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板链提升机机尾轴承座的改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3:59: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板链提升机的轴承座密封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板链提升机机尾轴承座的改进装置。


背景技术:

2.板链提升机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垂直提升设备,可对石灰石、水泥熟料、石膏、块煤、粉磨料进行提升,其原理是在提升机的上下两端各设置有传动轮,传动轮通过传送带连接起来,在传送带上设置用于将物料提升的料斗,通过带皮的传动可以将物料提升至高出。
3.利用板链提升机在提升伴有大量水汽的高温粉状物料(电石渣粉末料)的过程中由于物料水汽会逐渐将提升机料斗与机壳之间的缝隙封堵,造成提升机壳体内部处于相对密封状态;而进料过程又会在机体内部形成微正压。
4.提升机的运转主要依靠机头及机尾轴承的转动,而提升机机尾轴头密封往往使用石棉毡等简易密封,在强碱与水汽共同作用下很快便会对密封造成腐蚀和水解,导致粉尘、水汽进入机尾轴承座内,进一步加快对轴承座的磨损,磨损速度非常的快。而且对于粉末料来说,极易附着在轴承座的上,设备的运行,粉末不断进入到轴承的间隙内,最终使得板链提升机的故障率大幅提升,影响生产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链提升机机尾轴承座的改进装置,改进装置主要是针对板链提升机机尾出的轴承部位进行改进,从提升密封性和耐磨性两个方面,来降低磨损量,从而提升板链提升机的运行时长。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链提升机机尾轴承座的改进装置,包括立式设置的机壳,机壳的下端设置有进料口,在机壳的上端设置有排料口;其中在机壳的上下两端的均设置有转轴,传动轮通过传送带连接,在传送带上设置有用于提升货物的料斗;
7.在转轴位置处的机壳上设置有防护框;在防护框上设置有开合门;通过打开开合门对转轴进行维护维护保养,同时能够对转轴与轴套座安装处进行密封保护,避免粉尘料附着在两者缝隙住,从而对转轴形成磨损;
8.在机壳上设置有纵向的条形轴孔,转轴伸出至机壳外,在伸出至机壳外的转轴上设置有轴套座,轴套座将轴条形轴孔封堵,在转轴上设置有uhmwpe材质制成的法兰盘,法兰盘与轴套座连接;
9.在轴套座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其上下运动的调节机构,调节结构的一端与防护框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轴套座的顶部连接。
10.结合第一方面,在对上述轴套座进行设置时,轴套座的尺寸大于条形轴孔的尺寸,使得轴套座进行上下滑动时依然能够对条形轴孔实现封堵。
11.结合第一方面,在对调节机构进行设置时,调节机构包括弹簧,螺杆,螺母;在防护框顶部安装以螺纹连接的形式安装有螺杆,弹簧设置在螺杆与轴套座之间,螺杆下移,对轴
套座产生一个向下移动的力。
12.结合第一方面,在对调节机构进行设置时,调节机构包括左铰接臂,右铰接臂,调节螺柱;左铰接臂和右铰接臂的上端铰接在防护框的内侧顶部或底部位置处,左铰接臂和右铰接臂的下端与轴套座的上端或下端铰接连接;左铰接臂和右铰接臂通过横向的调节螺柱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通过转动调节螺柱,从而带动轴套座上下移动。
13.在对上述的调节螺柱进行设置时,调节螺柱以中部为分割线,两端所加工的螺纹旋向相反,转动调节螺柱,左铰接臂和右铰接臂反向移动。
14.此外,在调节螺柱上套有弹簧,弹簧位于调节螺柱的两端。
15.结合第一方面,在对调节机构进行设置时,调节结构包括上螺柱,下管柱,螺母;上螺柱与防护框的内顶部连接,在上螺柱上设置有螺母;下管柱与轴套座的上顶部连接,上螺柱伸入至下管柱内,且螺母卡在下管柱的边沿;在上螺柱上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上端顶在防护框上,下端顶在螺母上。通过转动螺母,使得螺母能够上下移动,螺母的上下移动顶着下管柱会上下移动从而带动轴套座上下移动;而弹簧的设置是为了让螺母处于紧密状态,避免设备工作时,螺母发生旋动。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以下:
17.1.本技术采用uhmwpe材质制成的法兰式轴套,其具有极强的耐磨性,该材质使得法兰盘与转轴摩擦过程中不会与钢制的转轴“抱死”,耐磨性得到极大的提升,耐磨性提升后使得密封性持续时间得到保障,增加设备正常运行时长。
18.2.本技术通过防护框的设置,能够对外界的粉尘(粉末料)得到进一步的隔绝,从而对于保护轴承套、转轴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这是从密封性上提升设备运行时长。
