相对于长夹臂411外翻,即在一对夹臂中,两短夹臂末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两长夹臂末端之间的距离;第一连杆为圆形杆,其一端垂直固定在滑动横杆的端面中心,另一端与滑套的中心套接;滑套为长方体结构,其前端与和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其后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为方形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长夹臂的中部铰接;连接件为t型结构,包括横块和竖块,竖块垂直固定在横块的中间,横块被螺钉固定在滑动横杆前侧面和后测面的末端,使得竖块与滑动横杆的前侧面或后侧面垂直,竖块的末端与长夹臂的末端铰接;电缸为直线型电动缸,其两端通过u型块与短夹臂的末端连接,以带动夹臂相互靠近以夹紧短杆,或驱使夹臂相互远离松开对短杆的夹紧;夹块设置在长夹臂上,且位于连杆铰接处和拐角处之间,夹块的夹紧面为圆弧形曲面。
67.优化地,平台上的通孔需对短杆进行限位,以让夹紧部松开对短杆的夹紧时,让短杆保持垂直状态,所以通孔的内径需与短杆的直径相等,才能对短杆产生一定夹紧,进行限位,但是通孔夹紧短杆会增大短杆升高的阻力。为了同时实现限位和小阻力,为垂直接杆装置增设直线轴承800,直线轴承800设置在平台300上,且直线轴承的中孔与通孔对齐。在本实施例中,在平台的上表面垂直固定两个直线轴承,直线轴承的中孔内径等于短杆的直径,中孔的中心线与通孔的中心线共线;通孔的内径大于短杆的直径。因直线轴承中的承载球与轴承外套点接触,承载球以最小的摩擦阻力滚动,因此摩擦力小,在对短杆进行限位的同时,减小了短杆的升高阻力。
68.具体地,垂直接杆装置还设置有支撑杆900,支撑杆的一端与垂直导轨连接,并构成夹角,另一端与支撑面连接,使得支撑面、垂直导轨和支撑杆之间形成三角形,增加垂直接杆装置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基座底面设置有两条与垂直导轨对应的平行杆1000,平行杆为方形杆,且与垂直导轨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垂直;支撑杆包括4条方形杆,支撑杆的一端与垂直导轨的前侧面或后侧面的下部夹角连接,另一端与平行杆的上表面末端夹角连接。
69.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7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
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