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粒型三系粳型不育系泰765A选育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2022-02-22 17:18: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多粒型三系粳型不育系泰765a选育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农作物育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粒型三系粳型不育系泰765a选育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所进行的大量籼粳杂交证明:籼稻与粳稻之间并不存在不可交配性,且杂种一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的染色体行为也基本正常。惟其杂交后代结实率低,性状分离剧烈,则又与亚种内杂交所获得的杂种的表现迥异。
3.籼粳杂种一代的结实率通常在5~40%之间,但也有不实或结实率较高甚至接近正常的。一般似与双亲的渊源有关,例如采用具有籼型细胞质的籼稻或粳型细胞质的籼稻分别与籼稻或粳稻杂交时,就往往较易获得高结实率的后代。对籼粳杂种结实率低的原因有几种解释:

因双亲相应染色体间有若干细微的结构上的差异所引起;

因配子发育基因(gamete-deve-lopmentgenes)的作用,干扰杂种f1配子的发育:

重复育性基因(duplicatefertlity genes)控制着分离世代所表现的不育性等。籼粳杂种的结实率能随着世代的增进而逐步提高,若通过连续选择则见效更快,并不需采用细胞遗传学措施。这可能是由于与不实性有关的因素的频度随世代演进而渐减,以及结实率过低的植株逐代受自然淘汰之故。当然,其中也有形成为稳定的低结实系统者。
4.籼稻与粳稻杂交的强优势,主要表现在杂交后代植株高大、穗型大等。然而,籼稻和粳稻属于水稻的两个亚种,遗传距离远,两者杂交不亲和,杂种后代结实率低、生育期超亲晚熟、籽粒充实度差、植株偏高、米质差等,影响了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直接利用,也成为一道世界性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粒型三系粳型不育系泰765a选育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当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籼粳交品种的感光性强、生育期较长、感稻曲病、品质差等的缺点。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粒型三系粳型不育系泰765a选育方法,具体选育步骤如下:
7.s1、初段多年培育:利用云粳26/武运粳7号杂交,多代(年)选育得到早熟粳型材料e166再与与秀水09杂交,多年选育,产生f1水稻,并对f1 水稻进行花药培养得到h1;
8.s2、次段多年培育:
9.s2.1:选择步骤s1中得到株型好的h1单株38份,与h1/云粳26号//徐稻3号杂交得到矮秆多蘖材料223同年正季在合肥种植f1代,经多代选择,于2014年春季在海南筛选出矮秆、株叶形态好的单株33份;
10.s2.2:将步骤s2.1中得到的矮秆、株叶形态好的单株33份同步与武运粳7号a(矮秆黄a/武运粳7号)测交,经多代回交核置换得到b5f1代;
11.s3:第三段田间种植选年培育:连续两年在试验基地种植泰765a,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00株,共2000株,调查结果显示植株性状和穗部性状均表现一致,未发现异型植株,说明该申请品种主要特征特性具有一致性;
12.s4:第四段田间种植选年培育:连续两年在相同田块进行观察,每年群体2000株,结果显示无分离现象,其植株性状和穗部性状均保持稳定,两年观测结果无明显差别;说明该申请品种主要特征特性已经稳定;
13.s5、第五段培育:两年田间种植观察,取穗镜检不育率100%,自交结实率为0,遗传性状稳定,群体整齐一致,不育系命名为泰765a,保持系命名为泰765b;泰765a具备抗病、早熟、感温型,抗倒多粒型特点;本发明通过利用泰765a早熟矮秆多穗的特点,广测筛选出早熟矮秆品种。
14.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s5中种植期间进行常规防虫、除草、防旱以及施肥的管理。
15.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s5中选用宽行距30cm,载插密度在1.2万-1.5万株/亩。
16.本发明还包括所述选育方法在选育解决稻瘟病发生危害型水稻品种中的应用。
17.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8.1、本发明通过利用早熟矮秆的不育系泰765a,广测,筛选出早熟矮秆品种泰优6365,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6094;不育系泰765a农艺性状好,株型适中,叶片直立、短,株高88.4厘米,剑也内卷略长,着粒密,株形好,生长清秀,茎秆粗壮;成熟时杆青籽黄,穗层整齐,穗长19.3厘米,每穗总粒数238.1粒,千粒重26.6克;谷粒长宽比2.2,颖尖无色,无芒,分蘖性中等,繁茂性较好;恢复系f3563叶色淡绿,叶挺,株型较紧凑,株型矮,茎秆粗壮,植株生长清秀,后期转色好,收获时仍有 3-4张绿叶,熟相好;泰优6365全生育期125.2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8.4 天;株高107.8厘米,穗长22.8厘米,每穗总粒数278.9粒,结实率84.1%,千粒重24.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1、4.0,中感稻瘟病;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0.7%,整精米率5.0%,长宽比2.6,垩白粒率18%,垩白度2.4%,透明度2.级,碱消值.4级,胶稠度6.0mm,直链淀粉含量4.