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配重调节用连杆机构和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5:09: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重调节用连杆机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配重调节用连杆机构的健身器。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健身器械的普及越来越广。坐推训练器或者坐拉训练器等的应用越来越广。其中坐推训练器,在使用时,使用者坐在座椅上,双手握紧推力臂的手柄,用力将手臂向前推至上肢竖直,稍微停顿后,缓慢还原,重复动作使用,增强上肢及背部肌群力量,提高身体协调性。目前,坐推训练器上的配重调节结构设计的并不合理,导致配重调节操作不便,从而影响使用者的训练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配重调节用连杆机构,以便于调节配重。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配重调节用连杆机构,设于架体上,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杆组件、承力组件以及限位组件,其中,
6.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上连杆部件和下连杆部件,所述上连杆部件和所述下连杆部件两者的一端分别枢转连接于所述架体上,两者的另一端之间枢转连接有中间连杆部件;
7.所述承力组件包括枢转连接于所述上连杆部件上的第一承力件,以及连接于所述中间连杆部件上的第二承力件,所述第一承力件用于承接第一外力而驱使所述上连杆部件向上枢转,所述第二承力件用于承接第二外力而抑制所述上连杆部件向上的枢转;
8.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相对于所述中间连杆部件,连接于所述下连杆部件上的限位件,以及设于所述架体上的限位配合件,所述限位件具有与所述限位配合件间隔设置的第一位置,以及因向下枢转而抵接于所述限位配合件上的第二位置,因承接所述第一外力和所述第二外力,所述限位件可由所述第一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且对应于所述限位件的枢转路径,所述限位配合件于所述架体上的位置可调。
9.进一步的,于所述限位件的背离所述中间连杆部件一侧的所述架体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限位孔,所述限位配合件择一地插设于所述限位孔内,而于所述架体上的位置可调。
1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配合件采用插设于所述限位孔中的限位销。
11.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杆部件和所述下连杆部件两者中至少其一呈弧形。
1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由所述下连杆部件与所述架体连接的一端,向着所述上连接杆部件方向延伸设置。
13.进一步的,所述架体上枢转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具有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承力件的顶端枢转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臂上,所述第一外力施加于所述第二连接臂上,用于驱使所述连接板枢转。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力件采用枢转连接于所述上连杆部件和所述第一连接臂之间的承力杆。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承力件采用设于所述中间连杆部件上的承力板。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配重调节用连杆机构,通过第一承力件驱使上连杆部件向上枢转,第二承力件抑制上连杆部件向上枢转,可使下连杆部件上的限位件向下枢转,并通过位置可调的限位配合件对限位件进行阻挡限位,使得仅改变限位配合件的位置,即可对需要施加的第一外力进行调节,从而起到调节配重的作用,其调节方式简单,操作方便。
18.此外,限位孔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而限位配合件插设在限位孔中即可实现安装,具有较好的操作便利性。限位销的结构简单,便于在限位孔中插设。上连杆部件和下连杆部件采用弧形利于提高使用效果。限位件的延伸方向,利于提高对配重的调节效果。
19.另外,安装板上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设置,便于将第一外力作用到第一承力件上,承力杆和承力板的结构简单,便于承受第一外力和第二外力。
2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健身器,包括架体,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配重调节用连杆机构。
21.进一步的,所述配重调节用连杆机构为对称布置于所述架体上的两个。
2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2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健身器,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配重调节用连杆机构,可便于对使用中的配重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使用时的灵活性。而在架体上设置两个连杆机构,可使架体供两人进行操作,从而利于提高结构利用率。
附图说明
