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设计用模型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2:38: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设计用模型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模型通过主观意识借助实体或者虚拟表现构成客观阐述形态结构的一种表达目的的物件(物件并不等于物体,不局限于实体与虚拟、不限于平面与立体),模型构成形式分为实体模型(拥有体积及重量的物理形态概念实体物件)及虚拟模型(用电子数据通过数字表现形式构成的形体以及其他实效性表现),模型展示形式分为平面展示和立体展示,模型是根据相似性理论制造的按原系统比例缩小或放大的实物,多用于展览或实验。
3.现有技术中,建筑设计中模型是必不可少的,而现有的模型的连接结构大都是固定式的,即连接结构不能够进行变形,也不能够进行拆装组合,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建筑设计用模型连接结构,以解决不易变形和拆装不便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建筑设计用模型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设有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连接柱的一端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侧设有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连接杆的一侧设有连接杆槽,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一侧设有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连接杆的一侧设有连接杆槽,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卡槽,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内均设有空心室,所述空心室内设有卡杆和弹簧,所述弹簧环绕卡杆。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杆包括本体、拉环、限位块和斜舌,所述本体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本体远离拉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有斜舌,所述斜舌伸入连接杆槽内。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设有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若干连接柱,所述基座通过连接柱与连接孔的配合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转动连接第四连接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上均设有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板通过连接柱与连接孔的配合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通过连接柱与连接孔的配合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板。
1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将第一连接板上的连接杆伸入第二连接板的连接杆槽内,所述连接杆端部挤压卡杆上的斜舌,使得卡杆往远离连接杆槽的方向移动,当连接杆移动至一定位置时,所述弹簧
挤压限位块使得斜舌伸入卡槽内卡住连接杆,使得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当需要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开时,通过卡杆上的拉环拉动卡杆,进而使斜舌从卡槽中脱离,此时可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开,同理可将第一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均可通过连接柱和连接孔的配合设置于基座上,转动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进而调节侧板与侧板之间的距离,将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通过侧板、连接柱和连接孔设置于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顶部形成屋顶,具有易变形和拆装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13.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板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16.图4为实用新型中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实用新型中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18.图6为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局部示意图。
19.图7为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局部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基座、2-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4-第三连接板、5-第四连接板、6-连接柱、7-连接孔、8-侧板、9-连接杆、10-连接杆槽、11-卡槽、12-卡杆、1201-本体、1202-拉环、1203-限位块、1204-斜舌、13-弹簧、14-空心室。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1
23.由图1~图7所示,一种建筑设计用模型连接结构,包括基座1、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所述第一连接板2一端设有连接柱6,所述第一连接板2远离连接柱6的一端设有连接孔7,所述第一连接板2一侧设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上设有卡槽11,所述第一连接板2远离连接杆9的一侧设有连接杆槽10,所述第一连接板2内设有空心室14,所述空心室14内设有卡杆12和弹簧13,所述弹簧13环绕卡杆12。
24.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板3一端设有连接孔7,所述第二连接板3一侧设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上设有卡槽11,所述第二连接板3远离连接杆9的一侧设有连接杆槽10,所述第二连接板3内设有空心室14,所述空心室14内设有卡杆12和弹簧13,所述弹簧13环绕卡杆12。
25.进一步,所述卡杆12包括本体1201、拉环1202、限位块1203和斜舌1204,所述本体1201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1202,所述本体1201远离拉环12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203,所述限位块1203固定连接有斜舌1204,所述斜舌1204伸入连接杆槽10内。
26.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2)的一端设有基座(1),所述基座1上设有若干连接柱6,
所述基座1通过连接柱6与连接孔7的配合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
27.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2通过连接杆9、连接杆槽10、卡槽11、卡杆12和弹簧13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
28.进一步,所述连接杆9、连接杆槽10、卡槽11、卡杆12和弹簧13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3。
29.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板3通过连接杆9、连接杆槽10、卡槽11、卡杆12和弹簧13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3。
30.实施例2
31.参见图1~图7,一种建筑设计用模型连接结构包括第三连接板4和第四连接板5,所述第三连接板4转动连接第四连接板5,所述第三连接板4转动连接有第四连接板5上均设有侧板8,所述侧板8上设有连接孔7,所述第三连接板4通过连接柱6与连接孔7的配合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板3,所述第四连接板5通过连接柱6与连接孔7的配合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板3。
3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3.将第一连接板2上的连接杆9伸入第二连接板3的连接杆槽10内,所述连接杆9端部挤压卡杆12上的斜舌1204,使得卡杆12往远离连接杆槽10的方向移动,当连接杆9移动至一定位置时,所述弹簧13挤压限位块1203使得斜舌1204伸入卡槽11内卡住连接杆9,使得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固定连接在一起,当需要将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分开时,通过卡杆12上的拉环1202拉动卡杆12,进而使斜舌1204从卡槽11中脱离,此时可将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分开,同理可将第一连接板2与第一连接板2以及第二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3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均可通过连接柱6和连接孔7的配合设置于基座1上,转动第三连接板4和第四连接板5进而调节侧板8与侧板8之间的距离,将第三连接板4与第四连接板5通过侧板8、连接柱6和连接孔7设置于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顶部形成屋顶。
34.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将基座1、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第三连接板4、第四连接板5、连接柱6、连接孔7、侧板8、连接杆9、连接杆槽10、卡槽11、卡杆12和弹簧13结合设计应用到一种建筑设计用模型连接结构为本技术的创新点,其有效解决了不易变形和拆装不便的问题。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