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连接件及挂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3:00: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暖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连接件及挂脖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寒冷的气候下,人体颈部经常因衣领较短等情况而处于裸露状态,给人身体带来不适,为解决脖子保暖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采用围巾来进行保暖。但对于户外工作者来说,佩戴围巾存在佩戴麻烦、影响脖子正常活动等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冬天帮助人们防寒保暖的电子产品也越来越多,诸如暖手宝、电热扇和电热水袋等。这些产品都可以改变环境温度,进而起到温暖人体的效果。但采用这些产品对人体颈部实现加热保暖并不能真正的解放双手,对经常在户外活动的人来说也并不友好。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件及挂脖装置。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件,用于挂脖装置中连接所述挂脖装置的两个部分,所述连接件为柔性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锁固部且用于连接所述挂脖装置的一个所述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二锁固部且用于连接所述挂脖装置的另一个所述部分,所述中间部的外径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径。
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件,通过设置所述连接件为柔性连接件,可以将所述挂脖装置的两个部分进行连接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柔性弯折调整连接角度,使佩戴更加舒适,便于用户使用,提升用户体验,同时,通过所述第一锁固部连接所述挂脖装置的一个所述部分,所述第二锁固部连接所述挂脖式装置的另一个所述部分,使所述挂脖装置的两个所述部分与所述连接件稳定连接,保障了所述挂脖装置使用时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外,所述中间部的外径设置为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径,可以使所述中间部不影响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挂脖装置的两个所述部分的连接,增强两个所述部分连接的稳定性的同时,为两个所述部分间的连接提供一个弯折形变空间,便于调整两个所述部分间的连接角度。
6.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部的最大外径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个的最大外径,所述中间部的最小外径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的最小外径。通过设置所述中间部的最大外径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个的最大外径,所述中间部的最小外径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的最小外径,可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挂脖装置的两个所述部分的连接不受所述中间部的影响,且保障了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挂脖装置的两个所述部分连接匹配和连接的稳定性。
7.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所
述长度方向为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中间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依次连接的方向,所述宽度方向为垂直所述长度方向且所述中间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最大外径所在的方向;所述厚度方向为垂直所述宽度方向且所述中间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最小外径所在的方向;所述连接件还具有沿所述长度方向贯穿的通孔。通过设置所述中间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最大外径所在的方向为垂直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中间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依次连接的所述长度方向的所述宽度方向,所述中间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最小外径所在的方向为垂直所述宽度方向的所述厚度方向,使所述连接件更适合人体脖颈处的弧度,连接稳定的同时,使佩戴更为舒适。
8.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最大外径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最大外径相等;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最小外径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最小外径相等;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于所述中间部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中间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中间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具有外表面,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中间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平滑连接。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最大外径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最大外径相等;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最小外径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最小外径相等;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于所述中间部呈中心对称,可以使所述连接件平衡受力连接于所述挂脖装置的两个所述部分之间,从而使所述挂脖装置稳定佩戴于人体脖颈处,同时,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中间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使所述连接件更易于批量生产,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中间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平滑连接,使所述连接件更加顺畅的连接于所述挂脖装置的两个所述部分之间。
