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帐篷的支撑装置以及车顶休闲帐篷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1:48: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帐篷的支撑装置以及车顶休闲帐篷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帐篷的支撑装置以及车顶休闲帐篷,属于户外汽车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喜欢利用汽车等交通工具来实现自驾,在自驾游玩时,帐篷通常是消费者必备的一个用品,大部分的帐篷通常都是直接插装在地面上,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研发安装在汽车车顶的休闲帐篷,早期的一些公开专利中,休闲帐篷存在轻量化不佳的问题,而慢慢地也有开始研发轻量化的汽车车顶休闲帐篷,例如近期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cn 112112476a,其就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顶充气帐篷,在轻量化上作出很大改进。
3.但是该产品在实际使用时,也存在一些弊端,由于该专利中的顶棚设计为充气帐篷,这必然会涉及到充气设备,另外这种充气帐篷也比较难维护,由于充气帐篷经常要折叠收纳在两个单元板之间,如果有裂纹或破孔的,则会导致整个充气帐篷不可使用,用户体验不佳。
4.所以将充气帐篷替换成使用寿命更长的篷布罩,是非要有必要的,但是在车顶上的帐篷和搭建在地面上的帐篷,由于使用环境不同,在使用和操作便利性上会有不同要求,显然在车顶上的帐篷对操作便利性要求会更高,否则很难去实现撑开和收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帐篷的支撑装置以及车顶休闲帐篷,能够有效支撑起车顶帐篷的篷布罩,同时操作更加便利。
6.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帐篷的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用于支撑篷布罩,所述支撑杆为伸缩结构,包括固定管、相对于固定管伸缩的自由管以及紧固所述自由管相对位置的第一紧固件,所述支撑杆还连接有用于拉动整个支撑杆相对于底座转动的拉索,所述支撑杆位于篷布罩内,所述拉索部分穿出篷布罩外。
8.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9.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主要用于支撑篷布罩,该支撑装置中主要支撑部件为支撑杆,而该支撑杆是与底座转动连接,之所以设置成转动连接,是因为支撑杆是需要实现可收纳折叠的目的,在使用时需要转动支撑起来,而在不使用时,可以转动至与底座基本平行,减少占用空间,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指的与底座转动,转动点并不局限于固定,转动点可以是移动式的。
10.其次,支撑杆是伸缩结构,使得支撑杆在对篷布罩支撑时,可以起到适配性更好的效果,伸缩杆的长度可以根据篷布的实际撑开情况来匹配适应,该伸缩长度则可以用第一紧固件来实现长度定位,从而可以篷布罩的支撑效果更好。
11.最后在操作端上,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拉索的形式,该拉索与支撑杆是相连接的,可以控制驱动支撑杆进行转动,同时拉索是部分穿出篷布罩外的,所以人在篷布罩外,或者人站在车旁边,就可以利用拉索来拉动支撑杆转动,这样对于使用者而言,操作起来非常便利,使用体验更好。
12.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管包括第一中空管和分别位于第一中空管底端的第一端盖、位于顶端的第二端盖,所述拉索穿过第一端盖并连接在第二端盖上。
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端盖上设有供拉索穿过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第一中空管的内腔连通,所述拉索内穿于所述第一中空管内。
14.作为优选,所述自由管包括第二中空管和位于第二中空管底端的第三端盖,所述拉索绕设于第二端盖并延伸连接至所述第三端盖。
15.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端盖设有供拉索穿过的第二穿孔以及供拉索绕过的圆弧面。
16.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端盖上设有供第一中空管穿过的管孔,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第一紧固螺钉,第一紧固螺钉与所述管孔连通。
17.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内设有滑块,所述底座或支撑杆上还设有紧固所述滑块的第二紧固件,所述支撑杆与滑块转动连接。
18.作为优选,所述滑块上设有拉索穿孔,所述拉索的内端穿过所述拉索穿孔,并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拉索的外端受力时,同时拉动所述滑块和支撑杆。
19.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设有至少两根支撑杆,两根支撑杆之间通过连接纵杆连接,所述连接纵杆包括中段和位于中段两端的侧翼端,所述侧翼端与支撑杆的自由管连接。
20.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顶休闲帐篷,用于安装在车辆的顶部,包括支撑装置和篷布罩,所述支撑装置采用上述任意一种方案中的支撑装置,所述底座包括两块单元板,所述两块单元板相互转动连接以实现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每块单元板上至少设有所述支撑杆。
