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8:34: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驱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有显示功能的设备(例如,电视)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另外,随着用户对显示的画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影响显示画质的重要因素——背光,用户对其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目前,为了提高背光质量需要增加背光分区,但是随着分区的增加,会引起驱动电路元器件的大量增加,从而造成板子空间增加和驱动板布局困难等问题。
3.另外,由于驱动电路中mos(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氧半场效晶体管)管的制造差异,会导致背光发光不均的问题,在实现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传统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传统显示面板存在发光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显示面板存在发光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包括开关模块、补偿模块、驱动模块以及控制模块;
6.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当前列数据信号线,第二端连接当前行扫描信号线,第三端连接补偿模块的第一端;
7.补偿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公共电源线,第三端连接上一行扫描信号线,第四端分别连接驱动模块的第一端和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第五端连接驱动模块的第二端;
8.驱动模块的第三端连接公共电源线;控制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发光器件,第三端连接当前行发光控制线;
9.其中,在点亮发光器件的过程中,补偿模块用于对驱动模块的电压进行补偿,以消除驱动模块的开启电压。
10.可选的,开关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
11.第一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当前列数据信号线,栅极连接当前行扫描信号线,源极连接补偿模块的第一端。
12.可选的,补偿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
13.第二晶体管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容第二端,源极连接公共电源线,栅极连接上一行扫描信号线;
14.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公共电源线;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三晶体管的源极和驱动模块的第二端;
15.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上一行扫描信号线,漏极分别连接驱动模块的第一端和控制模块的第一端。
16.可选的,驱动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
17.第四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公共电源线,栅极分别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第三晶体管的源极,源极分别连接第三晶体管的漏极和控制模块的第一端。
18.可选的,控制模块包括第五晶体管;
19.第五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四晶体管的源极,栅极连接当前行发光控制线,源极连接发光器件。
20.可选的,驱动电路的运行流程包括初始复位阶段;
21.在初始复位阶段中,当前行扫描信号线输入高电平信号,上一行扫描信号线输入低电平信号,发光控制线输入高电平信号,第一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关闭,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导通,以使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电压等于公共电源线上的电压。
22.可选的,驱动电路的运行流程包括数据写入阶段;
23.在数据写入阶段中,当前行扫描信号线输入低电平信号,上一行扫描信号线输入高电平信号,发光控制线输入高电平信号,第二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关闭,第一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导通,以使当前列数据信号线的电压和第四晶体管的开启电压,存入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上。
24.可选的,驱动电路的运行流程包括控制发光阶段;
25.在控制发光阶段中,当前行扫描信号线输入高电平信号,上一行扫描信号线输入高电平信号,发光控制线输入低电平信号,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关闭,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导通,以使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存入的电压对第四晶体管进行补偿,消除第四晶体管的开启电压,点亮发光器件。
26.可选的,第一晶体管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或非晶硅薄膜晶体管。
27.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驱动电路。
28.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29.本技术驱动电路包括开关模块、补偿模块、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开关模块分别连接当前列数据信号线、当前行扫描信号线和补偿模块。补偿模块分别连接公共电源线、上一行扫描信号线、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驱动模块还连接公共电源线。控制模块还连接发光器件和当前行发光控制线。利用补偿模块用于对驱动模块的电压进行补偿,以消除驱动模块的开启电压,实现消除因生产制造而引起元器件本身性能的差异。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技术实施提供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技术实施提供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32.图3为本技术实施提供的驱动电路初始复位阶段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33.图4为本技术实施提供的驱动电路数据写入阶段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34.图5为本技术实施提供的驱动电路控制发光阶段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
给出了本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36.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第一端”、“第二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8.显示面板上包括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器件19发光,例如,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半导体)器件。驱动电路由电容、晶体管等电子元器件组成,电子元器件由于生产工艺、材料等差异,造成各电子元器件的性能不可能完全相同,会存在差异,尤其是晶体管作为驱动电路的重要组成,其本身的开启电压在驱动点亮发光器件19时,会附加到发光器件19中,因为,晶体管本身性能的差异,导致各个发光器件19发光有差异,最终导致显示面板发光不均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驱动电路,包括开关模块11、补偿模块13、驱动模块15以及控制模块17。
39.开关模块11受到当前行扫描信号线(scan(n))输入的信号控制,例如,在当前行扫描信号线输入低电平信号时开关模块11开启,在当前行扫描信号线输入高电平信号时开关模块11关闭。开关模块11接收当前列数据信号线(data(n))写入的数据信号,并将数据信号传输至补偿模块13,以使驱动电路基于数据信号对发光器件19进行点亮控制。为了实现上述信号传输,开关模块11的第一端连接当前列数据信号线,第二端连接当前行扫描信号线,第三端连接补偿模块13的第一端。其中,当前行扫描信号线用于传输扫描信号。当前列数据信号线用于传输数据信号。
40.开关模块11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而设计,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开关模块11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一晶体管t1的漏极连接当前列数据信号线,栅极连接当前行扫描信号线,源极连接补偿模块13的第一端。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晶体管t1的漏极作为开关模块11的第一端,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作为开关模块11的第二端,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作为开关模块11的第三端。第一晶体管t1,也称mos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氧半场效晶体管)。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晶体管t1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或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另外,第一晶体管t1可以是p型晶体管,也可以是n型晶体管。