9.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固部包括第一通孔,所述挂脖装置的第一锁固件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挂脖装置的一个所述部分锁固,使得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挂脖装置的一个所述部分连接;所述第二锁固部包括第二通孔,所述挂脖装置的第二锁固件用于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挂脖装置的另一个所述部分锁固,使得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挂脖装置的另一个所述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锁固件的锁固方向与所述第二锁固件的锁固方向相反;所述挂脖装置的每个所述部分均包括第一壳体部与所述第一壳体部相对设置的第二壳体部,两个所述部分的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的排列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壳体部包括第一壳体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主体上具有第一锁孔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壳体部包括第二壳体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主体上具有第二锁孔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用于分别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两侧,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对应且均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锁固件和所述第二锁固件分别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锁孔与所述第二锁孔锁固;所述第一锁孔和所述第二锁孔均设置有螺母部,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锁固件的螺纹部和所述第二锁固件的螺纹部螺接固定。通过将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对应且均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锁固件和所述第二锁固件分别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锁孔与所述第二锁孔锁固后,与所述第一锁孔和所述第二锁孔的所述螺母部固定,从而实现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挂脖装置的两个所述部分的连接,特别是在安装长度短、结构小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安装方便,安装掰动过程中无擦碰异响,无刮擦,使安装简单,连接稳固。
10.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邻近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壳体部包括邻近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用于容纳所述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邻近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壳体部包括邻近所述第二通孔的第四凸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用于容纳所述第四凸起部;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凹陷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之间;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凹陷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通孔之间;所述第一凹陷部为三角形形状,所述第三凸起部为与所述第一凹陷部形状适配的三角形形状;所述第二凹陷部为三角形形状,所述第四凸起部为与所述第二凹陷部形状适配的三角形形状。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及容纳与所述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内的所述第三凸起部、所述第四凸起部,便于安装过程中的对齐限位,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挂脖装置的两个所述部分的连接更加准确,同时,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凹陷部为三角形形状,所述第三凸起部为与所述第一凹陷部形状适配的三角形形状;所述第二凹陷部为三角形形状,所述第四凸起部为与所述第二凹陷部形状适配的三角形形状,可以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挂脖装置的两个所述部分的连接更加准确和稳定。
11.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凹陷部外围且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凹陷部连通的第三凹陷部,所述第一壳体主体还包括朝向所述连接件的第一凸起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凸起区域外围的第一主体区域,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三凸起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区域,且所述第一凸起区域用于安装在所述第三凹陷部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二凹陷部外围且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二凹陷部连通的第四凹陷部,所述第二壳体主体还包括朝向所述连接件的第二凸起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二凸起区域外围的第二主体区域,所述第二凸起部和所述第四凸起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凸起区域,且所述第二凸起区域用于安装在所述第四凹陷部中。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凸起区域、所述第二凸起区域,可以与所述第三凹陷部、所述第四凹陷部限位安装,使连接更加准确、稳定。
1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挂脖装置,所述挂脖装置包括第一部分、连接部分和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之间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采用如上述实施例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件。
13.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脖装置还包括第二部分和连接在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二连接件,所述连接部分用于对应人体颈部设置,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分别用于设置在人体颈部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件也采用如上述实施例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件。
