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横梁总成、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2:42: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横梁总成、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的空调器,空调器以风管机为例,风管机的室内机中,安装座用于安装驱动风轮转动的驱动器。在将安装座安装到横梁组件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将安装座支撑住,才能够较好地对安装座进行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横梁总成、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以便操作人员较为方便地对安装座进行安装,而不需要操作人员在安装过程中支撑安装座。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横梁总成,包括:
5.横梁组件,形成有第一定位部;以及
6.安装座,位于所述横梁组件的一侧,所述安装座形成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配置为被所述第一定位部支撑以使所述安装座定位。
7.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具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部为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
8.一实施例中,所述横梁组件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连通的容纳腔,所述第一挂钩部分地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9.一实施例中,所述横梁组件包括:
10.横梁主体;以及
11.支撑座,位于所述横梁主体和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支撑座与所述横梁主体连接,所述支撑座与所述横梁主体围设成容纳腔,所述第一定位孔形成于所述支撑座。
12.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包括:
13.座体,与所述横梁主体围设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定位孔形成于所述座体;以及
14.连接部,分别与所述横梁主体和所述座体连接。
15.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沿预设方向的一侧为第一侧,所述连接部沿所述预设方向的另一侧为第二侧,所述横梁主体沿预设方向的一侧为第三侧,所述横梁主体沿预设方向的另一侧为第四侧;所述连接部配置为在预设位置处将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隔离,和/或,所述横梁主体配置为在预设位置处将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四侧隔离;
16.其中,所述预设位置为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横梁主体连接的位置,所述预设方向为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横梁主体排列的方向。
17.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为连接板;
18.所述横梁主体具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形成有第一盲孔,所述连接板具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一盲孔内以与所述第一凹陷部铆接;或,所述横梁主体具有第二凸出部,所述连接板形成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形成有第二盲孔,
所述第二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二盲孔内以与所述第二凹陷部铆接。
19.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挂钩为折弯板。
20.一实施例中,所述横梁组件包括:
21.横梁主体;以及
22.支撑座,位于所述横梁主体和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支撑座与所述横梁主体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部形成于所述支撑座。
23.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
24.安装板,所述第二定位部形成于所述安装板;以及
25.侧板,连接在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横梁组件的一侧。
26.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27.壳体;以及
28.上述任一种的横梁总成,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横梁组件和所述壳体围设成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所述横梁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风腔和所述第二风腔之间。
29.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底盘,所述底盘跨设于所述第一风腔和所述第二风腔。