19.3.同时保留了转轴上下调节的功能,转轴的上下调节能够调整板链提升机传送带的张紧度,因为该传送带受到的拉力较大,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传送带会发生拉长性形变,使得传送带松动,进而造成传传送带脱轮;而本技术利用不同结构形式的调节机构,使得在保证密封性的前提下,调节结构形式种类多样,同时调节更加便利。
附图说明
20.图1为现有技术中板链提升机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中板链提升机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中设置防护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中轴套座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中第一种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技术中第二种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技术中第三种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机壳;2、进料口;3、排料口;4、防护框;5、开合门;6、轴套座;7、法兰盘;8、调节机构;9、弹簧;10、螺杆;11、螺母;12、左铰接臂;13、右铰接臂;14、调节螺柱;15、上螺柱;16、下管柱。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
一步地详细描述。
29.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板链提升机机尾轴承座结构形式,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其应用场景。
30.在使用板链提升机提升电石渣粉末料时,在向板链提升机内加料时,粉末颗粒极易散落在板链提升机机尾处的转轴处,粉末会像磨料一样对转轴造成非常严重的磨损,加上电石渣粉末是含有一定水分的,含水的电石渣呈碱性,对机尾处的密封结构、转轴、轴承座等结构件造成腐蚀,其进一步增大了结构件之间的装配间隙,最终使得粉末料更加容易进入到装配缝隙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加快了结构件的磨损;对此,本技术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第一是从耐磨性方面,通过采用特定材质的法兰盘7作为密封件,对轴承进行密封,提升其使用时长;第二是采用物理形式的密封机构对转轴的端部加以保护,从而避免粉末从轴承端部进入到装配间隙内。
31.为了清楚的理解本技术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32.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在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技术以下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
33.如图1所示,是目前板链提升机的结构形式,其主要包括立式设置的机壳1,机壳1的下端设置有进料口2,在机壳1的上端设置有排料口3;在机壳1的上下两端的均设置有转轴,在转轴上设置有传动轮,传动轮通过传送带连接,在传送带上设置有用于提升货物的料斗;传动轮由电机驱动运行,电机工作带动传送带转动,传送带上的料斗将物料从低处提升至高位,实现对物料的提升。
34.如图2、3所示,在此基础上,本技术在机尾转轴位置处的机壳1上设置有防护框4,防护框4有两种设置方式,第一种是通过螺栓将其与机壳1进行连接,即在机壳1上对应防护框4的四个边角处焊接四条螺栓,相应的在防护框4的边角处加工四个通孔,将防护框4对准四条螺栓安装,并由螺帽锁紧,值得一提的是,在防护框4与机壳1之间假装一层橡胶垫,以保证其能够与机壳1紧密连接,粉末不会从接缝处进入到防护框4内;第二种是直接将防护框4通过满焊的形式焊接在机壳1上,并且在焊缝处打胶,避免焊缝有漏点。同时,在防护框4上通过荷叶安装有开合门5,开合门5将防护框4进行关闭或打开;在维护维修时,打开防护门可进行操作;关闭防护门可对转轴端部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为了提升密封想效果,在开合门5和防护框4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条。
