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增加按压手感的平衡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2:01: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加按压手感的平衡架组件。


背景技术:

2.在现有的按键开关中,为了提高按压平衡性,通常会在按键开关内部增加平衡架结构,使得在按压按键开关上键帽的任意位置时,均能平稳下移,从而提高按压平衡性。
3.然而,现有的这种平衡架结构,仅仅只是起到平衡按压的作用,按压手感欠佳,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按压手感的平衡架组件,实现平稳上下摆动,以提高按压平衡性与稳定性的同时,还给人手一种段落感,即反馈感,从而增加按压手感,提高用户体验。
5.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增加按压手感的平衡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活动连接于基座的一第一平衡杆、活动连接于基座的一第二平衡杆、及连接于第一平衡杆与第二平衡杆之间的一弹性件,其中,在向下按压时,该第一平衡杆与第二平衡杆在弹性件的弹性拉动作用下,分别以基座为支撑点上下平衡摆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平衡杆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支撑凸块,在所述基座两侧边上分别形成有供第一支撑凸块活动卡入的一第一支撑卡槽,该第一支撑凸块活动卡入第一支撑卡槽内形成第一平衡杆在基座上的支撑点;在所述第二平衡杆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二支撑凸块,在所述基座两侧边上分别形成有供第二支撑凸块活动卡入的一第二支撑卡槽,该第二支撑凸块活动卡入第二支撑卡槽内形成第二平衡杆在基座上的支撑点。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支撑卡槽的开口处与第二支撑卡槽的开口处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内凸限位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平衡杆具有两个第一限位抵接端,该两个第一限位抵接端分别抵接于基座与pcb板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上;所述第二平衡杆具有两个第二限位抵接端,该两个第二限位抵接端分别抵接于基座与pcb板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上。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基座两内侧边上分别设置有供第一限位抵接端和/或第二限位抵接端抵接的一限位抵接块。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平衡杆包括一第一横向平衡条、连接于第一横向平衡条一端的一第一左支撑条、及连接于第一横向平衡条另一端的一第一右支撑条,其中,在该第一左支撑条与第一右支撑条的外侧边上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支撑凸块;所述第二平衡杆包括一第二横向平衡条、连接于第二横向平衡条一端的一第二左支撑条、及连接于第二横向平衡条另一端的一第二右支撑条,其中,在该第二左支撑条与第二右支撑
条的外侧边上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二支撑凸块。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左支撑条端部内侧形成有一第一连接卡块,在所述第二左支撑条端部设置有一第二夹爪,在该第二夹爪上具有供第一连接卡块活动卡入的一第二夹爪口;在所述第二右支撑条端部内侧形成有一第二连接卡块,在所述第一右支撑条端部设置有一第一夹爪,在该第一夹爪上具有供第二连接卡块活动卡入的一第一夹爪口。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夹爪口的开口处与第二夹爪口的开口处分别形成有至少一第二内凸限位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横向平衡条与第二横向平衡条上分别开设有一连接孔,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于第一横向平衡条的连接孔,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横向平衡条的连接孔。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件为拉簧。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具有特殊结构设计的基座、第一平衡杆、第二平衡杆与弹性件结构相结合,且第一平衡杆与第二平衡杆以基座为支撑点,并在弹性件的弹性拉动作用下,使得在支撑点位置产生上拱力,则在第一平衡杆与第二平衡杆下移至低于支撑点所在高度时,自然下摆,在上移至高于支撑点所在高度时,自然上移。由此,实现平稳上下摆动,以提高按压平衡性与稳定性的同时,在第一平衡杆与第二平衡杆下移至低于支撑点高度的瞬间,给人手一种段落感,即反馈感,从而增加按压手感,提高用户体验。
