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甘蓝类蔬菜苗期黑腐病的防治方法与流程

2022-02-22 17:14: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撒入土壤改良剂,所述土壤改良剂为松土促跟剂。
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在土壤改良后在,在种植区域铺设黑色地膜,铺设黑色 地膜前,挖设排水沟并喷施30%的草甘膦100倍液除草剂。
15.进一步的,步骤三和四中,所述烟雾防治或者膜下滴罐防治的药剂为:72%农用链 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 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14%的络氨铜水剂350倍液,在发病初期防治处理时,药剂 交替使用。
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甘蓝类蔬菜种子出苗后,进入苗期和结球期,在苗期和 结球期每隔6~8天浇水一次,采用膜下滴罐的方式施肥,肥料为有机肥和无机肥,所述 无机肥为磷钾肥和硼肥。
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甘蓝类蔬菜种子出苗后拔出病、弱、残、密的种株,使 株距不小于40cm,行距不小于80cm。
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黑腐病感染种株拔出后,及时带到棚外烧毁,保持棚内 清洁。
19.进一步的,步骤三中,出苗后,每隔两天巡视棚内甘蓝类蔬菜种株。
20.有益效果:
21.1)本发明的防治方法对甘蓝类蔬菜从播种前的土壤防治、播种和苗期管理进行系 统的、全面的防治管理,可以对甘蓝类蔬菜种株苗期黑腐病进行有效防治,使棚内种株 的黑腐病的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能够有效提高甘蓝类蔬菜育种工作者的育种质量, 加快育种进度。苗期发病率低,能够有效提高甘蓝类蔬菜产量。
22.2)植株残体和土壤存菌是引起黑腐病的主要原因,本发明方法在播种前,进行除 去土壤中的种株残体,撒入杀菌剂,从源头上减少了黑腐病的发生。
23.3)土壤改良剂即松土促跟剂的使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透性,预防 播种后甘蓝类蔬菜种株的黑腐病的发生。
24.4)黑腐病受湿度影响较大,相对湿度高于70%,在有发病源的情况下,该病能迅 速蔓延,因此控制湿度是阻断黑腐病传播的有效措施。
25.本发明棚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定时通风,都能在未能及时查出黑腐病出 现的时候及时有效的阻断黑腐病传播;在连续阴雨天超过3天时,相对湿度会大幅度升 高,此时进行烟雾防治能有效预防黑腐病的发生。
26.6)设置排水沟的目的是防止因甘蓝类蔬菜种株根部积水使其根部土质黏重造成黑 腐病发生。
27.7)在苗期和结球期每隔6~8天浇水一次,采用膜下滴罐的方式施肥,肥料为有机 肥和无机肥,所述无机肥为磷钾肥和硼肥,可以提高种株抗病性。将甘蓝类蔬菜种子出 苗后使株距不小于40cm,行距不小于80cm。降低种株密度,利于通风,减少黑腐病的 发生。
28.8)甘蓝类蔬菜种子用75%的百菌清拌种后播种,防止因种子带菌而产生黑腐病。
29.9)发明初期的处理,能够有效防止黑腐病的传播。黑腐病感染种株拔出后,及时 带到棚外烧毁,避免了黑腐病感染种株感染其他种株。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
31.实施例1、选取甘蓝类蔬菜种植大棚1,进行如下操作
32.步骤一、播种前土壤处理:
33.1)除去土壤中的植株残体,撒入杀菌剂;
34.2)土壤改良:在散入杀菌剂4天后,将土壤深翻后撒入土壤改良剂,所述土壤改 良剂为松土促跟剂。
35.3)在土壤改良后在,在种植区域铺设黑色地膜,铺设黑色地膜前,挖设排水沟并 喷施30%的草甘膦100倍液除草剂。
36.步骤二、播种时防治:甘蓝类蔬菜种子用75%的百菌清拌种后播种;
37.步骤三、播种后防治:
38.1)每天下午4点通风并控制棚内的湿度,使得棚内的相对湿度低于70%;