%;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三级;产量表现:201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6.4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1%; 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656.6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8.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6.5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6%;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0.4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9%。
19.2、本发明推广抗病品种,解决稻瘟病发生危害,确保粮食安全: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尤其是偏施迟施氮肥的感染稻瘟机率会增加,选育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确保水稻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
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不育系泰765a是为解决当前麦茬稻、直播稻组合不育系感光性强、生育期长的缺点。利用e166b/秀水09//223b,经多代选择目标材料,再与武运粳 7号a测交,经多代回交核置换转育而成的感温型、异交习性好的bt型三系不育系。
22.2011年春季在海南利用自育的早熟粳型材料e166(云粳26/武运粳7号) 与秀水09杂交,正季在合肥对f1进行花药培养。2012年春季海南种植h1代,初步选择株叶形态好的单株38份,同步与自育的矮秆多蘖材料223(云粳26 号/徐稻3号)杂交,同年正季在合肥种植f1代,经多代选择,于2014年春季在海南筛选出矮秆、株叶形态好的单株33份,同步与武运粳7号a(矮秆黄a/武运粳7号)测交,经多代回交核置换,于2016年春季在海南(b5f1代) 育成感温型、生育期短、异交习性好的三系粳型不育系,不育率100%,自交结实率为0,遗传性状稳定,群体整齐一致,不育系命名为泰765a,保持系命名为泰765b。
2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粒型三系粳型不育系泰765a选育方法,具体选育步骤如下:
24.s1、初段多年培育:采用云粳26号/武运粳7号水稻中的任意一种与秀水09杂交,产生f1水稻,并对f1水稻进行花药培养得到h1;
25.s2、次段多年培育:
26.s2.1:选择步骤s1中得到株型好的h1单株38份,与云粳26号/徐稻3 号水稻中的任意一种杂交得到f2;
27.s2.2:将步骤s2.1中得到的矮秆、株叶形态好的单株33份同步与武运粳7号a(矮秆黄a/武运粳7号)测交,经多代回交核置换得到b5f1代;
28.s3:第三段田间种植选年培育:连续两年在试验基地种植泰765a,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00株,共2000株,调查结果显示植株性状和穗部性状均表现一致,未发现异型植株,说明该申请品种主要特征特性具有一致性;
29.s4:第四段田间种植选年培育:连续两年在相同田块进行观察,每年群体2000株,结果显示无分离现象,其植株性状和穗部性状均保持稳定,两年观测结果无明显差别;说明该申请品种主要特征特性已经稳定;
30.s5、第五段培育:两年田间种植观察,取穗镜检不育率100%,自交结实率为0,遗传性状稳定,群体整齐一致,不育系命名为泰765a,保持系命名为泰765b;泰765a具备抗病、早熟、感温型,抗倒多粒型特点;本发明通过利用泰765a早熟矮秆多穗的特点,广测筛选出早熟矮秆品种。
31.步骤s1-步骤s5过程中种植期间进行常规防虫、除草、防旱以及施肥的管理,选用宽行距30cm,载插密度在1.2万-1.5万株/亩。
32.2019年在合肥分期播种:
33.[0034][0035]
研究表明:
[0036]
泰765a开花习性好,花时集中,开花高峰期明显,单穗花期5-6天左右,单株花期8-9天,高峰期开花量占总颖花量的70%左右;晴天10:20左右始花,高峰期为10:40-11:20,12:30-13:00终花,阴天开花时间推迟0.5-1小时;开颖角度35-45度,开闭颖历时60分钟左右,在海南柱头外露率高,在合肥柱头少量外露,柱头为白色;泰765a花药呈淡黄色;
[0037]
泰765a具有花时早、花期集中、开颖角度大、柱头外露等良好的开花习性,异交习性好,多年多点制繁种试验结果显示,平均异交结实率为39.6%。 2018年在海南对泰765a进行制繁种,不育系繁殖产量折合亩产118.9公斤,与恢复系f3563试制,制种产量为98.4公斤/亩;
[0038]
对种得的米质分析,泰765b糙米率83.1%,精米率76.2%,整精米率 71.5%;碱消值7.2,胶稠度71mm,直链淀粉含量14.4%;垩白度7.2,垩白粒率16.2%,透明度2级;长宽比2.2;不育系泰765a和保持系泰765b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中抗条纹叶枯病;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性强;由其配制的杂交稻组合优势明显,产量高、熟期早、米质好、抗病性好;
[0039]
随着长江中下游麦茬稻、直播稻面积的扩大,生产上急需早熟优质高产水稻组合,但现有的水稻组合受不育系感光性较强的限制,其感光性也较强,有些组合甚至全生育期过长而不宜作麦茬稻品种推广应用;因此,要选育全生育期较短的杂交稻组合,须创新不育系的熟期类型,而选育感温型中粳不育系就是一条有效途径;泰765a为三系粳型不育系,该不育系表现为感温型、花时早、异交习性好、制种产量高,其配制组合生育期较短,可有效解决当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籼粳交品种的感光性强、生育期较长、不耐低温、不抗倒伏、感稻曲病等的缺点。
[0040]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