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复合式微泡排气阀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5:07: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暖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复合式微泡排气阀。


背景技术:

2.微泡排气阀通过阀体内的过滤网能够逐步将微小的气泡从循环水中清除掉,从而降低循环系统中的游离气泡引起的噪声,并避免游离气泡活动导致的流速变动,对于微小静压的系统和那些由于制热容易产生气泡的位置特别有效。
3.在现阶段使用的微泡排气阀中,存在自动排气阀排气缓慢的问题,其次,当自动排气阀损坏时,易出现管路内部因气体排不出来而造成损坏的管路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复合式微泡排气阀。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复合式微泡排气阀,所述复合式微泡排气阀包括:
6.自动排气系统,所述自动排气系统实现对整体装置的自动排气;
7.手动排气系统,所述手动排气系统在自动排气系统损坏时,可通过手动实现对整体装置的排气;
8.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为微泡排气阀的基本结构。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自动排气系统包括自动排气芯、第一弹簧和自动排气帽,所述自动排气芯底端固定连接在l形拉杆一端,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自动排气芯顶端。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手动排气系统包括手动排气芯、第二弹簧和手动排气帽,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手动排气芯顶端与第一弹簧同一水平的位置处。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主体装置包括阀体、阀盖、滤网和排气阀浮子组件,所述滤网设置在阀体内部,所述阀盖固定连接在阀体顶端,所述排气阀浮子组件设置在阀盖内部底端与阀体相连接的位置处。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排气阀浮子组件顶端左侧固定连接在l形拉杆另一端。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阀盖顶端左侧与手动排气芯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气口,所述手动排气帽螺纹连接在第一排气口顶端,所述阀盖顶端右侧与自动排气芯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排气口,所述自动排气帽螺纹连接在第二排气口顶端。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0.所述阀体内部位于滤网顶端处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立杆,所述排气阀浮子组件内部通孔处滑动连接在立杆的外径上。
21.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1、本实用新型中,当安装好管路时,管路里气体较多,首先通过排气阀浮子组件向下运动,在l形拉杆的作用下,带动自动排气芯的向下运动,从而通过第二排气口实现自动排气,随后,通过旋下手动排气帽,按压手动排气芯,实现第二排气口的排气,从而通过双通道排气提高了排气的效率,节约了时间。
23.2、本实用新型中,当自动排气系统损坏时,管路里面的气体无法排出,气压增大,此时,可通过旋下手动排气帽,按压手动排气芯,实现第二排气口的排气,通过暂时的排气处理有效的保护了管路,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复合式微泡排气阀的系统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复合式微泡排气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7.图例说明:
28.1、自动排气系统;2、手动排气系统;3、主体装置;4、自动排气芯;5、第一弹簧;6、自动排气帽;7、l形拉杆;8、手动排气芯;9、第二弹簧;10、手动排气帽;11、阀体;12、阀盖;13、滤网;14、排气阀浮子组件;15、立杆;16、第一排气口;17、第二排气口;18、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复合式微泡排气阀,复合式微泡排气阀包括:
31.自动排气系统1,自动排气系统1实现对整体装置的自动排气;
32.手动排气系统2,手动排气系统2在自动排气系统1损坏时,可通过手动实现对整体装置的排气;
33.主体装置3,主体装置3为微泡排气阀的基本结构。
34.自动排气系统1包括自动排气芯4、第一弹簧5和自动排气帽6,第一弹簧5在排气完成后,通过自身的复位作用,带动自动排气芯4向上运动,从而实现自动排气芯4的复位,自动排气芯4底端固定连接在l形拉杆7一端,第一弹簧5设置在自动排气芯4顶端,当系统充满水的时候,水中的气体因温度和压力变化不断逸出向最高处聚集,当气体压力大于系统压力的时候,排气阀浮子组件14向下运动,并在l形拉杆7的作用下,带动自动排气芯4向下运动,使管道内的气体由第二排气口17排出。
35.手动排气系统2包括手动排气芯8、第二弹簧9和手动排气帽10,第二弹簧9设置在手动排气芯8顶端与第一弹簧5同一水平的位置处,第二弹簧9在排气完成后,通过自身的复
位作用,带动手动排气芯8向上运动,从而实现手动排气芯8的复位,在使用时,通过旋下手动排气帽10,并手动按压手动排气芯8,使管道内的气体由第一排气口16排出。
36.主体装置3包括阀体11、阀盖12、滤网13和排气阀浮子组件14,通过滤网13能够逐步将微小的气泡从循环水中清除掉,从而降低循环系统中的游离气泡引起的噪声,并避免游离气泡活动导致的流速变动,对于微小静压的系统和那些由于制热容易产生气泡的位置特别有效,滤网13设置在阀体11内部,阀盖12固定连接在阀体11顶端,排气阀浮子组件14设置在阀盖12内部底端与阀体11相连接的位置处。
37.排气阀浮子组件14顶端左侧固定连接在l形拉杆7另一端。
38.阀盖12顶端左侧与手动排气芯8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气口16,手动排气帽10螺纹连接在第一排气口16顶端,阀盖12顶端右侧与自动排气芯4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排气口17,自动排气帽6螺纹连接在第二排气口17顶端。
39.阀体11内部位于滤网13顶端处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8,限位板18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立杆15,排气阀浮子组件14内部通孔处滑动连接在立杆15的外径上,限位板18起到支撑和固定立杆15的作用,立杆15保证了排气阀浮子组件14在上升或下降时的稳定性,防止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位置上的偏移。
40.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当安装好管路的时候,管路里气体较多,通过排气阀浮子组件14向下运动,并在l形拉杆7的作用下,带动自动排气芯4向下运动,使管道内的气体由第二排气口17排出,此时,可通过旋下手动排气帽10,并手动按压手动排气芯8,使管道内的气体由第一排气口16排出,通过第一排气口16和第二排气口17的同时排气提高排气的效率,当自动排气系统1损坏时,通过旋下手动排气帽10,并手动按压手动排气芯8,使管道内的气体由第一排气口16排出,通过暂时的排气处理有效的保护了管道。
4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