39.2)甘蓝类蔬菜播种出苗后,进入苗期和结球期,在苗期和结球期每隔7天浇水一 次,采用膜下滴罐的方式施肥,肥料为有机肥和无机肥,所述无机肥为磷钾肥和硼肥。
40.3)甘蓝类蔬菜种子出苗后拔出病、弱、残、密的种株,使株距为40cm,行距为 80cm。
41.4)若连续阴雨天超过3天,则进行一次烟雾防治;
42.步骤四、发病初期处理:出苗后每隔两天巡视棚内甘蓝类蔬菜种株,若发现黑腐病 感染种株,拔出黑腐病感染种株,及时带到棚外烧毁,保持棚内清洁,并在拔出黑腐病 种株的土壤位置撒入生石灰,对棚内种株每隔6天进行一次烟雾防治或者膜下滴罐防 治,连续防治2次。所述烟雾防治或者膜下滴罐防治的药剂为: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 粉剂4000~5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500~800倍液,或14%的络氨铜水剂350倍液,在发病初期防治处理时,药剂交替使用。
43.实施例2、选取甘蓝类蔬菜种植大棚2,步骤一中,播种前土壤中不撒入杀菌剂, 不进行土壤改良,不控制棚内的相对湿度,步骤三中,若连续阴雨天超过3天,也不进 行烟雾防治;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44.实施例3、选取甘蓝类蔬菜种植大棚3,步骤一中,土壤处理过程中不撒入杀菌剂, 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45.实施例4、选取甘蓝类蔬菜种植大棚4,步骤一中,土壤处理过程中不进行土壤改 良操作,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46.实施例5、选取甘蓝类蔬菜种植大棚5,步骤三中,播种后,不控制棚内的相对湿 度,若连续阴雨天超过3天也不进行烟雾防治,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47.实施例6、选取甘蓝类蔬菜种植大棚6,甘蓝类蔬菜种子出苗后拔出病、弱、残、 密的种株,使株距为30cm,行距为50cm,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48.实施例7、选取甘蓝类蔬菜种植大棚7,步骤一中,土壤处理过程中不撒入杀菌剂; 发病初期处理过程中:出苗后每隔两天巡视棚内甘蓝类蔬菜种株,若发现黑腐病感染种 株,拔出黑腐病感染种株,及时带到棚外烧毁,在拔出黑腐病种株的土壤位置撒入生石 灰,但不进行烟雾防治或者膜下滴罐防治。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49.针对上述7个大棚,出苗后在棚内随机取20个点,每点调查10株甘蓝,出苗后每 隔两天巡视棚内种株,记录第一次出现黑腐病的时间,发现黑腐病感染种株后,拔出黑 腐病
感染种株,在拔出黑腐病种株的土壤位置撒入生石灰,除大棚7外,其余大棚均可 进行步骤四中的烟雾防治或者膜下滴罐防治操作。在出苗第三十天统计黑腐病发病率:
50.发病率=出苗第一天至第三十天发现黑腐病感染的种株数量/调查的植株总数(200) 结果如下表所示:
51.结果统计表
[0052][0053]
通过上述结果显示,实施例1与实施例2对比,本发明的甘蓝类蔬菜苗期黑腐病的 防治方法,发病率明显减低,第一次发现黑腐病种株的时间也比较晚,发病率低于1%。
[0054]
实施例2至4对比,播种前不进行土壤处理,黑腐冰的发病率相对与其他实施例, 发病率最高,且土壤处理中,杀菌剂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黑腐病的发生。
[0055]
实施例5与实施例1对比,不控制棚内的相对湿度,连续阴雨天超过3天也不进行 烟雾防治,会增加黑腐病的发病率,进而证明了,控制相对湿度和空气湿度过高时的烟 雾防治能有效降低黑腐病的发病率,及延迟黑腐病出现时间。
[0056]
实施例6与实施例1对比,植株的密度过小,也会提高黑腐病的发病率。
[0057]
实施例7与实施例3对比,实施例7发病初期处理过程不进行烟雾防治和膜下滴罐 防治,黑腐病的发病明显升高。
[0058]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 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 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