41.补偿模块13用于存储开关模块11输入的数据信号以及驱动模块15的开启电压,在点亮发光器件19的过程中,补偿模块13用于对驱动模块15的电压进行补偿,以消除驱动模块15的开启电压,具体的,补偿模块13利用其上存储的驱动模块15的开启电压对驱动模块15进行补充,消除驱动模块15在点亮发光器件19过程中的开启电压。为实现上述过程,补偿模块13的第二端连接公共电源线(vcc),第三端连接上一行扫描信号线(scan(n-1)),第四端分别连接驱动模块15的第一端和控制模块17的第一端,第五端连接驱动模块15的第二端。
42.补偿模块13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而设计,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补
偿模块13包括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一电容c1以及第二电容c2,第二晶体管t2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容c2第二端,源极连接公共电源线,栅极连接上一行扫描信号线,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公共电源线,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和驱动模块15的第二端,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连接上一行扫描信号线,漏极分别连接驱动模块15的第一端和控制模块17的第一端。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晶体管t2的漏极作为补偿模块13的第一端,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和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作为补偿模块13的第二端,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作为补偿模块13的第三端,第三晶体管t3的漏极作为补偿模块13的第四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作为补偿模块13的第五端。
43.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晶体管t2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或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在一个示例中,第三晶体管t3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或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另外,第二晶体管t2可以是p型晶体管,也可以是n型晶体管。第三晶体管t3可以是p型晶体管,也可以是n型晶体管。
44.驱动模块15在点亮发光器件19的过程中,驱动模块15接收补偿模块13存储的开启电压以进行自身补偿。驱动模块15接收补偿模块13存储的数据信号,并结合公共电源线的电压信号,驱动控制模块17以点亮发光器件19。具体的,驱动模块15的第三端连接公共电源线。驱动模块15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而设计,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驱动模块15包括第四晶体管t4,第四晶体管t4的漏极连接公共电源线,栅极分别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和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源极连接控制模块17的第一端。可以理解的是,第四晶体管t4的源极作为驱动模块15的第一端,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作为驱动模块15的第二端,第四晶体管t4的漏极作为驱动模块15的第三端。在一个示例中,第四晶体管t4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或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另外,第四晶体管t4可以是p型晶体管,也可以是n型晶体管。
45.控制模块17接收驱动模块15驱动,点亮发光器件19,控制模块17的第二端连接发光器件19,第三端连接当前行发光控制线(em(n))。控制模块17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而设计,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可选的,控制模块17包括第五晶体管t5;第五晶体管t5的漏极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源极,栅极连接当前行发光控制线,源极连接发光器件19。可以理解的是,第五晶体管t5的漏极作为控制模块17的第一端,第五晶体管t5的源极作为控制模块17的第二端,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作为控制模块17的第三端。
46.以下详细地介绍本技术驱动电路的运行流程,本技术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一电容c1以及第二电容c2。
47.第一晶体管t1的漏极连接当前列数据信号线,栅极连接当前行扫描信号线,源极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漏极。
48.第二晶体管t2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容c2第二端,源极连接公共电源线,栅极连接上一行扫描信号线。
49.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公共电源线;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和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
50.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连接上一行扫描信号线,漏极分别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源极
和第五晶体管t5的漏极。
51.第四晶体管t4的漏极连接公共电源线,栅极分别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和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源极分别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漏极和第五晶体管t5的漏极。
52.第五晶体管t5的漏极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源极,栅极连接当前行发光控制线,源极连接发光器件19。
53.基于上述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初始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和控制发光阶段。
54.如图3所示,在初始复位阶段中,当前行扫描信号线输入高电平信号,上一行扫描信号线输入低电平信号,发光控制线输入高电平信号,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五晶体管t5关闭,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导通,以使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电压等于公共电源线上的电压(vcc)。该初始复位阶段用于对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进行初始化。
55.如图4所示,在数据写入阶段中,当前行扫描信号线输入低电平信号,上一行扫描信号线输入高电平信号,发光控制线输入高电平信号,第二晶体管t2和第五晶体管t5关闭,第一晶体管t1、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导通,以使当前列数据信号线的电压和第四晶体管t4的开启电压,存入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上。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存入的电压v
data

=v
data-v
th
(其中,v
data
表示数据信号线上的电压,v
th
表示晶体管的开启电压)。
56.如图5所示,在控制发光阶段中,当前行扫描信号线输入高电平信号,上一行扫描信号线输入高电平信号,发光控制线输入低电平信号,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关闭,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五晶体管t5导通,以使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存入的电压对第四晶体管t4进行补偿,消除第四晶体管t4的开启电压,点亮发光器件19。
57.上述过程可基于下述公式表达,根据依据公式计算第四晶体管t4的驱动电流:
58.id=k*(v
gs-v
th
)259.其中,id表示驱动电流,v
gs
表示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
60.基于以下公式,计算v
gs

[0061]vgs
=vcc-v
data’[0062]
最终可得:
[0063]
id=k*(vcc-v
data
)2[0064]
从而,消除了第四晶体管t4的开启电压对驱动的影响,从而消除了因为晶体管本身的差异导致的液晶翻转程度的不同。
[0065]
本技术驱动电路包括开关模块11、补偿模块13、驱动模块15和控制模块17,其中,开关模块11分别连接当前列数据信号线、当前行扫描信号线和补偿模块13。补偿模块13分别连接公共电源线、上一行扫描信号线、驱动模块15和控制模块17。驱动模块15还连接公共电源线。控制模块17还连接发光器件19和当前行发光控制线。利用补偿模块13用于对驱动模块15的电压进行补偿,以消除驱动模块15的开启电压,实现消除因生产制造而引起元器件本身性能的差异。
[0066]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驱动电路。
[0067]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电路与本技术驱动电路各实施例所述的驱动电路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68]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69]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