30.本技术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
31.上述任一种的空调室内机;以及
32.空调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连接。
33.本技术实施例的横梁总成,通过第一定位部支撑第二定位部,使安装座支撑在横梁组件上,通过横梁组件支撑安装座以平衡安装座的重力避免安装座与横梁组件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偏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安装座定位的作用,安装座与横梁组件上用于连接的孔基本上能够大致的对齐,操作人员不需要再持续地为安装座提供支撑,操作人员将连接件拧入安装座与横梁组件上用于连接的基本对齐的孔内,以使安装座和横梁组件连接在一起即可。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横梁总成在安装过程中能够较为方便地将安装座安装到横梁组件,不需要操作人员持续对安装座提供支撑。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图1中位置a处的放大视图;
36.图3为图1所示结构在另一个视角上的示意图;
37.图4为图3中位置b-b处的剖视图;
38.图5为图3中位置c-c处的剖视图,图中夸大地示意出了连接部与横梁主体之间的托克斯(tox)铆接;
3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横梁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夸大地示意出了第一凹陷部;
4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连接部为连接板,图中夸大地示意出了第一凸出部;
4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42.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0为图9所示安装座在另一个视角上的示意图;
44.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风轮、换热器与横梁总成的装配图。
45.附图标记说明:横梁总成100;横梁组件1;第一定位孔11;容纳腔12;横梁主体13;第一凹陷部131;第一盲孔1311;支撑座14;座体141;连接部142;第一凸出部1421;过风孔15;安装座2;第一挂钩21;安装板22;侧板23;壳体200;底盘201;第一风腔300;第二风腔400;驱动器500;风轮600;换热器700。
具体实施方式
4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技术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制。
47.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上”、“下”、“顶”、“底”、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4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请参阅图4和图11,图中箭头r1所示方向为上下方向。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8.作为本技术创造性构思的一部分,在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之前,需对相关技术中,需要操作人员支撑安装座造成安装座不便于安装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合理的分析得到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49.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室内机,以风管机的室内机为例,风管机的室内机包括壳体、横梁组件以及安装座。横梁组件设置在壳体内,横梁组件与壳体围设成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安装座位于横梁组件朝向第一风腔的一侧。在实际安装中,风管机的室内机通常是安装在天花板上,当风管机的室内机安装于天花板,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沿大致水平的方向排列。当风管机的室内机安装于天花板,或者,风管机的室内机的摆放方式使得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沿大致水平的方向设置(方便空调室内机摆放),在将安装座安装到横梁组件的过程中,由于安装座位于横梁组件沿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的排列方向的一侧,且在拧入螺栓将安装座与横梁组件连接之前,没有用于对安装座进行支撑定位的结构,需要操作人员将安装座支撑住以便使安装座克服重力定位到合适的位置后,用螺栓将安装座和横梁组件连接。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持续支撑住安装座,防止安装座和横梁之间的相对位置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偏移,才能够较好将安装座与横梁组件的安装螺栓拧紧,因而难以较为方便地对安装座进行安装。
50.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相互连接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
51.一实施例中,空调器可以为风管机。