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挂脖装置采用如上述实施例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件,则同时具有上述实施例的连接件的优势,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同时,所述挂脖装置通过设置对应人体颈部的所述连接部分可以使所述挂脖装置挂于人体颈部使用,使用户释放双手,在使用所述挂脖装置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其他工作,增加了所述挂脖装置的使用范围,另外,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分别用于设置在人体颈部的两侧,可以使所述挂脖装置受力均匀,从而稳定挂于人体颈部,不易掉落。
15.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第一收纳腔和与所述第一收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自所述第一开口伸入所述第一收纳腔
中并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收纳腔和与所述第二收纳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自所述第二开口伸入所述第二收纳腔中并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壁连接;所述连接部分具有第三收纳腔和位于所述第三收纳腔两端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自对应的所述第三开口伸入所述第三收纳腔中并与所述连接部分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自对应的所述第三开口伸入所述第三收纳腔中并与所述连接部分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进行连接,同时,通过所述第三开口将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连接部分进行连接,实现了所述挂脖装置的安装连接,同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一收纳腔、所述第二收纳腔和所述第三收纳腔,使所述挂脖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简洁,佩戴更加舒适。
16.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脖装置还包括第一装饰件和第二装饰件,所述第一装饰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锁固部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装饰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锁固部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部分包括靠近所述第一装饰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装饰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一装饰件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凹槽外围的外表面平滑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包括靠近所述第二装饰件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装饰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二装饰件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二凹槽外围的外表面平滑连接。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装饰件和所述第二装饰件,可以遮盖于所述第一锁固部和所述第二锁固部之上,使所述挂脖装置更加美观,同时保护所述第一锁固部和所述第二锁固部内的元件,另外,所述第一装饰件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凹槽外围的外表面平滑连接,所述第二装饰件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二凹槽外围的外表面平滑连接,可以使所述挂脖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简洁。
17.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脖装置还包括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收纳腔和/或所述第二收纳腔中;所述电控组件包括第一电控组件和第二电控组件,所述第一电控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收纳腔中;所述第二电控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收纳腔中;所述挂脖装置还包括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将所述第一电控组件和所述第二电控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还具有开孔,所述挂脖装置还包括端口组件,所述端口组件对应所述开孔安装且与所述电控组件电连接,所述端口组件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以接收电源电压使得所述挂脖装置工作;所述第一电控组件与所述第二电控组件中的一个包括控制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一部分上且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开关按键,所述开关按键用于控制所述挂脖装置的开启与关闭;所述第一电控组件与所述第二电控组件中的另一个包括显示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二部分上且与所述显示电路板电连接的显示屏。通过设置所述电控组件、所述端口组件可以为所述挂脖装置进行供电,同时,通过所述显示电路板电连接的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挂脖装置的工作状态,使用户使用更加方便,用户体验更佳。
18.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脖装置为挂脖式保暖装置,所述第一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至少一个的用于靠近所述人体颈部的一侧设置有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片和导热片,所述发热片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和所
述第二部分中至少一个上,所述导热片设置于所述发热片靠近所述人体颈部的一侧,所述导热片用于将所述发热片的热量朝向所述人体颈部传导。通过设置所述发热片及所述导热片,使得所述发热片和所述导热片位于所述挂脖装置和所述人体颈部之间,不仅可较好的实现所述挂脖装置的加热释放热量的功能,从而使人体达到取暖升温的目的,还有利于将所述发热片的热量较为直接的传导至人体,避免将发热片等设置在所述挂脖装置内部导致的热量传输损失较大、发热效率较低等问题,使得所述挂脖装置的保暖效果较佳。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挂脖装置的立体图。
21.图2是图1所示挂脖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22.图3是图1所示挂脖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23.图4是图1所示挂脖装置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24.图5是图1所示挂脖装置的连接件的分解示意图。
25.图6是图1所示挂脖装置的连接件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26.图7是图1所示挂脖装置的两个部分和连接件的分解示意图。
