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大车防倾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6:05: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制造的辅助防倾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车防倾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岸桥上,有四套大车行走机构作为岸桥的四只“脚”,使得岸桥整机可以沿着码头轨道作水平方向的运动,大车装配完成后需转运至码头指定工位,转运过程需利用跨运车进行整体转运。由于大车重心高、吨位较大,着地时大车易倾倒。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车防倾装置,保证大车着地时的稳定性,有效防止其倾覆。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大车防倾装置,包括底梁、设于所述底梁上的自顶升机构以及设于所述自顶升机构上的主梁;
6.所述主梁的顶部与大车的底部连接固定;
7.所述自顶升机构包括外壳体、筒体、顶升连接板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筒体相连并设于所述外壳体中,所述筒体的上端穿过所述外壳体的顶部并与所述顶升连接板连接,所述顶升连接板与所述主梁的底部接触;
8.所述底梁包括联系梁、支腿和支腿调节组件,所述联系梁的两端均连接所述支腿,所述支腿的侧部连接所述支腿调节组件,所述支腿的顶部与所述外壳体的底部接触。
9.较佳的,所述主梁的顶部开设有螺栓孔和腰型孔。
10.较佳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摇柄、蜗轮、蜗杆和螺杆;
11.所述摇柄的外侧部固定于所述外壳体的外侧面上,内侧部穿过所述外壳体位于所述外壳体内;
12.所述蜗杆与所述摇柄的内侧部连接,所述蜗轮与所述螺杆的底部连接,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之间啮合;
13.所述筒体内开有螺纹孔,所述螺杆与所述筒体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14.较佳的,所述支腿的侧部还设有两块上下设置的连接耳板。
15.较佳的,所述支腿调节组件包括螺杆、上螺母、弹簧、下螺母和万向脚轮;
16.所述螺杆穿过两块所述连接耳板,下端与所述万向脚轮连接;
17.所述上螺母拧接于所述螺杆的上端,并与位于上方的所述连接耳板的顶面接触;
18.所述下螺母拧接于所述螺杆的下端,并与位于下方的所述连接耳板的顶面接触;
19.所述弹簧套于所述螺杆上,上端与位于上方的所述连接耳板的底面接触,下端与所述下螺母接触。
20.较佳的,所述螺杆的下端通过法兰板与所述万向脚轮连接。
2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大车防倾装置,具有以下几点有益效果:
22.1)通过自顶升机构实现了支撑横梁高度调节,同时拥有自锁功能,轻便快捷;
23.2)支腿在主梁空载时悬空,此时整个大车防倾装置可通过支腿调节组件移动,方便转运;支腿在主梁承载时着地,起防倾作用。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大车防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大车防倾装置中主梁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大车防倾装置中自顶升机构的示意图,其中,(a)为立体图,(b)为正视图,(c)为(b)中a-a向的示意图,(d)为(b)中b-b向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大车防倾装置中底梁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大车防倾装置中支腿调节组件的示意图;
29.图6是本实用新型大车防倾装置推至大平衡梁下方的示意图;
30.图7是图6中a-a向的示意图;
31.图8是本实用新型大车防倾装置中主梁顶升的示意图;
32.图9是本实用新型大车防倾装置中主梁与大平衡梁栓接的示意图;
33.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大车防倾装置中万向脚轮着地的示意图;
34.图11是本实用新型大车防倾装置中支腿着地的示意图;
