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瓶车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3:56: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瓶车共享充电空间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瓶车充电桩的结构设计,可以通过改变充电桩高度和布置方案,大大提升共享充电区空间和充电接口的利用率。


背景技术:

2.在日趋拥堵的城市交通中,电动车具有灵活方便、省力快捷的独特优势,逐渐成为许多家庭的选择。但与此同时,各地电动车事故频发,极大地影响公共安全。因此,《电动车停放、充电场所和民用建筑燃气使用场所消防安全须知》规定,禁止电瓶车进入楼道、电梯;电动车用户只能在小区、办公场所的公共充电区进行充电。但是,由于城市空间紧凑,在有限的空间规划更多充电接口,并通过协调电瓶车停充方案,提高充电接口利用效率,满足电瓶车用户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基于上述背景,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电瓶车充电桩,相比于已有设计方案,可大大提升空间与充电接口的利用率,为更多电瓶车主提供充电服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充电桩设计的不足,提出一种电瓶车充电桩结构设计,通过调整充电桩结构充电接口高度,使得电瓶车可以更方便快捷的进出充电区,且节省停充时的占地空间。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电瓶车充电桩,该充电桩包括车棚、车棚支撑柱、充电插座、悬垂式固定杆和连续滚轴地面;
6.所述车棚两端固定安装有若干车棚支撑柱;所述车棚支撑柱固定在地面上;车棚下方为充电区域,在充电区域中均匀分布若干呈直线排列的悬垂式固定杆;所述悬垂式固定杆一端固定安装在车棚中间位置,另一端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独立的充电插座,且离地高度为120cm;
7.所述充电区域的地面为连续滚轴地面;所述连续滚轴地面有若干自由转动的滚轴拼接而成。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相比于原有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横梁结构对电瓶车位置的限制,同时协调车行方向,使电瓶车进入和撤出时车头始终超前,大大减少电瓶车在推行路线上的交汇和碰撞,一方面节省充电时的停车空间,同时还能降低因为不当停车造成的阻塞。
附图说明
9.图1为现有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现有方案下的车行轨迹路线图;
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行轨迹路线图;
13.图中,1.车棚;2.车棚支撑柱;3.插座固定横梁;4.充电插座;5.电瓶车;6.电瓶车进入时的车行轨迹(虚线箭头);7.电瓶车撤出时的车行轨迹(实线箭头);8.悬垂式固定杆;9.连续滚轴地面;10.充电区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结构与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5.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充电区设计为了增加插座利用率,常在充电区中间设计一根插座固定横梁3,使电瓶车5可以从两侧靠近插座。但是插座固定横梁3的高度往往只有80-90cm,大大低于电瓶车5的车头高度,限制了电瓶车5的行进方向,撤出充电时,只能倒退着出来。而且电瓶车5的车把和反光镜宽度往往较大,进入内侧位置非常不便,需要增加大量空间供其掉头和转身;电瓶车进入时的车行轨迹6和电瓶车撤出时的车行轨迹7常发生冲突,一旦有车停放不合理,就会造成充电区域堵塞,充电接口的整体利用率非常低。
16.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瓶车充电桩,该充电桩主要包括车棚1、车棚支撑柱2、充电插座4、悬垂式固定杆8、和连续滚轴地面9。
17.所述车棚1两端固定安装有若干车棚支撑柱2;所述车棚支撑柱2固定在地面上;车棚1下方为充电区域,在充电区域中均匀分布若干呈直线排列的悬垂式固定杆8;所述悬垂式固定杆8一端固定安装在车棚1中间位置,另一端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独立的充电插座4,且离地高度为120cm;
18.所述充电区域的地面为连续滚轴地面9;所述连续滚轴地面9有若干自由转动的滚轴拼接而成。其中一种实现方式为滚筒套在转轴上,转轴固定,滚筒可以在转轴上自由转动,若干个滚筒组合在一起,形成充电区域的地面。
19.当电瓶车5进入充电时,不需要再从插座固定横梁3的两侧入口绕行,而可以直接推行至充电区域的连续滚轴地面9,让电源线连接充电插座4。悬垂式固定杆8的离地高度设计成120cm,这个高度恰好高于大多数电动车5,可以避免插座固定横梁3对电瓶车进入时的车行轨迹6和电瓶车撤出时的车行轨迹7的限制,方便电动车推行或者手动调整位置。
20.在充电区域设计连续滚轴地面9;当前排车辆满电撤出,后排车辆仍未完成充电时,新来车主可手动将后排车辆移动至前排,腾出新的充电空位。该结构设计不仅可以容纳更多的电瓶车5,并且充电区域为单行线的设计,从一个方向进去,充完电另一个方向出来。如图4中的箭头所,和图2相比,箭头不会有相对的情况,电瓶车进入和撤出时行车方向相同,基本不需要掉头或倒车,可以有效避免行车轨迹冲突,在提高充电效率、节约充电空间的同时大大避免了拥堵风险。
21.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瓶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该充电桩包括车棚(1)、车棚支撑柱(2)、充电插座(4)、悬垂式固定杆(8)和连续滚轴地面(9);所述车棚(1)两端固定安装有若干车棚支撑柱(2);所述车棚支撑柱(2)固定在地面上;车棚(1)下方为充电区域,在充电区域中均匀分布若干呈直线排列的悬垂式固定杆(8);所述悬垂式固定杆(8)一端固定安装在车棚(1)中间位置,另一端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独立的充电插座(4),且离地高度为120cm;所述充电区域的地面为连续滚轴地面(9);所述连续滚轴地面(9)有若干自由转动的滚轴拼接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瓶车充电桩,电瓶车充电桩使用悬垂式固定杆,悬垂式固定杆末端设计多个充电接口,且离地高度提升到120cm。这种设计避免横梁结构对车行轨迹的限制,方便电瓶车推行或者手动调整位置;地面设计连续滚轴地面,当前排车辆满电撤出,后排车辆仍未充完时,新来车主可手动将后排车辆移动至前排,腾出新的充电空位;协调车行方向,车辆充电完成后可直接向前推走,无需掉头转身,不仅节约充电空间,还能大大避免拥堵风险。还能大大避免拥堵风险。还能大大避免拥堵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谢翊之 管天辰 郭子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谢翊之
技术研发日:2021.09.01
技术公布日:2022/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