27.图8是图1所示所示挂脖装置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30.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
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33.请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挂脖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挂脖装置1另一角度的立体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挂脖装置1,包括第一部分10、连接部分30和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连接部分30之间的第一连接件40a,还包括第二部分20和连接在所述连接部分3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之间的第二连接件40b,所述连接部分30用于对应人体颈部设置,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分别用于设置在人体颈部的两侧。可以理解,所述挂脖装置1通过设置在对应人体颈部的所述连接部分30可以使所述挂脖装置1挂于人体颈部使用,使用户释放双手,在使用所述挂脖装置1 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其他工作,增加了所述挂脖装置1的使用范围,另外,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分30,并设置在人体颈部的两侧,可以使所述挂脖装置1受力均匀,从而稳定挂于人体颈部,不易掉落。
34.具体的,请参阅图3至图8,图3是图1所示挂脖装置1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挂脖装置1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挂脖装置1的连接件40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挂脖装置1的连接件40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7是图1所示挂脖装置1的两个部分和连接件40的分解示意图,图8是图1所示所示挂脖装置1剖视图。本实施例中,所述挂脖装置1的所述第一连接件40a、所述第二连接件40b采用相同的连接件40结构,所述连接件40为柔性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3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之间的中间部42,所述第一部分10 具有第一收纳腔11和与所述第一收纳腔11连通的第一开口12,所述第一连接件40a的所述第一连接部41自所述第一开口12伸入所述第一收纳腔11中并与所述第一部分10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部分20具有第二收纳腔21和与所述第二收纳腔21连通的第二开口22,所述第二连接件40b的所述第一连接部41自所述第二开口22伸入所述第二收纳腔21中并与所述第二部分20的内壁连接;所述连接部分30具有第三收纳腔31和位于所述第三收纳腔31两端的第三开口32,所述第一连接件40a的所述第二连接部43自对应的所述第三开口32伸入所述第三收纳腔31中并与所述连接部分30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40b的所述第二连接部43自对应的所述第三开口32伸入所述第三收纳腔31中并与所述连接部分30的内壁连接。可以理解,所述第一连接件40a的所述第一连接部41伸入所述第一开口12,所述第一连接件40a的所述第二连接部43伸入所述第三开口32,从而将所述第一部分10与所述连接部分30进行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40b的所述第一连接部41伸入所述第二开口22,所述第二连接件40b的所述第二连接部43伸入所述第三开口32,从而将所述第二部分20与所述连接部分30进行连接,以此将所述第一部分 10、所述连接部分30、所述第二部分20连接一体,实现了所述挂脖装置1的安装连接,同时,所述第一连接件40a和所述第二连接件40b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一收纳腔11、所述第二收纳腔21和所述第三收纳腔31内,使所述挂脖装置1的整体结构更加简洁,佩戴更加舒适。所述第一连接部41具有第一锁固部411且用于连接所述挂脖装置1的一个所述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43具有第二锁固部431且用于连接所述挂脖式装置的另一个所述部分,所述中间部42的外径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径。可以理解,所述第一连接部41具有第一锁固部411,所述第一连接件40a的所述第一锁固部411用于连接所述挂脖装置1的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第二连接件40b的所述第一锁固部411用于连接所述挂脖装置1的所述第二部分20,所述第二连接部43具有第二锁固部431,所述第一连接件40a、所述第二连
接件40b的所述第二锁固部431分别用于连接所述挂脖式装置的所述连接部分30,所述第一连接件40a可以将所述挂脖装置1的所述第一部分10与所述连接部分30进行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40b可以将所述第二部分20与所述连接部分30进行连接,同时,所述第一连接件40a、所述第二连接件40b为柔性连接件,还可以通过柔性弯折调整连接角度,使佩戴更加舒适,便于用户使用,提升用户体验,通过所述第一锁固部411连接所述挂脖装置1的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第二部分20中的一个,所述第二锁固部431 连接所述挂脖式装置的所述连接部分30,使所述挂脖装置1的所述第一部分 10与所述连接部分30、所述第二部分20与所述连接部分30稳定连接,保障了所述挂脖装置1使用时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外,所述中间部42的外径设置为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径,可以使所述中间部42不影响所述第一连接部41、所述第二连接部 43与所述挂脖装置1连接,增强了连接的稳定性的同时,为所述第一部分10 与所述连接部分30,所述第二部分20与所述连接部分30之间的连接提供一个弯折形变空间,便于调整连接角度,可以解决现有的挂脖装置,如暖脖宝在佩戴时,打开的角度较小或打开角度固定,佩戴不方便的问题,本实施例的所述挂脖装置1可打开更大的角度,适应不同人群,方便佩戴。
35.进一步地,所述中间部42的最大外径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的至少一个的最大外径,所述中间部42的最小外径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中的至少一个的最小外径。可以理解,通过设置所述中间部42的最大外径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 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的至少一个的最大外径,所述中间部42的最小外径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中的至少一个的最小外径,可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41、所述第二连接部43与所述挂脖装置1的连接不受所述中间部42连接的影响,且保障了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挂脖装置1连接匹配和连接的稳定性。
