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防油溅炒锅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2:17: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油溅炒锅。


背景技术:

2.炒锅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一个厨具,作为下厨的人,使用炒锅炒菜,溅油是一个比较常见而且头疼的事,除了会溅到身上灼伤,溅到地上易滑倒,溅到炉灶四周清洁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溅油炒锅。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防油溅炒锅,包括锅体和与锅体开口相适配的锅盖,在锅体一侧设置有手柄,在所述的锅盖上设置有连接件,在所述的锅体上或手柄上设置有与连接件相适配的结合件;其中,当锅盖边缘与锅体开口边缘抵接且锅盖通过连接件与结合件连接后,锅盖与锅体呈预定角度的稳定的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件为:在所述的锅盖上设置有y形支撑臂;y形支撑臂的一支臂设置在锅盖上,为固定臂;y形支撑臂的另外两支臂向锅盖外延伸,为自由臂,在自由臂端部设置有勾挂结构;
6.所述的结合件为在锅体上或手柄上设置的与勾挂结构相适配的勾挂件。
7.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件为:在所述的锅盖上设置有支撑臂;支撑臂的一端设置在锅盖上;支撑臂另一端向锅盖外延伸并在端部设置有勾挂结构;
8.所述的结合件为在锅体上或手柄上设置的与勾挂结构相适配的勾挂件。
9.进一步的,所述的勾挂结构为钩部;所述的勾挂件为设置在锅体边沿或手柄近锅体侧设置有的与钩部相适配的翻边。
10.进一步的,所述的勾挂结构包括:在所述的支撑臂近锅体一端设置有挂孔;所述的勾挂件为锅体边缘或手柄近锅体侧设置的凸起或挂钩,所述的挂孔与所述的凸起或挂钩相适配。
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臂固定在锅盖上的一端一体设置有锅盖把手。
12.进一步的,所述的锅盖重心位于锅体内,或所述的锅盖重心位于锅体底部的支撑范围内。
13.进一步的,在锅体上设置手柄;所述的连接件为一端固定在锅盖上的支撑臂,支撑臂的另一端伸向锅盖边缘侧;支撑臂的另一端设置有凸部或凹部;
14.所述的结合件为在锅体的手柄上设置的与支撑臂的凸部或凹部相适配的凹部或凸部。
15.进一步的,在锅体上设置有c形开口的辅助把手,所述的c形开口辅助把手的开口朝向锅体外。
16.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件为:在所述的锅盖上设置有支撑臂;支撑臂的一端设置在锅盖上;支撑臂另一端向锅盖外延伸并在端部设置有插卡件;所述的插卡件可以为圆形或c
形或椭圆形卡套或其变形结构;
17.所述的结合件为在锅体上或手柄上设置的与插卡件相适配的插接件,所述的插接件为与所述的圆形或c形或椭圆形卡套或其变形结构相适配的插接片。
18.采用上述结构的炒锅,能让锅盖独立勾挂在炒锅上,不需用手扶着也不会滑落,让你和炒锅之间形成一个保护墙,防止油烟溅出;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1中锅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1的剖视示意图。
22.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锅盖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29.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锅体上插接片的变形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锅盖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3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将锅盖独立勾挂在体锅上的炒锅,锅盖不需用手扶着也不会滑落,让你和炒锅之间形成一个保护墙,防止油烟溅出。基于此目的,本实用新型中所称的稳定的连接,即指锅盖通过预定结构与锅体开口呈现预定角度连接时,不需用手扶着也不会滑落的连接。
34.如图1所示,当锅盖较重时,如采用玻璃材质,锅盖与炒锅的钩挂状态下夹角活动范围是5~50度;此时锅盖呈前倾状,以锅盖重心处于炒锅位于炉灶卡爪的支撑范围为最佳,这样炒锅不会翘起来而导致翻锅。如果锅盖较轻,如为轻质铝合金材料制成;而锅体较沉重时,其则锅盖与炒锅的角度可适当增加到更大的角度;并且对于锅盖较轻,锅体较沉重的炒锅,还可将钩挂形式改为支撑形式,即锅盖通过一支撑臂支撑在锅体的手柄上,锅盖呈后仰状, 如图7所示。
35.实施例1
36.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防油溅炒锅,包括锅体1和与锅体开口相适配的锅盖2,在所述的锅盖上设置有一y形支撑臂3(在图中,支撑臂与锅盖把手一体设置),采用这种结构,使锅盖底部与y形支撑臂的两自由端一起如同3脚架的稳定支撑结构,可使锅盖竖立摆放,如图2所示,不但摆放平稳而且不担心有烫伤风险。在所述的y形支撑臂近锅盖边沿的两端的端部设置有钩部31;在所述的锅体上对应该钩部设置有与该钩部相适配的挂部。所述
的挂部为设置在锅体边缘处的翻边11,所述的翻边与所述的钩部相适配。
37.使用时,如图所示,将锅盖边沿处与锅体开口相抵;然后利用支撑臂3的钩部31钩在锅体边缘处的翻边11后,锅盖与锅体呈角度稳定设置,这样,可以较好的防止油溅出炒锅。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变形,所述的挂部为设置在锅体边缘处的挂孔或挂块,所述的挂孔或挂块与所述的钩部相适配。
38.实施例2
39.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如图5所示,在与把手相对应的锅体的另一侧设置有c形开口辅助把手4,所述的c形开口辅助把手的开口朝向锅体外。这样在菜量比较多,起锅时单手或者双手握把手都比较费劲,所以在锅把手的另一边做了一个c形辅助把手,只需锅铲放到c形辅助把手卡位,两边同时提起,这样便捷省力而且不易打翻。
40.实施例3
41.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变形,如图6所示,在锅体1一侧设置有手柄,在手柄上近锅体一侧设置有翻边或被钩边11,锅盖的支撑臂的自由端的钩部31钩在把手的翻边或被钩边上11。
42.实施例4
43.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锅体1一侧设置有手柄,在锅体上设置手柄;锅盖的上支撑臂自由端设置有凸部(或凹部);在手柄上对应设置有与凸部相适配的凹部(或凸部);如图所示,将锅盖边沿处与锅体开口相抵;然后利用支撑臂自由端的凸部与手柄上的凹部相嵌合,使锅盖呈后仰状并形成一个稳定支撑结构。这种结构形式适宜锅盖重量较轻的炒锅。
44.实施例5
45.如图8到图10所示,本实施例防油溅炒锅,包括锅体1和与锅体开口相适配的锅盖2,锅盖2上设置的连接件为:在所述的锅盖上设置有支撑臂71;支撑臂71的一端设置在锅盖上;支撑臂另一端向锅盖外延伸并在端部设置有插卡件;所述的插卡件可以为圆形或c形或椭圆形卡套72;
46.而对应的手柄上设置的结合件为在手柄上设置的与插卡件相适配的插接件,所述的插接件为与所述的圆形或c形或椭圆形卡套相适配的插接片81。作为一种变形,如图11所示,所述的插接片81还设置在锅体上。锅体或手柄上设置的插接片81插入卡套72后,锅盖2呈角度设置在锅体上,如图11所示。
47.实施例6
48.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为实施例5的变形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在于:所述的插卡件卡套的变形;具体为:锅盖2上设置的连接件为:在所述的锅盖上设置有倒l 形支撑臂71;支撑臂71的一端设置在锅盖上;支撑臂倒l形,在其短臂一侧设置有与插接件相适配的插卡洞72;
49.锅体或手柄上设置的插接片81插入插卡洞72后,锅盖2呈角度设置在锅体上,如图13 所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