17.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平衡杆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平衡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基座与第一平衡杆设置于pcb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平衡架组件处于未按压自由状态下的一剖面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平衡架组件处于按压状态下的一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27.请参照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加按压手感的平衡架组件,包括一基座1、活动连接于基座1的一第一平衡杆2、活动连接于基座1的一第二平衡杆3、及连接于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之间的一弹性件4,其中,在向下按压时,该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在弹性件4的弹性拉动作用下,分别以基座1为支撑点上下平衡摆动。具体的,第一平衡杆2与基座1的活动连接点即为第一平衡杆2在基座1上的支撑点,第二平衡杆3与基
座1的活动连接点即为第二平衡杆3在基座1上的支撑点。
28.具体的,在向下按压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时,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因受到向下的作用力,并在弹性件4的弹性拉动结合作用下,先下移,当下移到达支撑点所在高度,并继续下移超过支撑点的瞬间,第一平衡杆2在基座1上的支撑点、及第二平衡杆3在基座1上的支撑点分别具有向上顶的力,即上拱力,使得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远离支撑点的部分受到一个自然向下的力而下移,即由上拱力促使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下摆,则实现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的平衡下摆,如图7与图8所示,从未按压状态变为按压状态。在上述按压过程中,当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下移高度低于支撑点高度的瞬间,给人手一种段落感,即反馈感,从而增加按压手感。
29.在整个过程中,弹性件4因被拉伸而产生形变,当释放对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的按压时,在弹性件4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上移复位,如图7所示。在此过程中,当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上移到达支撑点所在高度,并继续上移超过支撑点的瞬间,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因继续获得上弹力而上弹复位。
30.为了便于对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的按压,通常在平衡架组件上安装上键帽6,如图7与图8所示。由于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的平衡摆动作用,不管按压键帽6上的任意位置,键帽6均可以平稳下移。
31.对于第一平衡杆2与基座1的具体连接方式,如图1、图3与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平衡杆2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支撑凸块21,在所述基座1两侧边上分别形成有供第一支撑凸块21活动卡入的一第一支撑卡槽11,该第一支撑凸块21活动卡入第一支撑卡槽11内形成第一平衡杆2在基座1上的支撑点,第一平衡杆2以该支撑点上下摆动。对于第二平衡杆3与基座1的具体连接方式,如图1、图4与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第二平衡杆3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二支撑凸块31,在所述基座1两侧边上分别形成有供第二支撑凸块31活动卡入的一第二支撑卡槽12,该第二支撑凸块31活动卡入第二支撑卡槽12内形成第二平衡杆3在基座1上的支撑点,第二平衡杆3以该支撑点上下摆动。
32.在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摆动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第一支撑凸块21脱出第一支撑卡槽11,第二支撑凸块31脱出第二支撑卡槽12,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第一支撑卡槽11的开口处与第二支撑卡槽12的开口处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内凸限位部(111,121)。由第一内凸限位部(111,121)对第一支撑凸块21与第二支撑凸块31做限位,使得第一支撑凸块21与第二支撑凸块31分别在第一支撑卡槽11与第二支撑卡槽12内活动的同时,不会出现脱出、移位等现象。由此,使得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始终能以在基座1上的支撑点进行摆动,提高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上下摆动的稳定性的同时,还能获得反馈感,从而提高按压手感。
33.在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上下摆动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对两者的摆动行程进行限制,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第一平衡杆2具有两个第一限位抵接端22,该两个第一限位抵接端22分别抵接于基座1与pcb板5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上。也就是说,第一平衡杆2的两个第一限位抵接端22可以都抵接于基座1上,也可以都抵接于pcb板5上,或者两个第一限位抵接端22中的其中一者抵接于基座1上,另外一者抵接于pcb板5上,如图6所示。同时,所述第二平衡杆3具有两个第二限位抵接端32,该两个第二限位抵接端32分别抵接于基座1与pcb板5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上。同理,第二平衡杆3的两个第二限位抵接端32可以都抵接于基