36.其中,所述连接件40具有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b和厚度方向h,所述长度方向l为所述第一连接部41、所述中间部4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依次连接的方向,所述宽度方向b为垂直所述长度方向l且所述中间部42、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的最大外径所在的方向;所述厚度方向h 为垂直所述宽度方向b且所述中间部42、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的最小外径所在的方向;所述连接件40还具有沿所述长度方向l贯穿的通孔44。通过设置所述中间部42、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43的最大外径所在的方向为垂直所述第一连接部41、所述中间部4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依次连接的所述长度方向l的所述宽度方向b,所述中间部42、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的最小外径所在的方向为垂直所述宽度方向b的所述厚度方向h,使所述第一连接件40a、所述第二连接件40b 匹配收纳于所述第一收纳腔11、所述第二收纳腔21及所述第三收纳腔31内,更适合人体脖颈处的弧度,连接稳定的同时,使佩戴更为舒适。
3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最大外径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的最大外径相等;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最小外径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的最小外径相等;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部 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相对于所述中间部42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41、所述第二连接部43和所述中间部42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41、所述中间部4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均具有外表面,所述第一连接部41、所述中间部4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的外表面平滑连接。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最大外径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的最大外径相等;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最小外径和所述第二
连接部43的最小外径相等;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相对于所述中间部42呈中心对称,可以使所述连接件受力平衡的连接于所述挂脖装置1的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第二部分20与所述连接部分30 之间,从而使所述挂脖装置1平衡、稳定佩戴于人体脖颈处,同时,所述第一连接部41、所述第二连接部43和所述中间部42为一体成型结构,使所述连接件更易于批量生产,所述第一连接部41、所述中间部4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的外表面平滑连接,使所述连接件更加顺畅的连接于所述挂脖装置1的所述第一收纳腔11、所述第二收纳腔21和所述第三收纳腔31内。
3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固部411包括第一通孔414,所述挂脖装置1的第一锁固件13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通孔414并与所述挂脖装置1的一个所述部分锁固,使得所述连接件40与所述挂脖装置1的一个所述部分连接;所述第二锁固部431包括第二通孔434,所述挂脖装置1的第二锁固件33用于穿过所述第二通孔434并与所述挂脖装置1的另一个所述部分锁固,使得所述连接件40与所述挂脖装置1的另一个所述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锁固件13的锁固方向与所述第二锁固件33的锁固方向相反;所述挂脖装置1的每个所述部分均包括第一壳体部110与所述第一壳体部110相对设置的第二壳体部120,两个所述部分的所述第一壳体部110和所述第二壳体部120的排列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壳体部110包括第一壳体主体111、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主体111上具有第一锁孔112的第一凸起部113,所述第二壳体部120包括第二壳体主体 121、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主体121上具有第二锁孔122的第二凸起部123,所述第一壳体部110和所述第二壳体部120用于分别位于所述连接件40的两侧,所述第一凸起部110和所述第二凸起部120对应且均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414或所述第二通孔434,所述第一锁固件13和所述第二锁固件33分别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锁孔112与所述第二锁孔122锁固;所述第一锁孔112和所述第二锁孔122均设置有螺母部(未示出),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锁固件13 的螺纹部(未示出)和所述第二锁固件33的螺纹部(未示出)螺接固定。可以理解,所述挂脖装置1的所述第一锁固件13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40a的所述第一通孔414与所述挂脖装置1的所述第一部分10锁固,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40a与所述挂脖装置1的所述第一部分10连接,所述挂脖装置1的所述第一锁固件13穿过所述第二连接件40b的所述第一通孔414与所述挂脖装置 1的所述第二部分20锁固,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40b与所述挂脖装置1的所述第二部分20连接;所述连接部分30的两侧都设有所述第三开口32,所述连接部分30的一侧的所述第二锁固件33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40a的所述第二通孔434使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第一连接件40a与所述连接部分30锁固,所述连接部分30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二锁固件33穿过所述第二连接件40b的所述第二通孔434使所述第二部分20、所述第二连接件40b与所述连接部分 30锁固,从而使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连接部分30、所述第二部分20连接一体。为使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连接部分30、所述第二部分20连接更加稳定可靠,所述第一锁固件13的锁固方向与所述第二锁固件33的锁固方向相反。所述挂脖装置1的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连接部分30、所述第二部分 20均包括第一壳体部110与所述第一壳体部110相对设置的第二壳体部120,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连接部分30、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一壳体部110 顺次连接,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连接部分30、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二壳体部120顺次连接;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壳体部110和所述第二壳体部12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0a的所述第一通孔414所在一侧的两侧,所述连接部分30的所述第一壳体部110和所述第二壳体部12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0a远离所述第一部分10的一端的两侧,所述第二