24.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配重调节用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配重调节用连杆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配重调节用连杆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一例所述的配重调节用连杆机构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一例所述的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一例所述的连杆组件的拆解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二例所述的坐推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二例所述的坐推训练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架体;2、上连杆部件;3、中间连杆部件;4、下连杆部件;5、第一承力件;6、轴套;7、推架;
35.101、分架体;102、安装板;1021、限位孔;1022、限位销;103、挡板;1031、通孔;104、连接板;1041、第一连接臂;1042、第二连接臂;
36.201、上连杆;202、安装孔;
37.301、中间连杆;3011、支撑板;3012、上连接臂;3013、下连接臂;3014、第二承力件;3015、靠背板;
38.401、下连杆;402、限位件;4021、连接段;4022、连接管;4023、连接块;
39.701、推臂;7011、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4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43.实施例一
44.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配重调节用连杆机构,设于架体1上,整体构成上,该连杆机构包括连杆组件、承力组件以及限位组件。其中,连杆组件包括上连杆部件2和下连杆部件4,上连杆部件2和下连杆部件4两者的一端分别枢转连接于架体1上,两者的另一端之间枢转连接有中间连杆部件3。
45.承力组件包括枢转连接于上连杆部件2上的第一承力件5,以及连接于中间连杆部件3上的第二承力件3014,第一承力件5用于承接第一外力而驱使上连杆部件2向上枢转,第二承力件3014用于承接第二外力而抑制上连杆部件2向上的枢转。
46.限位组件包括相对于中间连杆部件3,连接于下连杆部件4上的限位件402,以及设于架体1上的限位配合件,限位件402具有与限位配合部间隔设置的第一位置,以及因向下枢转而抵接于限位配合件上的第二位置。因承接第一外力和第二外力,限位件402可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且对应于限位件402的枢转路径,限位配合件于架体1上的位置可调。
4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配重调节用连杆机构,可应用在坐推训练器或者坐拉训练器等需要在坐姿下,通过使用者坐姿的保持,从而向第二承力件3014施加第二外力,并通过手臂向第一承力件5上施加第一外力,从而进行配重训练的健身器上。
48.基于以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配重调节用连杆机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架体1作为整个连接机构的安装基础,其具体可为坐推训练器上的架体1。
49.本实施中的架体1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由管状结构围构而成的分架体101,还包括设于各分架体101外侧的挡板103,挡板103的高度与分架体101的高度相适配。对应于安装板102上的限位孔1021,在各挡板103上开设有通孔1031,限位配合件穿经通孔1031和对应的限位孔1021设置。当然,为确保架体1的使用稳定性,架体1的底部还可设置图中未示出的底座。
50.本实施例中的上连杆部件2和下连杆部件4枢转安装于两安装板102之间,中间连杆部件3位于安装板102外。如图4和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上连杆部件2包括平行布置的
两个弧形的上连杆201,在两上连杆201的两端之间设有轴套6。以图中所示的方向为基准,上连杆部件2的左端经由穿经轴套6,以及两分架体101顶部的枢转轴,枢转连接在架体1上。
51.本实施例中的下连杆部件4包括平行布置的两个弧形的下连杆401,在两下连杆401的两端之间也设有轴套6。其中,下连杆401和上连杆201的弧形相同,其开口均朝上设置。下连杆部件4经由穿经该轴套6,以及两分架体101底部的枢转轴枢转连接在架体1上。
52.本实施例中的中间连杆部件3包括平行布置的两个中间连杆301。在两中间连杆301的顶部设有向上连杆部件2延伸设置的上连接臂3012,在两中间连杆301的底部设有向下连杆部件4延伸设置的下连接臂3013。两中间连杆301分设在上连杆部件2和下连杆部件4自由端的两侧,在两个上连接臂3012以及上连杆部件2自由端的轴套6上设有枢转轴,并在两个下连接臂3013以及下连杆部件4自由端的轴套6上也设有枢转轴,以构成中间连杆部件3在上连杆部件2和下连杆部件4之间的枢转连接。
5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上连杆201和下连杆401除了均采用上述的弧形外,还可以仅使上连杆201或下连杆401呈弧形。当然,上连杆201和下连杆401还可采用直线等其他形状,只要能够实现使用的需求即可。
54.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承力件5用于承接第一外力而驱使上连杆部件2向上枢转。为便于第一承力件5的安装,如图4和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架体1上枢转设有连接板104。该连接板104具有第一连接臂1041和第二连接臂1042,第一承力件5的顶端枢转连接于第一连接臂1041上,第一外力施加于第二连接臂1042上,用于驱使连接板104枢转。
55.第一承力件5采用枢转连接于上连杆部件2和第一连接臂1041之间的承力杆。此处的第二连接臂1042可与推臂701或者拉臂相连,以通过手臂的推拉动作,驱使连接板104枢转,从而经由第一承力件5驱使上连杆201枢转。
56.为便于第一承力件5的安装,在两上连杆201上设有安装孔202,第一承力件5的底端置于两上连杆201之间,并经由穿经安装孔202和第一承力件5的枢转轴连接在上连杆部件2上。第一承力件5的底端经由枢转轴连接在两上连杆201之间。
57.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承力件3014采用设于中间连杆部件3上的承力板,为便于承力板的安装,本实施例中,在中间连杆301的底部,设有向着背离分架体101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个支撑板3011。承力板设于两支撑板3011上。训练者的臀部坐在承托板上,从而施加第二外力。
