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创伤缝针用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0:37: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创伤缝针用固定架。


背景技术:

2.较为严重的外伤处理一般需要缝合操作。在缝合操作的时候,由于外伤的情况比较复杂,所以缝合中所使用的设施和手段也大不相同。
3.在对较长伤口,缺损伤口、外翻伤口或者肌肉弹性大,组织张力较大部位的伤口缝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张力对缝合操作及缝合效果的影响。故对于张力创口在缝合前就应当采取充分的减张措施。若处理不当,在缝合过程中,特别是初始闭合阶段,缝线对局部组织的拉力过大,很容易对缝合的局部创口边缘造成裂开和继发损害。
4.现在临床上常见的减张措施包括纽扣减张法,火棉胶、松香乙醚无菌纱布、蝶形胶布粘贴减张法和唇弓减张法等。但是效果都有限,由于肌肉组织弹性大,且创口的存在对附近的约束和附加操作带来局限,现有措施在张力环节和消除方面效果不好。特别是对于创口齐整的较长伤口,例如刀伤划伤等,本身创口边缘齐整,伤口较长而造成创口张力较大,但是使用现有的措施,不但张力消除效果有限,且造成了创口附近组织的扭曲,不利于缝合出整齐且拉力均匀的缝合结果,反而不利于缝合,造成愈合不良以及加重和扭曲愈后疤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伤缝针用固定架,它能够均匀、可调的对创口两侧肌肉进行居中压迫闭合,有效消除张力,为缝合提供良好的组织条件。
6.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创伤缝针用固定架,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左右对称的安装有两个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能够锁止的转动连接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上固定有压杆,所述压杆包括压迫部,所述压迫部为与板体长度方向一致的直杆,所述压迫部随着转动套的转动能够相对并拢下压或外翻远离。
8.所述压杆包括一体成型的翻转部、延伸部、压迫部,所述翻转部的长度方向与转动轴的径向一致,所述延伸部与翻转部小于80度,且所述延伸部与翻转部所形成的平面与板体垂直,所述压迫部的一端与延伸部远离翻转部的一端垂直连接.
9.所述板为矩形金属平板。
10.所述板体的宽边一侧对称的设有两个升降座,所述升降座顶端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竖直延伸且顶端与转动轴垂直固定连接。
11.所述转动轴的周面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同轴的棘轮,两个所述棘轮的棘齿相对倾斜,转动轴与转动套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压杆的底端贯穿进入转动套且二者固定连接,所述压杆和设置在转动套内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棘爪轴,所述棘爪轴上固定有与棘轮单向锁止配合的棘爪件,所述棘爪轴的一端贯穿转动套暴露在外部,所述棘爪轴的外端设有旋钮。
12.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将外翻的两个压杆相对的向内翻转,使压迫部分别压在创口两侧,并具有相对的且下压的闭合效果,将创口周围的组织相对集中,从而对张力有很好的消除效果,且对组织的压迫集中均匀,施力可根据效果进行调整,同时压迫后能保持周围组织平行相对靠拢,不造成伤口的扭曲,为后续的缝合提供一个较好的组织条件,有利于提高缝合质量。
附图说明
14.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压迫状态)。
15.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压迫状态)。
16.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压迫状态)。
17.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打开状态)。
18.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打开状态)
19.附图中所示标号:
20.1、板体;2、升降座;3、伸缩杆;4、转动轴;5、转动套;6、棘轮;7、螺钉;8、翻转部;9、延伸部;10、压迫部;11、扁口头;12、棘爪轴;13、旋钮;14、棘爪件。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
22.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材料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仪器、试剂、材料等,可通过正规商业途径获得。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
23.实施例:一种创伤缝针用固定架
24.本装置主要用于对长直创口的减张,特别适用于上肢或下肢。
25.包括板体1,所述板为矩形金属平板,体配合上肢或下肢可设计为宽32cm长40cm的平板,如果配合躯干部的其他位置,也可以进一步的增加板体1的大小,尺寸的变化是根据要求可进行改变,其主体结构不变。
26.所述板体1的宽边一侧对称的设有两个升降座2,所述升降座2内安装有电推杆,用于对高度进行控制,所述电推杆的伸缩杆3向上设置,所述伸缩杆3向上贯穿升降座2且与升降座2上下可伸缩配合。
27.所述伸缩杆3竖直延伸,且其顶端设有与其垂直固定连接的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的长度方向与板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转动轴4的周面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同轴的棘轮6,两个所述棘轮6的棘齿相对倾斜,转动轴4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套5,所述转动套5上通过螺钉7固定有压杆,所述压杆的底端贯穿进入转动套5并设有扁口头11,所述扁口头11上设有开口朝向转动轴4的u型槽,所述u型槽内设有与其转动配合的棘爪轴12,所述棘爪轴12的一端贯穿转动套5并暴露在外部,所述棘爪轴12的外端设有旋钮13,所述棘爪轴12上固定有位于u型槽内的棘爪件14,所述棘爪件14能够与棘轮6配合,实现转动套5与转动轴4单向止动,使得当两个转动套5可自由的相对转动,让压杆能同时相对向内翻转,且通过棘爪
件14能够让压杆避免外翻,能够停留在翻转的位置压迫在皮肤表面。而手动转动旋钮13能够让棘爪件14离开棘轮6,从而让压杆可自由的内外翻转不被锁止。
28.所述压杆包括一体成型的翻转部8、延伸部9、压迫部10所述翻转部8的长度方向与转动轴4的径向一致,所述延伸部9与翻转部8呈60度,且所述延伸部9与翻转部8所形成的平面与板体1垂直,所述延伸部9用于在翻转时仅使压迫部10作用在皮肤表面,而离开和接近皮肤过程中能够远离患肢,减少对其他部位的接触。所述压迫部10的一端与延伸部9远离翻转部8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压迫部10的长度方向与板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两个压杆的压迫部10并列设置,通过压杆的翻转实现靠拢下压,或者,远离上提外翻的行程效果。
29.本装置在使用的时候,以本月一男性患者上肢里侧28cm刀伤为例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30.对创口充分清创后,使患肢位于板体1居中平方,创口在上,且尽量让创口的延伸方向与板体1的长度方向同向;
31.将外翻的两个压杆相对的向内翻转,使压迫部10分别压在创口两侧,并具有相对的且下压的闭合效果,将创口周围的组织相对集中,从而对张力有很好的消除效果,且对组织的压迫集中均匀,施力可根据效果进行调整,向下压迫后通过棘爪件14控制不回弹,具有很好的锁止效果。同时压迫后能保持周围组织平行相对靠拢,不造成伤口的扭曲,为后续的缝合提供一个较好的组织条件,有利于提高缝合质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