35.如图4所示,在机壳1上设置有纵向的条形轴孔(该特征与目前对转轴的安装结构形式一致),转轴经过条形轴孔伸出至机壳1外,在伸出至机壳1外的转轴上通过轴承与轴套座6紧密装配(装配方式为过盈配合);同时,轴套座6的尺寸要大于条形轴孔的尺寸,使得轴套座6能够将条形轴孔封堵住,方便对转轴的定位固定;此外,在转轴上以间隙配合的方式安装有由uhmwpe材质制成的法兰盘7,法兰盘7通过螺栓与轴套座6连接。
36.在轴套座6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其上下运动的调节机构8,调节机构8主要作用是为了让传动轮上的传送带能够得到调节,因在设备工作过程中,传送带上承载的是物料的力,
因此工作一段时间后,传送带会发生变形,也就是拉长,因此需要对传动轮进行张紧调节,也就是需要将转轴进行向下调节,通过本技术结构的调节机构8,能够让传送带始终处于张紧状态,使得工作时不会出现传送带的松动的问题;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方便工作设备的装配与装配后的调试。
37.值得指出的是,现有技术的结构中,也有调节结构,但是调节结构经常由于振动引起松动,造成设备频繁的出问题,使用起来维修频率较高,如图1中的调节机构为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形式。
38.实施例1
39.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主要说明的是调节机构8的第一种形式,包括弹簧9,螺杆10,螺母11;在防护框4顶部加工有通孔,在通孔位置处的防护框4内壁上焊接有螺套,螺杆10由通孔旋入至螺套内,实现螺纹连接,并且在螺柱上还焊接有挡片,在防护框4外侧的螺柱上还旋拧有螺母11,螺母11可以对螺杆10进行锁紧;弹簧9设置在螺杆10与轴套座6之间,弹簧9的上端顶置在挡片上,弹簧9的下端顶置在轴套座6上;为了避免弹簧9受理后侧向弹出,在轴套座6上焊接焊接有凸管;该结构下,螺杆10(旋拧)下移,对轴套座6产生一个向下移动的力,实现对转轴的张紧调节。
40.实施例2
41.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主要是说明的是调节机构8进行的第二种结构形式,该实施方式中,调节机构8包括左铰接臂12,右铰接臂13,调节螺柱14;左铰接臂12和右铰接臂13的上端铰接在防护框4的内侧顶部或底部位置处,左铰接臂12和右铰接臂13的下端与轴套座6的上端或下端铰接连接;左铰接臂12和右铰接臂13的铰接轴上加工有螺纹孔,其通过横向的调节螺柱14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转动调节螺柱14,使得左铰接臂12和右铰接臂13的铰接轴相互或远离,从而实现轴套座6上下移动。
42.而为了受力均匀,左铰接臂12和右铰接臂13对称安装,此时,对上述的调节螺柱14进行设置时,调节螺柱14以中部为分割线,两端所加工的螺纹旋向相反(图中未展示该具体细节),转动调节螺柱14,左铰接臂12和右铰接臂13反向移动。
43.上述调节螺柱14两端均加工有六角拧头,从两端均可用扳手进行调节,非常的方便。
44.而考虑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正太设备会产生振动,而调节螺柱14是处于未固定状态,因此可能会由于振动带动起发生“自旋”,因此需要对调节螺柱14进行锁紧,作为其中一个锁紧实施例,采用的是如下锁紧方案:在调节螺柱14上套有弹簧9,弹簧9位于调节螺柱14的两端;位于左侧的弹簧9,弹簧9的一端与调节螺柱14的左侧拧头连接,另一端与左铰接臂12连接,而作位于右侧的弹簧9,弹簧9的一端与调节螺柱14的右侧拧头连接,另一端与右铰接臂13连接。
45.上述结构下,能够保持调节螺柱14始终属于紧密状态,不易因为振动而发生自旋的现象。
46.上述结构形式的特点是:没有破坏防护框4的机械机构,其完全处于防护框4内部,使得其密封性比较强。
47.实施例3
48.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主要是说明的是调节机构8进行的第三种结构形式,在该实
施例中,调节结构包括上螺柱15,下管柱16,螺母11;上螺柱15与防护框4的内顶部焊接连接,在上螺柱15上旋拧有螺母11;下管柱16与轴套座6的上顶部焊接连接,上螺柱15可伸入至下管柱16内并在下管柱16内上下滑动,上螺柱15与下管柱16对状好后,螺母11是卡在下管柱16的边沿(或可在螺母11与下管柱16之间假装一个垫片);在上螺柱15上设置有弹簧9,弹簧9的上端顶在防护框4上,下端顶在螺母11上。通过转动螺母11,使得螺母11能够上下移动,螺母11的上下移动会改变下管柱16与上螺柱15之间的重合量,进而实现对轴套座6的向下调节(传送带松动后,需要将机尾的转轴向下调节以张紧传送带);而弹簧9的设置是为了让螺母11处于紧密状态,避免设备工作时,螺母11发生旋动。
49.该结构形式的特点:没有对防护框4破坏,并且结构简单,强度大,实施成本低。
5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