部分20 的所述第一壳体部110和所述第二壳体部120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40b 的所述第一通孔414所在一侧的两侧,所述连接部分30的所述第一壳体部110 和所述第二壳体部120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40b远离所述第二部分20的一端的两侧,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凸起部113和所述第二凸起部123 对应且均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0a的所述第一通孔414,所述第一部分10 的所述第一锁固件13穿过所述第一锁孔112与所述第二锁孔122锁固,所述连接部分30的所述第一凸起部113和所述第二凸起部123对应且均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0a的所述第二通孔434,所述连接部分30的所述第二锁固件 33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锁孔112与所述第二锁孔122锁固,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一凸起部113和所述第二凸起部123对应且均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件 40b的所述第一通孔414,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一锁固件13穿过所述第一锁孔112与所述第二锁孔122锁固,所述连接部分30的所述第一凸起部113 和所述第二凸起部123对应且均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件40b的所述第二通孔 434,所述连接部分30的所述第二锁固件33穿过所述第一锁孔112与所述第二锁孔122锁固。通过将所述第一凸起部113和所述第二凸起部123对应且均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414,所述第一锁固件13和所述第二锁固件33分别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锁孔112与所述第二锁孔122锁固后,与所述第一锁孔112 和所述第二锁孔122的所述螺母部固定,从而实现所述第一连接件40a、所述第二连接件40b与所述挂脖装置1的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连接部分30及所述第二部分20的连接,可以使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连接部分30及所述第二部分20的安装简单,连接稳固,特别是在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连接部分 30及所述第二部分20体积较小,安装长度短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安装过程中掰动无擦碰异响,无刮擦,且便于安装调节。
3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41包括邻近所述第一通孔414的第一凹陷部 412,所述第一壳体部110包括邻近所述第一通孔414的第三凸起部114,所述第一凹陷部412用于容纳所述第三凸起部114;所述第二连接部43包括邻近所述第二通孔434的第二凹陷部432,所述第二壳体部120包括邻近所述第二通孔434的第四凸起部124,所述第二凹陷部432用于容纳所述第四凸起部 124;所述第一通孔41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凹陷部412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414之间;所述第二通孔43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凹陷部432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通孔434之间;所述第一凹陷部412为三角形形状,所述第三凸起部114为与所述第一凹陷部412形状适配的三角形形状;所述第二凹陷部432为三角形形状,所述第四凸起部124为与所述第二凹陷部432形状适配的三角形形状。可以理解,所述第一连接件40a的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所述第一凹陷部412容纳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壳体部110的第三凸起部114,所述第一连接件40a的所述第二连接部43的所述第二凹陷部432容纳所述连接部分30的所述第二壳体部120一侧的所述第四凸起部124,所述第二连接件40b的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所述第一凹陷部412容纳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一壳体部110的第三凸起部114,所述第二连接件40b的所述第二连接部43的所述第二凹陷部432容纳所述连接部分30的所述第二壳体部120另一侧的所述第四凸起部124。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通孔41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通孔434的数量为两个,可以使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连接部分30、所述第二部分2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不会发生转动、移位,所述第一凹陷部412、所述第二凹陷部432及容纳与所述第一凹陷部412、所述第二凹陷部432内的所述第三凸起部114、所述第四凸起部124,便于安装过程中的对齐限位,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挂脖装置1的两个所述部分的连接更加准
确,同时,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凹陷部412为三角形形状,所述第三凸起部114 为与所述第一凹陷部412形状适配的三角形形状;所述第二凹陷部432为三角形形状,所述第四凸起部124为与所述第二凹陷部432形状适配的三角形形状,可以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挂脖装置1的两个所述部分的连接更加准确和稳定。
4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41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通孔414和所述第一凹陷部412外围且与所述第一通孔414和所述第一凹陷部412连通的第三凹陷部413,所述第一壳体主体111还包括朝向所述第一连接件40a或所述第二连接件40b的第一凸起区域115和位于所述第一凸起区域115外围的第一主体区域116,所述第一凸起部113和所述第三凸起部114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区域115,且所述第一凸起区域115用于安装在所述第三凹陷部413中;所述第二连接部43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通孔434和所述第二凹陷部432外围且与所述第二通孔434和所述第二凹陷部432连通的第四凹陷部433,所述第二壳体主体121还包括朝向所述第一连接件40a或所述第二连接件40b的第二凸起区域125和位于所述第二凸起区域125外围的第二主体区域126,所述第二凸起部123和所述第四凸起部124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凸起区域125,且所述第二凸起区域125用于安装在所述第四凹陷部433中。