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抑制空间电荷的高韧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2-22 11:05: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丙烯;电活化功能基团表面接枝酰胺类β成核剂,所述电活化功能基团表面接枝酰胺类β成核剂包括酰胺类β成核剂和作为电活化功能基团接枝在其表面的极性分子;聚烯烃弹性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50~90重量份的聚丙烯,0.1~1.0重量份的电活化功能基团表面接枝酰胺类β成核剂,其中电活化功能基团在酰胺类β成核剂表面的接枝密度范围为0.01~1.00ch/nm2,10~50重量份的聚烯烃弹性体;任选地,所述聚丙烯为等规聚丙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分子为式i所示化合物,其中,ar为萘、蒽、菲或芘;优选地,所述极性分子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酰胺类β成核剂选自取代芳基杂环磷酸盐、n,n
′‑
二环己基对苯二甲酰胺、2,6-萘二甲酸环己酰胺中的至少之一。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将聚丙烯与电活化功能基团表面接枝酰胺类β成核剂预混后进行第一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得到聚丙烯/β成核剂母料;(2)将所述聚丙烯/β成核剂母料与聚烯烃弹性体混合并进行第二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得到所述聚丙烯复合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活化功能基团表面接枝酰胺类β成核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提供酰胺类β成核剂、极性分子和氨基硅烷偶联剂;(2)通过缩合反应,使氨基硅烷偶联剂分子固定在所述酰胺类β成核剂的表面;(3)通过酰胺化反应,使所述极性分子与所述氨基硅烷偶联剂键连。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和所述第二熔融共混、挤出、造粒中所采用的操作条件分别独立地包括:温度为160~220℃,时间为5~10min,转速为30~60r/min。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β成核剂母料颗粒的粒径范围
为1~5mm。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循环进行所述第二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多次,得到所述聚丙烯复合材料。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对所述聚丙烯复合材料进行成型。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可抑制空间电荷的高韧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聚丙烯复合材料包括:聚丙烯;电活化功能基团表面接枝酰胺类β成核剂;以及聚烯烃弹性体。制备方法包括:一种在酰胺类β成核剂表面接枝电活性功能基团的策略,利用酰胺类β成核剂可以均匀分散于聚丙烯基体的优势,避免了在酰胺类β成核剂表面开展复杂的聚合物刷接枝工艺,所述接枝策略采用的电活性功能基团适用于带有多个苯环的极性分子;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熔融共混采用两步法,可以实现电活化功能基团表面接枝酰胺类β成核剂和聚烯烃弹性体在聚丙烯基体中的均匀分散和良好相容。该聚丙烯复合材料同时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电气性能,有利于聚丙烯材料走向电力电缆工程应用。向电力电缆工程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灵 周远翔 伍旺松 格桑曲宗 陈健宁 贾士奇 蒙绍新 刘健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9
技术公布日:2022/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