58.在第一外力和第二外力的作用下,限位件402向下枢转使得限位件402和限位配合件之间的间距渐小,直至限位件402枢转至抵接在限位配合件上的第二位置。另外,为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在中间连接杆301上还设有靠背板3015,以在使用者的背部进行支撑。
59.本实施例中的限位件402由下连杆部件4与架体1连接的一端,向着上连杆部件2方向延伸设置。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6中所示,限位件402采用弧形板,其随形于下连杆401设置。该限位件402具体安装在下连杆部件4的与架体1相连的轴套6上。如此设置,限位件402和下连杆部件4以两者相连的轴套6上穿设的枢转轴为中心枢转。
60.为便于限位件402在轴套6上的安装,本实施例中,如图6中所示,在限位件402的与轴套6相连的一端固连有可套设在轴套6上的连接管4022,且限位件402的底端具有绕设在连接管4022的外周壁上的连接段4021。为进一步提高连接段4021与连接管4022之间的连接效果,本实施例中在连接管4022的外周壁上固设有连接块4023,绕设的连接段4021固定在
连接块4023上。
61.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管4022与轴套6之间采用过盈配合。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管4022的设置,可便于将限位件402连接在下连杆部件4上。当然,本实施例中的限位件402还可采用与下连杆401一体成型的加工方式,此时的限位板也能够通过与限位配合件配合而起到调节配重的作用。
62.本实施例中,在限位件402的背离中间连杆部件3一侧的架体1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限位孔1021,限位配合件通过择一地插设于限位孔1021内,而于架体1上的位置可调。具体结构上,参照图3和图4中所示,限位孔1021分别对应的开设在两安装板102上。且各限位孔1021与限位件402的枢转中心也即连接有限位件402的轴套6上穿设的枢转轴的轴线之间的间距不等。
63.本实施例中的限位配合件采用插设于限位孔1021中的限位销1022,限位销1022的结构简单,便于插设在限位孔1021中。其中,当插设状态下的限位销1022与限位件402的枢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增大时,将限位件402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所需的第一外力减小。而当插设状态下的限位销1022与限位件402的枢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增减小时,将限位件402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所需的第一外力增大。
64.本实施例中,仅通过改变限位销1022的位置即可实现对配重的调节,其具有较为简单的调节方式。当然,本实施例中的限位孔1021除了采用图4中所示的两个外,还可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进行适应性的增加,以满足配重调节的需求。
65.本实施例所述的配重调节用连杆机构,通过第一承力件5驱使上连杆部件2向上枢转,第二承力件3014抑制上连杆部件2向上枢转,可使下连杆部件4上的限位件402向下枢转,并通过位置可调的限位配合件对限位件402进行阻挡限位,使得仅改变限位配合件的位置,即可对需要施加的第一外力进行调节,从而起到调节配重的作用,其调节方式简单,操作方便。
66.实施例二
67.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健身器,包括架体1,还包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配重调节用连杆机构。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健身器具体可为坐推训练器或坐拉训练器等需要在坐姿下,通过使用者坐姿的保持,从而向第二承力件3014施加第二外力,并通过手臂向第一承力件5上施加第一外力,进而进行配重训练的健身器上。
68.以下以健身器为坐推健身器为例进行说明,如图7和图8中所示,上述的连杆机构设于两分架体101的底部,以便于使用者坐在承力板上后脚部着地,从而提高使用时的效果。
69.本实施例中的健身器上的推架具有两推臂701,两者相连而使推架7整体呈n形。n形的推架7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且使用效果好。另外,在各推臂701的底端分别设有手柄7011,以便于使用者对手柄7011进行握持而向推架7施加推力,驱使推架7向上枢转。该推架7用于向第一承力件5提供第一外力。推臂701的中部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臂1042上,以经由连接板104向立杆施加第一外力。
70.继续结合图8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杆机构为相对地设于架体1上的两个,推架7匹配于连杆机构设置。如此设置,可使架体1供两人进行坐推训练,从而利于提高结构利用率。
71.本实施例所述的坐推训练器在使用时,先根据需要使用的配重,将限位销1022插设在对应的通孔1031和限位孔1021中,然后使用者坐在承力板上,将两手握持住手柄7011,然后向外施力推动推架7,在推架7的作用下,连接板104枢转,并通过第一承力件5带动上连杆部件2向上枢转,直至限位件402抵接在限位销1022上时,继续向推臂701施加推力也无法使推臂701继续移动,此时,达到该配重下的最大推动行程,该状态下,可通过握持手柄7011使推架7复位,并重复上述的推动推架7的动作。
72.当需要调整配重时,将限位销1022由限位孔1021和通孔1031中取出,然后再重新插入下一通孔1031和限位孔1021中。
73.本实施例所述的健身器,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配重调节用连杆机构,可便于对使用时的配重进行调节,从而利于提高健身器在使用中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7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