52.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并不局限于风管机。一实施例中,空调器视情况可以为中央空调或天花机或其它可能的空调器机型。
53.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200和横梁总成100,横梁总成100位于壳体200内,横梁总成100与壳体200围设成第一风腔300和第二风腔400。
54.本技术实施例的横梁总成100,请参阅图1~图4,横梁总成100包括横梁组件1以及安装座2。横梁组件1形成有第一定位部。安装座2位于横梁组件1的一侧,安装座2形成有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配置为被第一定位部支撑以使安装座2定位。如此结构形式,通过第一定位部支撑第二定位部,使安装座2支撑在横梁组件1上,通过横梁组件1支撑安装座2以
平衡安装座2的重力避免安装座2与横梁组件1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偏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安装座2定位的作用,安装座2与横梁组件1上用于连接的孔基本上能够大致的对齐,操作人员不需要再持续地为安装座2提供支撑,操作人员将连接件拧入安装座2与横梁组件1上用于连接的基本对齐的孔内,以使安装座2和横梁组件1连接在一起即可。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横梁总成100在安装过程中能够较为方便地将安装座2安装到横梁组件1,不需要操作人员持续对安装座2提供支撑。
55.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横梁组件1和壳体200围设成第一风腔300和第二风腔400,横梁组件1位于第一风腔300和第二风腔400之间。
56.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4,以及图11,安装座2位于第一风腔300内,横梁组件1形成有连通第一风腔300和第二风腔400的过风孔15,风管机的室内机还包括风轮600、驱动器500以及换热器700。风轮600位于第一风腔300内。驱动器500位于第一风腔300内,驱动器500安装于安装座2,驱动器500与风轮600驱动连接。换热器700位于第二风腔400内。如此结构形式,通过驱动器500驱动风轮600转动,使得第一风腔300中的气流在风轮600的作用下经过风孔15流入第二风腔400并与第二风腔400中的换热器700进行热交换,使流过换热器700的气流被调整到合适的温度。
57.一实施例中,驱动器500为电机。
58.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壳体200具有底盘201。
59.需要说明的是,壳体200通常通过底盘201进行安装。底盘201是本领域技术术语,底盘201这一名称并不意味着底盘201位于壳体200的底部。
60.一实施例中,空调器为风管机,壳体200通过底盘201安装于天花板,底盘201位于壳体200的顶部。
61.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风腔300和第二风腔400的排列方向以及底盘201和横梁组件1的排列方向一致,第一风腔300流向第二风腔400的气流或者第二风腔400流向第一风腔300的气流有可能沿近乎于垂直底盘201的方向直接冲击到底盘201上,而底盘201通常用于安装在天花板或墙体,底盘201不适宜开出风口,出风口往往在底盘201以外的其它位置,气流直接冲击到底盘201后需要改变方向以向出风口流动造成气流有一定的能量损失增大了出风阻力,不利于空调器室内机出风。鉴于此,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底盘201跨设于第一风腔300和第二风腔400。如此结构形式,第一风腔300和第二风腔400的排列方向以及底盘201与横梁组件1的排列方向交叉,第一风腔300流向第二风腔400的气流流向以及第二风腔400流向第一风腔300的气流流向垂直于底盘201的可能性降低,甚至第一风腔300流向第二风腔400的气流流向以及第二风腔400流向第一风腔300的气流流向有可能与底盘201平行,能够较好地降低出风阻力。
62.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底盘201与横梁组件1的排列方向垂直于第一风腔300和第二风腔400的排列方向。
63.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8~图10,第一定位部具有第一定位孔11,第二定位部为第一挂钩21,第一挂钩21穿设于第一定位孔11。如此结构形式,通过第一挂钩21穿设于第一定位孔11,能够使第一定位部将第一挂钩21支撑住,从而通过第一定位孔11与第一挂钩21的配合实现横梁组件1对安装座2的定位。
64.需要解释的是,第一定位部可以理解为横梁组件1上包括第一定位孔11在内的部
分。
65.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第一挂钩21穿设于第一定位孔11,第一定位孔11的底壁支撑第一挂钩21。
66.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第一挂钩21末端向下延伸。
67.一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可以为第二挂钩,第二定位部具有第二定位孔,第二挂钩穿设于第一定位孔。如此结构形式,安装座2可以支撑在第二挂钩上,通过第二挂钩和第二定位孔配合实现对安装座2的定位。
68.需要解释的是,第二定位部可以理解为安装座2上包括第二定位孔在内的部分。
69.一实施例中,第二挂钩的末端向上延伸。
70.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4,横梁组件1形成有与第一定位孔11连通的容纳腔12,第一挂钩21部分地位于容纳腔12内。如此结构形式,使得第一挂钩21穿设于第一定位孔11能够进入容纳腔12,第一定位孔11并不必然会贯穿横梁组件1,第一挂钩21并不必然会沿安装座2与横梁组件1的排列方向贯穿横梁组件1,能够降低横梁组件1在第一定位孔11处漏气的可能性。