35.图12跨运车转运大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7.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大车防倾装置,包括底梁1、设于底梁1上的自顶升机构2以及设于自顶升机构2上的主梁3,大车装配完成后,将本实用新型大车防倾装置推至大车的大平衡梁底部,利用自顶升机构2调节主梁3使其与大平衡梁底部接触,利用螺栓将主梁3与大平衡梁底部连接,调节自顶升机构2,使底梁1的支腿302着地,随后跨运车驶入就位,通过拉锁及挂钩将大车与跨运车固定在一起且吊至指定高度,整体转运至码头,将大车与实用新型大车防倾装置放置在指定工位,从而达到防倾目的。
38.结合图2所示,主梁3作为承载大车的直接接触构件,其顶部通过栓接的方式和大车底部连接在一起,确保本实用新型大车防倾装置随大车整体转运、摆放。主梁3的顶部开设有螺栓孔301和腰型孔302,均用以放置螺栓以连接大车,腰型孔302可以调节与大车底部的连接位置,保证顶升过程的稳定性。
39.结合图3所示,自顶升机构2包括外壳体201、筒体202、顶升连接板203和传动组件204,传动组件204与筒体202相连并设于外壳体201中,筒体202的上端穿过外壳体201的顶部并与顶升连接板203连接,顶升连接板203与主梁3的底部接触。
40.传动组件204包括摇柄2041、蜗轮2042、蜗杆2043和螺杆2044,摇柄2041的外侧部(手握部分)固定于外壳体201的外侧面上,内侧部穿过外壳体201位于外壳体201内,蜗杆2043套在摇柄2041的内侧部连接,蜗轮2042水平设置连接在螺杆2044的底部连接,蜗轮
2042与蜗杆2043之间啮合,筒体202的轴心位置上开有螺纹孔,螺杆2044的上端旋拧入筒体202的螺纹孔内。工作时,摇动摇柄2041带动蜗杆2043旋转,蜗杆2043通过啮合带动蜗轮2042和螺杆2044旋转,螺杆2044推动筒体202的升降运动,筒体202与顶升连接板203连接,实现主梁3上升、下降,同时保证筒体202顶升过程中与其同步的主梁3不发生旋转。
41.结合图4所示,底梁1包括联系梁101、支腿102和支腿调节组件103,联系梁101的两端均连接支腿102,支腿102的侧部连接支腿调节组件103,支腿102的顶部与外壳体201的底部接触。
42.底梁1作为承载及移位构件,承载时万向脚轮1035及支腿102着地,支腿102作为主要受力部位,缓解万向脚轮1035压力;空载时万向脚轮1035着地,支腿102悬空,方便移动。
43.结合图5所示,支腿102的侧部还设有两块上下设置的连接耳板104,支腿调节组件103包括螺杆1031、上螺母1032、弹簧1033、下螺母1034和万向脚轮1035,螺杆1031穿过两块连接耳板104后,其下端通过法兰板1036与万向脚轮1035连接,上螺母1032拧接于螺杆1031的上端,并与位于上方的连接耳板104的顶面接触,下螺母1034拧接于螺杆1031的下端,并与位于下方的连接耳板104的顶面接触,弹簧1033套于螺杆1031上,弹簧1033的上端与位于上方的连接耳板104的底面接触,下端与下螺母1034接触。转运状态(空载)时万向脚轮1035着地,弹簧1033的弹力大于整个大车防倾装置的重力,弹簧1033将整个大车防倾装置支撑起来,此时仅万向脚轮1035着地以便于转运。上螺母1032防止支腿102弹出螺杆1031,同时可通过下螺母1034调节弹簧1033的松紧状态,确保支腿102的悬空高度。当主梁3与大车连接时,较大承载力使压缩弹簧1033不足以支撑,此时支腿102着地作为主要支撑点,万向脚轮1035得到保护,同时大车防倾装置与地面接触由滚动变为滑动,进一步增加了防倾功能。
44.本实用新型大车防倾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
45.1)大车行走装置400在指定工位安装结束后将大车防倾装置401推移至大车行走装置400的大平衡梁402的下方,如图6和图7所示;
46.2)通过摇动传动组件204中的摇柄2041带动筒体202上升,联动主梁3上升至靠近大平衡梁402的底部位置,如图8所示;
47.3)通过移动大车防倾装置101,粗略调整主梁3位置,将螺栓穿入主梁3的腰型孔302中,根据大平衡梁402的开孔位置微调整螺栓连接位置,完成主梁3与大平衡梁402的栓接,如图9所示;
48.4)主梁3与大平衡梁402栓接后,再次顺时针摇动摇柄2041,直至万向脚轮1035着地后,如图10所示,再次顺时针摇动摇柄2041,直至支腿102着地,如图11所示;
49.5)大车防倾装置401安装完成后,将跨运车403开至大车行走装置400位置,调整其相对位置后,将跨运车403的起吊拉索404与大车行走装置400的顶部吊耳相连,如图12所示,通过拉索404将大车行走装置400慢慢升起,拉好防晃绳,将大车行走装置400缓慢转运至指定工位;
50.6)拆除拉索,完成转运。
51.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