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连包横包处理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9:50: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包横包处理机构。


背景技术:

2.自动化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而机械自动化就是机器或者装置通过机械方式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过程。机械自动化的实现将机械生产引领向了一个新的领域,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真正达到了大工业生产及减少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令整个世界的生产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水泥包料从包装机掉包经输送带送往装车部位,一般的输送带都会经过转弯,当出现横包,连包或者横连包交错的时候,就会堆积在输送带上,造成堵包。堆积多了,处理很困难,还会出现破损,或者潜在危险因素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通过检测组件检测是否有横包出现、连包和连横交错的来料包经过,再利用挡包机构和拨正装置对横包、连包进行整理。
5.一种连包横包处理机构,包括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挡包机构和拨正装置,所述挡包机构通过支架架设在基座上方,所述拨正装置设置在基座的一侧,所述基座的进料前端还设置有检测组件。
6.作为优选,所述挡包机构包括了挡包气缸和挡板,所述挡包气缸的一端铰接在支架上,所述挡包气缸的另一端铰接在挡板上,所述挡板的上端与支架转动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挡包气缸与其连接的支架相垂直,所述挡包气缸与挡板的下端连接,所述挡板相对与基座垂直设置。
8.作为优选,所述拨正装置中的伸缩板通过拨正气缸驱动,所述伸缩板上设置有拨正筒,所述拨正筒与伸缩板转动连接,所述挡板下端靠近但不接触基座。
9.作为优选,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了横包传感器和来包传感器,所述横包传感器和来包传感器设置在基座的两侧并与挡包机构和拨正装置电性连接。
10.作为优选,所述横包传感器包含呈“l”型的检测板,所述检测板其中一边与转轴连接,所述检测板的另一边相对设置有接触传感器,所述检测板靠近转轴的一端连接着复位弹簧。
11.作为优选,所述来包传感器分为激光接收器和激光发射器,所述激光接收器和激光发射器相对的设置在基座的两侧。
12.作为优选,所述转轴周围设有防护挡板,所述防护挡板上设有调整螺杆,所述调整螺杆的一端与检测板相接触。
13.作为优选,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与挡包机构和拨正装置都不相接触。
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
15.挡包气缸的一端铰接在相对基座横向设置的支架上,使挡包气缸与传送带同向,挡板的上端连接在一根横置的转杆上,转杆两端与支架轴承连接,使挡板可绕着转杆摆动,挡包气缸又与挡板的下端铰接,在挡包气缸伸缩时,挡板与传送带之间就形成了一道可以开合的通路。挡板与传送带相互不接触,不会阻碍传送带的转动。
16.拨正装置安装在挡包机构后部基座的侧面,由拨正气缸作为动力源推动伸缩板向基座上的袋子方向移动,在伸缩板的前端安装着一个直立的拨正筒,拨正筒的轴心处与伸缩板转动连接,使袋子经过拨正筒时,袋子的一角会搭靠在拨正筒上,随着传送带的带动,袋子便会转动90
°
从横置变成竖置,达到统一袋子朝向的作用。而且拨正筒为圆柱体型没有棱角,袋子不会钩挂在拨正筒上,阻碍后续的袋子。
17.检测组件都被安装在挡包机构前端基座的两侧,激光接收器和激光发射器成对设置,使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射线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能照射在激光接收器上,每当有成叠的袋子经过时会挡住两者之间的信号收发即为有袋子通过,记录两次袋子通过的间隔时间,在结合传送带的运转速度就可以算出两叠袋子之间的间距。因为两叠袋子靠太近会影响后续的分装难度,因此在袋子靠的过近时,系统会启动挡包气缸使之伸长,挡板就会降落在最低点挡住第二叠袋子,使两叠袋子分开一定距离后,再收起挡板使第二叠袋子通过。