7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风腔300和第二风腔400的气流相互流动通常会有专门的气流通道。示例性地,第一风腔300和第二风腔400的气流通过过风孔15在第一风腔300和第二风腔400之间流动。容纳腔12与第一风腔300连通,容纳腔12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一风腔300从专门的气流通道流向第二风腔400。
72.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4,横梁组件1包括横梁主体13和支撑座14。支撑座14位于横梁主体13和安装座2之间,支撑座14与横梁主体13连接,第一定位部形成于支撑座14。如此,可通过连接在横梁主体13上的支撑座14对安装座2进行安装。
73.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4,支撑座14与横梁主体13围设成容纳腔12,第一定位部形成于支撑座14,第一定位部具有第一通孔11。如此结构形式,通过横梁主体13和支撑座14围设成容纳腔12,安装座2可以通过第一挂钩21挂在支撑座14上,容纳腔12所在位置处,可以通过横梁主体13对容纳腔12进行一定程度的封挡,降低容纳腔12的气流直接通过横梁主体13流向横梁主体13背离容纳腔12的一侧,降低横梁组件1漏风的可能性。
74.一实施例中,当横梁总成100位于壳体200内,容纳腔12仅与第一定位孔11连通,容纳腔12中的气流经第一定位孔11进入第一风腔300后再进入第二风腔400。容纳腔12中的气流无法直接透光横梁主体13上与容纳腔12对应的位置处流动到横梁主体13背离容纳腔12的一侧,避免横梁主体13漏风。
75.可以理解的是,容纳腔12主要是用于容纳第一挂钩21,容纳腔12内气流的流动性是较低的。容纳腔12内少量气流经第一定位孔11进入第一风腔300再进入第二风腔400。
76.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4,以及图8,支撑座14包括座体141以及连接部142。座体141与横梁主体13围设成容纳腔12,第一定位部形成于座体141,第一定位部具有第一定位孔11。连接部142分别与横梁主体13和座体141连接。如此结构形式,通过座体141与横梁主体13围设成容纳腔12,通过连接部142分别与横梁主体13和座体141连接,使得支撑座14整体能够较为轻便灵活地安装于横梁主体13。
77.一实施例中,座体141与连接部142可以一体成型。
78.需要说明的是,当座体141与连接部142一体成型,连接部142为连接于座体141的
折边。
79.一实施例中,座体141与连接部142可以焊接。
80.一实施例中,座体141与连接部142能够可拆卸地连接。
81.一实施例中,连接部142包括相互交叉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座体141连接,第二连接部与横梁主体13连接。示例性地,连接部142为角钢。示例性地,第一连接部与座体141可拆卸地连接,第二连接部与横梁主体13可拆卸地连接。
82.一实施例中,连接部142可以为连接板。
83.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连接的需要,在连接部142和横梁主体13的连接位置处,连接部142和横梁主体13上可能都需要开设贯通孔,而仅依靠连接部142与横梁主体13的连接方式本身又难以将贯通孔密封,例如,抽孔铆接。这就可能造成第一风腔300内的气流在风轮600的作用下通过连接部142和横梁主体13上的贯通孔向第二风腔400高速流动产生噪音。鉴于此,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7,连接部142沿预设方向的一侧为第一侧,连接部142沿预设方向的另一侧为第二侧,横梁主体13沿预设方向的一侧为第三侧,横梁主体13沿预设方向的另一侧为第四侧;连接部142配置为在预设位置处将第一侧和第二侧隔离,和/或,横梁主体13配置为在预设位置处将第三侧和第四侧隔离。其中,预设位置为连接部142与横梁主体13连接的位置,预设方向为连接部142与横梁主体13排列的方向。如此结构形式,在连接部142与横梁主体13连接的位置处,由于连接部142配置为在预设位置处将第一侧和第二侧隔离,和/或,横梁主体13配置为在预设位置处将第三侧和第四侧隔离,使得连接部142和横梁主体13至少其中之一原有的贯通孔被消除,其中另一的贯通孔被封堵或消除,第一风腔300中的气流在连接部142与横梁主体13的连接位置处受到连接部142和/或横梁主体13的阻挡,不会从连接部142与横梁主体13连接的位置处高速流向第二风腔400,降低了空调器的噪音。
84.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142配置为在预设位置处将第一侧和第二侧隔离,即,在连接部142与横梁主体13连接的位置处,连接部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不连通。具体地,第一风腔300中的气流无法在连接部142与横梁主体13连接的位置处沿连接部142与横梁主体13排列的方向透过连接部142流向第二风腔400,降低了空调器的噪音。
85.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142配置为在预设位置处将第一侧和第二侧隔离,并不意味着横梁主体13将第一风腔300和第二风腔400完全隔离,第一风腔300和第二风腔400可以通过过风孔15连通。
86.需要说明的是,横梁主体13配置为在预设位置处将第三侧和第四侧隔离,即,在连接部142与横梁主体13连接的位置处,横梁主体的第三侧和第四侧不连通。第一风腔300中的气流无法在连接部142与横梁主体13连接的位置处沿连接部142与横梁主体13排列的方向透过横梁主体13流向第二风腔400,降低了空调器的噪音。
87.需要说明的是,横梁主体13配置为在预设位置处将第三侧和第四侧隔离,并不意味着横梁主体13将第一风腔300和第二风腔400完全隔离,第一风腔300和第二风腔400可以通过过风孔15连通。