可以理解,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壳体主体111的所述第一凸起区域115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件40a的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所述第三凹陷部413中;所述连接部分30 的所述第二壳体主体121一侧的所述第二凸起区域125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件40a的所述第二连接部43的所述第四凹陷部433中,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一壳体主体111的所述第一凸起区域115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件40b 的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所述第三凹陷部413中;所述连接部分30的所述第二壳体主体121另一侧的所述第二凸起区域125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件40b 的所述第二连接部43的所述第四凹陷部433中。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凸起区域 115、所述第二凸起区域125,可以与所述第三凹陷部413、所述第四凹陷部 433限位安装,使连接更加准确、稳定。
41.进一步地,所述挂脖装置1还包括第一装饰件50和第二装饰件60,所述第一装饰件50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0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锁固部411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装饰件60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20 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锁固部411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部分10包括靠近所述第一装饰件50的第一凹槽14,所述第一装饰件50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4中,所述第一装饰件50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凹槽14外围的外表面平滑连接;所述第二部分20包括靠近所述第二装饰件60的第二凹槽24,所述第二装饰件60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24中,所述第二装饰件60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二凹槽24外围的外表面平滑连接。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装饰件50和所述第二装饰件60,可以遮盖于所述第一锁固部411和所述第二锁固部431之上,使所述挂脖装置1更加美观,同时保护所述第一锁固部411和所述第二锁固部431内的元件,另外,所述第一装饰件50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凹槽14外围的外表面平滑连接,所述第二装饰件60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二凹槽24外围的外表面平滑连接,可以使所述挂脖装置1的整体结构更加简洁。
42.进一步地,所述挂脖装置1还包括电控组件70,所述电控组件70位于所述第一收纳腔11和/或所述第二收纳腔21中;所述电控组件70包括第一电控组件71和第二电控组件72,所述第一电控组件71位于所述第一收纳腔11 中;所述第二电控组件72位于所述第二收纳腔21中;所述挂脖装置1还包括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40a、所述连接
部分3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40b将所述第一电控组件71和所述第二电控组件72电连接,可以理解,所述电连接件可以是导电电线,所述电连接件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40a和所述第二连接件40b的所述通孔44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40a、所述连接部分3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40b将所述第一电控组件71和所述第二电控组件72电连接;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中的至少一个还具有开孔25,所述挂脖装置1还包括端口组件90,所述端口组件90对应所述开孔25安装且与所述电控组件70电连接,所述端口组件90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以接收电源电压使得所述挂脖装置1工作,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使所述挂脖装置1可以便于携带和使用,还可以在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收纳腔 11和/或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二收纳腔21中设置电池,使用所述端口组件90连接外部电源以接收电源电压为所述电池充电后,使用所述电池为所述挂脖装置1供电;所述第一电控组件71与所述第二电控组件72中的一个包括控制电路板711、安装于所述第一部分10上且与所述控制电路板711电连接的开关按键712,所述开关按键712用于控制所述挂脖装置1的开启与关闭;所述第一电控组件71与所述第二电控组件72中的另一个包括显示电路板 721、安装于所述第二部分20上且与所述显示电路板721电连接的显示屏722。通过设置所述电控组件70、所述端口组件90可以为所述挂脖装置1进行供电,同时,通过所述显示电路板721电连接的所述显示屏722显示所述挂脖装置1 的工作状态,使用户使用更加方便,用户体验更佳。
43.进一步地,所述挂脖装置1为挂脖式保暖装置,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连接部分3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中至少一个的用于靠近所述人体颈部的一侧设置有发热组件80,所述发热组件80包括发热片81和导热片82,所述发热片81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连接部分3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中至少一个上,所述导热片82设置于所述发热片81靠近所述人体颈部的一侧,所述导热片82用于将所述发热片81的热量朝向所述人体颈部传导。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片81数量为三个,所述导热片82的数量也为三个,且三个所述发热片8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第二部分20和所述连接部分30,三个所述发热片81分别位于所述人体颈部的左、右及后侧,可以均匀的实现对人体颈部的保温作用,所述导热片82可以包括金属导热基板和设置于所述金属导热基板上的石墨烯层。所述石墨烯层吸收所述发热片81 产生的热量,可以释放易被人体所吸收转化的红外线,所释放的红外线可直接作用于人体,热量被人体所吸收,从而实现人体温度上升达到取暖的效果,同时,由于红外线是通过与人体产生共振的方式被人体吸收,因此还具有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等功效,从而达到人体理疗的效果。通过设置所述发热片81 及所述导热片82,使得所述发热片81和所述导热片82位于所述挂脖装置1 和所述人体颈部之间,不仅可较好的实现所述挂脖装置1的加热释放热量的功能,从而使人体达到取暖升温的目的,还有利于将所述发热片81的热量较为直接的传导至人体,避免将发热片81等设置在所述挂脖装置1内部导致的热量传输损失较大、发热效率较低等问题,使得所述挂脖装置1的保暖效果较佳。
4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