18.横包传感器也是成对安装在基座的两侧,检测板的短边与转轴固接,使之能绕转轴转动,长边伸出到传送带的上方,当有横置的袋子通过时袋子边缘会推挤到长边,使长边触碰到接触传感器,系统就会启动拨正气缸将伸缩板按设定的距离推出,对横置的袋子进行拨正。检测板短边的一端与复位弹簧连接,使横置的袋子经过后长边与接触传感器断开接触,恢复在原来的位置。转轴周围设置有防护挡板,可以有效防止袋子的边角被卷入转轴中。在防护挡板靠近传送带的一侧开有螺纹孔,调整螺杆安装在螺纹孔上,调整螺杆的一端刚好能抵住检测板的短边,通过转动调整螺杆来调整检测板长边向传送带伸出的距离,进而适应不同袋子尺寸大小。两侧横包传感器的调整螺杆调整需要统一,使两边的长边伸出量相同,确保横包传感器对袋子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挡包机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拨正装置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横包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来包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24.图示中,基座1、挡包机构2、拨正装置3、挡包气缸4、挡板5、支架6、伸缩板7、拨正气缸8、拨正筒9、检测组件10、横包传感器11、来包传感器12、检测板13、转轴14、接触传感器15、复位弹簧16、激光接收器17、激光发射器18、调整螺杆19、传送带20、防护挡板21。
具体实施方式
25.如附图所示,一种连包横包处理机构,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基座1上设置有挡包机构2和拨正装置3,挡包机构2通过支架6架设在基座1上方,拨正装置3设置在基座1的一侧,基座1的进料前端还设置有检测组件10。
26.在本实施例中,挡包机构2包括了挡包气缸4和挡板5,挡包气缸4的一端铰接在支架6上,挡包气缸4的另一端铰接在挡板5上,挡板5的上端与支架6转动连接。
27.在本实施例中,挡包气缸4与其连接的支架6相垂直,挡包气缸4与挡板5的下端连接,挡板5相对与基座1垂直设置。
28.在本实施例中,拨正装置3中的伸缩板7通过拨正气缸8驱动,伸缩板7上设置有拨正筒9,拨正筒9与伸缩板7转动连接,挡板5下端靠近但不接触基座1。
29.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组件10包括了横包传感器11和来包传感器12,横包传感器11和来包传感器12设置在基座1的两侧并与挡包机构2和拨正装置3电性连接。
30.在本实施例中,横包传感器11包含呈“l”型的检测板13,检测板13其中一边与转轴14连接,检测板13的另一边相对设置有接触传感器15,检测板13靠近转轴14的一端连接着复位弹簧16。
31.在本实施例中,来包传感器12分为激光接收器17和激光发射器18,激光接收器17和激光发射器18相对的设置在基座1的两侧。
32.在本实施例中,转轴14周围设有防护挡板21,防护挡板21上设有调整螺杆19,调整螺杆19的一端与检测板13相接触。
33.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上设置有传送带20,传送带20与挡包机构2和拨正装置3都不相接触。
34.挡包气缸4的一端铰接在相对基座1横向设置的支架6上,使挡包气缸4与传送带同向,挡板5的上端连接在一根横置的转杆上,转杆两端与支架6轴承连接,使挡板5可绕着转杆摆动,挡包气缸4又与挡板5的下端铰接,在挡包气缸4伸缩时,挡板5与传送带20之间就形成了一道可以开合的通路。挡板5与传送带20相互不接触,不会阻碍传送带20的转动。
35.拨正装置3安装在挡包机构2后部基座的侧面,由拨正气缸8作为动力源推动伸缩板7向基座1上的袋子方向移动,在伸缩板7的前端安装着一个直立的拨正筒9,拨正筒9的轴心处与伸缩板7转动连接,使袋子经过拨正筒9时,袋子的一角会搭靠在拨正筒9上,随着传送带20的带动,袋子便会转动90
°
从横置变成竖置,达到统一袋子朝向的作用。而且拨正筒9为圆柱体型没有棱角,袋子不会钩挂在拨正筒9上,阻碍后续的袋子。
36.检测组件10都被安装在挡包机构2前端基座的两侧,激光接收器17和激光发射器18成对设置,使激光发射器18发出的射线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能照射在激光接收器17上,每当有成叠的袋子经过时会挡住两者之间的信号收发即为有袋子通过,记录两次袋子通过的间隔时间,在结合传送带20的运转速度就可以算出两叠袋子之间的间距。因为两叠袋子靠太近会影响后续的分装难度,因此在袋子靠的过近时,系统会启动挡包气缸4使之伸长,挡板5就会降落在最低点挡住第二叠袋子,使两叠袋子分开一定距离后,再收起挡板5使第二叠袋子通过。
37.横包传感器11也是成对安装在基座1的两侧,检测板13的短边与转轴14固接,使之能绕转轴14转动,长边伸出到传送带20的上方,当有横置的袋子通过时袋子边缘会推挤到长边,使长边触碰到接触传感器15,系统就会启动拨正气缸8将伸缩板7按设定的距离推出,对横置的袋子进行拨正。检测板13短边的一端与复位弹簧16连接,使横置的袋子经过后长边与接触传感器15断开接触,恢复在原来的位置。转轴14周围设置有防护挡板21,可以有效防止袋子的边角被卷入转轴14中。在防护挡板21靠近传送带20的一侧开有螺纹孔,调整螺
杆19安装在螺纹孔上,调整螺杆19的一端刚好能抵住检测板13的短边,通过转动调整螺杆19来调整检测板13长边向传送带20伸出的距离,进而适应不同袋子尺寸大小。两侧横包传感器11的调整螺杆19调整需要统一,使两边的长边伸出量相同,确保横包传感器11对袋子检测的准确性。
3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