21.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车顶休闲帐篷安装在车顶上的使用状态图一;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车顶休闲帐篷安装在车顶上的使用状态图二;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支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支撑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支撑装置中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支撑装置中支撑杆的爆炸示意图一;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支撑装置中支撑杆的爆炸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
31.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如图1至图2所示,展示的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车顶休闲帐篷,车顶休闲帐篷包括支撑装置和篷布罩,其中支撑装置的结构图可参考图3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一具体是安装在汽车车顶上的,图1是本实施例一在不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一在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33.对于支撑装置而言,具体包括底座1,底座1通过螺钉等方式安装至汽车车顶,所述底座1包括两块单元板10,所述两块单元板10相互转动连接,其中一块单元板10是固定在车顶上的,另一块单元板10可以相对于固定在车顶上的单元板10折叠或展开,当车顶休闲帐篷不使用时,可以将两块单元板10折叠收纳,折叠后只占用车顶的顶部空间,当车顶休闲帐篷需要使用时,则将其中一块单元板10展开,展开后的单元板10会延伸出车顶的侧部。另外在展开后的单元板10上可以挂装爬梯2,使用者可以从爬梯2爬至车顶休闲帐篷内,参考图2。
34.底座1上设有篷布罩3,篷布罩3可参见图2中,另外底座1上设有至少两根支撑杆4,作为优选,每块单元板10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两根支撑杆4,即一共是四根支撑杆4,每根支撑杆4的一端与所述单元板10相互转动连接,所述车顶休闲帐篷在使用状态下,所述两块单元板10相互展开,支撑杆4相对于单元板10平面撑起一角度,所述篷布罩3在两根支撑杆4支撑作用下被撑开,所述车顶休闲帐篷在收纳状态下,两块单元板10相互折叠收拢,所述支撑杆4、篷布罩3收纳在两块单元板10形成的折叠空间内。
35.另外,对于支撑杆4的结构而言,优选是伸缩杆,如此就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支撑杆4的自身长度,可以更好地调整支撑效果。同时,支撑杆4还连接有用于拉动整个支撑杆4相对于底座1转动的拉索41,所述支撑杆4位于篷布罩3内,所述拉索41部分穿出篷布罩3外。所述拉索41的外端部设有拉动手柄411,使用者只要站在地面上拉动该拉动手柄411,来实现远距离驱使支撑杆4发生转动。
36.对于支撑杆4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5至图7所示,所示支撑杆4包括固定管42、相对于固定管42伸缩的自由管43以及紧固所述自由管43相对位置的第一紧固件44,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指的固定管42,仅仅是相对于底座1不能实现伸缩,而并非是指相对于底座1完全固定。
37.由于底座1上设置的为篷布罩3,篷布罩3采用的是柔性的布料,其支撑方式是通过支撑杆4这种实体部件进行支撑,这与现有技术中的充气顶棚相比,首先是不需要通过充气设备来进行支撑的,不需要额外的辅助设备,操作起来相对较为便利,而且由于篷布罩3的形式,即便是有裂纹或者破孔时,虽然可能存在漏水、透光等不利影响,但是不会影响篷布罩3整体的支撑效果,这与现有技术中的充气顶棚相比,实用性上是大大改善了,同时也保证了轻量化要求。
38.另外,由于支撑杆4与底座1之间是相互转动连接,相当于支撑杆4本身也是可以折叠、展开的,这与底座1的可折叠、展开的特性相匹配,当使用状态下时,支撑杆4是处于撑开状态的,可以将篷布罩3撑开,而在收纳状态时,由于底座1的两块单元板10相互折叠后,支
撑杆4也刚好可以被收纳在两块单元板10之间的折叠空间内,这样在整个车顶休闲帐篷整体收纳后,支撑杆4、篷布罩3也一起被收纳好,与现有技术中的车顶休闲帐篷基本保持一致,整体收纳效果较佳。
39.结合图6和图7所示,所述固定管42包括第一中空管421和分别位于第一中空管421底端的第一端盖422、位于顶端第二端盖423,所述拉索41穿过第一端盖422并连接在第二端盖423上。让拉索41能够作用在远离转动点的位置,使得力矩更大,这样拉动时会更加省力。第一端盖422和第二端盖423均通过可拆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中空管421的两端。
40.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端盖422上设有供拉索41穿过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第一中空管421的内腔连通,所述拉索41内穿于所述第一中空管421内。即拉索41的内端先穿过第一穿孔,然后贯穿于第一中空管421,这样让拉索41的伸缩在第一中空管421内进行,尽量与其他部件发生缠绕等问题。
41.此外,为了让拉索41再拉动的同时,固定管42和自由管43均能受力,自由管43包括第二中空管431和位于第二中空管431底端的第三端盖432,所述拉索41绕设于第二端盖423并延伸连接至所述第三端盖432。这样的连接方式,使得拉索41既施力于固定管42,又施力于自由管43,当拉索41被拉动时,固定管42和自由管43是同时受力,转动受力更加均匀,同时由于自由管43的底端还受到拉力,在拉索41被拉动时会同时驱使第二中空管431沿第一中空管421延伸。即当第一紧固件44处于松开状态下时,拉索41被拉动时,会驱动自由管43、固定管42相对于底座1转动,同时也在驱动自由管43相对于固定管42伸长。