88.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连接方式中,连接部142与横梁主体13可能需要通过相应的连接件连接,例如,可以在连接部142或横梁主体13上设置铆接螺母,再通过螺栓与铆接螺母配合将连接部142与横梁主体13连接。这类连接方式中用于连接的连接件较多,安装费
时。
89.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7,连接部142为连接板。连接部142配置为在预设位置处将连接部142沿预设方向的两侧隔离,横梁主体13配置为在预设位置处将横梁主体13沿预设方向的两侧隔离。横梁主体13具有第一凹陷部131,第一凹陷部131形成有第一盲孔1311,连接板具有第一凸出部1421,第一凸出部1421位于第一盲孔1311内以与第一凹陷部131铆接。如此结构形式,一方面,通过横梁主体13和连接板本身形成铆接,不需要设置额外的连接件对横梁主体13和连接板进行连接,安装方式简单,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量。另一方面,第一凹陷部131形成有第一盲孔1311,横梁主体13在第一凹陷部131所在位置处与连接板连接,横梁主体13在第一凹陷部131所在位置处沿预设方向两侧隔离,连接板形成第一凸出部1421,连接板在第一凸出部1421所在位置处与横梁主体13连接,连接板在第一凸出部1421所在位置处沿预设方向两侧隔离,通过第一凸出部1421位于第一盲孔1311内与第一凹陷部131铆接,能够较为有效地防止第一凸出部1421和第一凹陷部131处漏风,降低了第一风腔300通过风轮600向第二风腔400鼓风的噪音。
90.一实施例中,连接部142为连接板。连接部142配置为在预设位置处将连接部142沿预设方向的两侧隔离,横梁主体13配置为在预设位置处将横梁主体13沿预设方向的两侧隔离。横梁主体13具有第二凸出部,连接板形成有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形成有第二盲孔,第二凸出部位于第二盲孔内以与第二凹陷部铆接。如此结构形式,连接板在第二凹陷部所在位置处与横梁主体13连接,连接板在第二凹陷部所在位置处沿预设方向两侧隔离,横梁主体13在第二凸出部所在位置处与连接板连接,横梁主体13在第二凸出部所在位置处沿预设方向两侧隔离,能够较为有效地防止第二凸出部和第二凹陷部处漏风,降低了第一风腔300通过风轮600向第二风腔400鼓风的噪音。且不需要额外的零部件能够降低零部件的使用量。
91.一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1421与第一凹陷部131的铆接方式为托克斯(tox)铆接。
92.一实施例中,第二凸出部与第二凹陷部的铆接方式为托克斯(tox)铆接。
93.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9以及图10,安装座2包括安装板22以及侧板23。第二定位部形成于安装板22。侧板23连接在安装板22背离横梁组件1的一侧。如此结构形式,通过安装板22上的第二定位部与第一定位部配合实现对安装板22的定位,从而实现对安装座2整体的定位,侧板23位于安装板22背离横梁组件1的一侧,便于驱动风轮600的驱动器500安装于侧板23。
94.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9以及图10,第二定位部为第一挂钩21,第一挂钩21向安装板22背离侧板23的一侧倾斜。便于第一挂钩21穿设于第一定位孔11。
95.一实施例中,安装板22与侧板23可以一体成型。
96.一实施例中,安装板22与侧板23可以焊接。
97.一实施例中,安装板22与侧板23可以可拆卸连接。示例性地,安装板22与侧板23通过螺栓连接。
98.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图10,侧板23的数量可以为两块。
99.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图10,两块侧板23对称设置。使得驱动器500能够较为平稳地安装于侧板23。
100.一实施例中,第一挂钩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101.一实施例中,安装座2与横梁组件1连接。如此结构形式,安装座2与横梁组件1连接,一方面便于将安装座2较为稳固地安装在横梁组件1上,另一方面能够将第一挂钩21保持在第一定位孔11内,当横梁总成100出现跌落,穿设于第一定位孔11的第一挂钩21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抗剪的作用,减小电机支架的弯曲变形,防止电机脱轴。
10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座2的第一挂钩21穿设于第一定位孔11内不属于安装座2与横梁组件1连接的范畴。安装座2与横梁组件1连接是指,除第一挂钩21穿设于第一定位孔11外,安装座2与横梁组件1通过螺栓、螺钉或铆钉等进行可拆卸或不可拆卸地连接。
103.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座2与横梁组件1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制,已知的各种连接方式均可以应用于安装座2与横梁组件1之间的连接。
104.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10,第一挂钩21为折弯板。如此结构形式,当第一挂钩21穿设于第一定位孔11,安装座2在重力作用下使得第一挂钩21能够抵接在第一定位孔11的底壁,作为第一挂钩21的折弯板能够产生一定的弹性力,使安装座2的第一挂钩21能够对第一定位孔11的底壁产生一定的夹持力,有利于安装座2在横梁组件1上较为稳定地定位。
105.本技术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106.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