座1上,也可以都抵接于pcb板5上,或者两个第二限位抵接端32中的其中一者抵接于基座1上,另外一者抵接于pcb板5上。
34.相应的,如图6所示,在所述基座1两内侧边上分别设置有供第一限位抵接端22和/或第二限位抵接端32抵接的一限位抵接块13。
35.不管采用上述何种抵接方式,只要第一平衡杆2的两个第一限位抵接端22与第二平衡杆3的两个第二限位抵接端32能够被限位住即可,防止在弹性件4弹性拉动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时,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的摆动范围过大,甚至出现第一平衡杆2往第二平衡杆3一侧摆动,或第二平衡杆3往第一平衡杆2一侧摆动的现象。由此,确保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摆动,摆动行程准确,提高两者摆动的稳定性。
3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平衡杆2包括一第一横向平衡条23、连接于第一横向平衡条23一端的一第一左支撑条24、及连接于第一横向平衡条23另一端的一第一右支撑条25,其中,在该第一左支撑条24与第一右支撑条25的外侧边上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支撑凸块21。同时,第一平衡杆2的两个第一限位抵接端22分别形成于第一左支撑条24与第一右支撑条25端部。第一平衡杆2整体呈u形。
3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平衡杆3包括一第二横向平衡条33、连接于第二横向平衡条33一端的一第二左支撑条34、及连接于第二横向平衡条33另一端的一第二右支撑条35,其中,在该第二左支撑条34与第二右支撑条35的外侧边上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二支撑凸块31。同时,第二平衡杆3的两个第二限位抵接端32分别形成于第二左支撑条34与第二右支撑条35端部。第二平衡杆3整体呈u形。
38.对于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的连接,如图1、图3与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左支撑条24端部内侧形成有一第一连接卡块241,在所述第二左支撑条34端部设置有一第二夹爪341,在该第二夹爪341上具有供第一连接卡块241活动卡入的一第二夹爪口3411,由第一连接卡块241与第二夹爪341的卡接,实现第一左支撑条24与第二左支撑条34之间的活动连接,由此,第一左支撑条24与第二左支撑条34之间既不会对彼此的摆动动作产生干扰,也利于两者同步发生摆动动作。在所述第二右支撑条35端部内侧形成有一第二连接卡块351,在所述第一右支撑条25端部设置有一第一夹爪251,在该第一夹爪251上具有供第二连接卡块351活动卡入的一第一夹爪口2511,由第二连接卡块351与第一夹爪251的卡接,实现第二右支撑条35与第一右支撑条25之间的活动连接,由此,第二右支撑条35与第一右支撑条25之间既不会对彼此的摆动动作产生干扰,也利于两者同步发生摆动动作。
39.通过将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进行活动连接,既不会对彼此的摆动动作产生干扰,也利于两者同步发生摆动动作,实现平稳摆动的目的。
40.在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摆动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第一连接卡块241脱离第二夹爪341,第二连接卡块351脱离第一夹爪251,如图3与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夹爪口2511的开口处与第二夹爪口3411的开口处分别形成有至少一第二内凸限位部(25111,34111)。由第二内凸限位部(25111,34111)对第一连接卡块241与第二连接卡块351做限位,使得第一连接卡块241在第二夹爪口3411内,第二连接卡块351在第一夹爪口2511内活动的同时,不会出现脱出、移位等现象,由此,提高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上下摆动的稳定性。
41.对于弹性件4、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三者的连接关系,本实施例在所述第一
横向平衡条23与第二横向平衡条33上分别开设有一连接孔(231,331),所述弹性件4一端连接于第一横向平衡条23的连接孔231,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横向平衡条33的连接孔331。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弹性件4为拉簧。由于拉簧一端连接于第一横向平衡条23的连接孔231,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横向平衡条33的连接孔331,在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被向下按压时,拉簧被拉伸产生形变;在释放对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的按压时,第一平衡杆2与第二平衡杆3可以在拉簧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上移复位。
42.本实施例平衡架组件可以应用于按键开关上,在提高按键开关按压平衡性的同时,增加按压手感,提升用户体验。
4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