42.为了使得支撑杆4对篷布罩3的支撑适配性更好,本实施例中底座1上设有滑轨5,滑轨5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杆4的转动方向趋势一致,所述滑轨5内设有滑块51,所述底座1或支撑杆4上还设有紧固所述滑块51的第二紧固件52,所述支撑杆4与滑块51转动连接。由于篷布罩3是柔性的,支撑杆4与篷布罩3之间的受力情况并非每次一样,所以支撑杆4的位置设计成可调时,通过同时改变支撑杆4的横向位置和转动角度,使得支撑杆4能在最佳位置支撑起篷布罩3,在调整好最佳位置后,可以通过第二紧固件52对滑块51的位置进行固定,第二紧固件52优选是螺栓。同时这样设计的目的,还可以让篷布罩3的规格更加多样化,而底座1、支撑杆4这些配件是可以通用的,适配范围更广。
43.而且结合上文所述,拉索41与滑块51之间也是有作用力的,如果当第二紧固件52也处于松开状态下时,即滑块51也处于自由状态下,当拉索41拉动时,拉索41同时驱动三个部件,即同时驱动滑块51在滑轨5上移动,驱动固定管42、自由管43相对于底座1转动,驱动自由管43相对于固定管42伸缩,所以用一根拉索41同时驱动了三种运动,而且这三种运动实现一个自适应调整,让篷布罩3、滑块51、支撑杆4之间相互自动调整到一个张紧状态下。故对于用户来说,在初始时,可以让第一紧固件44和第二紧固件52处于松开状态,然后只要拉动拉索41即可以让滑块51移动、同时让支撑杆4转动并伸缩,使得一次性调整到位,等到滑块51、支撑杆4、篷布罩3三者之间达到自平衡点后,再将第一紧固件44、第二紧固件52进行固定,即可以完成操作。
44.为了让拉索41在第二端盖423和第三端盖432之间拉动时阻力更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盖423设有供拉索41穿过的第二穿孔以及供拉索41绕过的圆弧面4231。利用圆弧面4231的特性,使得拉索41沿圆弧面4231滑移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更小。
45.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支撑杆4的可调自由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4的底端设
有连接球头40,所述滑块51上设有卡装所述连接球头40的安装槽511,所述支撑杆4与滑块5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球头40实现多向转动。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支撑杆4与滑块51之间可以实现类似于万向调节的作用,使得支撑杆4的转动是可以多方向的,可以根据篷布罩3的实际撑开情况自行调整。
46.为了配合这种连接球头40的设计,本实施例中,同一块单元板10上的两根支撑杆4之间通过一根连接纵杆8连接,其中该连接纵杆8近似于u形杆,即包括中段81和位于中段两端的侧翼段82,中段81呈v形,如此可以让中段81具备一定的纵向变形能力,当支撑杆4通过连接球头40沿纵向方向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时,v形的中段可以提供一定的弹性空间。另外,第二中空管431的顶端设置第四端盖433,第四端盖433主要用于和连接纵杆8相连。
47.另外为了方便操作,让一根拉索41可以同时控制滑块51和支撑杆4,本实施例在结构上进行了优化,本实施例中滑块51上设有拉索穿孔512,所述拉索41的内端穿过所述拉索穿孔512,并与所述支撑杆4连接,所述拉索41的外端受力时,会同时施力于滑块51和支撑杆4,即会同时拉动滑块51和支撑杆4。以图5为例,当拉索41沿左侧向外拉动时,支撑杆4会顺时针转动,同时滑块51也会向左移动,此时滑块51、支撑杆4、篷布罩3三者之间会通过自适应调整的方式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完成自适应调整。
48.当然,在实际使用时,也并非一定局限于滑块51和支撑杆4要同时调整,使用者也可以先利用第二紧固件52将滑块51固定,仅用拉索41来拉动支撑杆4的转动,也是可以的。
49.以上所述的支撑杆4均为支撑在篷布罩3横向两端位置的,当篷布罩3尺寸较大时,为了让支撑效果更稳定,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中间支撑件6,所述中间支撑件6安装于两个单元板10之间。
50.中间支撑杆4的具体安装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单元板10之间通过铰接合页7连接,所述铰接合页7包括第一固定页71和第二固定页72,第一固定页71和第二固定页72分别固定在两块单元板10上,第一固定页71和第二固定页72之间设有中间连杆73,设计中间连杆73的目的,在于当第一固定页71和第二固定页72折叠时,中间连杆73可以让第一固定页71和第二固定页72之间留有间距,从而可以让两块单元板10之间存在一定的留存空间,可以用来收纳支撑杆4、篷布罩3等部件。该铰接合页7的具体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中公开的铰接合同结构,而所述中间支撑件6则是安装在中间连杆73上。
51.本实施例中,为了让底座1更加轻量化,底座1采用金属外框101和epp板102的组合,中间部分为轻量化的epp板102,epp板102外围设有金属外框101,如此设计整体结构既保证了整体强度,又降低了整体重量。而对于铰接合页7和滑轨5这种部件,需要安装在稳定的基础上,故铰接合页7和滑轨5均优选安装在金属外框101上,为了让空间利用率更好,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页71、第二固定页72均包括u型槽构件,所述滑轨5至少部分位于u型槽构件所形成的容纳槽内。如此设计,滑轨5和第一固定页71、第二固定页72,既有一部分长度上重叠,增加空间利用率,同时滑轨5和第一固定页71,或滑轨5和第二固定页72之间,在连接的稳定性上实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连接的稳固性更好。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